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节 明都城第三层京城最大城墙最大都城

  确切地说,明代南京城应该来说由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城等四层组成。但习惯上人们所称的南京城,一般是指京城,即都城而言。朱元璋时代为抗击陈友谅的入侵曾于至正二十年(1360)“筑龙湾虎口城”,但这仅仅是应急偶尔为之之举。真正南京城的营建开始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至洪武二十五年(1393)而成,中间有过中断,断断续续地持续了20多年。它将历史上南京的古城或遗址如石头城、六朝建业城和建康城、南唐江宁府城及西州城、东府城、丹阳郡城等全部包括在城内,并将南京城四周的所有制高点全收入了其中,形成了一座北至后湖(玄武湖)、南面聚宝山(雨花台)、东起紫金山、西到长江边的空间广宽、规模宏伟壮观的世界最大的古代砖城。

  明代南京城墙——中国目前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墙明代南京城的城垣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明城墙,它是明朝南京京城范围的“标志”,呈不规则形,其周长号称有96里,而实测长度为67里,换算成今天的计量单位为33 500米。那么南京明城墙有多高呢?据有关部门实地测定,城墙高度的最高处为26米,准确地点是在琵琶湖一带,而一般高度在14~20米之间;至于城墙的宽即厚度,最宽的城墙有19.75米,在西干长巷一带;最窄的也有2.6米,在富贵山西侧,一般城墙宽也有14米左右。因为明城墙最主要的作用是防备外来进攻,于是作为守护方自然在南京城墙上设计了好多应对外来入侵的“机构”,其中建有“反攻城”的防守的雉堞(垛口)13 616个和屯兵窝棚就有200座。据有关部门统计,整个南京明城墙共有城砖3亿5千万块,这在中国城墙建筑史上是亘古未有的。因此我们说,明代南京城墙是我国目前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墙。

  那么这么一座气势恢宏的明城墙是如何建造的呢?据说,整个南京明城垣都用巨大的花岗岩或石灰岩条石来砌成城墙的基座,在这个上面用一块块巨砖砌城墙内外两壁,然后在这内外壁之间倒入砾石、碎砖、黄土等物,接着将这些碎物夯实,倒入糯米浆等黏合物进行加固,砌到城墙的顶部时铺上平整的石板。如今在中央门附近的神策门、进入紫金山山区的琵琶湖等地段都有保存完好的明代城墙。

  南京城墙已经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它却巍然屹立,为何?每当听到各地频频爆出的“豆腐渣工程”消息时,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要问:规模宏大、气势非凡的南京明城墙为什么在历经600年风雨却巍然屹立?

  第一,南京明城墙选材讲究,质量可靠。明城砖都是用优质黏土或白瓷土烧制而成的,朱元璋底层出身,对于这等建筑活儿比历史上任何皇帝都“精”。明朝初年在明城墙建筑材料——城砖的烧造任务的下派上就相当有讲究,朱元璋主要动员了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5省152个州县的民众干这活儿,因为这是优质黏土和白瓷土地区。他没有“动用”北方的沙土地区,这是十分有见地的。

  第二,南京城墙砖潜在的科学性。明城墙砖的砖长在40厘米~44厘米之间,宽20厘米~22厘米,厚10厘米~13厘米,重约在20斤~40斤之间。如果太大了,人们搬不动,太小了压不住城墙,而且抗压强度也会受影响,只有在上述标准范围内城砖最为合适。经过有关人员运用现代物理技术对这些当年烧制过关的明城砖进行检测,发现已经经历了600年风雨的明城砖的抗压强度为每平方厘米100千克~150千克之间,这可比当代砖的强度还要高得多。

  第三,建造工序质量的讲究。南京明城墙在砌砖时,采取统一的工序——在砖与砖的间缝里灌上由糯米汁、石灰、桐油混拌而成的“夹浆”。这个“夹浆”一旦凝固了,其坚固程度可能胜过现在的普通水泥(据说现在水泥的寿命为80年)。

