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进入南京以后不仅无法获悉建文帝的确切下落,而且也找不到建文帝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太子朱文奎。按照中国传统社会的嫡长子继承制的做法,如果建文帝真的找不到了,或者正如朱棣一行人内心所希望的那样——被大火烧死了,那么接替建文帝皇位的也轮不上这个“至亲”“好”叔叔朱棣而应该是建文太子朱文奎。
朱文奎“建文元年立为皇太子。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
明代大史学家焦竑在他的《国朝献征录》中也有相似的记载:“太子文奎……(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君接位,立为皇太子,靖难兵入京,年七岁矣。莫知所终。”
这怎么可能呢?一个贵为天子之子的7岁孩童、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朱文奎居然在这场皇家大劫难中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惟一能解释得通的是建文太子朱文奎逃跑了。对此,明末有名的史学家谈迁在他的史学名著《国榷》中作了这样的描述:建文朝兵部侍郎襄阳人廖平在金川门之变后,保护着建文太子朱文奎偷偷地出了南京城,一路狂奔,逃到了廖平的老家湖北襄阳躲藏起来,后来廖平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了朱文奎,从此建文太子成为了廖氏亲族中的一员。没过多久,鉴于风声日紧,廖氏为了躲避朝廷的追杀,举族迁徙汉中;而廖平自己则隐匿到会稽一带,充当卖柴翁,自称为“耶溪樵者”,为了保险起见,他还与会稽山中吴成学变换了姓名,号为雪庵,至死隐迹于民间。
既然7岁的建文太子可逃出南京城去,那么为什么建文帝就不能呢?
当发现建文帝及其太子不见踪影时,朱棣几乎是本能性地感觉到,昔日日思夜想而今唾手可得的皇帝宝座会受到潜在的巨大威胁,于是他发了疯似地“清宫三日”,挖地三尺要将建文帝父子“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