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兼顾南方重在北伐三路大军同时出发

  100多年前在南京诞生了中国历史上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当时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率领南京临时政府的官员们一起拜谒了城东的明孝陵,并在随后的一次紫金山行猎途中表示:“百年之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躯壳。”即他发愿:死后葬于南京明孝陵旁。那么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100多年前的中国同盟会纲领竟然与600年前的朱元璋“北伐宣言”几乎一模一样,这到底又是为什么?难道是朱元璋指导了孙中山?明初这个的“北伐宣言”到底隐含了什么内容?当年朱元璋又是如何贯彻这个“北伐宣言”的精神?

  东灭张士诚、筹备称帝南京和开创大明之际,朱元璋政权的势力范围已经“东连沧海,西抵峡口,南有湖湘,北有两淮,兼跨中原”,拥有了江浙、安徽、江西、湖广等大一统帝国的经济心脏地区——长江中下游流域或言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但就全国形势而言,东南尚有浙东方国珍、福建陈友定、两广何真,西南尚有四川明昇、云南元朝宗室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等地方割据势力;而在北方,大元帝国虽然仍维系着以元大都为中心的半壁江山,且在其名下也有几股强悍的军事势力,如中原与关中地区的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思道(又名张良弼)等,但这些打着大元帝国官方牌子的割据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相让,大打出手,争得你死我活,如等情势反倒有利于朱元璋正在着手进行的统一大业。而此时的他已将目光和精力投向了大一统帝国的全局,且紧锣密鼓地筹划起全国性的统一战争。用那时的正式文字表达,那就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体现在军事行动上,即为扫平东南割据势力,北伐中原,统一天下,实现明代版“隆中对”中所确立的“先南后北”,全国“一统”的战略目标。

  朱元璋最终实现大一统帝国重建战略思路:兼顾南方,重在北伐吴元年十月“因姑苏班师诸军日集金陵,皆言中原、广西、福建扰攘未已,民有倒悬之急”,朱元璋觉得,应该因势利导,一鼓作气,乘着刚刚攻灭东吴,军队士气高涨的大好形势,迅速地将统一运动推向全国,尤其要着重解决掉自己的真正对手——北方残元帝国。想到这些,他就跟身边的侍臣给事中吴去疾等人这样说道:“我原本是个平头百姓,两手空空起兵到现在拥有这般天地,大约已有15个年头的光景了。李相国李善长、徐相国徐达、汤平章汤和都是我的老乡,我们老家相距不过百里,君臣相遇,做成大事,绝非偶然啊!现已扫灭了江南群雄,拥有了长江中下游广阔的区域,有人说这是全国土地最肥沃、物产最丰富、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谁都想争着要,可我占了它却心里老不安。常言道:人心难安而易动,事机难成而易坏。如果治理不当,处置失宜的话,动乱很可能就会再次产生。更令人寝食不安的是,北方中原地区尚未平定,我怎么能安心坐守一方而忘了未来的远大谋划?正应该练兵选将,扫平东南割据残余,北伐中原,彻底推翻元朝统治。说到这事,我倒想起来了,诸将中能小心忠谨、不折不扣地执行我命令的,唯徐达一人也,他可堪任北伐中原的主将;常遇春果勇有为,可作副将;其余的或为偏将、裨将,或为守城,都是一些可用之才。要是老天帮忙的话,我看就这些人组建的团队足够北伐了。”吴去疾等臣僚听懂了主子的话中之意:他在征求我们的意见,于是赶紧回答道:“知臣莫若君,主公您这般知人善任、知人善使,尤其是让第一大将军领衔北伐,重点在平定中原。以小臣之见,主公您统一全国之宏愿不久就能实现!”

  从上述谈话中不难看出,一路凯歌的朱元璋此时信心十足,打算重拳出击,派出徐达、常遇春为首的主力军进行北伐,同时兼顾对南方几个割据势力的征讨。其实早在东灭张士诚克复平江城前夕的吴元年(1367)九月初,朱元璋已派出参政朱亮祖率领浙江衢州、金华等卫马步舟师,挺进浙东,进攻方国珍,扫灭东南割据势力的残余。

  “先南后北”战略中最终东南统一战争的开启——扫平浙东方国珍方国珍在元末大起义中应该说是起义最早的一个(起义时间为1348),他与张士诚倒是有一点相同,都是盐丁出生。但他的人品、素质等各个方面却都远远比不上张士诚,是个地地道道的反复无常的小人。反元、降元、又反元、又降元……可以说,他是元末群雄中最为无耻的人。方国珍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庆元(今宁波)、台州、温州等地,一生最大的本事有两个:一个是变色龙似地改换门面,哪个强,他就投靠哪个,地地道道的奸商性格,有奶就是娘,什么道德、骨气、人格都一文不值;另一个本事就是,能跟你打,就打两下,打不过,对不起,老子不陪你玩了,赶紧就往海上逃,且逃得远远的,让“旱鸭子”们站在岸上拼命骂娘,他只当什么也没听到,反正奸商的脸皮特别厚。

  朱元璋与方国珍正式打交道是从至正十八年(1358)攻下浙东婺州后开始的,当时他派了主簿蔡元刚、儒士陈显道前往庆元(今宁波)招谕方国珍。方国珍当即召集兄弟与部将进行讨论,鉴于浙东地区大军压阵,大家都觉得“姑示顺从,藉为声援,以观其变”,于是就遣使向朱元璋请降,奉上黄金50斤、白金100百斤等,随后又派“郎中张本仁以温、台、庆元三郡来献,且以其次子(方)关为质”。