  第四,推行与贯彻责任制,实行层层严格管理与质量监督。明廷制定一定规制下发到地方,由此烧制成城砖,然后运往京师南京。整个制造与运输都很有讲究,每块城墙砖上都一律打印上烧制者的姓名、地址及时间等,除此之外,还要打印上烧制者的监管领导、运输者的姓名及相关信息,如果发现城砖不合格那就要立即退回重烧;在筑成时采取了分段分层包干的形式,责任到人。如果发生倒塌,相关人员就要被治罪。明代文人笔记记载说:“太祖筑京城,用石灰秫粥锢其外,时出阅视。监掌者以丈尺分治,上任意指一处击视,皆纯白色,或稍杂泥壤,即筑筑者于垣中,斯金汤之固也。”

  尽管这样令人悲愤的记载并不见于正史,但事实上在中国历代的工程与手工制作中,责任制是一直存在的,而且在中国古代法制中也有对违规者和玩忽职守者的责任追究,但像这等严密的责任制也只有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时代才真正出现并落实于实际。也许是安徽人的悠久传统和相近的基因吧,600年后,又是安徽的小岗村的农民率先偷偷地搞起了土地承包责任制,由此又成为中国当代农村改革的模板。这两者之间是否有种必然(一笑)?

  从历史事实来看,朱元璋时代建造的明城墙还是经得起600年岁月的考验,就目前南京城而言,尚有三分之二的南京城垣仍然保存完好。那么还有三分之一的城墙到哪里去呢?不是被战火摧毁了就是给城建给搞没了。近年听说朱元璋老家凤阳明城墙也已经历尽600多年都没倒,而有关部门一修就倒了,如今的豆腐渣工程与朱元璋时代修建的明城墙之间反差,何其巨大!

  明代南京京城十三城门和城楼如果你打开标有南京古城墙的现代南京市地图来看的话,就会发现南京古城与其他古城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呈不规则形,整体上像一个中文字的“甲”左上方加了一点。老南京人解释说,这是按照朱元璋的脸型设计的,甚至有人最近在网上撰文摆出了几个推断理由。我们不去讨论文章的是与非,但我们说南京的城墙平面成形确实是不规则形,这是南京明城墙的第一个特征;南京明城墙设计与建造的第二个特征是,打破了中国古代城门设计讲究的距离对等、方位对称的规制,而是因地制宜根据实地需要设置城门,充分体现了朱元璋建造明都的节俭实用为本的宗旨,于是出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甚至到了后来京城北迁后北京城的建设也不类于它的独特现象;第三,南京明城墙共计布置了13道城门,每道城门上都设计建造了巍峨的城楼,每道城门都有用铁皮包裹的大木门和千斤闸各一道,目前能见到此景的,据我了解,可能只有神策门了。这是讲的13道城门的普遍的设置,但若处于军事要冲的城门那可要增设数道瓮城,像中华门、三山门、通济门等地理位置很重要的都曾建造瓮城。这又一次体现朱元璋建造明都的宗旨——实用、恢宏与牢固。

  如此不规则的城墙,绕了一圈,共开了13道城门,而且这13道城门规模都很宏大,国内没有一个城市可以与之媲美。那么当年这13道城门又都分布在南京城的哪里?朱元璋究竟是出于何种意图设置了这些城门?今天它们又都在哪里呢?

  让我们还是先从南京城南面的三个城门说起。

  〇南面有3道门:聚宝门、通济门、正阳门

  先讲聚宝门。聚宝门相当于现在的中华门,位于今天中华路的最南端。据民间的传说,是由于城门下埋有江南首富沈万三传家之宝——聚宝盆,才得此名。

  说到沈万三,有关他的故事与传说可以说是一摞摞。尽管历史已经过去了600年,但在今天的南京,沈万三依然是一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传奇人物。据说他在元末明初时就是闻名遐迩的江南首富,除了苏州等地外,在京城还拥有巨大家产,现在南京城南的马道街、油坊巷、堆草巷、白酒坊等地原来都是沈家的故宅后院,今天中华路(原来名为南门大街)上曾有的650多楹廊房也是沈万三家的,还有玄武湖(后湖)中的陆地与太平门等地是沈家的后花园。明人记载说:“国初,南都沈万三秀者,甚富,今会同馆是其故宅,后湖中地是其花园。”清人也记:“太平门外,沿湖有堤,名曰孤凄埂。志称:明初,沈万三故园在其处。”

