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难舍难分的友情

  拜伦到了日内瓦一看,在同一个旅馆内,意外地发现,当出国前几天曾共过一夜之梦的克莱尔在等着他。

  她有两个同路的人,一个是她异母的妹妹玛丽,一个是玛丽的丈夫。这位年轻的丈夫叫做波西·比希·雪莱。克莱尔介绍他们认识了,这便是拜伦和雪莱交友的开始。

  拜伦这时候28岁,雪莱比他小4岁。雪莱当然读过拜伦的作品。拜伦那时候也读了雪莱的杰作《麦布女王》,因而了解他的诗才。

  顺便介绍一下雪莱。他也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又一位伟大诗人,与拜伦堪称“诗坛双璧”。他们都外貌俊美、情感丰富,热爱自由,敢于反叛。他们都因个人生活遭受社会舆论攻击被迫流亡,都英年早逝。他们的本人与诗作同样具有浪漫色彩。

  拜伦一见到雪莱就被他深深地吸引住了。拜伦认为雪莱是非凡的天才。他的心里觉得雪莱是胜过自己的伟大诗人。雪莱那时候还没有成名,而拜伦的名声已经轰动全世界了。虚心而胸怀坦荡的雪莱,完全承认拜伦的天才。谦虚的他,对于自己的天才没有自觉,所以他从心底里敬重拜伦。

  虽然他们刚见面时有些拘谨,可是两人一旦谈到文学方面的事时,陌生的感觉就消失了。两人畅谈甚欢,几乎忘记了时间。从此他们就结为莫逆之交。

  雪莱在日内瓦郊外、莱蒙湖东岸租下农人的房子。拜伦随后在他们房子的上方租下了叫做狄沃达蒂山庄的美好住所。他从5月至10月都住在那里。

  他们都热爱思想,赞成自己的政治观点。他们认为滑铁卢战役开始了仇恨反动的时代。

  从这时候起,成为英国文学史上光辉一页的两大诗人的友情开始了。然而他们却是那么的不同,就像是一个在南极一个在北极一样。但是或许就是这样迥然的不同,才让他们真正地发自内心相互吸引。

  拜伦的特征是像迪斯累里所评论的“可惊地富于常识”。他本质上是现实主义者。他有着客观地观察现实社会的能力。所以他有一双明察秋毫的慧眼,也有批评社会的力量和勇气。这是他作为讽刺诗人超过蒲柏,作为人生批判的诗人而独闯英国文坛的缘故。他也写过浪漫诗,他也有浪漫主义的一面,但这和他的正视现实并不矛盾。

  他在浪漫的时候,也不会损坏事物的客观性。他有着非凡的实际活动能力,在风云际会的时候可以扮演一出伟大话剧的主角。

  泰纳评论说:

  事实上,他如果做海盗领袖或者做中世纪掳掠武士的酋长,会更加适当些。除了在意大利时期的两三篇诗以外,他的诗和行动,都像移植在近代社会中的古代北欧吟唱诗人。他在过于规律化的近代社会中,不能找到适合于他的位置。

  雪莱最爱说神。他以无神论者自命,但是像他那么富有宗教情操的人是很少的。他努力想驳倒拜伦那种嘲世而怀疑的人生观。在他看来,宇宙就是“美”,“美”存在于伟大的和谐中。他认为用“美”和人类内心的“善”去同物质、同社会战斗,便是人生的真谛。

  可是拜伦认为,这种单纯的孩子般的想法,不能成为改造人生的力量。在他看来,人类是恶的、丑的。他的心里相信有神,他只是愤恨着神造出这么坏的人,造出这么丑的社会。

  雪莱认为女性是美和善的化身。拜伦却把女人当做令人厌恶的东西存在,他认为女人只不过是享乐的对象。雪莱倾慕女性,拜伦却轻视女性。

  雪莱的内心全没有私欲、私利、杂念、肉感等。他被少女和少男所喜爱,孩子们常叫他作“空气的精灵”、“精灵大王”、“淘气鬼大王”等。他又以“水的天使”这个称号闻名。

  雪莱总是以游离于现实之外的理想的形式存在着。他彻底地从纯真和美的观点去看人生。在他看来,“人之初,性本善”。从现实生活看来,再没有像他那样“缺少常识”的人,同时,也很少有像他那么美、那么清纯的人。他真的就像不小心坠落凡间的天使一样让人怜爱。

  然而他们倾谈着,不知道疲倦。艺术家的雪莱,虽然一时难以接受拜伦那些尖刻的意见,但是又不得不陶醉于他的文章所表现的美。

  雪莱少年般的纯真感情刺激了拜伦,使他不由得诗意大发。他由于这位天才儿的刺激,觉得内心的创作情绪像清泉一样奔涌出来。因此,他在滞留莱蒙湖畔的不长的日子里写出了许多名篇。