  “老江湖”朱元璋一看对方来了这么一手,当场就明白:自己大忽悠今天碰到了大滑头。方国珍割据地盘就温州、台州、庆元三郡,要是他真心请降,还不得亲自前来,何必要拿次子做人质呢?考虑到自己军队在婺州地盘上刚刚取胜,且前有处州元军,后有张士诚军,最后朱元璋还是“大度”地处理了,不仅将方关等人放回去,而且还厚赐了一番。随后又封方国珍为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将其视为自己的藩属。可方国珍表面上对朱元璋称臣,背地里却向元廷讨好,以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那时他大造海船,每年替元朝海运粮食10余万石。元朝人也不亏待他,将他封为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国公,开府庆元。对此,朱元璋很恼火,派人前往庆元,予以严斥。方国珍一看自己的小聪明不顶用,让人给戳穿了,赶紧派人上应天去,奉上以金银珠宝镶嵌的马鞍绺子,向朱元璋请罪。朱元璋拒收礼物,但因忙于西线战事而无暇深究,最终不得不又一次“大度”地放了方国珍一马。为此,方国珍甚为得意了一阵子。

  西吴军大举进攻张士诚那阵子,方国珍终于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方面不断地派出间谍前往西吴境内侦查动向,另一方面暗地里派人北通扩廓帖木儿、南交福建陈友定,目的是想形成掎角之势,来抵御朱元璋的进攻。

  可这等蹩脚小把戏岂能瞒过从濠州一路混出来的老江湖,向来将谍报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的朱元璋获悉后,马上派出特使前往庆元,让方氏交上23万石粮食赎罪,且降书严斥:“你先前答应我,只要我军打败杭州的潘原明,你就献出温、台、庆元三郡,归降于我。这大概是你周围的那些为了共保富贵的人出的好主意吧!可你却怀奸挟诈,阳降阴叛,一次次地愚弄我。请别忘了,你的领地与张士诚相连接着,张士诚已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难道你我们就不能打吗?之所以我们至今尚未动手,你还真以为我们的实力不够吗?说得更透彻一点,你能安处东南海滨一隅,坐享富庶的温、台、庆元三郡之洪福,还不是我朱某人网开一面!你的所作所为已经自取不祥了,你的背信弃义最终会将你自己给害了,真不知道你怎么会这么糊涂!今天我明明白白告诉你:我大军攻下姑苏后,即刻南下,来取你的温、台、庆元三郡,水陆并进,到时候你想挡都没法挡。由此说来,以我看倒不如你识趣点自动归降算了,做好这样的小事,成全了人间的大义,不仅你自己可以终身拥有荣华富贵,而且连子孙后代和下人们都能沾上好处!如不然,那你就集中三郡兵力,与我一决胜负,这倒也不失为男子汉大丈夫所为!要是这也不干,丢下温、台、庆元三郡百姓不顾,偷生怕死,自顾自扬帆海上,流窜于海岛之间,我想到时候恐怕你就会为子女、老婆和金银细软所拖累,你乘坐的海舟中就不会有人惦记着你那么多的金银珠宝、那么漂亮的妹妹?不要日后为天下豪杰所讥笑啊!非分的恩赐,不能样样都得到,希望你仔细考虑考虑!”

  方国珍接信后大惊,没想到“大忽悠”朱元璋将自己看得这么透,一时慌了神,赶紧将兄弟子侄和诸将找来,一起商议解决办法。郎中张本仁说:“江左西吴军队正在围攻姑苏,姑苏张士诚是西吴的一大劲敌,国富兵强,城高池深,如果怀有必死之心的话,东西吴之间谁胜谁负很难料定。朱元璋写这信来也就吓吓我们,难道他能飞越千里之地来攻打我们?不太可能吧!”左丞刘庸随即说道:“江左朱元璋军多的是步骑兵,步骑兵善于陆路作战,用在海上不顶用,他们能将我们海舟如何?”听到这里,方氏家族的人纷纷表示,刘左丞说得有道理。只有谋臣邱楠持反对意见,他说:“张郎中和刘左丞所说的都没有将主公的福祉考虑进去,常言道:惟智可以决事,惟信可以守国,惟直可以用兵。如果朱元璋军队一旦攻下姑苏,马上出兵南向,乘胜进军我地,责怪我等背叛之罪,他们可理直气壮呐,且军队又强,我等将以谁作为外援呢?没了外援,一败涂地就不用说了。倒不如遣使奉书,向朱元璋明确表示:我们顺服归降,这样不仅可以解纷息兵,免除战乱之祸,而且主公您也能得永久之富贵,甚至还可能恩惠子孙;要是不这样的话,灾祸用不了几天就会降临!”方国珍听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后顿时就没了主意,但说白了一点,谁都想当鸡头而不愿做凤尾啊!方国珍说是拿不准主意,不过有一点很清楚,赶紧将自己积聚的金银财宝往海船上搬,免得给那个“不识货”的凤阳叫花子看到后给糟蹋了。他命令手下人日夜忙碌着,做好泛舟出洋的准备。

  忙碌准备泛舟出洋的方氏还没落得歇一歇,朱元璋派出的统一东南先锋部队——浙东衢州、金华等地的朱亮祖队伍已于吴元年(1367)九月下旬向台州发起了进攻。方国珍眼看大势不好,这凤阳叫花子怎么说打就打了,不像以前仅仅吓唬吓唬人而已,怎么办?他还是想起唇亡齿寒的道理,赶紧派人上福建去,向陈友定求救。陈友定接到告急文书后,当即回答:不救!干吗不救人家?人家方国珍灭亡了,接下来保不准就轮上你陈友定啊!可陈友定是个死心眼的人,说啥也不肯,理由很简单:方国珍手下人曾经误杀了几个陈友定的海上戍卒,不成朋友,便成陌路人,干吗要救呢?所以方国珍讨救兵等于白忙乎了一场,最终只能靠台州守将方国珍弟弟方国瑛自己来抵挡住朱亮祖的进攻了。可这一个守城、一个进攻,不是一个等量级的,朱亮祖向以“勇悍善战”著称,方国瑛哪是他的对手,加上手下将士多怀“惧战症”,纷纷逃亡,最后他自己驾着巨舰,带了妻儿老小,乘着黑夜由海上逃亡到黄岩。朱亮祖乘势攻取了台州,随即攻下附近的仙居诸县。

