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活跃在新的文学殿堂

  我为自己建起非人工的纪念碑,人民走向他的路径不会荒芜。——普希金

  1826年12月26日,新朋友带领普希金进入吉纳伊达沃尔·康斯卡娅的文学沙龙。这在法穆索夫的莫斯科是一座真正的艺术研究院。

  在音乐厅的一座壁龛里,放着阿波罗屠龙的高大雕像。普希金不久就写了一首描写这个故事的诗。这首诗在世界诗坛描写同类题材的诗歌中,可以说是最优秀的诗篇。

  弓在响,飞矢在摇颤,

  龙射死了,盘作一团;

  望楼上的阿波罗啊,

  你胜利了,春风满面!

  这4行诗不过是讽刺诗的一节,写得形象鲜明,活灵活现。讽刺的对象,是沃尔·康斯卡娅家的一个客人。因为他不小心碰掉了大理石雕像的一只胳膊。

  在沃尔·康斯卡娅家,普希金遇见了南方克里米亚之行的旅伴,她就是拉耶夫斯基将军之女玛丽亚·拉耶夫斯卡娅。在流放到南方的初期,诗人暗恋过这位少女。玛丽亚后来按照父亲的意愿,嫁给了年龄大她一倍的谢尔盖·沃尔康斯基公爵。

  但是,这位十二月党人被捕并流放到西伯利亚。作为妻子的玛利亚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离开家庭和孩子,追随丈夫去西伯利亚生活。望着这位自己深深爱过的女子,想起他们一起在南方度过的快乐的日子,普希金不禁感慨万千:人的命运是多么不可预测啊!

  几年前,这个天真的少女还和他一起兴致勃勃地数星星。如今,她却迈出了勇敢的一步,明天就要奔赴那个冰天雪地的地方!普希金紧握着玛利亚发烫的小手,口中不断地喃喃自语,仿佛一些诗句就要从他的口中说出。

  他告诉她,他最近为西伯利亚的苦役犯写了一首诗。几天后,当另一位十二月党人尼·穆拉维约夫的妻子也要去“千里寻夫”时,普希金请她把一首诗带到流放地,这就是著名的《寄西伯利亚》。

  在西伯利亚深深的矿坑中,

  你们要坚持高傲的忍耐。

  你们的思想的崇高的意图

  和痛苦的劳役不会落空。

  不幸的忠贞的姐妹,

  希望在昏暗潮湿的矿坑下潜行,

  它将唤醒你们的刚毅和欢欣,

  那盼望的日子一定会来临。

  爱情和友谊将会穿过

  幽暗的铁门向你们传送,

  就像我的自由的歌声

  会传到你们的苦役的黑洞。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

  阴暗的牢狱会覆亡,

  自由会在门口欢欣地迎接你们,

  弟兄们会把利剑交到你们手上。

  这首诗令人想起诗人在1818年写的那首《致恰达耶夫》。可以说这两首诗是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中的姊妹篇。它给那些在“深深的矿坑中”受难的革命志士以巨大的鼓舞。十二月党人诗人奥陀耶夫斯基写了一首诗来回答普希金,诗中有这样两句:

  我们悲惨的事业不会落空:

  星星之火必将燃成熊熊的烈焰。

  列宁在1900年创办的布尔什维克的《火星报》上,曾用“星星之火必将燃成熊熊的烈焰”作为刊头题词。这句著名的诗在中国被译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还曾经引用这句诗写过文章。

  1827年7月16日,这一天是十二月党人的5位领袖被沙皇政府处决一周年的纪念日。处在专制政府直接监视之下的诗人,不能公开地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对共同事业的忠诚,于是便用隐喻的手法写了一首诗《阿里昂》。

  我们很多人在木船上,

  有些人紧拉着帆,

  有人同心协力地划桨。

  我们聪明的舵手,在寂静中倚着舵,

  一声不响地驾驶着满载的船。

  而我毫无忧虑的充满信心,

  在向水手们歌唱。

  突然间,喧嚣的狂风袭来,

  欣起巨浪,

  舵手和船夫都葬身海底,

  只剩下我一个隐秘的歌者,

  被暴风雨扔到岸上。

  我一边唱着往日的歌,

  一边把我湿淋淋的衣裳,

  晾晒在太阳下的岩石上。

  阿里昂,传说是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一位诗人和音乐家。有一次他带了许多财宝从意大利乘船到科林斯去,在途中水手要抢掠他的财宝,还准备把他推入大海。阿里昂请求再让他唱一首歌,然后便跳入大海自尽。海豚听了他的歌声,深受感动,便把阿里昂接住,并一直送他到岸边。

  普希金在诗中以阿里昂自居,水手指十二月党人,而舵手则是指5位起义者领袖中的诗人雷列耶夫。起义爆发时,普希金正被流放在米哈洛夫斯科耶村,因此才幸免于难,也就是诗中所说的“只剩下我一个隐秘的歌者”。

