s 阅读页

第二节 亲自编写识字课本

  1869年秋天,托尔斯泰将《战争与和平》的全部6卷完成后,便教授大儿子谢尔盖知识。在教授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儿子以这样的方式学习,所获得的东西不是很多,于是又想要开办农民学校。

  几年前为了开办学校,托尔斯泰曾付出了大量心血,眼看就要取得伟大成果,孰料天有不测风云,宪警进行无理搜查,致使雅斯纳亚·波良纳学校被迫关闭。

  这悲惨的回忆并未从他心中消失,可是他必须洗去这悲惨的回忆。为农民着想,托尔斯泰还得再次为他们播种智慧的种子。就是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重新振奋起不屈不挠的决心。

  托尔斯泰自从停办学童教育和教育杂志以来,曾经多次回过头来考虑教育问题,他想把19世纪60年代积累的办学经验加以整理,公之于世。

  当托尔斯泰全力写《战争与和平》时,他已经对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有了很深的了解。他想了很多,一个人不能只过清闲的日子,况且也不能一味追求不做坏事的人生,这样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

  一个人很好地活着,就应该为人民谋福利,至少也得对别人、对社会有所贡献,这才算是真正懂得了人生的真谛。这种思想的真义,也就是要有“爱”,这包括了对亲人的爱,对所有世人的爱。

  想到这里,托尔斯泰对战争又产生了怀疑,虽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曾勇敢奋战,但此时他却对战争产生了反感。

  他看到战争是那么残酷,不但违反了人类本性的行为,而且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失去生命,更使得大多数人不知耻地去做坏事,如叛逆、诈欺、放火、伪善、残杀等。总的来看,这是战争所留下的恶果,这是多么可怕啊!

  《战争与和平》中写道:

  战争的目的是互相残杀,战争的武器是阴谋、间谍、唆使、破坏,为了军队的补给从而去掠夺人民的财产。这些全都是暴露了虚伪与欺诈者的内幕。

  军人没有自由,有的只是服从命令;而施暴、残忍、放荡、赌博等则是上流社会贵族们的生活再现;然而,军人的领导者却是这些贵族们。

  现在,就连国王和皇帝也都穿上了军服,以此来炫耀自己。这些人还以杀人的数字互相炫耀功勋,并到处宣布胜利的果实。

  在雅斯纳亚·波良纳办学校时,托尔斯泰曾努力思考过这些问题,并努力使农民子弟接受更好的教育,让农民的生活得以改善。以后,他仍要继续实行自己这种理想的教育。

  为了要建设伟大的俄国社会,必须将智慧的种子播种下去,为了下一代的人,必须从他们之中选出最优秀的教师。所以托尔斯泰认为这些农民子弟由小学毕业后,必须再让他们继续升学,这就是托尔斯泰创办草鞋大学的最初构想。

  首先他考虑到要编印一些教科书,过去的教科书,对现在的人已经不太适应。以往的都是教条式的,为了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要亲自编纂教科书。

  托尔斯泰在萨马拉疗养期间,已经在编写《识字课本》了,这是他值得全力以赴的事业。

  1868年9月,托尔斯泰与美国领事斯凯勒进行了交谈,他们谈到了教育问题。托尔斯泰提出自己不断在探寻教育儿童读书识字的捷径,这是他非常关心和瞩目的大事。斯凯勒对托尔斯泰的行为感到欣慰,并对托尔斯泰的《识字课本》赞赏不已。

  1871年9月,托尔斯泰全力以赴认真编写《识字课本》。未经修改的第一版《识字课本》是按下列顺序组成的:第一部分为字母表、读写训练;第二部分为《阅读园地》;第三部分按照托尔斯泰设计的特别体系讲授教会斯拉夫文;第四部分主要是算术,数字的古斯拉夫写法、罗马写法、阿拉伯写法。

  托尔斯泰收进书里的故事,都很有趣,富于艺术性,而且内容深刻。凡是给他留下印象的东西,他都回忆起来,收进书里:俄国民间故事、雨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中的《主教和强盗》、伊索寓言、普卢塔克的一些作品、印度土耳其阿拉伯民间故事、安徒生童话和托尔斯泰自己的两篇长的和许多短的短篇小说。其中《高加索俘虏》曾刊登在斯特拉霍夫编的《曙光》杂志上,小说以其艺术上的完美受到评论家的好评。

  一位未署名的作者在《环球画报》上写道:“高加索俘虏》是用一种完全特别的新的语言写成的。叙述简洁被放到了第一位。没有一个多余的词,没有一点藻饰。这篇小说艺术上的朴素无华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界。”