  台州之捷的喜讯传到应天,朱元璋心里乐开了花,因为几乎与此同时,平江围城战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双喜临门,能不开怀欢乐!不过欢乐归欢乐,朱元璋还是十分清醒地意识到,现在该是从平江前线调集些兵力,对付浙江东南的那个“小喽啰”“变色龙”方国珍的时候了。吴元年十月癸丑日,他任命刚从平江前线凯旋的御史大夫汤和为征南将军、佥大都督府事吴祯为副将军,率领常州、长兴、宜兴、江阴诸军,赶赴庆元,进剿方国珍老巢。

  方国珍一听说濠州来的叫花子又派了一路人马来攻自己的老窝庆元,顿感不妙,台州已被朱亮祖攻占了,温州也岌岌可危,自身难保,看来庆元之危无人能救了,于是连忙指挥将士们上海船,来个扬帆入海。等汤和大军赶到庆元时,只有副枢方惟益和元帅戴廷芳稍稍抵挡一下,随即就归降。汤和仔细查看了一下,发现情势不对,投降的全是小喽啰,赶紧与水师头领吴祯率军继续往海边追赶,可惜没来得及追上。汤将军还师庆元,略定定海、慈溪等地;吴祯则率领水师出海再追,终于在海上一个叫盤嶼的小岛上追上了方国珍,双方干了一场,没想到一辈子以海为生的方国珍居然输得相当之惨,狼狈到了只带上老婆等几个人逃脱,躲到另外一个海岛上,将大量的战船和辎重都“送”给了吴祯。吴祯高高兴兴地率领水师将士们回到了庆元。恰巧这时,另外一路由黄岩进兵温州的朱亮祖军在温州城南的太平寨也打了一个大胜仗,大败方国珍的部将,并迅速地占领了温州城。至此,方国珍割据三郡全为朱元璋军所占领。

  这时漂浮于海上的方国珍又听到了另外一个坏消息:朱元璋派了中书平章廖永忠为征南副将军,带领另一路水师会合汤和部队,开始了海上大规模追剿,方氏亲属部将方国瑛、方明善、徐元帅、李佥院等纷纷投降。走投无路的方国珍只好派遣儿子方明完、方明则、从子方明巩等,带上省院及诸司银印、铜印26枚,外加白银10 000两、铜钱2 000缗,于吴元年十二月上汤和军营里乞降。

  朱元璋对反复无常的方国珍很恼火,本来要杀他的,但见了方氏乞降表后却改变了主意。那么这个降表里都说了什么?

  降表首先将朱元璋与天地并列,说当皇帝的人应该是体天法地,无所不容。朱元璋出身贫贱,找不到其他天资“凭证”,就将自己好运归结于天运,自己行为举止归结为体天法地,奉天而行,就连新王朝正式的办公大殿也叫奉天殿。这方国珍降表里的话说到了马上登基的新皇帝心坎上。随后方国珍将自己与手下人大骂了一通,并把自己现在归降于朱元璋类比于犯错的儿子向父亲认罪,甘愿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最后解释说,本来想亲自到朱元璋面前来请罪的,但就是怕盛怒之下的君父动用斧,这样一来,天下之人和后世子孙就不知道有个叫方国珍的人罪孽是那么的深重,进而大家还可能误以为君父朱元璋没有度量呐!

  摇尾乞怜,极尽肉麻,难怪朱元璋看了降表后顿生怜悯之心,并回复道:“你早就违背了我的好意,没有及时来降,还跑到海上去,辜负我太多了。现在你穷途末路了,说话也变得哀求、诚恳了,我就当你这一回是认真的、诚恳的。你来降吧,也不要再犹豫不决了!”

  方国珍接到朱元璋的回音后,连滚带爬地赶往应天,然而像狗一样地趴在朱元璋跟前,不停地叩首求饶。朱元璋笑着说:“你来得何其晚啊!”听到这话,方国珍头叩得更响了。

  没过几天就是新年,大明帝国开国了,昔日排排坐的“诸雄”中的“一大枭雄”朱元璋荣登皇帝大位。为了显示自己的言行是体天法地,自己的气量是无所不容,洪武皇帝不仅赦免了方国珍的所有罪过,而且还给了他一个与元朝给的相近的官衔——广西行省左丞。官职辖地在广西,不在浙江,不过没关系,新皇帝很体贴人,叫方国珍“食禄不之官”,即光拿工资不用上班,并且在应天还给他建造了千步廊宅百间新家,让方左丞优哉游哉地度过人生的最后岁月。没过几年,方国珍就突然病逝在应天。

  与主子终享富贵命运有着迥然不同的方氏下属刘庸等可惨了,他们被强制迁徙到了临濠即后来的凤阳,当起了大明帝国的“二等臣民”、凤阳难民。这恐怕是朱元璋对那些怂恿主子进行变相对抗的狗奴才们所采取的一种惩罚手段吧!至此,东南一股割据势力被彻底铲除。

  一日连发三道军令:兼顾南征重点北伐齐头并进就在方国珍集团土崩瓦解之际,吴元年(1367)十月二十日,朱元璋召集各路将领,实施兼顾南征与重点北伐、齐头并进的策略,同日命令三路大军进发。

  〇第一路南征福建陈友定——(吴元年十月~洪武元年正月)

  第一路大军由中书平章胡廷瑞任征南将军,朱元璋养子江西行省参政何文辉任副将军,率领安吉、宁国、南昌、袁州、赣州、滁州和无为等地的卫军,由江西出发,湖广参政戴德随征,进攻对象为福建割据势力陈友定。

