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青少年时代,中国遭列强屡挫,负债累累,动荡不安。蒋介石立志救国,苦学军事,1907年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赴日就读振武军校,同年加入同盟会。1923年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
那么,蒋介石早年是如何脱颖而出,成为孙中山的大红人、国民党的“大将军”的?笔者认为,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有着几次关键性的机遇,而且这几次机遇是连环机遇。即前一次为后一次留下了伏线:
一是结识陈其美(陈果夫、陈立夫之叔父,孙中山的左膀右臂,著名的青帮大头目)。1906年,19岁的蒋介石正在奉化龙津中学学习,得以东渡日本,进入东京的清华学校学习日语,四个月后,回国进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校)读了一年,然后呢保定军校派送到日本进入振武学校,主修炮兵专科。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在日本警监学校学习的陈其美,并和陈其美、黄郛结拜为盟兄弟。他们结盟的誓词是:“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陈其美还请孙中山将这两句话写成条幅,专门送给了蒋介石,蒋介石更将这两句话刻在三把短剑上,每人一把,留作纪念。此后,蒋介石在仕途中,颇得二位盟兄的提携和帮助。在陈其美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在陈其美的引导下开始步入中国的政治舞台,在陈其美的引荐下,第一次谒见了革命领袖孙中山,从此坚定了追随孙中山的决心。与陈其美交好,意味着蒋介石迈出了政治生涯的第一步。陈其美归国后,出任沪军都督、上海讨袁军总司令,蒋介石在他手下出任团长。
二是刺杀陶成章。陶成章是光复会的著名领袖,参加同盟会后,1908年煽动过一次“倒孙风潮”,后又公开制造分裂,恢复了光复会,任副会长。此事引起陈其美的不满,这是公仇;辛亥革命发生后,孙中山回国前,《民立报》曾宣称孙中山将带回巨款和兵舰若干艘。待孙中山到上海时,却对中外记者宣称:“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陶成章则认为,《民立报》的宣传是为孙中山“骗取总统”,他写信质问孙中山,再次激化了与孙中山的矛盾,这更引起陈其美的不满。1912年初,奉陈其美杀陶指令后,蒋介石充当杀手,暗杀了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制造了革命党人内部第一桩血案,引起了全国震惊。虽然消除了孙中山的眼中钉、肉中刺,但也开创了革命党人内部相互残杀的恶劣先例。
三是投奔效忠孙中山。1914年,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成立,孙中山任总理,陈其美为总务部长。两年后,陈其美在沪被刺身死,蒋介石投奔孙中山。1918年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虽说蒋介石曾一度因没有实权而向孙中山辞职,回到上海醉心于做证券交易,但1921年底他还是应孙中山之召赴桂林。参与筹备北伐。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突然反叛,率部炮轰广州孙中山总统府,孙中山函电蒋介石:“事紧急,盼速来”。蒋介石赶赴广州,登上孙中山座舰永丰舰,协助孙中山反击陈炯明。蒋介石侍立孙中山左右,与他共患难,同生死,并于8月10日护送孙中山离粤返沪。蒋介石又及时利用这一机遇,写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请孙中山作序。于是,蒋介石声誉鹊起,被孙中山任命为大本营参谋长。
四是上任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虽被孙中山委以大本营参谋长重任,但觉得没有实权。他曾一度“久困目疾,不能阅书,不能治事,愤欲自杀。”于是离开了风起云涌的广州,跑到了风平浪静的家乡溪口小镇。时过不久,1924年2月29日便接到孙中山发来的电报:“沪执行部转介石兄:军官学校,以兄担任,故遂开办。现在筹备既着手进行,经费亦有着落。军官及学生远方来者逾数百人,多为慕兄主持校务,不应使热诚倾向者失望而去。且兄在职,辞呈未准,何得拂然而行?希即返,勿延误!”孙中山的电报,使蒋介石在失落之中得到鼓舞。这次机遇,正是永丰舰上那难忘的日日夜夜,加上蒋介石学过军事,又有一定才能,当时只有30出头,可说年轻有为,因此就得到孙中山的充分信任。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但是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又跑到上海消极对抗,并派张静江(孙中山称之为“革命圣人”,而蒋介石则称之为革命“导师”)找孙中山说情,孙中山才在5月3日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这一天对于蒋介石来说是历史性的日子,是他手握军权的开始,也是他一生政治生涯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