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刘备究竟为什么那么能哭?

  刘备无疑是《三国演义》中最能哭的人了。翻遍整部《三国演义》,竟然发现有三十余处。刘备作为一代“枭雄”,虽然“喜怒不形于色”,城府很深,但却出奇的能哭,而且哭的作用往往能被他发挥到了淋漓尽致,不能不叫人佩服。古龙先生就曾这样评论刘备:“玄德之哭,例无虚发”。那么,刘备究竟为什么那么能哭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认识:

  哭,是刘备招揽人才的手段。刘备虽然出身贫贱,但“素有大志”,在没有地盘和军队,不占天时和地利的条件下,要想脱颖而出成就霸业,要想实现“我为天子”的人生目标,必须结交天下豪杰,招揽各方人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吸收一大批猛将和谋士来为自己卖力。赵云本是公孙瓒手下的一员将领,刘备第一次见到他时就“执手垂泪,不忍相离”,最后“泪洒而别”。徐州救陶谦后,赵云辞行,刘备又是“执手挥泪而别”。刘备的两番哭别,显然打动了赵云的心,这为赵云后来毅然投到刘备的麾下,打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刘备不仅利用哭的手段来招揽猛将,同时也用来招揽谋士。徐庶被曹操用计骗到许昌时,刘备“闻言大哭”,临行前“二人相对而泣”。刘备的哭,不但坚定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决心,而且还感动得徐庶临别前为他极力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可诸葛亮表示因为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愿出山时,刘备再次用“泪沾袍袖,衣襟尽湿”的哭相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见“其意甚诚”,表示“愿效犬马之劳”。后来,赵云的“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不验证刘备哭的威力。

  哭,是刘备化险为夷的武器。男儿有泪不轻弹。哭,是软弱和无能的表现,向来是女人出奇制胜的杀手锏。可作为一代枭雄,刘备却能够通过哭来达到化险为夷、逃得性命的目的。赤壁鏖战后,刘备投机取巧占领了荆州赖着不还,孙权和周瑜则处心积虑的想要夺回,甚至不惜使用美人计,把刘备骗到江东来,企图以此要挟刘备就范。甘露寺相亲,刘备在接受国太和乔国老“面试”的同时,孙权也埋伏下刀斧手准备加害之。刘备知道后,忙跪在对自己很满意的国太前“泣而告”之,第一次避免了被刺杀的危险。刘备准备逃回荆州时,用“暗暗垂泪”的手段,赢得了孙夫人的同情;用“泪如雨下”的表现,坚定了孙夫人与他同回荆州的决心。在孙权派人马前来追杀时的紧要关头,刘备又一次“泣告”孙夫人,揭露了孙权以妹妹为钓饵谋杀自己的用心,阐述了自己冒死前来成亲的勇气,使“有男子之胸襟”的孙夫人大怒并骂退了追兵,刘备再次化险为夷,并且毫发无损的逃回了荆州。

  哭,是刘备表现义气的需要。刘备素来以仁义作为立身的标牌,对其他人如此,对与自己桃园结义的关羽和张飞更是如此。吕布偷袭徐州得逞,刘备的二位夫人被陷在城内,酒后误事的张飞在遭到关羽的训斥后变得惶恐不安、无地自容,想自杀谢罪,却被刘备抱住,并向他讲述了“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兄弟情分,显示了“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的大度心胸,之后又是一阵“大哭”,表达了自己对兄弟们的哥们义气,使“关、张俱感泣。”兄弟们犯了错误,刘备大哭;兄弟们死了,刘备更要哭。刘备闻关羽遇害后“哭倒于地”,见到关兴后“又哭绝于地”,被救醒后“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泪湿衣襟,斑斑成血”,并亲自为关羽招魂祭奠,“号哭终日”。“刘备闻张飞死后,”放声大哭,昏绝于地哀痛至甚,饮食不进“后来看见关兴,又”放声大哭“回忆起自己与关、张的手足之情后”又哭“甚至”以头顿地而哭。通过哭,刘备既表现出了对结义兄弟的哥们义气,也进一步在群臣面前树立了威信。