  ◎这个上门女婿可比凤阳那个厚道,但人生事业也就那么一点了

  陈友定,福建福清人,与朱元璋、方国珍、张士诚、陈友谅一样,都是苦孩子出身。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没法子只能给人当雇工糊口。因为家贫,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后来经人凑合,他当了人家的上门女婿,这段经历跟朱元璋如出一辙。不过他可能没有朱元璋那么聪明,倒插门后学做生意和跑买卖都不行,老亏本,最后只好洗手不干,投到明溪驿站去当驿卒。用今天话来讲,干驿卒这个工作基本上算得上是捧着国家饭碗了,可这个国家饭碗也是最低档次的,不过生活还好有些保障,适合于陈友定这个实在人。若不是元末大起义的风暴席卷到了东南沿海,陈友定或许一辈子也就吃着驿卒这碗饭了。

  至正十二年(1352)天完红巾军又称西线红巾军迅猛向外发展,尤其是“祖师爷”彭莹玉等人领导的队伍一路势如破竹,往着浙江、福建方向推进。当时福建宁化有个叫曹柳顺的人,集结了不少福建当地人响应西线红巾军起义,攻打明溪。正在明溪当最低国家公职人员的陈友定组建起了一支500人的“义兵”队伍,对抗并打败了曹柳顺的起义军。这在元末国家一片腐败的情势,陈友定一下子变成了“呆若木鸡”的大元官场中的“仙鹤”,随即被汀州府判蔡公安提升为黄土寨巡检,可能相当于黄土寨公安派出所所长,从此陈友定也渐渐地在当地出了名。

  当时汀州、延平、建瓯和邵武等地正在闹红巾军,福建佥都元帅吴按滩不花想去征讨,但就不知带谁去为好,大元帝国已经彻底腐烂了,军队里的人都不会打仗,思来想去,毫无办法。这时,有人推荐,带上陈友定说不定能打胜仗。吴按滩不花没有选择了,带了陈友定等就上路。嗨,后来果然取胜了,陈友定也因为征战有功而被授予清流县主簿,可能相当于清流县的县长助理,不久就升为县尹,即县长。至正十八年至二十一年间,西线红巾军再次勃兴大发展之际,陈友谅曾派了康泰、邓克明和胡廷瑞等数次进攻福建,但都被陈友定打败了。元朝福建行省为此授予陈友定为汀州路总管。至正二十二年(1362)陈友定收复汀州后,又被晋升为福建行省参政。

  那时刚好降元的张士诚与方国珍两人吵翻了,原来元朝协调的由张士诚出粮、方国珍运粮之间的合作破裂,京师大都粮食供应再次岌岌可危。就在这时,陈友定自愿担当起了元大都粮食供应的“输血者”,“独能运粮至京师,由是京师民始再活”。《明史》也说:“是时张士诚据浙西,方国珍据浙东,名为附元,岁漕粟大都辄不至。而友定岁输粟数十万石,海道辽远,至者尝十三四。”元朝也没有亏待陈友定,在至正二十六年(1366),提升他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即相当于福建行省副丞相,后又置分省于延平,进陈友定为参知政事,“于是,闽中八郡,皆其所守”。

  ◎冤家易结不易解——两个上门女婿之间的恩恩怨怨

  陈友定原本与朱元璋不搭界,朱元璋扩张到浙东婺州,就开始与陈友定相互为邻了。开始几年双方之间还算和宁,至正二十五年、龙凤十一年(1365),陈友定扩展地盘,进攻处州,为朱元璋手下将领参军胡深所败。胡深乘胜追击,由处州追到了闽北蒲城、松溪一带。随后他便向朱元璋报告说:“近来我军攻克了松溪,俘获了陈友定手下将领张子玉,其余的人都逃亡到了崇安。”并建议朱元璋:“调集广信、抚州、建昌等地兵马,三路进攻,规取八闽,指日可待!”

  朱元璋接到喜讯后,十分高兴地跟人说:“张子玉是陈友定的骁将,如今为我军所俘获,想必他们已经吓破了胆,我们应该乘势追击,一定会所向披靡。”他当即接受了胡深的建议,命令广信卫指挥朱亮祖由铅山、建昌左丞王溥由杉关开进福建,会合胡深军,攻取当时福建省城延平。

  朱亮祖一路进军十分顺利,江西铅山稍稍往南走一点,就进入了福建的崇安,崇安再往南就是建阳,建阳往南就是战略重地建宁府了。朱亮祖进军到建宁城下,与胡深军会合后,打算连续作战,一举攻克建宁。但胡深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就建宁城内陈友定守将阮德柔坚守城池、顽强抵抗不说,他还派了一支40 000人的兵马出其不意地绕到了胡深军的背后安营扎寨,战势顿时变得扑朔迷离。可朱亮祖一介武夫,简单粗暴,一味催促胡深:“我们大军已经来到人家的城墙根下了,时机怎么会变得不成熟?那你说到底什么时候才算成熟?”胡深浑身是嘴也无法跟这样的武夫说明白,被逼无奈,只好出兵,攻占了阮德柔两个营寨,没想到就此陷入了敌人重重包围之中。胡深率领将士们拼死作战,打了整整一天,就是没法突围出去。眼看天色越来越暗,四周渐渐安静下来了,好像敌人都回营休息了。胡深作最后一次努力,带着将士们想往外冲,不料阮德柔设下的伏兵顿时从地里“冒”了出来,杀声四起。战马受惊,胡深一不小心从战马上掉了下来,当场被活捉。阮德柔将他“送”给了陈友定。陈友定本身也不是什么凶恶顽徒,自己大字不识几个,对于文武双全的胡深十分敬重。但不巧的是,那时刚好有元朝的使者在延平,蒙古人可狠了,一味叫杀,陈友定尊奉元朝为主,最后被逼急了,只好下令将胡深给杀了。就此,陈友定与朱元璋之间的脸皮给彻底撕破了。当听到胡深被害的消息后,朱元璋心里极其恼火,但迫于其他各路形势,他只好将福建这一路的战事暂时给放一放。

  一转眼两年过去了,朱元璋统一运动旗开得胜,捷报频传,尤其是平江围城战胜利在望之际,军中有人提议,发兵攻灭福建割据势力陈友定。朱元璋没有接受,他说:“吾固知之,然方致力姑苏,而张氏降卒新附,未可轻举。且陈友定据闽已久,积粮负险,以逸待劳。若我师深入,主客势殊,万一不利,进退两难。兵法贵知彼知己,用力不分,此万全之策,吾前计之审矣,徐而取之未晚也!”

