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开明代都城南京和明皇宫的一系列谜团之后,我们看到了明代南京的种种奇特景观:明皇城建在湖中;明皇宫偏隅城东;都城呈不规则形;宏伟、稳固但又简朴。然而遗憾的是如今您到南京来,除了能见到宏伟的明城墙外,明皇宫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究竟是为什么?有人说,北京故宫就是南京明皇宫的“复制品”,真的是这样的吗?600多年前南京城里的那座被外国人称为世界第一大皇宫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我们不妨借用历史文献的记载来“还原”一下明皇宫的本来面目:明皇宫分为两大部分:宫城与皇城,我们先从最里头的宫城讲起:
明皇宫的内城——宫城
〇明宫城的位置:朱元璋将家安在南京城东的燕雀湖上?
明皇宫已毁了,好多书上都没有说清楚南京明代宫城的确切位置。现在许多人认为,明宫城就是今天的明故宫遗址公园;还有的人认为,明宫城除了今天的明故宫公园以外,外加午朝门公园的一部分。这些观点正确吗?
不够正确。以本人在南京的实地考察和参考历史文献资料,结合前辈师长们的考证,认为明代南京宫城所在的位置应该是在今天南京城偏东南的明故宫公园,外加马路对面的整个午朝门公园。原本这两个地方是连在一起的,近代时被辟出的中山东路中间横穿了,两者合在一起这才是历史上明宫城所在的位置,即南起今天午朝门公园南门的午门城基,北到今天明故宫公园的北门(靠后宰门那一头),东自今天南京东华门西侧,西至西华门东侧。从平面角度来看,明宫城整体上呈正方形状。
这个地方在明朝建造明宫城以前原本是一片湖泊,这个湖泊名叫前湖,为什么叫前湖?
如果我们仍以古人极其推崇的满是龙气的钟山为“参照物”的话,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前湖”正好位于钟山西南,临近明京师城垣东北角。因为在钟山的南面,按照传统农业社会人们居住方位的习惯——南面就等同于前面,故名“前湖”。相对而言,今天称为玄武湖的位于城之北,同样的习惯称呼,北面就是后面,因此玄武湖过去被称为“后湖”。换句话来说,钟山的一个角——朱元璋时代人们称之为“龙头”(燕雀湖)的北面山冈将“前湖”与“后湖”中间“隔开”了,使得南京城里曾经最大最美的两个“姐妹”湖泊遥遥相望。
〇燕雀湖为什么又叫太子湖?
明代建国前,前湖湖水很深又很广,可能与玄武湖差不多大小,它的确切位置应该在今天的南京城的东部:南自午朝门公园中部以南一点,北至后宰门街,东起紫金山脚下,西到黄埔路。它贯通秦淮河和青溪,不仅是古代南京城的主要的水利通道,也是南京城的主要的风景名胜。每逢春秋佳节,达官贵人、文人骚客莫不趋之若鹜,都想一睹前湖的美丽容姿。“前湖”又有一名叫“太子湖”或“燕雀湖”。那么到底为什么“前湖”又叫“太子湖”或“燕雀湖”?这里有一段凄婉而美丽的典故。
在历史上六朝时期的梁武帝是以当和尚当得出了名。他一生中多次把自己“舍”给了庙里,将国事弄得一塌糊涂。但据《穷神秘苑》所载:尽管作为皇帝的梁武帝不咋样,可他的太子萧统却是一个恭谦好学的聪明之人,且才华横溢,文质彬彬,笃信儒佛,又爱好文学。他曾经召集当时的好多文学家在一起,将中国先秦以来的一些文学佳作选编成册,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精品集——《文选》60卷。萧统什么都好,就是身体比较羸弱。有一次,他到玄武湖边游玩,一不小心,掉进了湖里去,虽说没有被淹死,但也因此受凉又受了惊吓,一下子就病倒了,且还病得不轻,不久之后就病死了。死后被人谥为“昭明”,世人称之“昭明太子”,他所主编的《文选》被称为《昭明文选》,他生前在南京、常熟等地读书、编书的地方,被人称为“昭明太子读书台”。
太子萧统死后,梁武帝非常痛心,下令将太子厚葬于“前湖”边上。可没想到昭明太子死了还不得安宁,宫里有个太监老早就觊觎昭明太子墓中的珍宝,他乘人疏忽之际盗墓。谁知刚把宝物挖出来,正准备喜滋滋地往回走时,突然间也不知道从哪儿飞来了漫天的燕雀,直往太监身上啄,让他寸步难行。这下可引起了看墓官员的注意,他们从太监身上搜出了被盗的宝物,并把他押解到梁武帝跟前,交予梁武帝处置。
梁武帝思念太子萧统,下令将宝物赐给了太孙,且让人重修了昭明太子之墓。传说在重修太子墓时,又飞来了数万只燕雀,它们非常有灵性、嘴里衔了泥和稻草之类的东西来帮助人们修葺太子的墓地。当时在场的人都大受感动,从此人们就将前湖叫做太子湖,又称燕雀湖,以此来歌颂这些燕雀对太子的可歌可泣的真情。
〇朱元璋将田德满扔进了几十万平方米的燕雀湖,燕雀湖“填得满”了?
