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人的财富、全部财富,正如时间是国家的财富一样,因为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成果。——巴尔扎克
在1799年5月20日的这一天,一位举世闻名的文学巨匠降临到人间,他就是有着传奇一生的、无与伦比的伟大作家,传世名著《人间喜剧》的作者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全名奥诺雷·德·巴尔扎克,他诞生在法国一个名叫图尔的城市。这座城市坐落在号称法国母亲河的卢瓦尔河畔,距离巴黎只有200英里。图尔城风光秀美如画,市内建筑极有特色,聚集着一批欧洲闻名的大学。
卢瓦尔河是法国最长的河流,它流经法国腹地的中游地带,景色旖旎,沿岸有许多名胜古迹。
整个法兰西民族几乎都受到了卢瓦尔河的滋养,它给予了这个国家人民优雅、浪漫、乐观的品性和崇尚自由、崇尚爱情的情怀。同时,也哺育了“像天才一样未经栽培”的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虽然是父亲弗兰苏·巴尔扎克和母亲萨拉比耶·洛尔·莎洛特·安娜的长子。但是,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巴尔扎克的降生并没有受到父母的足够重视。
其实,早在巴尔扎克出生的头一年,老巴尔扎克夫妇刚刚夭折了一个孩子,那个看上去健壮的男孩,在来到这个世上的一个多月后,就不幸死去了。
所以,有鉴于此,当巴尔扎克刚刚出生后,这个襁褓中的婴儿,还没有享受到母亲温暖的怀抱,就被父母送到郊区的一个奶娘家里寄养。
这个奶娘是一个贫穷宪兵的妻子,由于生活艰苦,不得不以喂养高贵家庭里出生的孩子为业,获得一些微薄的收入,这样的情况,在18世纪至19世纪的法国其实是十分普遍的。
对于这对贫苦的夫妻来说,眼前的这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只不过是在每个月底带来一些家庭收入的来源,只要把他喂养得健健康康就算完成了使命,当然没有必要和精力去呵护他幼小的心灵。
而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巴尔扎克却偏偏是个十分敏感的孩子,他与这对夫妻一起生活了4年,在这期间,他既没有感受到来自亲生母亲的慈爱,也没有体会到奶娘的温暖,他只感觉自己是个寄人篱下的、无人关心的、随时有可能被遗弃的可怜儿。
幸好,过了不久,即1800年9月29日,巴尔扎克又有了一个可爱的妹妹来与自己做伴。
这对兄妹由于一起被寄养在陌生人的家里,萌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他们一起吃、睡、玩,用最简单的孩子的行为来表达对于彼此的爱和关心。
妹妹从童年时起就给予哥哥的温情,抚慰了巴尔扎克善良热情的灵魂,这也使得即使在成年之后,他们兄妹仍然是几个孩子中最亲密的一对。巴尔扎克有什么高兴和不高兴的事情,都乐意向妹妹来倾诉,包括他们共同的对于母亲的怨恨。
在巴尔扎克的许多信件和作品中,人们都可以看到他童年时由于孤寂和被冷落忽视后,所产生的对于父母的怨恨。从他出生开始,他就没有给父母带来多少乐趣。
他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母爱,只有在每个周末,他才被允许回到那个有着宽敞房间的家里玩一回,但是却得不到玩具和任何礼物。他似乎只不过是那个家庭里并不被重视的客人,从来没有得到过女主人温柔慈爱的关心。
他的妈妈,对这个孩子从来没有亲昵的举动,也没有慈祥的爱抚和拥抱,她有的仅是一声声严厉的呵斥。即使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也顾不得陪在孩子身边。
巴尔扎克成年后,不无伤心地控诉说,那是“任何人命运中所不曾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
巴尔扎克在郊区宪兵的家里生活了4年后,又被“遣送”到另一个陌生人家里去当半寄食者,与父母更是聚少离多。即使偶尔相见,自私的父母给予巴尔扎克的指责也总是多于温情。
他们关心的只是儿子掌握了多少礼仪,至于儿子的感情,父亲漠不关心,母亲则是爱答不理。
这对夫妻成婚之时,巴尔扎克的父亲已经50多岁了,母亲却还是个年轻姑娘,夫妻之间年龄跨度达30多岁,加上出身背景的不同,使得这对夫妻的性格志趣大不相同。