  可能是由于上次胡深被害事件深刻教训的缘故吧,朱元璋南征陈友定一直要等到东灭张士诚后的吴元年(1367)十月才开始。这也就是他在十月二十日一天内连发三个进兵征讨令中的第一令——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率领江西等方面军进军福建。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安排,朱元璋跟胡廷瑞说:“你原是陈友谅属下的江西行省丞相,对江西、福建一带形势比较熟悉,又跟随了我这么多年,忠实可靠,从未犯过什么错,所以我任命你为总兵官,负责进攻福建事宜。我的义子何文辉为你的副手,湖广参政戴德也听从你的调拨,这两个人都是我的亲近之人,但你千万不要因为这个缘故而坏了军中之事。凡是军中纪律号令,无论谁都得要遵守;谁要是违反了,军法从事!我刚当兵那时,看到部队里的将领不会领兵管理,从心底里瞧不起他们。后来我当军官了,曾领一军,都是刚刚归附过来的兵士。有一天我带他们出外进行野战训练,就有两人违反军令,当场就让我给斩了,顿时军中一片惊怵,没人不听我的指挥。人有志向,有什么事做不成的呐!我听说你过去领兵常去攻打福建,想必你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山水险峻都很熟悉吧。现在你总领大军再往福建,凡攻围城邑,一定要选择方便有利的地方下手,这样进退不会失宜。南征凯旋,全靠你啦!”

  ◎福州之战与延平(南平)之战门里头大虫宁死不屈

  胡廷瑞大军出发后,一路进兵相当顺利,十一月越过杉关,随后相继攻克邵武、建阳,向着建宁方向挺进。十二月,浙东方国珍投降,在明州的汤和、廖永忠、吴祯军队接到朱元璋的命令后,迅速开拔,从海路进兵福建的福州,声援胡廷瑞的南征大军;与此同时,朱元璋还采纳章溢的建议,命令外甥李文忠率军由浙江境内出发,经闽北蒲城,南下进攻建宁。一时间三路大军从西、东、北三面向着福建进逼。

  此时陈友定正坐镇在延平(今日南平),而在布阵上却以延平与福州作为重点,尤其在福州城外密密麻麻筑了一大堆的堡垒,且每隔50步建一个瞭望台,这样一来与精兵驻守的福建分省驻地延平互为犄角,本以为牢不可破。可没想到从明州过来的汤和军到达福州后稍稍发起了几次攻击,福州守将曲出就感觉吃不住了,参政袁仁赶紧派人偷偷上城外汤和军营里去求和。汤和一下子明白了福州城内的局势,下令将士们猛烈攻城、登城。守将曲出发现形势不对,赶紧带着妻儿逃跑。参政袁仁率军投降汤和。汤和随即派他上兴化(今莆田)、漳州、泉州诸路去招降,并分兵进取尚未拿下的福宁州。随后三路大军开始向着陈友定镇守地延平合围过去。

  汤和可能是南征军中资格最老的一个“老革命”,见的世面也广,像陈友定这样处境的人,正可称得上是瓮中之鳖,一般来说,顽抗到底,鱼死网破,无益于事,常见的“聪明人”往往会自动缴械投降。汤和想到这些,马上叫人给陈友定写了一封劝降信,然后就喊来一个手下亲信,让他充当特使,上延平去,将劝降信送给陈友定。

  陈友定接到信后当场什么也没说,照常宴请诸将和宾客。正要开喝时,他命令手下人,将汤和派去的劝降使者给杀了,并将其血全部倾入酒坛子里头,然后分予将士们共饮,慷慨誓师:“我们这些兄弟十几年来生死与共,蒙受元廷厚恩,誓死保卫我们的家园,绝不妥协。谁要是不能以身报国,我就分他的尸体,杀他的全家!”陈友定这一招,果然能在一时解决了城内人心不稳的问题,但时日稍稍长了些,延平城内的人还是开始惊恐恍惚了,甚至有军队里的兵士乘着黑夜偷偷地越过延平城防,来到汤和营中求降。半个月后的洪武元年正月二十九日,不知怎么的延平城中军仗库突然发生了火灾。这下可不得了,军仗库里头有的是炸药,噼噼啪啪响个没完没了。汤和获悉后立即下令,乘乱迅速攻入延平城内。

  陈友定听到城池已被攻破的消息后,知道生还无望,当即服毒自杀,但被快速攻入的明军救下。值逢大雨,陈友定让大雨给淋醒了,没死成,连同自家儿子一起被押往了应天。朱元璋亲自审问他:“元朝灭亡已成定局,你这样顽抗到底又是何苦?”陈友定说:“事到今日,说什么都晚了,不必再说了,了不得也就是一个死吧!”陈友定至死不降,朱元璋很为恼火,下令将他与儿子一起弃市。这时,征南将军胡廷瑞和何文辉率领的大军也早已攻下了建宁等地,兴化、漳州、泉州诸路闻风而降,到洪武元年年初时,福建全境被平定。

  〇第二路南征两广何真等——(吴元年十月~洪武元年七月)

