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国民党反动政府为了实行文化封锁,成立了“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对所有出版物的原稿,强迫进行审查。
鲁迅的著作被查禁的,就有12种。《自选集》虽然是鲁迅几十年前的作品,那时国民党还未当权,但还是无一例外地被查禁了。
许多书店都不敢印刷鲁迅的书籍,杂志社也不敢再轻易收鲁迅的稿件了。但是鲁迅并没有因此而停笔。他利用各种关系,不断地变换笔名和笔法,继续给《自由谈》等刊物投稿,而且逐渐扩大范围,给《中华日报》副刊等多种报刊写些文章,给无声的中国,掷出匕首和投枪般的文字。
鲁迅把这一年的短评编成了一册《花边文学》。他在《花边文学》中说:“因为‘花边’是银元的别名,有人说我的这些文章是为了稿费,其实并无足取!”
鲁迅还把这一年的其他文章集成了《且介亭杂文》一书。因为鲁迅住的上海北四川路,是帝国主义的“半租界”、“且”是“租”字的一半,“介”是“界”的一半,“亭”是指房子,意思是,在半租界的房子里写的杂文。
因为鲁迅经常变换笔名,而一些青年作者的名字,在当时又多是比较陌生的,这就引起了那些“专门用嗅觉看文章的人”的疑神疑鬼、胡乱猜测,常把青年作者的文章看成是鲁迅的作品,指桑骂槐地攻击鲁迅。
有一个叫唐弢的青年作家,他的文章风格和鲁迅的很相似,他写的杂文常常被人当成是鲁迅写的,以致鲁迅常常替他挨骂。
唐弢一直很想当面去向鲁迅道歉,但是他又非常敬畏鲁迅,很害怕鲁迅生气,并批评他。
正当唐弢想见又不敢见鲁迅的时候,在一次《自由谈》编辑部的聚会上,他意外地见到了鲁迅。在他们互相通了姓名以后,鲁迅笑着说:“噢,你就是唐弢先生,你写文章,我可在替你挨骂哟!”
唐弢立刻紧张起来,以为真是要挨骂了,嘴巴结结巴巴,不知说什么好。
鲁迅看着他的样子,笑了,亲切地问他:“你真的姓唐吗?”
“真……真姓唐。”唐弢说。
“哦,我姓过一回唐。”鲁迅看着他,十分高兴地哈哈地笑了起来。
在场的人,先是一怔,接着就明白了。原来鲁迅说的是自己曾用过“唐俟”的笔名。
于是,大家都笑起来了。
唐弢心头的疑云消散了,并深深地被鲁迅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所感动。
当鲁迅愈战愈猛时,他原有的肺病日渐严重。1935年底,他的健康已大不如前,许多亲友劝他住医院,或易地疗养,但他为了战斗,不愿离开自己的岗位。
1936年,鲁迅虽在病中,但依然勤奋工作,写了许多文章和书信。《且介亭杂文末编》就是最后一年文章的结集。年初,鲁迅的杂文继续强调抗日救国,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罪行,提醒人们要记住历史的教训,保持革命的警惕性。
4月底,当鲁迅会见从陕北奉中共中央之命来到上海的冯雪峰,听到他传达党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时,他心悦诚服,完全拥护,明确表示“我无条件地加入这战线”。
鲁迅还发表了《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正确阐述统一战线与文学运动的关系。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于1936年解散后,某些左翼文艺运动的领导人另组文艺家协会,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
“国防文学”口号的提出和“中国文艺家协会”的成立,对于文艺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救亡图存的事业,是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的。
但是鲁迅认为这一口号有缺点,另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并且没有加入文艺家协会。
对于鲁迅的这种态度,也没有加入文艺家协会的巴金和黎烈文给予旗帜鲜明的支持。他们俩各起草了一份宣言,然后由黎烈文带着这两份宣言草稿,去向病中的鲁迅征求意见。
黎烈文遵照鲁迅的意见,当场将两份宣言合并抄写成一份之后,鲁迅在定稿的抄件上签了名。尔后,巴金和黎烈文又把这份宣言复写了几份,以《作家》、《译文》等杂志社的名义分头征集签名,得到了茅盾、曹禺、靳以、曹靖华、鲁彦、萧军、萧红、唐韬、萧乾、胡风、欧阳山和张天翼等77人的响应。
然而,鲁迅的态度却引起某些左翼人士的不满。徐懋庸为此致信鲁迅,在对他进行批评的同时,也攻击了巴金、胡风和黄源等人。
当时鲁迅正在病中,因此就请冯雪峰代笔,拟出《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然后经鲁迅过目修改定稿。文中表明了鲁迅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立场,同时也反击了徐懋庸对巴金、胡风和黄源等人的攻击。
当巴金被《作家》月刊主编孟十还告知,《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及所附徐懋庸致鲁迅的信,即将在该刊第一卷第五期上发表时,他连忙赶到科学印刷所,看了正在排版中的这两封信的原稿。
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中,有一段鲁迅亲自添加的话:
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他固然有“安那其主义者”之称。但他并没有反对我们的运动,还曾经列名于文艺工作者联合的战斗的宣言,这样的译者和作家要来参加抗日的统一战线,我们是欢迎的。
我真不懂徐懋庸等类为什么要说他们是“卑劣”?难道连西班牙的“安那其”的破坏革命,也要巴金负责?
读到这里,巴金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没有料到自己与之交往时间不太长的鲁迅先生,竟然会为了他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鲁迅发表的《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坚持统一战线中必要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同年10月,由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21人,代表文艺界的各个方面,发表宣言,终于结束论争,初步形成了文艺界的抗日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