巴尔扎克祖先都是农民。他们本来也不姓巴尔扎克,他们的真实姓氏是巴尔萨,一个农民的姓氏。
从前,他的家族只是住在一个小村庄里,靠几亩薄田生活。他们需要每天早上把牛群赶到牧场放牧,白天再去耕种一个叫做郎格多克的小地方的田地,日子过得清苦却也快乐。
虽然这些农民既没有高大威严的城堡,也没有象征尊贵显赫的纹章;虽然他们干的只不过是把牛群驱向牧场,再汗流浃背地去耕种土地而已,但是这一点并不影响他们子孙的发迹。
巴尔扎克的父亲弗兰苏·巴尔扎克便是一个十分幸运的小伙子。1746年6月22日,弗兰苏·巴尔扎克出生在离康奈扎克不远的一个小村庄上。他是11个孩子中的老大哥,为人聪明能干而又机灵善变。
如果不是父亲为这个孩子下了进入教会的决定,让他有机会读书写字和学习拉丁文,他可能会长成一个狡黠朴实的庄稼汉。
有一段时间,弗兰苏·巴尔扎克在本村里做些清闲的事情,例如帮助本地的录事官做文字书记,又在葡萄园里帮过工,还常跟在耕犁后面跑。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精力旺盛、孔武有力、雄心勃勃的小伙子已经认识到,自己并不喜欢神甫们过的那种清幽的生活,他不甘心出家。
弗兰苏·巴尔扎克长到20岁的时候,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发生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老巴尔扎克离开了自己的乡土,混进了巴黎的生活圈子。起初和许多不显眼的年轻人一样,住在简陋的房子里。
但是,这个乡下人与众不同的是,他很清楚自己在这个城市里需要什么,他天生就善于钻营。
虽然此时,老巴尔扎克对如何发家心里还没有概念,眼前也没有确定的职业。
但是,他有着乡下人那种固执和勇往直前的劲头儿,并且勤俭节约又吃苦耐劳,这些精神在后来他儿子的小说中还被热情地赞美过。
弗兰苏·巴尔扎克先是利用机会,挤进了当时被视为肥缺的军需处和军粮供应处。后来,他又在巴黎的革命市参议会上获得一席职位,这个职位使他得到不少有用的关系,加上他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本能,能够嗅到金钱的气味,他终于插足到军队一个利润与外快流得最多的部门,那就是战时物资军粮处。军粮处的黄金线路,是不可避免地会伸到放债人和银行家们的账房里来的。
在这个肥缺上,积累了30年后,弗兰苏·巴尔扎克又获得了在巴黎的杜麦尔·丹尼耶银行当主任秘书的体面职务。
巴尔扎克曾经说到过“杂货商人肯定可以成为法国元老,而贵族有时会沦为社会的最底层”,大概讲的就是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老巴尔扎克就是借助法国大革命带来的这一点运气,凭着血肉之勇和善于钻营的精神,从一个下层农民一跃进入上流社会的。
到了50岁,老巴尔扎克已经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小有资产的、体面的绅士了。在人们看来,老巴尔扎克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奔忙劳碌、雄心勃勃的小伙子,变成一个令人尊敬的绅士,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但是在弗兰苏·巴尔扎克自己看来,这一切还不够圆满,他还需要一个有着良好教养、年轻、美丽的女郎做自己的妻子,为自己生儿育女。
过了不久,这个机会终于来了。51岁时,这位身心俱健、仪表动人、惯吹法螺并善于拈花惹草的老单身汉,相中了银行里一位主任的女儿。
这是比他小32岁的萨拉比耶·洛尔·莎洛特·安娜小姐。洛尔小姐不仅容貌美丽,而且举止端庄、谈吐文雅,虽然她只是一个小资产家的女儿,但是却有着贵族小姐们的那种高贵的气质。
另外,洛尔小姐还有着一座价值估计在12万~13万法郎的庄园作为嫁妆。
弗兰苏·巴尔扎克先生,用自己的成熟老练和良好的社交技巧,终于如愿以偿地为自己物色到了一个既有嫁妆,又有门第的理想的妻子。于是,很快他们就结婚了。
巴尔扎克的母亲萨拉比耶·洛尔·莎洛特·安娜是一位典型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有着这个阶级妇女的一切通病:多愁善感,罗曼蒂克,有时还有一点歇斯底里。