  福建平定后,南征第一路大军接到朱元璋的命令,迅速南下,增援南征第二路大军。这南征第二路大军就是当初朱元璋同时发出三路大军出发命令中征讨两广的那一路,即由湖广平章杨璟、左丞周德兴和参政张彬率领的武昌、荆州、益阳、常德、潭州、岳州、衡州等地的湖广卫军。大约在吴元年年底时杨璟等人带领军队由今天湖南的衡阳出发,第二年即洪武元年(1368)正月时进军到永州(今湖南零陵),而就在这里杨璟大军遭到了元军的顽固抵抗,经过近3个月的艰苦作战,最终才攻克零陵,然后再往南方偏西的广西全州、靖江(桂林)方向继续推进。

  ◎东莞作秀高手何真玩大了:将前来领赏的奴才扔进了沸腾的锅里

  这时大约已经是四月份了,进攻福建、平定陈友定割据势力的南征第一路大军早就出色地完成了使命。朱元璋看到进攻两广的杨璟一路进军速度缓慢,便将南征第一路大军调过来,并对其军事前线指挥做了一番调整,把御史大夫汤和等人给换下来,让他上明州(今宁波)去督造海舟,漕运军饷,支援徐达主力军北伐,确保统一战争重心目标的实现;而任命了廖永忠为征南将军、朱亮祖为副将军,由福建福州出发,从海上进攻广东;另外派遣赣州卫指挥使陆仲亨、副使胡通等人率领他们在江西的本卫和广东西北的南雄、韶州等地的卫军,由北而南,进攻广东的德庆,这样一来,与早先出发进攻广西的杨璟军形成了犄角之势,围歼两广境内的元朝残余与亲元割据势力。其实元朝统治南方地区的军事力量并不强大,这也是朱元璋等南方起义军迅猛发展、所向披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当时两广境内而言,最为强大的就要数广东何真割据势力了。

  何真,广东东莞人,曾任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可能相当于现在的城管或菜市场负责人),后来弃官居于东莞圆头山。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岭南地区有人举旗响应,焚掠州郡。至正十五年(1355),东莞发生了王成、陈仲玉起义。何真上当地的元朝元帅府去告状,元帅受贿,反而要逮捕何真,幸亏他跑得快,才没被逮着。随后何真跑到乡间去,组织义兵对抗起义军。有一次在作战中,他十分幸运地逮住了起义军的一个头领陈仲玉。另外一个起义军头领王成可不好对付,他修筑了很多的营寨,派人日夜巡哨。何真让弟弟何迪和部将黄从简等带了好些兵前去征讨,但久无成效,最后何真想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策略,给出高价,只要谁能逮住王成,我何真就重重地奖赏他!告示贴出后没多久,有人就把王成给绑来了。一问是哪位勇士干的?前来领赏的人自称是王成的奴才。这下可把何真给惹怒了,二话没说,就让手下人将那狗奴才给绑起来,然而当着众人的面宣布他的罪行——卖主求荣,数落完了,令人将那无耻的小人扔到沸腾的锅里煮了,并向众人解释说:“要想背叛主子的奴才们,请想清楚点!”为此,元朝江西行省主管领导还替何真特地向元廷请功呐。

  至正十六年(1356)惠州爆发王仲刚起义,下级将领黄常发动兵变予以响应,两军联合起来攻占了惠州。何真闻讯后率领武装前去镇压,杀了王仲刚,撵走了黄常,夺回了惠州,随即被元朝政府授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驻守惠州。不久广州传来消息,有个叫邵宗愚的人率领了一大帮子“海寇”乘着天下大乱之势,强占了广州城。何真又领兵前去平乱,赶走了邵宗愚,夺回了广州。元廷为了嘉奖何真的“忠勇”,又特别提拔他为广东分省参政,后又擢升其为右丞,可能相当于广东省省长助理这一类的官职。不久元朝将江西、福建两省合二为一,何真也由此升任为江西、福建等处行省左丞。时值中原大乱,两广等南方地区与北方隔绝,有人劝何真仿效西汉赵佗的做法,独立建国。可何真不接受,通过海路不断地派人北上朝贡,孝敬元顺帝。众叛亲离的元顺帝见到广东那么远的地方还有这么一个“孝子贤臣”,顿时心中乐开了花,一高兴就封何真为资德大夫。有了元朝的合法外衣,何真这条元朝人的走狗心里就踏实多了,练兵居险,雄踞一方。

  ◎原以为铮铮铁骨却是一个见风使舵的软蛋——何真投降啦!

  何真与朱元璋之间原来隔着个陈友定,听到陈友定受到大明军三路的进攻,何真顿时也慌了手脚,坐立不宁,心想: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我得赶紧想个应对救急的好办法!好办法还没想出来,人家朱元璋派出的新征南将军廖永忠率领的大军已由福州航海到了潮州。昔日慷慨陈词痛恨奴才卖主求荣的何真此时顾不上自己“伟丈夫”的光辉形象了,赶紧派手下人都事刘克佐上潮州廖永忠的军门,奉上印章与其所辖郡县户口兵粮图籍,奉表请降。廖永忠立即向朝廷奏报,很快从应天降下的诏书被送达广东。诏书中朱元璋高度表扬了何真:“朕听说古时候真正的英雄豪杰都是保境安民,等待有德之人来接管。像东汉的窦融、隋唐间的李勣(即徐懋功)等,他们拥兵据险,角逐于群雄之间,不是真命天子,还不肯归附呐。汉唐这样的名臣今日还真不多见。你何真管辖岭南数郡,不费我朝一兵一卒,保境安民又能来归附我,即使像汉唐窦融和李勣那样的名臣所做的也不过如此而已。”原来历史在政治家那里成了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女孩,朱元璋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歪曲历史,在抬高断了脊梁的元朝癞皮狗何真的同时,也将自己着实给提升了一下,刚刚在应天城里称孤道寡的凤阳和尚就此自行挤入了历史上明君和“有德之人”的行列。也难怪我们时常会听到某些人一直在吹自己永远先进、永远正确。这就叫什么?与时俱进!何真的“聪明”就在于他能及时地抓住“时代的脉搏”,当好新时代的奴才。当然其新主子也不会亏待他,朱元璋立即给了个江西行省参知政事的官职,后来又擢升他为浙江右布政使、湖广左布政使,最后将他封为东莞伯。