  关于江南富豪沈万三和聚宝门的民间传说实在太多,我做了一下归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传说之一:强借聚宝盆,活埋戴鼎成

  据说当年聚宝门开始建造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建了好多次都不成,建了就塌。朱元璋知道以后,派了刘基到聚宝门去看看。刘基看了以后,也感到无可奈何。有一次,他从聚宝门返回皇城的途中,听到有几个小孩在唱一首童谣,细听之下,是这么唱的:“金陵城、金陵城,金陵有个聚宝盆,找到聚宝盆,再找戴鼎成,戴鼎成头戴聚宝盆,埋在城墙根,城门笃定能盖成。”刘基默默地记下了这几句童谣,回到皇宫以后,就向朱元璋复述了一遍。再说朱元璋正为这聚宝门老建不成而发愁呢,听到刘基这般说法,犹如真的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了,随即派人到处打听谁家有聚宝盆。一打听就打听到了,江南首富沈万三家就有这宝物,否则他怎么会成为江南首富呢?朱元璋马上叫手下人到沈家去借。

  再说聚宝盆本是沈家的宝贝,沈万三听说有人来借,说什么也不肯啊!但是问题是现在来借的是当今的皇上,皇命不可违,否则的话就会落个“抗旨不遵”之罪,那可不是一般的罪名,要杀头的。尽管沈万三一万个不愿意,最后也只好乖乖地将这聚宝盆奉献了出去。

  有了聚宝盆还不行,按照童谣里所唱的,朱元璋还得叫人去寻找一个叫戴鼎成的人。找啊找,终于在南京城南找到了一个叫戴鼎成的平民。朱元璋把他叫来,让手下人将他给绑起来,再给他头上戴上聚宝盆,然后一把将他推到聚宝门的城墙根地基里,随即在上面盖土。盖着盖着,人们发现,真是神了,过去老塌陷的地基,现在工程却一路顺风,最终那聚宝门也建成了。只是可怜那个叫戴鼎成的人莫名其妙地被朱元璋绑了给活埋了,这冤鬼一做就做了600年了。

  ◎传说之二:“白衣天子”都因嘴巴惹的祸?

  从1366年开始朱元璋在进行南京城与明故宫兴建时,还派出了徐达等几路人马在外作战,几头并进,财政经济一下子吃不消了。但从小就机灵的朱元璋主意多,财力不够可不难,马上找到了富甲一方的沈万三,向他提出了“经济”要求,相当于我们现在社会中政府找企业家来“赞助”。据说当时沈万三一口就答应了,自觉自愿承担了从水西门至正阳门(光华门)这一段筑城的工程及其费用,并与朱元璋讲好进行筑城比赛。朱元璋叫工部(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挑了城北的太平门直到鸡鸣寺附近原本由台城等古代城墙围起来的并有很多天然屏障“基础”这一块,也就是说修造起来花费得要小、代价要少;而沈万三负责修建的城南洪武门到水西门地带除了南唐留下来的一些城墙以外,可利用的现成资源很少,几乎都要从头建起。但既然讲定了,就不好反悔,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双方约定同时开工,看谁先完工。令朱元璋意想不到的是,最终在双方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沈万三比工部提前了三天完成筑城!这让朱元璋心里十分佩服,并对他大加赞赏,呼为“白衣天子”,还把太平门外的一块地赐给他做后花园。

  沈万三心醉了,在那么多的荣誉光环下不知不觉有些飘飘然。有一次,到明皇宫里喝酒,皇上朱元璋半开玩笑半当真地问他:“我将要去犒劳军队,你要不要也一起去,顺便表表你的意思?”言下之意,就是朱元璋在向沈万三要第二次赞助。沈富豪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啊,只是不知陛下您有多少军队?”朱元璋说:“一百万!”沈万三听后爽朗地笑了起来:“我倒以为有多少呐,没问题,犒劳军队,每个士兵一两银子。”这样折算下来,沈万三拿出百万白银作军中犒饷,眼都不眨一下,可见其何等富有!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沈万三不假思索的慷慨却为自己埋下了不曾料想的祸患。