不仅如此,很显然,巴尔扎克的年轻母亲,洛尔小姐接受过良好教育,高雅的艺术修养、敏锐的感受力是她那无忧无虑、天性快乐的丈夫所不具备的。
这就致使洛尔小姐经常会把对于生活的抱怨,有意无意地转移到幼小的巴尔扎克身上,况且那个时候,她也还是个年轻的女人,还没有意识到母亲的关怀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婚后不久,老巴尔扎克开始重新计划自己的生活,他现在的这个职位虽然看上去还算体面,但是却已经没有多少油水可捞了,更何况还要养活未来一家子人。
所以,经过几番周密的思考和权衡,老巴尔扎克决意利用故旧的关系,再回到军队里谋职。他的运气不错,过了不久就当上了第22师军粮处的监督。
现在,老巴尔扎克一家已经移驻到图尔城生活了,军粮处的税收提供了弗兰苏·巴尔扎克一笔很可观的收入,加上有妻子的嫁妆作为后盾,他们的生活还是比较殷实的。
巴尔扎克出生的这一年,也正是老巴尔扎克一家开始活跃在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上层交际圈里的一年。由于长期的积累和勤俭节约,这一年,老巴尔扎克一家从之前狭窄的意大利军队街搬入了属于自己的一栋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过着十分体面富足的生活。
他们的生活开始讲究排场,有一辆自备马车和大批的奴仆,往来于社会名流之间,甚至是从前趾高气扬的贵族也是巴尔扎克家里的常客。
巴尔扎克的父亲性格活跃又天性乐观,获得一个体面的婚姻,并且老来得子,这一切都让他感到知足和快乐。
他迷恋于享乐的生活,整日里应酬不断,尽管已经步入老年,由于良好的体魄和外形仍然是很多女人心中美好的异性形象。
巴尔扎克的母亲,虽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是青春和富有加上长期良好的家教,使得她性感成熟、优雅迷人。
夫妻两个,一个是行政官员,事业顺心;另一个热衷应酬,长袖善舞。这一切,使得这一对并不相爱的夫妻却有着共同的爱好,即热爱名利和热衷交际,这一点后来也遗传给了他们天才的儿子。
老巴尔扎克一家的官邸位于图尔市的因达尔卢瓦尔街上,图尔城的达官贵人们时不时就要来这里举办“沙龙”,那是法国社会很热衷的一种联谊活动。
上流社会,甚至是贵族们,都同这位曾在巴黎当过红色市议员的田舍翁之子往来很密。这些人中间有上议员克莱芒·德·瑞,他的神秘拐带案件后来曾被巴尔扎克写在文章里。
还有德·庞眉若男爵和德·马尔岗先生,这位先生于若干年后,曾在努力挣扎的作家走投无路时,帮过他的大忙。
老巴尔扎克还曾应邀参加过市政活动,重大决策时他总是被咨询意见。尽管这个农民的孩子家世寒微,出身卑贱,但他在这个瞬息万变全面改革的时代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获得了上流社会人们的认可。
他的这种精神不知不觉地也遗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当巴尔扎克成年后,也是靠着这种性格给自己赢得荣誉的。
为了使来到家里的客人们不太拥挤,偶尔可以回到家中的巴尔扎克和妹妹常被安置在四楼,由一名严谨的家庭女教师照看着。
早晨,巴尔扎克要被女教师带到妈妈那里请安,晚上又要重复这样的礼节。每到这时,年小的巴尔扎克都有种想挨近妈妈的膝头,拥抱她倾诉的冲动。
但是,每当儿子对上妈妈那要么冷冰冰、要么严厉的眼光后,马上就吓得直哆嗦,仿佛这个冷漠的女主人又发现了自己犯了错误似的,让这个可怜的敏感的孩子真想马上找个地方躲起来。
晚上,已经上床的巴尔扎克想到第二天自己又要回到寄养的乡下,自己又要过着那样窘迫而又悲惨的日子,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孤苦伶仃的孤儿似的可怜,他甚至觉得自己就不像是母亲的亲骨肉,因为在这里,他感觉不到母亲对他有哪怕是一丁点的爱意。当巴尔扎克成年以后,他的妈妈对待儿子的这些冷漠做法仍然让他记忆犹新,难以忘记。
到了7岁,巴尔扎克这个没人要的孩子,便被打发到旺多姆一家寄宿学校去了。他唯一的愿望就是,他应该到一个离家远一点的什么地方去,远在另一个小城里。
又过了7年,当孩子因不堪忍受惩罚以致回到父母家中,而使寄宿生涯告一段落时,她竟使得他生活更是痛苦。用他自己的话说,终于在他满18岁时,他就毅然决定,扔下那个实在容忍不下去的环境而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