  由于何真的主动投降,广州及其附近州县很快就让朱元璋政权给接管了。再说进攻广东的北路军,即陆仲亨率领的那一支队伍也在洪武元年四月间连下英德、清远、胥江、连州、肇庆和德庆等郡县,元朝守将张鹏程等驱众弃城遁逃,陆仲亨等领兵前往广州,与廖永忠军会师,至此广东全境为朱元璋军所控制。

  廖永忠在接管广州等地后留下部分人马维护秩序,自己则率领大部队继续西进,攻占广西梧州、郁林、滕州等地,向着广西重镇靖江(今广西桂林)方向推进。再说此时从湖广过来的杨璟、周德兴率领的南征军也在此时赶到了靖江,一时间数路南征军会师象鼻山下,然后从四面八方将靖江路给团团包围。双方“相持凡二阅月”,元军守将也儿吉尼被围得实在没法子了,最后驱赶手下将士出城死战,被明军杀得丢盔弃甲,四处逃窜。也儿吉尼眼见情势不对,赶紧缩回城内死守。六月,杨璟通过内应攻入了城内,也儿吉尼仓皇出逃,靖江城终被明军占领。接着南宁、柳州、郴州、象州等地相继归附。到洪武元年七月时,广西全境被明军平定。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两广才全部纳入大明帝国的版图。

  至两广统一为止,除了四川、云南等地区外,南中国已为朱元璋所统一。这不仅使得初创的大明帝国有着更加广阔的统治区域,而且还为朱元璋北伐中原战争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

  〇第三路即主力军北伐中原——(吴元年十月~洪武元年八月)

  实际上早在吴元年十月二十日那天朱元璋连发三道进兵征讨令中的最为重要的一道,就是北伐中原,这也是当时朱元璋政权进行全国统一战争的最大关键。

  ◎北伐问计问出个骄傲来战前做好思想统一工作

  还在东灭张士诚军事行动接近尾声之际,朱元璋就开始谋划起北伐战争的事宜。吴元年九月的一天,他跟太史令刘基、学士陶安这样说道:“张氏集团已被剿灭,南方大体统一。现在我们应该将精力重点投到北方中原,统一全国。你们两位对这样的战略决策有何看法?”刘基当即回答:“主公您的疆土越来越广阔,属下的民众也越来越多,以目前的态势来讲,我方可席卷天下!”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朱元璋可小心了,听了刘基的话却并不认同他的观点:“疆土甚广但不可以此恃强,属民甚多可也不能以此恃壮。我自起兵以来,与诸雄豪杰作战,凡是遇上小敌,就当做他是大敌,所以每每都能取胜。现在帝王大业即将建成,唯中原地区动荡不已,我等岂能小觑?历史上功败垂成的例子可多了,我们难道就不应该从中吸取些教训?”刘基解释道:“张士诚刚刚被灭,想必北方也已经听说了吧,说不准还会不寒而栗。我方应该乘着这个大好形势,迅速北伐,长驱中原,谁能抵挡得了我军?这就是所谓的‘迅雷不及掩耳’!”朱元璋却不同意这种说法:“凡事只有深层次研究各个方面,方知通盘应变之策略。北方官军扩廓帖木儿、张良弼等各处一方,形成掎角。我军北伐开始,一旦他们醒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纷纷出动,相互声援,到那时候,我们很可能动弹不得,还怎么个长驱直入?所以我想啊,先打好一场漂亮的大战役,然后利用这股破竹般的声势,扫平北方劲敌。要是真能长驱直入取得天下的话,别人早就抢去了,还会等到今天我们去?且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北方元人早有败亡之兆,我们久有必胜之道,不过还得要小心谨慎,想个万全之策,怎么能骄傲大意,进而遭受不测之祸害?”

  与刘基、陶安之间的谈话中,朱元璋敏锐地觉察到:全国性的革命胜利在望,但人们心中的骄傲轻敌思想却在滋长。连没有直接参与军事行动,就在应天城内掐着指头算算的刘军师尚且这样,更何况取得累累硕果的军中将领们。为了统一思想,给一路飙升的“长驱直入”和“做大做强”的发热头脑降降温,吴元年(1367)十月十六日,不久将要登临皇帝宝座的新帝国主人将信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等北伐预定主要军事领导找来议事。众人刚刚落座,他就开说:“自元失政以来,君昏臣悖,兵戈四兴,民毁涂炭。我与诸公仗义而起,最初也就是为了图谋活命,希望能有人出来安定天下秩序,让黎民苍生能活下去就行了。哪料到战乱一个接着一个,没完没了。指望不上谁,我就在众人的拥戴下,先干干再说,于是就率领大家渡过长江,上江南来发展,与群雄角逐,西平陈友谅,东灭张士诚,南定闽广,胜利在望。南中国大致统一了,现在我十分挂念的就是扰攘的中原,那里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还过着地狱般的日子。而就此大势来看,山东有王宣父子,狗偷鼠窃,反复无常;河南有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此人虽然蛮会打仗的,但他政治操守可能有问题,名义上打着元朝的旗号,实际上却专为自身势力发展而谋利,专横跋扈,根本没将他的元廷主子放在眼里,但也不会有什么大花头的。就他的那支军队势力而言,也不见得有多么的了不得,上疑下叛,迟早要出事的;关陇地区尚有李思齐、张思道等几支队伍,还算说得过去,但他们之间又彼此猜忌,势不两立,且与扩廓帖木儿构成嫌隙,明争暗斗,没完没了。看来啊,元朝灭亡差不多也就在这个时候了。今天我召集诸公,想好好讨论一下北伐大计。各位,畅所欲言!”

