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渭源教授的17卷本《大明风云》就要出版了,这是继他2014年推出10卷本《大明帝国》后的又一大系列专著。数日前,他来我家,邀我写个序,我欣然答应了。因为他与日本关西学院校长、国际明史专家阪仓笃秀教授是老一辈著名明史专家黄云眉先生的第二代传人,这是2011年年底海内外眉师儿孙们云集一堂,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最后作出的慎重决定。作为眉师的第一代传人,我感到责无旁贷要做好这样的事情。
马教授在2012年就应邀去美国做讲座,北美三大华文报刊《世界日报》《星岛日报》和《侨报》对此都曾做了专门的报道,其中《世界日报》称誉马渭源教授为著名的明史专家;稍后中国大陆媒体称他为“第一位走上美国讲坛的明史专家”。
另据海外媒体所载,马渭源教授的《大明帝国》系列专著得到了美国匹兹堡大学名誉教授、海外著名国学大家许倬云先生的赞许与推介,并为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等西方诸国国家图书馆所收藏,真乃可喜可贺!
最近中央级大报《光明日报》刊载文章说:“世界上SCI检索影响力较大的2 000 种期刊中,中国期刊只有5种;排在本学科前3位的世界顶级期刊中,没有一本中国期刊。”与此相类或者说更不尽如人意的是,中国虽是当今世界上头号出版大国,但中国出版的各类专著为西方国家收藏的却不到20%,社科类不到10%,历史类更是凤毛麟角。而马教授的著作能被这么多的西方著名高等学府所珍藏,并得到了大家许倬云先生的肯定与称许,实属不易!
其实这些年在国内马渭源教授早已是南京电视台、南京广电、江苏教育电视台、安徽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和福建网站等公共媒体上家喻户晓的历史文化讲座主讲人和电视节目的常任嘉宾,而他的著作则更是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据说有一次在上海展览馆举办他的签名售书活动,原定活动时间为半小时,结果因为读者太多了,主办方不得不延长了一个小时,但还是未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而最近又传来好消息,国内外知名的网络运营商如亚马逊、中国移动、苏宁易购等都与马教授签订了电子书出版合同,广大读者尤其年轻的读者只要按按手机上的键钮就能轻松阅读他的电子版著作了。
马教授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和拥有这样的影响力,在我看来,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扎扎实实地深入研究,以渊博的知识来解释历史,并用通俗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但绝不戏说,由浅入深,做到既通俗易懂又让人回味无穷,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啊!
就以本次出版的《大明风云》系列之①~⑤为例,该5卷本主要是讲述大明洪武朝的历史。有关洪武帝朱元璋的传记到目前为止,有好几个版本,最早的可能要数吴晗先生的《由僧钵到皇权》,那是民国三十三年十月由在创出版社出版,当年我在书店里买到了就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吴晗先生对原书进行反复修改后出版了《朱元璋传》(三联版)。据说当时有好多政治人物都读过,但它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里边有不少阶级斗争的内容和特定意识形态的标签,今天年轻人读来可能有种隔世的感觉。后来陈梧桐教授和吕景林教授也分别写了有关朱元璋的传纪,如今书店里可能还能买到。
马渭源教授在2007年时就撰写了《奇特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上、下册,尽管该书在2008年1月出版后很受读者喜爱,发行量急剧攀升,且远销海内外,但马教授对自己的著作却很不满意,多次在我面前说,那是电视节目的讲稿,时间太仓促,很不成熟,遗憾多多。为此,这些年他不断地收集和整理史料,打算重写。2014年1月他的最新力作《大明帝国》系列之《洪武帝卷》终于问世,比原书整整多出了一倍,多达100多万字。不过随后他又感到意犹未尽,特别是洪武时期的许多事情都未能说个淋漓尽致,为此,在已经修订过的《大明帝国》系列之《洪武帝卷》基础上,他再作努力,分册详尽阐述,这就是现在人们见到的《大明风云》系列之①~⑤:《乱世枭雄》《大明一统》《明基奠立》《洪武“运动”》《治隆唐宋》。
本书为《大明风云》系列之③《明基奠立》,主要论述洪武开国后在从事统一运动的同时对于新兴帝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法律、教化和社会道德等多个领域进行的建章立制,由此奠定了明朝近300年的统治根基。