  哭,是刘备外交公关的策略。痛哭自己的兄弟倒也罢了,可刘备觉得不过瘾,索性在其他国家的外交工作人员面前也要哭上一番,要么示弱赢得同情,要么示诚寻求外援,以求得在外交方面取得突破。与孙权结成亲家后,面对着三番五次前来索要荆州的东吴使者鲁肃,刘备假装“掩面大哭”,且“哭声不绝”,但当他想到一旦还了荆州将无处安身时,“真个捶胸顿足,放声大哭”。这一番假哭和真哭,有效地哭软了宽仁长者鲁肃的心,战略要地荆州便暂时不用还了。得知西川使者张松被曹操乱棒打出后,刘备早早的就派赵云等候接待,随后又态度谦恭的招待他。尽管刘备对西川垂涎欲滴,但一连宴请了张松三天,却非常沉住气似的缄口不提川中之事。张松临走,刘备又举杯送行,甚至“潸然泪下”。在曹操那里受到了几番冷遇和一阵毒打,在刘备这里却得到了热情款待和无比尊敬,张松感动之余,西川重要军事地图拱手奉上。通过哭,刘备实现了以荆州为据点,进而谋取西川的目的。

  哭,是刘备赢得人心的道具。刘备想做皇帝,必须走“人和”这条路,广泛的赢得人心。“携民渡江”时,刘备当着十余万百姓的面“大恸”,并做出投江自杀的样子,使“闻者莫不痛哭”。看到还有很多百姓没有上船,刘备又“望南而哭”。路过刘表墓前,刘备又通过“哭告”刘表英灵来保佑百姓,使“军民无不下泪”。经过激战,百姓们被冲杀的不知下落,刘备又是一场“大哭”。尽管惨败,刘备却换来了爱民如子的美名和仁慈之主的口碑。刘备占领四川后,虽然自立为汉中王,但无时无刻不想谋求帝位。曹丕篡位,汉献帝下台,刘备看到自立为帝的条件已经成熟,但却不好说出口,只好用哭来向群臣暗示心迹。所以,刘备故意相信汉献帝被害的传言,“痛哭终日”,又是率领手下的官员们挂孝祭奠,又是为汉献帝追谥庙号,又是假装忧虑成疾,又是声讨曹操曹丕父子的篡逆。刘备的这一系列哭闹,赢得了朝中众官员的民心,无不让人觉得他的忠孝仁义。国不可一日无君,经过一番推辞,德高望重、万民拥戴,同时具有皇家血统的刘备终于顺利登基做了皇帝。

  哭,是刘备遏制孔明的圈套。哭了一辈子,对哭的作用屡试不爽的刘备,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也忘不了再哭上一回。刘备的最后一哭,是哭给诸葛亮看的。当时刘备已病入膏肓,在生命的最后终点,尽管接班人不在身边,他依然用哭泣的方式完成了政权的顺利交接。白帝托孤时,刘备抚诸葛亮之背以大事相托,言讫,“泪流满面”。接着,刘备又“一手掩泪”,一只手抓着诸葛亮的手,虚伪的让其自立为成都之主,吓得诸葛亮汗流遍体,手足失措,叩头流血。刘备在哭的掩护下,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让诸葛亮钻进了自己设下的圈套,彻底消除了诸葛亮像曹丕那样产生谋反之心的可能性,紧接着趁热打铁,让自己的儿子们认诸葛亮为干爹。这样做,相当于给诸葛亮加了一个最高荣誉和最美丽的光环做成的紧箍咒。刘备死后,诸葛亮拼了自己的老命辅佐后主刘禅,力保蜀国江山向后苟延残喘了数十年。

  哭,是刘备内心感受的流露。刘备的哭多半是虚假和伪装的,但也不尽然。刘备依附刘表的那几年蹉跎岁月里,有一次在上厕所时,发现“己身髀肉复生,亦不觉潸然流涕”。空有一腔抱负,却因为没有地盘得不到发展,整日消磨时光,眼看到自己一年比一年老,而没有建立任何功业,刘备哭得伤感。当刘备和孙夫人安全逃离江东时,“蓦然想起在吴繁华之事,不觉凄然泪下”。出身贫贱,戎马征战了二十多年,年近半百,没有享受过一天荣华富贵的刘备,想到在东吴不仅能够与正处妙龄的孙夫人新婚燕尔,同时还能尽情享用华堂大厦、子女金帛。想起那种纵情声色的场面,刘备哭得失落。

  刘备能哭,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奔波和多年征战中,为保存性命和谋求发展,从几番尝试最后到运用自如的一个经验积累过程。刘备曾拿自己与曹操做比较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刘备所说的宽、仁、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他的能哭表现出来的。通过哭,刘备进一步树立了自己宽厚、仁慈、忠义形象,并为最终能够鼎足三国、成就帝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毛宗岗曾说:“先主基业,半以哭而得成。”一句话道出了刘备能哭的奥妙和玄机。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