  听了沈富豪的慷慨许诺以后,朱元璋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极度的不舒服。他回到后宫里就跟马皇后说了如此这般,并发出狠话:“沈万三这个人富可敌国,且目中无人,我一定要把他给杀了!”听到这里,马皇后赶紧制止:“皇上,你可杀不得他,就为他要犒劳你的军队,你还要杀他,实在说不过去呀!再说法律是用来制裁不法的,不是用来惩治不祥的。平头百姓富可敌国,这本身就不祥了。不祥之民,老天自然会惩治他的,陛下您又何必要去杀他呢!”经过反复劝说,朱元璋基本上听从了马皇后的话,没要沈万三的脑袋。但沈万三最终也难逃出厄运,全家被发配到云南,他的女婿余十舍家被流放到广东潮州。

  ◎传说之三:沈万三在南京修建苏州街,到底是谁在“谋心”?

  在被发配之前,沈万三一直乐善好施,不仅资助了大明皇家城建,犒劳了帝国军队,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比如:在南京城里开展慈善活动,修桥补路。但就这些好事而言,朱元璋也给他找到了瑕疵。沈万三在修路的时候,用茅山的石头来铺街道,最后修建成了一条街,叫苏州街。然而朱元璋琢磨着这事儿,茅山石头铺的街心啊,什么意思?据说凤阳人把“茅”读成“谋”,因此在朱元璋那里,茅山石头铺的街心一下子就变成“谋心”,“谋心”还不是谋反之心,那可是一项重罪啊!

  虽然这种说法有些牵强。但是天子若说你有错儿,你又能奈何呢?

  沈万三被流放以后,他在南京的后湖(今玄武湖)里的沈家花园被没收,改为储存大明帝国全国钱粮户籍的“黄册库”。沈万三在市区的府邸也被大明帝国给占了,改为接待外宾的会同馆(相当于国宾馆)。有史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渤泥国的国王率领妃子、弟妹和陪臣150余人来到南京朝拜大明天子,他们便被安排住在原本沈万三府邸的会同馆里。用沈家府邸当做接待外国宾客的宾馆,由此可见当年沈万三的富庶实在令人咋舌,而所谓沈万三“谋心”之罪的真相也昭然若揭,不是沈万三有“谋反之心”,而是朱元璋有谋心,“谋”沈万三巨额财产之心,后“以兵围其家(指沈万三家),尽抄擿之家财入官”。

  ◎传说之四:儿媳争胜赛公公——南京赛虹桥的来历

  南京赛虹桥的由来,据说不仅沈万三本人乐善好施,他家有个儿媳妇,虽然没留下名字,但人们传说她也是一个菩萨心肠的人。看到公公做了不少好事,自己也想学学公公的或者说跟公公来个比赛,于是沈家儿媳妇在南京城南门外西南护城河上造了一座桥,那桥造得气派得没得说,俨然不比她的公公做的公益事业差,于是人们干脆就把这桥叫做赛公桥。赛公桥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渐渐地被南京市民演变成了如今的“赛虹桥”。另外有人说,这赛公桥还不是造在南京,而是在苏州郊区吴江的平望。

  关于江南富豪沈万三更为确切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通过这些民间传说,可以折射出,明初的这个超级富翁或者说大慈善家,确实为当时的南京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元璋仇视沈万三为哪般?

  朱元璋之所以三番五次要杀沈万三,即使是在无罪的情况下,最终还是将他发配到偏远的云南去,个中原因很复杂,现在我们对其作一下剖析。

  第一,有人说沈万三曾经和其他吴中富豪以财力支持过张士诚来抗衡朱元璋。这是很有可能的,而朱元璋到了中晚年心胸狭窄的毛病日益彰显,逮住机会就会尽力报复。

  第二,有人说,沈万三曾和胡惟庸、蓝玉有着密切的往来,后来胡惟庸“谋反”,朱元璋也就对沈万三心存罅隙。但是关于这种说法,我却不能够完全认同,在《明史·胡惟庸传》等重要史料中,关于这样的事情没有任何蛛丝马迹,所以不足为信。倒是吴江方志上对于沈万三女婿顾学文与蓝玉案的关联有所记载。顾学文当上了粮长后,利用职务之便,引诱别人家女人。这家女人的公公在朱元璋身边当官,怕自己的儿子被戴绿帽子,就诬告顾学文与蓝党有关,进而株连无辜。(弘治:《吴江志·杂记》卷12;详见本书第8章)

