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像我们所有的节操一样,应当分成消极的与积极的两类。消极的诚实便是西卜女人那一种,在没有发财的机会时,她是诚实的。积极的诚实是每天受着诱惑而毫不动心的,例如收账员的诚实。——巴尔扎克
冒失的投机事业全盘瓦解了,为此巴尔扎克欠下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巨债,绝大多数人在这个时候的做法往往是酗酒、堕落甚至会自杀。但是巴尔扎克却像一个没事人似的。
商业的失败使巴尔扎克有了重新面对自己的机会,他终于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自己究竟想做的是什么?从前,巴尔扎克一直在为有经济基础而奔波忙碌,却忽略了自己最热爱的文学,乃至在最宝贵的青春里,在漫长的10年岁月中,自己一直在充当一台赚钱机器。
现在,实践证明,他不是块经商的材料,不是生就的商界巨子,他的存在只为一件事情,就是爬格子。巴尔扎克突然领悟到,先前他之所以写不出成功之作,原因不在于没有天分,而在于目标不明、用心不专。
如今,三十而立的作家终于明白,自己的心意其实从来就不在经商上面,现在投资失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他便获得了足够的自由和理由,再重新回到书桌前拿起自己的笔,开始向文学进军了。
那些足以使一个弱者的脊梁压弯的事,那些负债累累的噩梦,在继承了父亲生命活力的、永远乐观的、充满艺术气质的巴尔扎克看来,只不过是皮肤上的小受抓搔而已。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我一生每一个阶段里,我的勇气克服了我的不幸。”
然而,巴尔扎克毕竟此时债台高筑。就算他再怎么乐观,怎么坚强,仍然没法打发那些前来讨债的人们。而要进行伟大的文学创作,就必须拥有一个安宁清静的环境。这对巴尔扎克是个非常重大的难题。
为了逃避这种干扰,巴尔扎克只能在东躲西藏中创作。还好,他总是能够绝处逢生,每当遇到困难或者危机的关头,总是有那么一两个支持他、鼓励他、帮助他的天使出现,解救他于水火之中。
恢复创作的初期,巴尔扎克就受到了一位名叫德·拉杜摄·亨利的朋友的关照。这个人是一个较为平凡的人物,他自己绝无天才可言,但他却有一个发现天才的本领。这位先生善于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他对巴黎的新闻界又非常熟悉,对巴尔扎克这个正被生活所抛弃的青年也很关照。
对于巴尔扎克这位尚未写过一行真正文学作品的人,一个背负巨额债务,看上去穷途末路的人,德·拉杜摄·亨利给予了重新估价,他预言了巴尔扎克可能出现的前程。于是,他给了巴尔扎克以宝贵的友谊和良好的待遇。
是这个和巴尔扎克年龄相当的朋友,在危难之时,给了巴尔扎克以关心和鼓励,鼓励他在写作上再做一次实验。在这个朋友这里,巴尔扎克找到了一份信任、一份友情、一份鼓舞和一个暂时隐蔽的处所。
为了躲避债主们的追逼,巴尔扎克在这位好心的朋友家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按照他那没日没夜工作的习惯,他必须找一个安静而隐蔽的写作环境,即一个可以与外界隔开,仅属于自己的斗室,以免对别人造成妨碍,哪怕比莱斯堤尼尔街9号那间阁楼还小。巴尔扎克的要求很低,只要能够不受债主干扰,可以让他安心创作,并且也不会干扰别人就可以。
未来的路在巴尔扎克面前已清晰地延伸开去,今后他要做的唯一的事,他要用整个生命和热血去浇铸的事业,就是全力以赴进行文学创作,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止他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多年的梦想。
眼下他第一步要做的事就是找到一所能避风雨的房子,他既能在这里避开债主和法警的追逼、骚扰,又能够安心创作。
父母所在的那个家,他是不愿意去住了,有时候母亲的唠叨使他觉得比债主、法警的追逼更难受。
后来,巴尔扎克终于在卡西尼街上觅到一间小屋,它坐落在一条极不引人注意的、靠近市郊的街道上,在它周围居住的都是一些平民百姓,人们绝对想不到会有一位作家住在这里。
这一处房子像是专门为庇护作家而设计的,前后门都有通路,只要发现债主从前门来,他就可以从后门溜走,债主从后门来,他又可以从前门逃走。这一切正符合巴尔扎克的实际情况。
不仅如此,卡西尼街还地处城乡交界处,这里远离尘嚣,交通却很方便,并且这里仍是巴黎。这地区总算也有个广场,一个街道,一条林阴路,几座城堡,几个花园,还有一条公路;它位于外省,但却又属于首都。
这里进可亲近巴黎,退可埋头笔耕,对于渴望写作而又不愿意离开巴黎的巴尔扎克来说,真是一块理想的“风水宝地”。
卡西尼街是条近郊街道,当地的居民没什么高贵血统,多是一些普通市民。巴尔扎克写道:
这里已不是巴黎,可仍算是巴黎。这个地区也有点儿广场、小街、林阴路、堡垒、花园、大路、公路,它已属外地,但也还在首都,所有的东西全有点儿,可又一点也没有。它就是一块沙漠。
这个住所包括起坐室、卧室、书房,还有一间小浴室,一年租金不到400法郎,适合巴尔扎克当时的消费水平。巴尔扎克想到当年母亲为他看中的莱斯堤尼尔街9号那间小阁楼,一年才60法郎,他在那里学习、工作、生活,竟如同长着翅膀的小天使一样快乐。对现在这个住所,他更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何况柏尔尼夫人十分满意。
在1828年3月的一天,一位叫做苏维尔的先生搬进了卡西尼街的这所小房子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他打着这个名字把这间屋子承租下来。这次搬家进行得十分低调,好像生怕打扰了邻居们。
平日里,巴尔扎克深居简出,人们甚至怀疑这个房子里是否住着人,但是,每到夜半三更,人们却可以透过自家的窗户看见这位邻居房间里彻夜不息的灯光。但是大家似乎并不了解这个邻居每天夜晚都在做些什么。
搬进新家后,尽管巴尔扎克身上还背着巨额的债务,但他仍旧迫不及待地为装饰自己的温馨的小屋添置了许多物件,甚至还有许多昂贵得近乎奢侈的东西。
他经常在工作之余流连于巴黎的一些店铺和市场,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淘到自己喜欢又物美价廉的宝贝。连老巴尔扎克夫人都感到奇怪,几近身无分文的儿子究竟是用的什么招数把这些东西搬进自己的卧室呢?
巴尔扎克首先操心的是找些家具和摆设来布置房子的内部:他从蓝狐商店买来了价值140法郎的3块地毯;价值140法郎的黄色大理石底座的座钟;还有一个桃花心木书架,整齐排列着包着深红色摩洛哥羊皮封面的书;还有一些安特拉格的巴尔扎克家族的武器。
总之,他即使勒紧裤腰带也要使住处安排得大大方方,让家看起来要考究一些。讲究居住环境的奢华舒适,后来成了巴尔扎克越来越浓重的喜好,人们猜测着,也许这样做会让作家心里感到好受些。因为,置身于舒适奢华的环境里,就像一个饥饿的人进入了摆满法式大餐的梦里,这样他们会暂时忘记自己实际的困境,这样才可以让作家更安心地投入创作。
然而,有意思的是,无论巴尔扎克对卡西尼街这间房屋的布置有着怎样的追求,而他的工作室却永远都是一种风格的。
那里只有一张小书桌,这是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要带着的,好像离开了这张书桌他就写不出东西来似的。书桌对于巴尔扎克的意义几乎就是阿拉丁神灯,只要坐在桌子前,他就能够文如泉涌,下笔有如神助;书桌又好像一条高科技的流水线,它能把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一个个飞速地生产出来,让他们活灵活现地蕴藏在书稿里,再交给出版公司,变成人们最喜欢的东西,销售到图书市场去。
此外,就是放在桌子上的一个烛台。这就是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烛台,它和邻居家的烛台几乎没什么两样。可是这个烛台也是巴尔扎克不可缺少的工作工具,是陪伴他终生的一个忠实伴侣。它陪着他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帮助他创作出无数不朽的文学巨著。
此外,还有一架碗橱,那可不是用来放碗的,而是他的纸库,他的纸张和稿件都存放在这里。其他的,就是各种极尽装饰之用的工艺品和奢侈品。
走进巴尔扎克居处的人们都有一样的感觉,这里就像一个富丽堂皇的僧院,而巴尔扎克无疑就是那个执著于梦想的苦行僧。连巴尔扎克都没有想到,在卡西尼街,他能够一住就是9年。作家笔下的成百上千的人物就是在这里粉墨登场的。
不仅在居室的布置上,巴尔扎克在穿着打扮上也开始奢侈起来,这和他从前简直判若两人。他在巴黎的黎塞留街108号比松裁缝店订制了价值45法郎的黑裤子,白色背心合15法郎,卢维埃蓝细呢礼服合120法郎,黑白人字呢裤子合28法郎。
他那出人头地和一鸣惊人的想法使得他已对采购事务不屑一顾。让别人,其中包括忠诚的塞迪约,用期票、各种汇票、拒绝证书等去应付他自己,他想尽快享受尘世快乐,哪怕冒早死的危险。
尽管在居住方面豪奢了些,巴尔扎克还是经常遭遇生活的窘迫。居住环境的奢侈,衣着服饰的华美,都抵挡不了巨额债务的压迫。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他就像现在信用卡刷爆了的卡奴一样,每天为一口饭食斤斤计较着。这个青年人每天睁开眼睛即使不喝一口水也等于是在花钱,因为那些巨额的利息在翻滚和加倍。
所以,巴尔扎克只能每天花16个小时疯狂地写作。但是,这一次,他写的东西与从前的商业小说不再相同了,这一次他要为成为法兰西的伟大作家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