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与国粹派的激烈论争

  今天我们写文章,用的是人人都读得懂的白话文,如果有人一定要“之乎者也”类的文言文,不但让人觉得滑稽,而且让人觉得有些做作了。但是当时白话文的确立,是在迎击国粹派的恶毒咒骂中才得以实现的。

  其中国粹派的林纾,他反对白话文是最起劲的。他觉得因为文言文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是国家的精华,也就是国粹,所以一定不能废掉。他还气愤地写了许多文章来骂白话文和新文化运动,还编写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借着一个“伟丈夫”(暗指某军阀)来镇压新文化的首倡者。

  鲁迅读了林纾写的呼吁保存国粹的文章,很快就给予了回击:

  什么叫“国粹”?照字面看来,必是一国独有,他国所无的事物了。换一句话,便是特别的东西。但是特别未必是好,何以应该保存?

  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的确是与众不同,显出他特别的样子,可以算他是“粹”。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这“粹”割去了,同别人一样好。

  倘说:中国的国粹,特别而且好;又何必现在糟到如此情形,新派摇头,旧派也叹气。

  倘说:这便是不能保存国粹的缘故,开了海禁的缘故,所以必须保存。但海禁未开以前,全国都是“国粹”,理应好了;何以春秋战国五胡十六国闹个不休,古人也都叹气……

  我有一位朋友说得好:“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们。”

  鲁迅经常用一些短小犀利的杂文来攻击一切落后、腐朽、顽固、反动的事物:

  中国的孩子,只要升,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跑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懦和懒惰,而又狡猾。一天一天地满足着,即一天一天地堕落着,但却有觉得日见其光荣。

  鲁迅的目光经常犀利地从生活中极细小的地方发现中国人心理上的落后一面,并加以抨击。

  大家都知道鲁迅的胡子是很特别的,他将留在上唇的胡须修成整齐的“一”字形。为什么他会这样修剪呢?鲁迅在《论胡须》中讲了它的由来。

  鲁迅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时候,在故乡的小船里,和船夫聊天。聊着聊着,那船夫就盯着他的胡子发起怔来。当时鲁迅的胡子还没有那么平直,角上是自然地有些翘着的。船夫忽然说:“先生,你的中国话说得真好啊!”

  鲁迅听了感到莫名其妙,于是问道:“我是中国人,而且和你还是同乡,中国话说得好有什么稀奇的?”

  船夫却不信,憨憨地一笑,说:“先生,您真会笑话呢,你那胡子难道不是东洋人的吗?”

  鲁迅听了只有默默地苦笑,他拿什么来证明自己是中国人呢?胡子已经决定了他的国籍了。而且他记起这胡子在一位“国粹家兼爱国者”那里也曾碰到过麻烦。

  有一次,“国粹家”上上下下把鲁迅打量了一番,目光最终停留在鲁迅的胡子上,毫不客气地说:“你怎么学日本人的样子?身材既矮小,胡子又是这个样子!”

  鲁迅一听,当时涨红了脸,急着和他争辩起来:“第一,我的身体本来只有这么高,也不是为了要学日本人,故意想办法用了什么洋机器压缩,让自己变矮去冒充洋鬼子。”

  鲁迅情不自禁地摸了一下自己的胡子说,“就算这胡子的样子和日本人一样,但是我看他们古人的一些画像,那胡子是不翘的,反而向下,倒和我们古人差不多,该算中国的国粹呢!至于后来又翘起来了,说不定是学德国人的,你看威廉皇帝的胡子不是翘着的吗?所以我这胡子的样子也不能说就是日本人的专利呀!”

  “国粹家”还是严肃地盯着鲁迅那上翘的胡子不放:“但是德国人依然是洋鬼子!”鲁迅这时哑口无言,不知所措了。

  可是到处都碰得上这种“国粹家”,口干舌燥地解释过几次,鲁迅真是烦透了,大事不去说它,就连留胡子这样一点小事,只要不合所谓“国粹”,便要招来这样多的非议。

  于是鲁迅任由胡子自己去长,他想:等胡子长了以后,自然就不再翘,而是下拖了,可能还与地面成为90°的直角呢!

  不出所料,“国粹”方面这时无话可说了。但是某些专注意别人生活小事的所谓“改革家”又不满意了:“你向国粹妥协了吗?”

  鲁迅真是弄不明白了,军国大事也未必有那么多人关心,难道区区胡子就能让国家灭亡或者得救吗?

  几年后,鲁迅坐在北京的补树书屋里,端详了那胡子的前后左右,突然悟到那胡子被人诽谤的原因,全在于两端的翘与不翘。于是,鲁迅拿来剪刀,立即动手把两段剪平,使它既不上翘,也难拖下,如一个隶书的“一”字。

  鲁迅再出去见人的时候,自然还是有人注意他的胡子:“咦,你的胡子这样了。”

  “嗯,我的胡子就这样了。”鲁迅平静地回答。别人一听也无话可说了,鲁迅的心里便窃笑起来。

  仅仅从胡须的遭遇,鲁迅已经深深地透视出国粹派保护者的荒唐与无聊。

  鲁迅经常把自己写的杂文比喻为“匕首”和“投枪”。他终其一生,从未停止过对腐朽和反动的东西投掷这样的匕首与投枪。可以说,没有了“匕首”和“投枪”,也就没有了鲁迅。

  鲁迅是多么希望他所碰击的事物,能够在中国渐渐消亡。因为只有这样,中国才会复兴,才会有新生。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