全书分为上、下两章,上章为“立纲陈纪,关注民生”,马教授分别从朱元璋政权的屯田制、开中法、黄册制、鱼鳞册制、三等人户徭役佥派制度等这些过去人们研究不太经意的经济制度入手,逐一考察了它们的历史流变,并一语中的地指出:这些经济制度所贯彻的核心精神为“右贫抑富”。朱元璋这等做法可谓一箭数雕,既解决与稳固了自身政权的经济基础,又缓解了当年紧张的社会矛盾,打压了地方上的豪强富民,强化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由于洪武皇帝本人来自草野,深知权力的魔力与民生之不易,因此明初新帝国天子不断地发出“最高指示”,构建“政治绿色通道”,鼓励老百姓造贪官污吏的反,营造“宽民”环境;建立养济院、漏泽园和预备仓制等,构建常规性救济通道,对弱势群体实施有效救济;政治上管教官吏爱民,营造关心农民疾苦的氛围。这些举措彰显了一代开国君主的平民情结,这大概也是数年前马教授在出版朱元璋传记时冠其书名为“奇特的开国皇帝”一大原因吧。虽然在这次出版中,可能是为了系列丛书的格调统一,他将书名做了修改,但这些独特的精彩叙述他却依然保留了下来,让人读来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将洪武朝治政定格在“平民情结”,再看朱元璋参酌唐宋,损益元制,立纲陈纪,构建新体,精制狠招,直指“三农”,四服“猛药”,力解顽疾,以良治良,首创粮长,构建农村自治,建立公平有序的工商秩序,崇本抑末……不难看出,朱元璋的每一招每一式都在试图实现他童年的那个梦想——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保护弱势群体、宽待民生,或言“使厚民生”。因此人们不难看到:尽管洪武年间运动不断、大案要案迭出,官员成批受惩、知识分子遭清洗,功臣勋旧被杀戮殆尽,但大明帝国社会还是比较稳定,因为占据当时人口90%以上的农民与普通平民的基本生活还过得去。让人十分惊叹的是,马教授在书中根据《明实录》《明史》等第一手史料精心制作了《洪武时期主要几次大规模移民简表》《洪武时期修筑的大规模水利工程与水利设施简表》《洪武时期每年新增垦田亩数》《洪武时期天下官民田增长数据与增长率》《洪武时期与元朝岁征粮食数据比较表》《洪武时期与元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数据比较表》等数十张表格,这不仅反映出他读书之精细、论述之谨慎、史论之严肃与客观——全面正确地把握好了洪武朝的历史实际,而且还颇有创见,说理透彻,甚至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除了上章外,本书的下章“躬自庶政,高度专制”,虽说是马教授为了照顾一般读者而作了通史性的叙述,但他处理得不错。实际上这类典章制度的研究与论述很不容易,也很难说得明明白白。数年前阪仓笃秀教授来宁,我就跟他讲起:明代政治类典章制度向来涉足者甚少,是明史研究的一大薄弱环节。他回国后花了数年的心血,终成《明王朝中央统治机构之研究》。马渭源教授尽管未作这方面的专论著作,但他在这部《大明风云系列·明基奠立》的鸿篇巨制中花费了巨大的心血,通过讲述一个个惊心动魄又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分别从朱元璋“废除地方行中书省,实行‘三司分立制衡’;废除中书省宰相制,相权六分君主统摄;大都督府‘一分为五’,‘兵权三立’君操军伍;精筑五道监察大堤,分权制衡确保君体;制定‘公务员’标准化,严惩官吏贪暴腐化;专制渗透穷乡僻壤,四处布下天罗地网;《大明律》与《大诰》并行,礼法结合屈法伸情;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特务统治无处没有;君主淫威无限张扬,时常当殿滥施廷杖”等9个方面详细考察明初政治制度的“前世”与“今生”及其对未来的影响,这就大大深化了该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带有极大的开拓性。
譬如讲到朱元璋“制定‘公务员’标准化,严惩官吏贪暴腐化”那一节,马教授在充分注意明朝领导干部入口处的七种回避制度,即官员资格标准化、大明“公务员”工作规范化与公务标准化的同时,对当时“公务员”公款吃喝规范化、标准化——明赐公宴节钱,地方“公务员”朝觐费用补贴规范化、标准化,官吏8小时以外的行为规范化——尤其对官员嫖娼宿妓的处罚,大明“公务员”工作检查、考核标准化——考察与考满,以及大明“公务员”物质生活待遇规范化、标准化进行了深度的考察,并予以浓墨重彩的描述,开拓性研究了明朝“公务员”等级工资配套化及其生活住房配套化、标准化,首次在学术界提出了明代官员样板房问题——事实上是文官制下的“官邸制”,他不仅从正史中找到了历史依据:“洪武十八年三月壬戌朔,(朱元璋)命工部增造京官居舍。时京官员多有与民杂处者,礼部主客郎中曾伯机以为言。上命增造房舍凡百余所。”《明史》中则说得更为详细:“初,京师军民居室皆官所给,比舍无隙地。”而且还从明代文人笔记中找到补充与注解,“太祖南都建文官开济等宅,甚宏丽,因呼为样房,至今犹呼品官房”。最终他这样写道:从“至今犹呼品官房”几个字来看,大约到明中叶时,大明帝国品级官员中似乎依然实行国家住房配给制,或者说更像海外国家普遍实行的“官邸制”。因此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明朝“公务员”尽管实行底薪制,但他们的实际生活还是有所保障的,这也可能就是当年朱元璋反腐倡廉、严格要求大明“公务员”言行标准化的一大充足理由吧!说理透彻,有根有据,既拓展了明史研究的“荒地”,又全面客观地评价了洪武朝治政严厉的合理内核。由此可见马教授的见解确实不一般!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许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了。
总之,全书精彩迭现,观点新异又可靠,读之既如品尝陈年美酒,又似沐浴和煦春风。作为年过八旬的垂垂老者,我倍感欣慰,“黄学”后继有人啊!也愿马教授不断努力,推出更多的新作!
权作为序。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2014年11月13日
§§第一章 立纲陈纪关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