  第三,沈万三多次在皇帝面前露富、斗富,表示自己的富有超过皇帝,这就触犯了朱元璋作为皇帝的尊严。首先,童年时代的贫困经历与苦难遭遇曾给朱元璋留下了极大的心理创伤,在当上皇帝之后,原以为贵为天子就可以摆脱处处不如人的痛苦景况了。不曾想到,沈万三如此富有,竟然超过了我,这也许使得朱元璋内心产生了一种不能言明的屈辱,由此引起了内心的极度不平衡。其次,在中国人传统的思维中,如果贵为天子了,就得要处处显得超越于常人,样样都能第一,假如某人原本是个目不识丁的一介武夫,经过拼杀当上什么将军或者是皇帝,你就不能再说人家没文化,而要讲人家天下第一,连文章也是天下第一,要是他没有什么硕士、博士文凭,那么高校就送他一张纸不就得了。用孔子的漂亮话来讲“为尊者讳”,这几乎成了中国社会里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潜意识,也是我们民族心理中深层次的思维定式。所以说,朱元璋既然当了皇帝,还不如一个商人富有,自然会心生仇恨。

  第四,朱元璋仇视沈万三还有几个深层次的原因,即以朱元璋为代表的中国底层人或多或少都有仇富心理。

  第一个仇富原因,可以理解为暴富的原罪形态。具体说来,就是有些人的富裕是在一夜之间暴富起来,而不是理性的富裕。所谓理性的富裕,是在理性的法律制度下,慢慢地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逐渐地发展壮大,这样形成的富裕才是理性的。恰恰相反,一夜暴富通常是通过官商勾结等非法手段来获取的,所以在普通大众的内心自然就形成了一种鄙视甚至是仇富的心理。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中官商勾结一夜暴富的事情屡见不鲜,事实上好多官商勾结的肮脏交易,还是有人知道的,之所以没有被揭露,一个是中国始终都存在着权大于法的现实,人们怕官;另一个就是我们民族价值取向问题,说到底我们民族的普通人价值取向是功利主义。过去人们常常将读书与科举连在了一起,读书就是为了科举做官,地地道道的功利主义。现在读书就是为了高考,弄个文凭,找个好工作,“考证”也是如此。“没有用”的知识精神追求在好多现在人看来,是没有用的;在经济领域里,我们经常听到人们会问“某人发了没有?”当有人真的发了,人们就会发出这样的“赞美”:“某人就有本事”,但一般不问其中的过程,也就是暴富是否有“原罪”。这就造成了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事实,那就是笑贫不笑娼。可一旦理性下来,就会产生出仇富的心态。

  第二个仇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为富不仁的现象过于常见。比如有些人通过官商勾结而一夜暴富之后,为了保全财产或者扩大财富,对官府更加献媚,从而有足够的实力欺行霸市,盘剥百姓,甚至欺男霸女。前文提到的沈万三女婿顾学文就是这么一个花心的“富二代”,想勾引人家“官二代”的漂亮媳妇,没想到最终将自己的小命也给搭了进去。再说沈万三儿子沈文度也是个“为富不仁”的“富二代”,《明史》记载:“吴中故大豪沈万三,洪武时籍没,所漏赀尚富。其子文度蒲伏见纲,进黄金及龙角、龙文被、奇宝异锦,愿得为门下,岁时供奉。纲乃令文度求索吴中好女。文度因挟纲势,什五而中分之。”

  第三个原因,是由于中国人没有多少宗教意识。其实宗教并非完全是一种迷信,它同时还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中存在着精神的内敛,比如:宗教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仪式,就是要人们学会忏悔。信奉宗教的人会忏悔我的财富中有无通过不正当、不合法的渠道获得的,或者说我富有之后是否应该更多地施予他人,帮助弱势群体。然而,由于传统中国人普遍没有多少宗教意识,富人也鲜有忏悔,他们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通常都是穷凶极恶的。所以弱势群体一旦登上了权力中心以后,就会发疯似的报复。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比如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就是这么干的,朱元璋也是这样。

  综上,正由于潜意识里的这些因素,这才导致了朱元璋对富豪沈万三的猜忌与仇恨,进而将他流放到云南。

  但南京人民始终记得沈万三,因为他对南京城的建设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不过聚宝门的名称来源于聚宝盆的传说在史料中并无记载,所以不足为信。那么这聚宝门到底是如何得名的呢?