  朱元璋话音刚落,“快速将军”常遇春马上接上话头,来了个快人快语:“如今南中国大体扫平,我们兵强马壮,直捣元大都,以我百战之师去攻打那些安逸懒散之军,大伙儿挥挥长枪就能将他们给搞定了,元大都岂不就归咱们的啦!既然元大都拿下了,我们就以破竹之势,乘胜长驱,歼灭元军残余就如囊中取物!”朱元璋听到这话,心想:我要的就是常遇春这样的说法。军事胜利一个接一个,人们的骄傲情绪也在不断地滋长,今天借着这个机会给讲一讲,泼点凉水,让大家都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于是他提高了嗓门说道:“常将军讲得不无道理,不过我要提醒大家:元朝在大都盘踞了百年(差一点点,实际上为97年),他们的都城一定建得很牢固,城防也很严密。如果按常将军的作战思路,我们长驱直抵大都,孤军深入,可万一又不能破城,困顿在城下,后方的粮饷接济不上,这时元军从四面八方合拢过来,我军进进不了,退又没地方退,这下该如何是好呢?”

  ◎制定北伐中原的“三其”战略

  说到这里,朱元璋将目光盯在了常遇春身上,此时“快速将军”再也不快速了,哑口无言。朱元璋乘势继续说:“以我之见,出于保险角度考虑,我军不妨在元大都的山东屏障、河南羽翼和潼关户槛上做好文章,这叫做先取山东,撤其屏蔽;移师河南,断其羽翼;拔取潼关,据其户槛。这样下来,天下大势尽在我们的掌控范围了。然后我们再进兵元大都,到那时,已成为光杆司令的元廷势孤援绝,用不了多少时间就会不战而降。元大都一搞定,我军立即西进,云中、太原以及关陇等地便可席卷而下!”听到这里,众将莫不叫好。

  这个“三其”方略就是当年明初有名的北伐战略。朱元璋通过循循善诱的阐述与告诫及时地将自己稳妥的战术思想贯彻到北伐主要将领那里,余下就是进行战前的具体军事准备了。四天后的十月二十日,在发出两路大军南征福建、两广军事命令的同时,朱元璋着力在北伐中原上,任命中书右丞相、信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中书平章掌军国重事的鄂国公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甲士25万,“由淮入河,北取中原”。

  ◎朱元璋对北伐军将领的再三嘱托

  即使到了这一步,朱元璋还不怎么放心,就在十月二十日这一天发出三道南征北伐令的同时,他再次训谕诸将:“发动征讨战争应该是奉行天讨,平戢祸乱,安抚百姓,故而任命将领率兵出征贵在选对人才。现在我军诸将中不乏勇敢善战的,但若论能带好军队、持重、守纪律又能打胜仗、处事得体的,恐怕没有谁能赶得上大将军徐达的;若论面对敌人百万之众,能率先勇往直前、摧锋陷阵、所向披靡的,恐怕也没有谁能赶得上副将军常遇春的。说起常将军,我倒不担心你不能打仗,反倒为你的轻敌而担惊受怕!想当年进攻武昌时,我亲眼所见,常将军绕过了好几个骑兵,不顾一切地追赶敌人。陈友谅手下的骁将张定边赫赫有名,可哪是我们常将军的对手啊!可当时常将军你是攻城指挥者,身为大将,却与军中小校争功显能,这可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啊,今后无论如何都要引以为戒!此次北伐,倘若遇上大敌,常将军一定要领前锋开道。如果敌势甚强,那么常将军就与参将冯胜分为左右两翼,各自率领精锐发起攻击;右丞薛显和参政傅友德都是勇冠三军的优秀将领,你们两位可以各自领一军,独当一面;如果遇上孤城小敌,只要派遣一员有胆识的偏将,交给他总制指挥权,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搞定了。徐大将军,你就专门负责中军,调兵遣将,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就是不能轻举妄动。古人云:将在外,君主不予干涉就能打胜仗。我想你们都懂这话的含义!”

  说到这里,朱元璋稍稍停了一下,然后转过头去,面对着徐达说道:“大军出了应天城,一切事宜我皆托付给你啦。大将军,此次北伐非同小可,你一定要从山东入手,依次攻克河南与潼关,再围拢过去包围元大都。不过话得说回来,就第一步攻取山东也不容易。山东,古人称之为‘十二山河之地’。你们进军时,一定要军纪严明、步调一致,众志成城,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进退决定,实施合乎事宜的军事举措,使得战必胜,攻必取!倘若我军虚弱,敌人力量很厚实,那就先规避一下再说;倘若我军充实敌人空虚时,那就抓紧时间打击敌人。前敌主将,就是三军总司令,你得注意:发出的命令一定要有威信,一定得注意自己的军势。威信高了,下级与兵士们自然会听命;军势重了,敌人自然会害怕而不敢来犯。我经常回忆起自己与诸路豪杰的角逐过程,发现他们的失败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由于威信不立、威势不重所造成的。所以说你要引以为戒,谨慎之谨慎啊!”

  就在这一天,朱元璋还亲自跑到应天城北门的七里山设坛祭告天地,然后又召集出征将士,申明军纪:“今命尔诸将各率所部以定中原,汝等师行非必略地攻城而已,要在削平祸乱,以安生民!凡遇敌则战,若所经之处,及城下之日,勿妄杀人,勿夺民财,勿毁民居,勿废农具,勿杀耕牛,勿掠人子女!民间或有遗弃孤幼在营,父母、亲戚来求者,即还之。此阴骘(zhì,安定)美事,好共为之。”诸将一致表示服从命令,随后各自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从应天城出发,踏上了北伐中原之路。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