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朱棣把建文帝的第三子怎么样了?

  找不到建文帝及其皇太子,朱棣顿时有种莫名的恐惧,同时又火冒三丈,尤其是建文朝重臣铁汉方孝孺不仅拒绝为他起草登基诏书,而且还时不时地点中了他的“命门”要害之处,方孝孺曾问朱棣:“既然你说你起兵靖难,为的是仿效周公辅政成王,如今成王不在了,为什么不立成王之弟呢?”有人认为,与其说方孝孺的率直与刚正刺激了朱棣的神经,毋宁说是方孝孺“穷追猛打”似的追问“逼急”了朱棣。在虐杀了方孝孺“十族”后,阴鸷歹毒的朱棣似乎想起了方先生的“提醒”,于是他又将魔手伸向了明初“成王”——建文帝的弟弟。

  据正史记载,建文帝共有5个兄弟:长兄朱雄英8岁时死亡,建文帝朱允炆在朱标的儿子中排行老二,因为长兄早亡,皇位继承就轮到了他的头上;老三朱允熥,为建文帝的同父异母弟,被封为吴王,朱棣登基以后将他降为广泽王,远放福建漳州,时隔4个月后的建文四年十月,他又被召回南京,废为庶人,永乐十五年死于凤阳牢狱中;老四朱允熞,建文帝的同母弟,被封为衡王,朱棣当政以后将他降为怀恩王,徙居四川建昌,建文四年十月,与朱允熥同被召回,最后也死于凤阳监狱中;老五朱允,建文帝的同母弟,初封为徐王,朱棣上台后,将他降为敷惠王,与母吕太后同住在明东陵(朱标太子之陵),永乐二年改为瓯宁王,永乐四年其住宅莫名大火,就此被活活烧死。

  事实上朱棣并不是只对明初“成王”的弟弟们痛下毒手,他还对“成王”的儿子进行毫无人性的摧残。据正史记载,建文帝有两个儿子,长子就是《明史》中所说的“不知所终”的朱文奎;少子叫朱文圭,金川门之变时,他还是一个由别人抱在手里的2岁娃娃。朱棣来到明皇宫时,不仅下令取消建文帝的尊号,将这个只有2岁的小皇子废为“庶人”,人称“建庶人”,而且还将他送到中都凤阳广安宫给关了起来,一个来到这个世上只有两年、原本与任何人都无冤无仇的小孩从此与世隔绝了55年。

  直到明英宗复辟重新登位后,或许是自己被软禁的经历所带来的体悟,明英宗十分同情凤阳“建庶人”无罪而久被囚禁的不幸遭遇,他就想放了朱文圭,但朝中好多人认为不可,明英宗十分感慨地说道:“有天命者,任自为之!”大学士李贤赶紧称誉道:“皇上此乃尧舜之心啊!”后来明英宗将这事向皇太后作了请示,在取得太后支持之后,他就命令宦官牛玉前往凤阳,宣布结束朱文圭55年的软禁生涯,任由他在凤阳居住,婚娶出行都由他自便;并给予20名宦官供他使唤,奴婢与宫中小美人共计10多人供他享受。朱文圭自幼与世隔绝,被放出时他牛羊不辨。大概过了十来年,他就离开了这个几乎让他一辈子什么也不懂的世界。

  这就是一个口口声声标榜自己是建文皇帝“至亲”的“好叔叔”对建文亲生骨肉所干的“一等大好事”。

  那么凤阳“建庶人”朱文圭有没有生育过后代呢?“正史”没有记载,但明代史学家谈迁在《国榷》中留下这样的文字记载,(成化三年九月)十月,南京守备司礼太监谭包言:‘建庶人、吴庶人,天顺初安置凤阳,其家帐幔靴俱敝尽,又十八岁给布缣绵(通“棉”)絮,今死五人,日减给,女奴四人,俱无衣布,宜补给。’从之。

  这段史料是在说:明代成化年间,南京守备司礼太监谭包向明宪宗报告说,英宗天顺年间被安置在凤阳居住的建庶人与吴庶人的后代现在日子很难过,他们家的帐幔靴子一类基本的生活用品都已经破烂不堪,生计难以为继,甚至已经死了5个人,请求皇帝给予一定的“补给”,明宪宗准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凤阳“建庶人”朱文圭有后代,“吴庶人”应该是指建文帝的同父异母弟原吴王朱允熥的后代,他们都在凤阳居住并繁衍生息下来了。

  不过,这“建庶人”不仅在凤阳有,南京也有,谈迁在《国榷》中保存了这样一段大明皇家玉牒的记载:“(嘉靖二十八年)是年,宗人府上玉牒,亲王至庶人,见在万有九千八百九十三人(19 893人)。其未开阳曲永和二府及南京齐庶人、建庶人后,不下千人,郡主县主郡君乡君等共九千七百八十二人(9 782人)。”

  奇了个怪,嘉靖中期,齐庶人、建庶人等后裔有近千人在南京,齐庶人是指建文帝的同母弟老五朱允,初封为徐王,后被朱棣降为敷惠王,最终与母吕太后同被活活烧死了。但他却留下了后代,居住在南京周围;那么南京的“建庶人”又是从何而来的?不是正史上说建文帝只有2个儿子,一个下落不明,或者说跑了襄阳去;一个被囚禁在凤阳55年的朱文圭即凤阳“建庶人”,怎么还会有建文帝的血脉在南京及其附近地区保存下来呢?

