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12月,马克·吐温的第三部重要作品《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格州的美国佬》出版了。
这篇作品的创作,缘起于1884年,马克·吐温与凯布尔外出演讲的途中受到的启发。演讲途经纽约时,他们在一家书店买到了一本托马斯·马洛里爵士写的《亚瑟王之死》,两个人在翻看之后,被其中古雅华丽的词藻和中世纪武士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
凯布尔遂在演讲中不时穿插“亚瑟王的故事”,而马克·吐温则迷恋于那些6世纪骑士的铠甲、长矛,宫廷里的豪宴场面,骑士们的伟业,奴隶的悲苦生活和变幻莫测的幻术。
于是从1885年起,马克·吐温动手写一部异想天开的小说。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汉克·摩根生长于19世纪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是位工匠的儿子。他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学会制造许多样东西:步枪、手枪、大炮、锅炉、引擎等,并在一家兵工厂当头目,管辖两千多工人。
一天,汉克和工厂里绰号叫“赫刺克勒斯”的小伙子发生械斗,因头部遭到重击而昏迷过去。苏醒后,他发现自己来到了6世纪亚瑟王时代的英国。
虽然关于汉克的故事有些荒诞,但谁也不会将之当成是“庸俗不堪的诙谐文章”。马克·吐温的指向很清楚:过去和现在,天下一切不合理的专制制度、等级制度和政权。
尽管这部作品在许多方面显得有些不足,但它仍是马克·吐温的重要作品之一,因为它在马克·吐温创作和思想发展中都代表了一种新的转折,是他后期思想发展的萌芽。
完成此书后,马克·吐温就开始陷入经济的困扰之中,但他仍笔耕不辍。在欧洲居留期间,他顶住沉重的经济压力,拼命写作。
在1892年9月,马克·吐温将家暂时安置在佛罗伦萨近郊的维维安尼别墅后,他写了《汤姆·索亚出国记》、《傻瓜威尔逊》、《百万英镑》、《亚当日记》和《冉·达克》等作品,虽然在艺术技巧上没有新的突破,但这些作品在马克·吐温的思想发展中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在写《冉·达克》这个故事时,马克·吐温开头6次都开不好,每次他都把结果告诉夫人奥莉维亚,每次她都报之严厉的批评。沉默片刻,她没有说一个字,但是在马克·吐温看来,她的沉默有如雷鸣一般。
最终,马克·吐温找到了恰当的形式,而且他知道,奥莉维亚会有一个怎样的说法。果然,她说了,说得一点也不犹豫。
为了维护金钱无法买到的正直、高尚的人格和纯洁、真诚的声誉,马克·吐温和他的家人天各一方,在世界各处飘荡,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这段艰苦的生活,对马克·吐温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爱女苏西的死。
苏西是1896年8月18日在哈特福德的家里去世的,而马克·吐温对她最后的记忆是一年前,他和奥莉维亚、克拉拉动身开始环球演讲,在埃尔迈拉道别那一刻的身影。自那以后,他再也没见到过苏西。
1896年7月,马克·吐温结束演讲,到达英国。他一边在吉尔福德租了所房子,一边写信让苏西和吉恩来英国合家团聚。但信发出去一两个星期了,两人还没有来,只收到一封信,是别人写的,信上说苏西生了小病,暂不能动身,但不大要紧。可马克·吐温和奥莉维亚感到不放心,连忙拍电报催问病情。同时,奥莉维亚和克拉拉收拾好东西,做好回国的准备。
回电总算来了,带来的消息叫他们更加焦虑不安:“候明晨电。”马克·吐温连忙拍电报,让对方回电至南安普顿,因为他准备一旦到时候消息不好,就立即从那里乘早班轮船回国。
当晚,马克·吐温在吉尔福德邮局一直等到关门也没见回音。第二天一早,他们赶到南安普顿,一封电报已经到达,说苏西需长期治疗,但定能痊愈。马克·吐温松了口气,但奥莉维亚吓坏了,她立刻和女儿克拉拉登船走了。留下马克·吐温在英国找所大些的房子,以便把苏西她们接过来一起住。
8月18日,马克·吐温站在餐室里的时候,心里并没有想什么特别的事。这时,仆人给马克·吐温送来一封电报:“苏西患脑充血和脑膜炎,医治无效,于今日安然解脱。”
接到这个噩耗,马克·吐温一下子吓昏了。他对此毫无思想准备。马克·吐温在给奥莉维亚的信中说:“这真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我做梦也想不到。简直叫我感到天旋地转啊。我爱苏西。热烈地爱她,可是我过去并不知道这种爱有多么深厚。”
而此时,奥莉维亚和克拉拉母女俩正在大西洋中途。他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正急切地前往迎接非同寻常的灾难。家中的亲友到了码头上,半夜才接到奥莉维亚他们乘坐的轮船。他们到清早才露面,但也只见了克拉拉一个人。她回到头等舱时一言不发,妈妈对她望了一下,说:“苏西死了。”
当晚22时30分钟,克拉拉和妈妈到了埃尔迈拉,母女俩搭的火车,坐的马车,正是在13个月之前她们从这里西行时所坐的车子。而这一回,苏西还在这里,但是,不是在晨光中招手欢迎,而是在她出生的家里,带着她那苍白而美丽的容颜躺在棺材里。
马克·吐温很爱长女苏西,她活泼、爱玩,还特别好动,也许是继承了父亲幼年性格的特点。与别的孩子不同的是,苏西有时性格内向,总是细细思量那些困扰人生的事和自古以来使人感到迷惑不解的问题。对于一个孩子来讲,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似乎苏西对周围的一切都能产生兴趣,包括苦恼和困难,她总喜欢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呀?”
