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正式播出那一天,核桃都没有反应过来,她觉得不可思议,就这么结束了?当大家纷纷给她电话,提议去庆祝一番,核桃竟然没有太大的反应。
“就这么结束了,好像还有好多工作没有做完似的。”
核桃这一次半年时间都在拍这部片子上,她推掉了很多其他的工作,甚至把自己出版图书的时间也推迟了,跟着拍摄小组,一条一条地拍片子。回来再和默默剪辑老师剪片子。这么投入的工作,换来的是身体垮掉了。拍完片子她接着就大病了一场。
曹大林给核桃打过一个电话,大意是后期宣传就放心交给他吧。
后期活动主要由曹大林来主持,核桃因为生病没出席,曹大林之前的人脉关系也是后期营销起了很多作用。
在当地媒体上陆续看到曹大林作为这个节目的主创身份接受各种采访。纪录片播放时间是半夜时间,并不是黄金时间。但是核桃还是挺高兴的,守在电视机前,忐忑地等着播出,看了好多遍,真正出来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
纪录片在电视台播放了以后,不少人打电话到电视台表扬,画面精美,故事感人。就是播放的时间段太磨人了,半夜饿的时候开始播放美食纪录片,让人看得抓耳挠腮。节目意外好评如潮。收视率一路高升,8集的纪录片让很多人感动了。
纪录片中提到的几个小店,一时间生意火爆,常常有人半夜还赶着过来,生意一度瘫痪。
媒体也跟进了,各种美食报道一时间成了热门的稿件,全城掀起了一场美食运动,仿佛人人都成了吃货。作为纪录片的主创人员核桃却退去了二线,反而曹大林出尽了风头。
有一家颇有影响力的网站找到核桃,对核桃基本没有做什么采访,只是问了一些最近的生活,以及制作费用的问题,回去写了一篇“观点鲜明”材料丰富的文章,直指纪录片内部权力斗争,主创人员备受冷落的标题。
这篇文章故意渲染了核桃当时拿的钱很少,拍摄辛苦,现在还是医院住院,使劲捧核桃而故意把曹大林说成了一个善于钻营又善于抢功的投机人士。这篇文章一出,轩然大波。部分事实加上一些捏造和主观的描述,还配上了核桃一些在医院脸色惨白,又可怜楚楚的形象,而故意找了一些曹大林肥头大耳,笑容猥琐的照片。
整篇文章旨在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暗示内斗的剧情,胡编乱造了一些道听途说的细节。迎合了很多受众对幕后八卦,和阴谋论的爱好。
一时间,剧组内部的矛盾变成了核桃和曹大林的矛盾,“核桃坚持原则,曹大林为了商业利益,事后曹大林完全不顾核桃,自己沽名钓誉。”这样的言论忽然在媒体圈里流行,核桃看到文章之后很是惊讶,打电话过去当时的记者,怎么写出来的东西完全不是自己所说的,记者只说:“你就是这么说的啊,这样写为了文章效果。”核桃要求修改的时候,他只是支支吾吾,推搪过去。
核桃不放心还给曹大林打了一个电话,说有个媒体根本没做什么采访,就写了一篇文章。曹大林说媒体都这么干,人怕出名猪怕壮,清者自清。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是有朋友过来旁敲侧击地问核桃一些八卦。一时间这个新闻一度被人们提起,好在当事人都本着不解释的原则。让核桃心寒的是,不少人的确从心里开始怀疑,核桃背地里也的确在争功。
总有人被误解,有人在解释,只能选择转身沉默不语。生活的无奈是人与人的想法千差万别,只能接受,而无法改变。
热闹都是别人的,孤独才是自己的。
核桃告诉默默她接受了一家电台的工作邀请,去拍摄法国旅游纪录片任务,为期半年。默默说:“换个环境也好,以后买LV就方便了。”制作方一直联系了核桃很久,没想到太阳从西边出来,核桃会主动联系她们,说愿意接这个项目。
从L市出发,核桃剪掉了长发,配了一副新的黑框眼镜。当她一个人坐在候车厅。手里拿着车票,觉得自己像一个逃兵。
这天是晴天,安逸而温暖,心里却有些失落,她不喜欢有人送,独自悄悄走了。
电话响了,看了一下是兆阳打来的,不想接,因为不知道还能说什么。电话还是在响,最后还是接了,电话那头沉默了一阵子,说了声:“过去照顾好自己,有空给我打个电话。”
核桃“哦”了一声,广播开始让乘客检票了,人不多,忽然有点想哭,心里却骂自己,真是矫情,要是现在扔了机票就回去好了。
眼泪都要掉下来的时候,忽然听见有熟悉的喊:“核桃!核桃!”
一扭头,眼泪真的是种不受控制的东西,看到兆阳微笑着在远处挥手,核桃眼泪就像水管子漏水似的,“吧嗒吧嗒”往下掉。真丢人,核桃觉得自己都三十好几了,弄得像个初恋的小姑娘。她想到回报了他微笑,他也笑了。他没有再过来,只是站在那里看着核桃。
他挥一挥手机示意给发了个微信,她打开是一张大哭的脸,转而回了两个字:幼稚。
接着排队过了安检。
“核桃啊,我会等你回来的!反正我会等你!”兆阳忽然喊了一句。
“以后,谁说得准,谁知道有什么事等着呢……”
2015年,10月第一稿
12月,第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