  ◎南京中华门——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城堡

  聚宝门所在的位置原本是南唐都城的南门,因此明初修建聚宝门是在利用了南唐都城的基础上加筑了城堡与楼阙等,这样就形成了气势雄伟的聚宝门。聚宝门的名字来历有案可据是因为该城门正对聚宝山(今雨花台),从而得名聚宝门。

  据史书所载:“聚宝门)东至通济门界,西至三山门界,九百五十三丈五尺,垛口一千二百零二座。”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中华门(未改名前就叫聚宝门)已经被毁坏了一部分,但大致还保留着。聚宝门共由四重城墙组成,3个瓮城和4道拱门,在其内部环环相扣,相互贯通;如果从上空俯瞰,整个城门就像汉字“目”。这4道拱门每道门券有门两重,外门则与南京城的其他12道城门一样,建有可上下启动的用铁皮包裹的“千斤闸”。如果你从城门内向上望去,一目了然,城门两侧有两道宽敞的缓坡,那是供军马上城头专用的。

  最为独特与精巧的设计是在整个聚宝门内的瓮城上下和内外城壁共建了27个“藏兵洞”。这些藏兵洞有大有小,大的藏兵洞可容纳千人,而小的也可以容纳百人以上,当然这些藏兵洞还不完全用于藏兵,还有用于储备军事物资。如果全部用于藏兵的话,那么整个聚宝门可藏兵3 000人,故聚宝门有“藏兵三千不见影”之称。由此可见,此门规模之大和设计之精巧了。聚宝门平面图形呈长方形,东西宽为118.5米,南北长为128米,城高达21.45米,总面积为15 168平方米(据杨新华先生的考证为16 512平方米)。所以说,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城堡。1928年聚宝门被国民政府改名为中华门。

  ◎通济门、正阳门

  紧挨着聚宝门的还有两座城门,它们与聚宝门一起组成了南面三门。

  在聚宝门的东边是通济门,秦淮河水由此入城。所谓通济就是通河流,通济门由此而得名。据史书所载:“通济门)东至正阳门界,西至聚宝门界,长五百一十一丈七尺,垛口七百四十四座。”通济门是南京13座城门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明代“神机火器,俱由通济、双桥二门出入”。通济门原来是南唐时的上水门,它也有3个瓮城和4道拱门,类似于我们如今可以看到的中华门,但它不像中华门呈“目”字形而是呈船形,这在中外城墙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十分可惜的是,上世纪50年代时,该城门被拆除了,不过它的地名我们南京人一直在使用。

  城南三门的最后一座就是正阳门,即今天的光华门一带。由于修建时它与皇城的洪武门正对着,处于同一条南北中轴线上,是皇城最南面的正面朝阳的城门,所以叫做正阳门。据史书所载:“正阳门)东至朝阳门界,西至通济门界,长九百零八丈,垛口一千三百二十六座。”

  正阳门一直未曾受到重大的破坏,所以到了民国时,它基本上还是完好的。国民政府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时江浙联军攻克南京这一历史事件,于1931年将正阳门改名为光华门,即光复中华之意。上个世纪40年代,光华门及左右一段城墙被拆除,但是城门名依然沿用。

  〇西面共5道门:三山门、石城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

  三山门:南京城的西边由南向北来的第一个城门是三山门,原本是南唐时候的下水门,明初在此进行扩建修筑,因此门南眺三山而得名三山门,又因内外秦淮河水从这里穿过,故俗称水西门。据史书所载:“三山门)南至聚宝门界,北至石城门界,共长七百一十五丈,垛口八百六十四座。”城下南面建有水关一座,即有名的西水关,门形与通济门相似。上世纪50年代,三山门券及右侧沿界城墙被拆除,但城门名一直在沿用。