苏西是个善良而诚实的孩子。马克·吐温清楚地记得,苏西在6岁时,总是和妹妹克拉拉发生争吵,为了制止争吵,父母试着采用惩罚的办法,但却失败了。
于是,父亲决定实行奖励的办法:一天不吵便奖给两个孩子每人一份糖果。有一次,苏西拿了糖后显得很踌躇,然后交出了糖,说自己不该得到它,而克拉拉则保留了她的糖。结果证明,两人的确发生过争吵,克拉拉似乎没有什么可以给自己辩解的。
然而苏西却为妹妹说了好话。即使不是这样,糖果已经被她吃掉了。苏西对父母说;“我不知道她心里是不是觉得错了,不过在我的心里,我觉得不对。”
马克·吐温十分赞赏苏西的举动,他认为在道德方面的问题,苏西总能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她的判断是正确的。
对于孩子的弱点,马克·吐温从不过分责怪它。苏西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她学习语言轻而易举,她学习历史轻而易举,她学习音乐轻而易举,她学习什么都轻而易举,迅速而透彻,只是拼音除外。”这是马克·吐温对苏西的评价。
虽然女儿拼音学得不太好,但马克·吐温并不觉得难过,因为拼写是马克·吐温的一个长处,他从来不很看重它。苏西的弱点,往往给家里带来意外的笑声。
一次,苏西对客人说,她只去过一次教堂,那是克拉拉“上十字架”的时候,客人很诧异。原来,她把“受洗礼”说成了“上十字架”。
苏西是个懂事的孩子,在她14岁时,她就开始给父亲写传记,当时马克吐温50岁。
苏西在开头是这么写的:
我们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我们有爸爸、妈妈、吉恩、克拉拉和我。我写的是爸爸,要写他,这不难,因为他是性格非常突出的人。
爸爸的模样已经写过好多回了,不过写得非常不正确,他有美丽的灰白头发,不太厚,也不太长,长得刚合适。那罗马式的鼻子,大大增加了他外形的美。那和善的蓝眼睛,还有小胡子,他的头和侧面长得特别好看。他的体形非常好。总之,他是特别好看的男子。
他脸上所有的部位都是完美的,只有没有特别美观的牙齿。他的肤色非常好看,他没有留大胡子。他是一个很好的人,也是很有趣的人。
他有脾气,不过我们全家都有脾气。他是我遇见过的或者希望遇见的最可爱的人。还有,他真能讲好玩的故事。克拉拉和我老是坐在他椅子两边的扶手上,听他讲墙上图画中的故事。
在马克·吐温看来,这才是直言不讳的传记,也是忠实的传记。苏西对父亲没有加上任何修饰点缀,包括对他的一些坏习惯。
对于苏西所写的传记,即使有拼音错误,马克·吐温仍保留着原来的样子,他说:“我爱它,不能亵渎它。对我来说,这是金子。改正它,就是往金子里掺假,而不是提炼它。”
马克·吐温始终保留着苏西式的拼音,这些文字总能让他回忆起可爱、善良的女儿。
此时,马克·吐温独自在英国的家中,一遍一遍地念叨:“我再也看不到她了,我再也见不着她了。”“啊,你会看到她的。啊,我也很想能看她,抚摸她那没有知觉的脸,亲吻她那没有反应的嘴唇,可是我不会把她唤回来,不,她已经获得了人世间所能提供的最宝贵的礼物,我决不会剥夺她的幸福。”
为了不使自己因悲痛、忧伤、悔恨而发疯,他在家中不停地走动,没完没了地打着台球,并且一封接一封地给奥莉维亚写信。
奥莉维亚赶到时,见到的是躺在棺材里的女儿,她陷入悲痛之中。脆弱的身体受到了一次严重的打击。环球旅行中,奥莉维亚顶住了旅行的疲劳,然而十几岁时造成的病痛一直折磨着她,甚至睡觉时她都不能翻身。由于心脏疾病,她害怕走下坡路,即使很小的坡度,她都要请车夫勒着马一步步地走。苏西的去世使她的身体变得更坏了。
然而,奥莉维亚还总是保持着年轻人的性格,对许多事情保持着强烈的爱好。她对马克·吐温的演讲总是抱有极大的兴趣,总是听不厌,看不烦。
每当马克·吐温参加演讲活动时,奥莉维亚总是丈夫最热心的听众。即使路途再远,她也要跟在自己的“小伙子”身边。马克·吐温觉得这样会使她更劳累。事实也是如此,她的劳累早已超过限度了。
奥莉维亚把苏西安葬在埃尔迈拉,随后带着两个女儿和一个仆人,乘船回到英国与马克·吐温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