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那个“诬告”事件是发生在永乐朝的上层集团内,事实上,有关建文帝出逃的传言还在当时社会上广泛地流传。
“靖难”成功以后,有人告发说,建文帝逃到了浙江浦江去了,藏在郑家(郑家是浦江当地的名门望族,我们在《大明帝国》系列之《洪武帝卷》中已经提到过它,下文我们还要详细地讲述郑家与大明王朝之间的关系),朱棣立即派了人前往浦江郑家进行搜查。当时将郑家的十个大柜放在家长郑渶家的大厅里,然后当众进行开柜检查,郑家上下几百号人的心都提到喉咙口,因为在这十个大柜中,有五个柜子里放的全是经史书籍,还有五柜子全是放的郑家用来以备不测的兵器,话虽然这么说,但私藏兵器毕竟是一项大罪啊,所以郑家老少实在是急坏了,但也无可奈何,只好让朱棣的人一个个地搜。世界上的事有时说来还真是巧了,朱棣派的那些人在检查了五个大柜以后,发现竟然全是书,觉得没劲,也就没有继续往下搜查了,后来人们都在说,郑家的忠孝节义感动了上苍,冥冥之中老天爷帮了郑家一把。
新朝廷派的人在郑家没有查到建文帝,朱棣当然十分恼怒,“乃斩诬者”。
这看起来是一起普通的诬告案,但事情的背后隐藏的问题可没那么简单了。
第一,不是朱棣自己都在说建文帝已经被大火烧死了,以此进行逻辑推理:既然建文帝已经烧死了,那为什么朱棣还听信诬告,派人到民间去搜查呢?
第二,按照《大明律》的规定,被诬告者就是郑渶等人,没有大面积地波及,因此对诬告者的处置最重也不至于处死,但朱棣居然将诬告者杀了,这究竟为什么?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诬告者无形之中触及了朱棣的隐痛,新皇帝已经宣告建文帝烧死了,怎么还说建文帝藏在某人家里,这岂不是扰乱人心,与“安定团结”的政治原则大唱对台戏!这等恶徒不杀怎能使大明安宁!
由此可见朱棣内心十分清楚建文帝没死,他出逃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