  石城门:三山门之北就是石城门,这里在南唐时被称为大西门。因为此门与三山门同处于南京城的西边,但没有像附近的三山门那样有河流穿过,故俗称为“旱西门”,又因此门遥望北边一里左右的著名的石头城,所以人们也叫它石城门。据史书所载:“石城门)南至三山门界,北至清江门界,共长三百九十九丈,垛口六百五十四座,铁窗棂水洞一座。”1929年改名为汉西门。1931年国民政府在石城门侧旁开辟了汉中门后,老的石城门遂废。现有两个券门及瓮城之台尚属完好。近几年大搞城建,城西干道和汉中门广场建成,但是历史古迹汉中门(原石城门)却因此而被拆除。

  清凉门:石城门的北边就是清凉门,因为该门位于清凉山的西麓,故名清凉门。又因该门前有清江河,所以它又名为清江门。据史书所载:“清江门)东至石城门界,西至定淮门界,长七百二十五丈,垛口一千零五十座。”由于此门位处幽僻之处,人们很少经过使用,所以在明朝永乐年间就封闭了。也幸而它被封闭不再使用,方能使得如今清凉门门券及部分城墙保存得相对完善。

  定淮门:这西边第四个门为定淮门,在清凉门以北,古平岗西头,最早被人们称为“怀远门”。由于城外的秦淮河由此开始节流并流入长江,故名为定淮门;又因为洪武时期其临近城内的马鞍山,故又名马鞍山门。据史书所载:“定淮门)南至清江门界,北至仪凤门界,共长一千七十五丈,城铺三十五座,旗台五座,垛口五千七十座,水洞四座。左有磨旗山,右有全家山。”定淮门及南侧城墙在南京一直被保存了600年,上世纪60年代被拆除。

  仪凤门:南京城西边最北的一个门,就是下关的仪凤门。据史书所载:“仪凤门)南至定淮门界,北至钟阜门界,长五百八十丈,垛口八百座,城下水洞两座。”仪凤门位于定淮门以北,紧靠狮子山,明清时代出入长江此地为必经之路。1931年改名为兴中门。上世纪40年代被拆除,但左右两侧城墙保存相对完好。近年南京市政府又重修了仪凤门。

  〇北面共4道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太平门

  明朝南京城北面共有4道门,那么这4道门如今在南京城还有没有遗迹呢?

  钟阜门:由西往东来,在南京明城墙的西北角,是钟阜门。钟阜门位于狮子山东侧,因为它正对南京城东南方的紫金山,紫金山又名钟山、钟阜,所以该门得名为钟阜门。据史书所载:“钟阜门)南至金川门界,北至仪凤门界,长五百一十四丈零五寸,垛口七百五十座,城铺十七座,旗台二座,水洞二座,把总官厅五间,内官厅六间,军余直房四间,锁匙一副。”因地处荒僻,该城门得以完好保存。它面向东方,为了与东门相区别,南京人俗称钟阜门为小东门。

  金川门:南京城北边由西向东的第二个门很有名,即金川门,它的位置应该是在萨家湾的北边。金川门的得名是由于金川河穿过此地。据史书所载:“金川门)东至神策门界,西至钟阜门界,长七百三十五丈,垛口一千零五十座。”朱棣发动靖难战争打到南京,由于内奸的帮助,顺利入城篡夺大明皇位,金川门由此而为人所熟知。但因当年地处偏僻,与钟阜门都属于封塞状态而未遭破坏。清末建宁省铁路(市内火车道),曾从下关铺设铁路轨道穿越金川门进城,20世纪30年代被国民政府改名为“三民门”。现荡然无存。

  神策门:南京城北边的第三个门叫做神策门。神策门位于今中央门广场东南,玄武湖的西北部。据史书所载:“神策门)西至金川门界,东附后湖小门界,长九百九十五丈,垛口一千五百五十九座。西有方垛六十四座,以镇后湖下沙;壅城上方垛一百零八座,以映北固山。”此门位置僻静,砖砌不通。清初清军曾经在此大败郑成功,故一度更名为“得胜门”。1931年,国民政府将其改名叫和平门,取意为民国政府所倡导的“和平、民主”。上个世纪50年代起神策门为军管区,现已还给了南京地方政府,此地辟为“神策门公园”。神策门算得上是南京城门里保存尚佳的一个,现尚存一个瓮城及一个券门,还有谯楼一座。