  他和雪菜共同买了一艘小乌篷船,去探访环湖的城池。对岸的洛桑不正是杰出的历史学家吉本编纂《罗马帝国哀亡史》的地方吗?他们结伴到吉本的故居去游览。

  拜伦想象着吉本完成了23年的大业,写完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文字之后,走出庭园,仰望星空,注视湖水和那些有名的刺槐树的情景,便觉得心潮澎湃,摘下几片刺槐树的嫩叶小心地藏在怀里。

  雪莱却觉得对吉本的尊敬已超过了比他更伟大的其他人,这样做似乎有些不妥。他在想着日内瓦市内卢梭的坟墓。

  他们又去看对岸蒙特勒附近的锡雍小岛——实际上是一块岩石。在岛上至今依然存在的古堡中,曾经囚禁过瑞士的爱国志士庞尼瓦。

  拜伦看着这个阴惨的土牢,想起为民族自由而受苦一生的战士,不由得感慨万端。他觉得自己也应该像他那样,为民族解放运动贡献点什么。当然,他不希望他贡献的仅仅是慷慨激昂的诗篇,他还希望能真正地像拿破仑将军那样,征战沙场,为民族解放流血牺牲。

  拜伦回到家里仍然思绪万千,他一夜间写成了著名的《锡雍的囚徒》:

  我的头发已灰白,

  但不是因为年迈,

  也不是像某些人那样骤感忧惶。

  一夜间变得白发斑斑,

  我的肢体已佝偻但不是因为劳累,

  漫无尽头的歇息耗尽了活力,

  是地牢的囚居把它摧毁。

  因为我一如其他的死囚犯,

  注定与明天的天地绝缘。

  身上戴镣铐,门上有铁栏。

  仅仅是因为我父亲的信仰,

  我就在这里受禁,渴望死亡。

  我的父亲在烙刑之下死掉,

  因为他不肯放弃自己的信条,

  也是因为同样的缘故,

  我们全家身陷囹圄。

  我们全家七个人,现在只剩一个人。

  六个年轻的,一个是老年。

  立场始终如一,从未变心。

  你磅礴的精神是永恒的幽灵!

  自由呵,你在地牢里才最灿烂!

  因为在那儿你居于人的心间——

  那心呵,它只听命对你的爱情;

  当你的信徒们被带上了枷锁,

  在暗无天日的地牢里牺牲,

  他们的祖国因此受人尊敬,

  自由的声誉随着每阵风传播。

  锡雍!你的监狱成了一隅圣地,

  你阴郁的地面变成了神坛,

  因为伯尼瓦尔在那里走来走去,

  印下深痕,仿佛你冰冷的石板。

  是生草的泥土!别涂去那足迹,

  因为它在暴政下向上帝求援。

  拜伦这首诗就是从一家革命者被迫害写起,把瑞士这位爱国志士家庭被迫害,妻离子散、父亡母逝的悲惨境地描写得非常生动;把他们在监牢里受尽折磨,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的场面写得非常逼真;写他们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依然坚持信仰、坚持民族解放运动的决心是那样决绝。

  拜伦是发自内心地崇拜他们,拜伦在诗句的字里行间中对他们表达了无限敬仰之情。或许拜伦从这个时候起,就有一种想法,也要在将来像他们一样为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贡献力量。这就是拜伦经多年的游历而真实有感而发的文章。

  写完了这首诗之后,拜伦听雪莱说:“您应该读一些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的诗。他的诗可以让你变得安静和平和。你平时脾气太急躁了,你也总是觉得世人都是邪恶的。你应该多看看好的诗文,多接触善良的人,那样你或许能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你总是在自己的世界里看问题,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泥潭。”

  拜伦说:“我不屑读他的诗。我觉得他那样的诗人写的东西温暖得像春风一样,一点儿也不适合现在这样的国内形势。他写的东西是给那些生活安逸的富商们看的。而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是需要激昂的文字让他们觉醒和爆发的。”

  雪莱说:“或许你应该看看他的诗,因为你需要了解英国全部的东西才能更好地进行创作。”

  拜伦说:“好吧,也许你是对的,他的诗是应该好好看看。就算是真觉得不好,也能从中了解到追捧他的人是为什么追捧他。或许我确实太犀利了,应该改改脾气,要不然和你这样‘天使精灵’一样的人待在一起都有点格格不入了……呵呵!”

  拜伦听从了雪莱的建议,开始读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的诗篇。拜伦曾在年轻时写的《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中痛骂过华兹华斯。但是,饱尝了人世酸辛,感受了众生之相之后,在这幽静的湖光山色之间,他才在华兹华斯温柔的作品中,感受到内心的沉静。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