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为何说《老子》是一部兵书?

  对兵法韬略研究甚深的毛泽东曾说过:“《老子》是一部兵书”。

  我们都知道,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没有带过兵,更没有打过仗,甚至连服过兵役的记载都没有,其著作《老子》(又名《道德经》)中与用兵有关的论述也是寥寥数语。那么,毛泽东为何说《老子》是一部兵书呢?

  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读过《老子》。据他的同学萧子升在《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中回忆说,他与毛泽东在“游学”过程中与拜访的刘翰林和山寺方丈都谈及了孔子和老子,可见毛泽东早年对老子就很熟悉。在他的读书笔记《讲堂录》(《讲堂录》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课堂笔记,共47页,一万多字,字全部为毛泽东用“兰亭体”小楷字书写而成)中,便记有“《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最好的《老子》注是王弼作的,最好的《庄子》注是郭象作的。”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在谈到战略退却时写道:

  “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扩大土地,还是赚钱生意的。”

  这里,毛泽东就是运用了老子“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丧失是为了取得,退却是为了前进,毛泽东对老子辩证法的运用已臻于化境。《老子》三十六章云:“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自居于弱势、静态而保持一种弹性,促使敌对一方向膨胀、夸张发展以至成为脆弱,即产生盛衰的对转,老子对战争辩证法阐述得确实非常深刻。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还说:“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取胜的”。老子欣赏水的品性,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如同水的性格一样以柔克刚、以弱胜强、避其锋芒、迂回曲折、后发制人。老子又云“致虚极守静笃”、“清静为天下正”。这种心静意专、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的观点,亦是毛泽东这样的兵家所看重的。如毛泽东推崇的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军队即是以静逸待疲惫之敌,“齐人三鼓”后已是“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鲁国军队一鼓作气大胜齐国军队。

  1945年,毛泽东在为“七大”作总结时谈到面临的困难和应付的方针,说:“我曾经同国民党的联络参谋讲过,我们的原则是三条,第一条不打第一枪。《老子》上讲‘不为天下先’,我们不先发制人,而是后发制人。”这里的意思也就是先弃后取、先退后进、先让后争,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实践证明这个战略决策是非常富有远见的。

  1949年8月,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针对当时美国企图对刚诞生的新中国搞封锁,义正辞严地说:“多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在过去三年内,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

  毛泽东在这里引用老子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进一步阐述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的豪情,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以面对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所面临的巨大困难,确实起到了“一言可当十万兵”的作用。

  建国后,毛泽东还常读《老子》一书,并评注说:“其中有辩证法。”他在外出时,曾指名带上《老子》。毛泽东最感兴趣的是其中的辩证法。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政局经常处于巨大变革之中,老子从“社记无常寿、君臣无常位”的现实中,认识到运动与变化是世界的永恒主题。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宇宙间万物万事都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

  1957年2月,毛泽东在第十一次最高国务会议(扩大)上所作的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中说:

  “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在二千多年以前就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日本人打到中国,日本人叫胜利。中国大片土地被侵占,中国人叫失败。但是在中国的失败里面包含着胜利,在日本的胜利里面包含着失败。历史难道不是这样证明了吗?”

  在这里,毛泽东引用老子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观点,教导人们要全面地看问题。所谓全面地看问题,就是对一件事情不光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以增强危机感,保持头脑清醒。同样,既要看到不利的一面,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以增强信心,鼓舞斗志。

  1964年8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我看老子比较老实,他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打倒你,先把你抬起来,搞阴谋,写在了书上。当然,阴谋也是智谋。”

  上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美国《纽约时报》曾将《道德经》列为世界十大名著之首。《老子》全书约五千字,都是一些简短精赅的哲理格言,又押韵脚,特别便于记诵。它的语言无所修饰,但所包涵的道理玄奥而深刻,常常揭示出事物向其反面转化、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断转变的规则,以及从反面取胜的途径,反映出中国先秦时代哲学思想的透彻性。《老子》云:“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其关于军事的论述尽管很少,但既十分经典,又非常实用,聊聊数语,便点出了兵家之精髓,对用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所以,长于向古籍学习的毛泽东说《老子》是一部兵书就不奇怪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