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3月14日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班霍夫街1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名叫赫尔曼·爱因斯坦,母亲叫波琳·科克。
1884年,爱因斯坦开始对袖珍罗盘着迷。
1888年,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
1891年,自学欧几里得几何学,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900年8月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并入瑞士籍。
1900年3月21日,取得瑞士国籍。在这一年5月至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1905年3月,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
1906年4月,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11月完成固体比热的论文,这是关于固体的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1908年10月,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
1909年10月,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10年10月,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1912年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1913年返回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14年4月,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8月,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
1914年10月,他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5年11月,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成功地解释水星近日点运动。
1916年3月,完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5月,提出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假说。8月,完成《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总结量子论的发展,提出受激辐射理论。
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
1922年1月,完成关于统一场论的第一篇论文。7月受到被谋杀的威胁,暂离柏林。10月8日,爱因斯坦和艾尔莎在马赛乘轮船赴日本。沿途访问科伦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11月9日,在去日本途中,爱因斯坦因对光电效应作出解释而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3年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诺贝尔奖金。12月,第一次推测量子效应可能来自过度约束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
1924年,发现了“波色—爱因斯坦凝聚”。
1925~1955年这30年中,爱因斯坦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
1926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他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义的结果。
1932年7月,同弗洛伊德通信,讨论战争的心理问题;号召德国人民起来保卫魏玛共和国,全力反对法西斯。
1935年5月,在百慕大正式申请永久在美国居住。当年,为使诺贝尔和平奖赠与被关在纳粹集中营中的奥西茨基而四处奔走。
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也是爱因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
1938年9月,给5000年后的子孙写信,对资本主义社会现状表示不满。
1939年8月2日,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抓紧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国抢先掌握原子弹。
1940年10月1日取得美国国籍。
1947年,爱因斯坦继续发表大量关于把联合国改为世界政府的言论。
1950年2月13日,发表电视演讲,反对美国制造氢弹。3月18日,在遗嘱上签字盖章。
1951年,连续发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国的扩军备战政策是世界和平的严重障碍。
1952年11月,以色列第一任总统魏茨曼死后,以色列政府请他担任第二任总统,被拒绝。
1955年,爱因斯坦与罗素联名发表了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955年4月18日1时25分,爱因斯坦在医院逝世。终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