  托尔斯泰还制定了《识字课本》的教学法,他称之为“拼音法”,以区别于当时政府推行的“单音法”,即不是让学生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单独学发音,而是让学生把辅音同元音拼到一起学。

  托尔斯泰在《识字课本》的后记里还强调了他19世纪60年代办学的一些原则。

  1872年4月,他给堂姑亚历山德拉·安德烈耶夫娜写信说:

  我的《识字课本》一方面在排印,另一方面又在编写增删。为了要编写这套教材,要懂得希腊文学、印度文学和阿拉伯文学,要有自然科学、天文学和物理学知识,还要在语言上下巨大的工夫。应当把一切都弄得优美、简洁、朴实,尤其重要的是清楚。

  托尔斯泰对算术教学也提出了一套自己的办法。他反对一切机械运算法,要求学生自觉地对待各种运算。由于他比较喜欢数学,对数学也比较精通。

  托尔斯泰为了检验自己的理论,于1872年1月又在庄园里办起一所学校。他自己不仅任教,而且把周围地区的教师也都请到了庄园,向他们演示自己的识字教学法。

  大家情不自禁地为托尔斯泰的热情所感染,纷纷执教,托尔斯泰本人,他的妻子,几个孩子,还有客人都上堂讲课。贵族跟农民的孩子虽然地位不同,可他们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建立了友谊。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学得积极主动。学习效果显著。托尔斯泰夫人1872年2月2日给妹妹的信里说:“全体学生用一个星期就学会了字母和拼音。孩子们认识到读书识字的重要性,全都努力学习,兴致勃勃,劲头十足。”

  《识字课本》编完后,托尔斯泰决定请求他新结识的朋友特拉霍夫协助出版。然而出版后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好评,书没有售完。

  由于托尔斯泰不同意科学的启蒙作用,《识字课本》反对新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因此遭到一些进步教育学家的反对。

  1874年1月15日,他在莫斯科普及教育委员会发表演说,为自己的教学法进行辩护。他建议在莫斯科选择两所学校,一所按“单音法”教学,一所按托尔斯泰的“拼音法”教学,进行试验。他的学生莫罗佐夫参加了这次试验,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两种教学法的倡导者仍然各执己见。

  托尔斯泰感到很伤心,于是他把《识字课本》做了删节,改名为《新识字课本》连同《阅读园地》一起再版。这两套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发行数百万份,畅销全俄国,在托尔斯泰生前就印行了30多版。数十万俄国儿童用《新识字课本》学习读写。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

  托尔斯泰最后一次试图对民众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已经是在1876年了。托尔斯泰计划创办一所初级农民师范学校,他管这叫“草鞋大学”,培养农民当教师,因为农民更加接近农民子弟。

  这也是他第四次办学校了,比起前三次来,自己已经有更多的实际经验了。

  托尔斯泰为了使农民有农民教师,希望受过教育的儿童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他一直努力着,从不放弃。

  这所大学是一所边学习边工作的大学,毕业后他们能够和家乡的人在一起工作;这也是一所使儿童们自由接受教育,培养出农民教师的大学。教师们都赞成托尔斯泰的这种教学方法。

  然而眼前却出现了难题。创办大学需要更多的经费,何况学校不收学费,也不向家长募捐,所以这些经费只有从别处筹募了。

  有一天,担任县贵族会会长的友人德艾夫沙马林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对托尔斯泰的做法表示赞赏,并热心地对他说:“在农会里存有30000卢布,你可以领取用来作为农民教育费。”

  “真是求之不得啊,我马上去申请拨款。”

  托尔斯泰立刻向农会递交了申请书,可是却遭到了农会的拒绝。据知,这笔钱是要用来捐建叶卡捷林娜二世的纪念碑的。

  看来叶卡捷林娜二世纪念碑比教育还重要。不,是教育。只是那些人不明白而已。托尔斯泰因此而伤心,但是生气也没有用。

  于是,托尔斯泰决定自己去筹募这笔经费,前后奔波了两年,但是却没有筹到足够的经费,因而设立的农民大学也无法实现。

  虽然创办大学没能成功,但他仍然无私地致力于普通教育。后来,托尔斯泰在加内欣工厂的女工部门依据他独特的教育方法,开办了两所学校,其中一所学校实施初等教育委员会通过的教育法;而另外一所实施托尔斯泰的教育法,让它们自由发展,而后相互竞争以显成效。

  托尔斯泰提出的教育理论,在俄国受到了强烈影响,轰动了整个教育界,也波及文艺界。

  然而这种自由的教育法,并没有受到那些古板、顽固派教育家们的欢迎。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