  可诗人不能忘记志同道合的朋友,更不会放弃他们曾为之奋斗的事业,他仍一如既往地“唱着往日的颂歌”,晾干衣服,继续奋斗。

  写完《阿里昂》之后,普希金离开了莫斯科,又回到了米哈依洛夫斯科耶村。虽说他已经获得了自由,但莫斯科和彼得堡的气氛实在令他感到窒息。

  自十二月党人事件以后,他在彼得堡的朋友所剩无几。再加上当局不断地来骚扰他,使他无法静心写作。

  他宁愿躲到这僻静的乡间,听任缪斯抚慰他的心灵。这时他开始构思和写作一部散文作品长篇小说,小说最初的题目是《彼得大帝的黑奴》。

  按照普希金构想,这部长篇小说以诗人的外曾祖父不平凡的命运为线索,展示彼得大帝这位改革者在那个时代所作出的丰功伟绩,描画出当时的时代风貌。

  政治改革的主题是这部长篇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

  现在普希金要用长篇小说来表现历史人物,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因为当时俄国从没出现过一部真正意义的长篇小说;就是在欧洲,现实主义的长篇叙事作品也没有真正出现。

  据普希金对一位同时代人透露,他这部作品的“主要引子,写的是黑奴的妻子出轨,给他生了个白小孩,因此被送进修道院”。从这样一个构思出发,联系到普希金关于作品主题的设想,可以看出普希金是在英国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的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来创作的。

  由此也可以预示他未来的散文作品的发展趋势。不过,非常遗憾,由于种种原因,这部长篇小说没有写完,小说只写了6章。仅从这6章来看,这部作品应该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要是诗人最终把这部作品完成的话,说不定俄罗斯小说史乃至整个欧洲的小说史的格局都可能要重新划分了。

  10月中旬,普希金离开米哈依洛夫斯科耶村。在去彼得堡途中的一个驿站上,他突然发现著名作家席勒的一篇故事,于是便打开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正在这时,窗前响起了官府的车马声。普希金后来这样回忆道:

  我刚读几页,一名警官护送的4辆三套马车来到了驿站。我出去一看,见一名囚犯靠柱子站立着。这是个年轻人,身材高大,脸色苍白,消瘦,一把黑胡子……突然,年轻人向我投来一个热切的目光,我情不自禁地转向他。

  我们相互长时间地打量着……我认出了他,原来是老同学丘赫尔别凯。我们相互拥抱在一起。宪兵把我们分开,警官抓着我的胳膊,威胁和辱骂我。但我都当做没有听见。丘赫尔别凯昏倒了。宪兵给了他一点水,把他架上马车,车队又出发了。

  普希金望着远去的囚车,悲痛欲绝。这位皇村中学的同窗好友,如今成了一个国家要犯。

  两年以后,丘赫尔别凯在监狱里写信说道,他很奇怪,他那么一副模样普希金竟还能把他认出来。另外,据押车的士兵报告,普希金曾打算交一笔钱给这个囚犯使用,但遭到拒绝。

  几天后,即1827年10月19日,普希金在纪念皇村中学校庆日的诗中写道:

  愿上帝保佑你们,我的朋友,

  安然度过风暴和日常的忧愁,

  无论在异乡或荒凉的海角,

  或是在人间幽暗的地牢!

  这最后一行诗显然是献给丘赫尔别凯和普希钦的。这段时间,普希金见到了一些老朋友,结识了一些新的朋友。

  在老朋友中,值得一提的是与著名的《聪明误》的作者格里鲍耶陀夫的会见。他们已有十多年没见面了。格里鲍耶陀夫是俄国驻波斯的外交官,这次因公务回国,普希金才得以和他见面。

  两位老朋友都非常激动,谈得最多的还是各自的创作情况。两个朋友都喜欢音乐,与年轻的音乐家格林卡都是好友。格林卡根据格里鲍耶陀夫提供的一支格鲁吉亚歌曲的旋律,谱成一支钢琴曲,普希金很喜欢这个曲子,特意按照曲调,写下这样的诗句:

  美人啊,那格鲁吉亚的歌,

  请别在我面前吟唱,

  那忧郁的歌,

  使我想起了另一种生活和遥远的地方。

  啊,你的残酷的曲调,

  使我的记忆浮起了草原和黑夜,

  在月光下那遥远的可怜的少女的容貌。

  看见了你,

  我就忘记了那可爱的、磨人的幻影,

  然而你唱起来,

  那影子又呈现在我的脑中。

  美人啊,那格鲁吉亚的歌,

  请别在我面前吟唱,

  那忧郁的歌,

  使我想起了另一种生活和遥远的地方。

  这就是由格里鲍耶陀夫、格林卡和普希金共同创作的俄罗斯最杰出的浪漫曲之一。诗中所写到的“那遥远的可怜的少女”,是指不久前随丈夫去西伯利亚的拉耶夫斯卡娅。

  在诗人新结识的朋友当中,值得一书的是叶丽扎维塔·希特罗沃。她是库图佐夫元帅的女儿,交际广泛,有高度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知识。

  据说是她向普希金提供了司汤达的作品,并为诗人弄到了长篇小说《红与黑》,从而使普希金了解到欧洲最新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动态。普希金读了《红与黑》后,对司汤达的才华称赞不已。

  1828年7月31日,普希金的老奶妈不幸病逝。这位农奴妇女的离去,使诗人异常悲痛。她的葬礼十分简单,她的墓前也没有留下墓志铭,可是她的姓名——阿琳娜·罗季昂诺芙娜,将与普希金的名字乃至俄罗斯文学紧紧联系在一起。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