  太平门:这北面最后一个门就是太平门了。它地处城东北紫金山南麓、玄武湖东南。据史书所载:“太平门)东至朝阳门界,西至后湖小门界,长八百四十五丈,垛口一千三百二十七座,本门券上城头实砌垛口三十一座。”之所以被称作“太平门”,正是由于此处是明朝的“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专门审理、处决犯人的地方,有很多犯人都在此处受刑,传说明朝时太平门附近的老百姓总是在夜半时听到里边犯人因忍受不了酷刑而大声哭闹,为了让这里太平安稳些,遂取名为“太平门”。不过正规的说法却不是这样:“太平门内有各院执法之台。外临贯城谳狱之境,玄武湖册室贮天府之图籍,神烈山形胜表金陵之龙蟠,龙广乃陵寝之余脉,覆舟系鸡鸣流沙。司法森列于重地,四境宴然,山湖依险于要关,一方保障。”(史料出处同上)太平门为紫金山通往城里的最近的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洪武时期曾设立千户所。

  1931年国民政府将太平门改名为“自由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该门被全部拆除。

  在13道城门中最后一个介绍的也是后来名声最大的一个门就是东面的朝阳门。

  〇东面的朝阳门——中山门

  这东边的城门面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故名朝阳门。据史书所载:“朝阳门)南至正阳门界,北至太平门界,长七百五十四丈五尺,垛口二千零五座,城下水关一座。”朝阳门位于明皇城东西走向的横轴线上,紧靠着明皇城、明宫城所在地,又是前往明孝陵的必经之路,因此过去该处曾被列为“禁地”,一般人是不能靠近的,用得很少,遭到的破坏也就较小。

  1929年民国政府举行奉安大典,将孙中山先生的棂柩奉安中山陵,由于朝阳门相对狭小,中山先生的灵车无法通过,所以在朝阳门的北边修了一个三拱形的券门。这就是我们现在很熟悉的中山门。

  关于明朝南京城的13道城门就介绍到这里。这么多的城门一般人不容易记住,为此,聪明的南京人将它们编成了一个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神策金川仪凤门,怀远(定淮)清凉到石城,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定太平。”这里就少了一个钟阜门,如果将它加入顺口溜中,那就是南京民间通常所说的“内城13门”。但是如今来看,南京的城门似乎远不止这些。那么多出来的城门都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来的呢?

  清末与民国时期直到现在新辟的南京14道“小”城门这“新内城14道门”分别为:1908年在清凉门与定淮门之间开草场门;在太平门与神策门之间开丰润门,1928年改名为玄武门,即今天玄武湖公园的西大门;1909年在神策门和钟阜门之间开了小北门(1950年拆除),清末主要开的就是这三道门。1921年在定淮门与仪凤门之间开海陵门,1931年又将海陵门改名叫挹江门;1929年在中华门和通济门之间开了武定门(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今在重建);1929年在正阳门北边开出中山门;1931年在清凉门与石城门之间开辟汉中门;在神策门左侧开中央门;1931年在中华门城堡两侧开中华东门和中华西门,1955年中华东门和中华西门又被拆除,今又在重修;1934年在金川门与钟阜门之间开新民门;1936年在中华门与武定门之间开雨花门,1950年雨花门被拆除;1952年在玄武湖鸡鸣山后山东增开解放门。除此之外,还有挹江门与定淮门之间的华严岗门和上浮桥与下浮桥一带的集庆门等都是近期才开的。至此,南京应该共有27道城门。

  现今南京保存完好的10多处城门和城垣从明代到民国与现代,南京共有城门27座,但目前保存基本完好的,却并不多,它们是中华门城堡、中山门门券、集庆门、华严岗门、挹江门门券及城楼、神策门门券及城楼、玄武门门券、解放门门券、清凉门门券和石城门门券、仪凤门(重修)、武定门(重修)。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