  笔者在阅读史料时无意间发现了一条很重要的线索:金川门事变以后,建文帝“欲出迎,复叹曰:‘我何面目相见?’遂尽闭诸后妃宫内,纵火焚其宫,惟挈三子变服出走,仓卒复弃三子(于)宫门,被执置师中。”

  “(建文)帝左右唯数人,遂尽闭诸后妃宫内,纵火焚之,挈三子变服出走,仓皇复弃三子于宫门,被燕军执置师中,帝遂逊国去。”

  就是说,金川门事变以后建文帝急忙带了他的三子换了衣服,打算父子一起逃走,但实在是太仓惶了,忙乱之中建文帝居然将三子丢在宫门口,这三子不久就被朱棣的燕军逮住了。那么建文帝的三子到底是谁?他最终命运又是如何?高岱、谷应泰是公认的比较严谨的史学家,他们的这般记载会不会有错?

  为此,笔者又查阅了其他的资料。明代南京籍大史学家焦竑在他的著作中对建文帝的幼子留下了这样的一段记载:“成祖入宫时,建文君有幼子,老媪教之牵成祖衣哭跪前求食曰:孩儿饿矣,饥杀孩儿矣。成祖亦哭曰:汝生帝王家,有饿死理?命善抚之。不知此建文君第几子?抑即太子少子也?或曰牵衣哭者,成祖育诸宫中,未详。”

  焦竑转载:世传朱棣进入南京明皇宫时,宫中有个老太婆教着建文帝幼子去牵拉朱棣的衣服,跪着边哭边乞求道:“孩儿饿啊,饿死孩儿!”朱棣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场面上的这等小事岂能予人之短么!他马上也“哭”着说:“你生在帝王家中,难道有饿死之理?”于是他命令下人“好好”地抚养这个建文幼子,但不知这是建文帝的第几个儿子?抑或是太子少子?有人讲,那个老太婆后来也被养在永乐朝的宫中,结果并不太确知。

  由此看来,并非如“正史”上所说的建文帝仅有2个儿子。记录上述这段文字的作者焦竑是明代有名的大学问家,更有其特别之处,他出生于大明南都,甚至直到今天,南京还有他的故居地名“焦状元巷”。南京曾经是明初的都城,焦竑掌握这方面的信息与资料当然要比其他的学者丰富得多;同时必须指出焦竑也是一位很严谨的学者,要不是真有建文帝的后代一直生活在南京的话,他也没必要捏造出这么一段文字来。那么焦竑所说的明皇宫里的建文幼子会不会就是谷应泰记载的建文帝第三子?

  我个人看法不大可能,因为高岱、谷应泰讲建文帝是牵拉第三子打算逃跑的,从这话的意思来看,这个建文帝第三子至少会走路了,否则他的父亲建文帝怎么会牵拉他走呢?而要会走路起码也得3岁。那么这个第三子最终到哪里去了呢?所有的史料都没有记载,有人猜测他被朱棣杀了,因为史料上说建文帝第三子是在宫门口被燕军逮住的。但我不这么看这个问题,而是认为他也有可能跑了,理由是:

  第一,前面讲过,这第三子已经被建文帝换上便装,他又会自己走路了,燕军中到处是武夫,逮住一个孩子轻而易举,但看住一个小孩子可没那么容易了。

  第二,建文帝第三子又是在宫门口被抓,什么宫门?高岱、谷应泰没说,但既然在宫门被抓,很容易一溜烟走了,加上宫中大火,一片忙乱,抓“要犯”才是第一,第三子很可能跑丢了。

  第三,从朱棣对待建文帝的所有被抓的兄弟与儿子的处置手段来看是相当歹毒,如果这第三子被杀了或者关到什么地方了,正史应该有所记载,但历史上恰恰没有留下记录,就同建文太子朱文奎一般,不知所终。

  因此,我的结论是,第一,建文帝不止二子,有三子,甚至四子;第二,朱棣进入南京城以后,建文帝的儿子很有可能从宫中跑了出来,有可能被忠烈之士偷偷地保护起来,并在南京或附近地区生活与繁衍生息着,这大概是后世南京“建庶人”的“来源”吧。

  既然建文帝的长子朱文奎能跑出南京,既然又有其他的建文儿子、有可能是三子跑出了京城,“潜伏”在南京周围,那么建文帝为什么会跑不出南京城?

  我说了这么多的依据,还可能有人以为建文帝出逃的可能性不大,那么,我们不妨再看下面朱棣的一个怪异行为——为找不到建文帝宝玺而“深恸之”。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