燕雀湖因美丽而引人驻足,因凄婉而使人牵肠,六朝时燕雀湖因昭明太子的故事又多了几分厚重。因此无论是作为割据江南的小朝廷都城还是成为大一统帝国的地方政权官衙所在,南京城里的达官显贵和文人缙绅每逢时令佳节都会前去燕雀湖饱览美景,燕雀湖成为古都南京的一大名胜,更有一些贪婪的官员在湖畔筑有别墅,宽广的燕雀湖以它的博大的胸怀接纳了历代各色的人群。但是,到了元末明初,燕雀湖这个美丽的湖泊被人瞄上,这个人不仅要占有她,而且要使她永久地窒息,那就是朱元璋填湖盖宫殿。
前面我们讲过,朱元璋为占住钟山“龙头”的皇气,下令调集几十万民工(有的书上说有20万),开始填湖。但由于燕雀湖的湖面实在宽广,整个地势低洼,填湖填了好久都未能填满,那怎么办呢?当时有人传言南京南郊的江宁县有个老头叫田德满(谐音“填得满”),朱元璋是个十分迷信的人,听说有田德满(谐音“填得满”)的,就派人去找了。您还真别说,果真找到了这么一个叫田德满的人。老汉被找来以后,开始被当做神一样。朱元璋煞有介事地举行了一些祭祀的仪式,还将田德满封为“湖神”。一切停当之后,最终把他给绑了起来,然后活活扔到湖里去,据说不久燕雀湖还真的被填满了。所以老南京有一种说法叫做“湖神田德满”,如果真有这么个人,他可真够倒霉的。
这是传说,但据有关资料讲,由于填湖工程确实太大了,死了不少民工,耗费的土石不计其数,所以老南京有这样的说法“移三山填燕雀”,大概就是说将南京城西的三山铲平了才填满了燕雀湖。最后不知何故留下了今天南京城中山门外北面明城墙边的小湖泊——过去燕雀湖的一角。我个人认为,很可能朱元璋觉得这个填湖工程实在太大了,只要他的宫殿可以营造,留下这水域一个角也不碍什么事就行了。
燕雀湖被填,南京城东的水域青溪就失去了水源,以后逐渐地淤塞,最终消失了。由此,南京城原本的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了巨大的破坏。为了大一统帝国的长治久安,牺牲个把河流甚至死些小蚂蚁般的小民又算得上什么呢?这就是历代大一统专制君主的政治逻辑!〇填湖建造的明皇宫后来被毁了,是不是因为当年也是一项“豆腐渣”政绩工程所导致的?这湖是填满了,在这填平压实的燕雀湖上密密麻麻地打桩,同时开始构建地下水道,再在要砌墙的墙基下全部铺上巨石,接下来才是建起异常雄伟的大明帝国的宫殿。那么,这座靠填湖打桩建造起来的皇宫,质量能有保障吗?明皇宫后来毁了是不是因为当年也是一项炫耀政绩的“豆腐渣”工程所导致的?对于现代技术都很难解决的抗沉降问题,当年明皇宫建造能克服么?
显然不能!从事后的实际情况来看,明皇宫建成后,地基就开始下沉,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明宫城所在的位置正好是人造出来的燕雀湖湖心,它本身的地基牢固程度就不够,纵然填湖又打桩,但其地质结构毕竟比不上自然地质那般结实,地基下沉是不可抗拒的。明代历史学家谈迁曾说:“六朝旧址,俱近秦淮,都城东自白下桥止。圣祖(指朱元璋)拓城东及钟山之麓,填前湖,立大内,规制虽宏,属在东偏,又地势中下,清溪外流。圣祖晚悔之,虑改建病民。”
第二,进了明皇宫,皇宫内的三大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这些高大宫殿建在原先的“湖中”,重力太大又不均衡。问题就在这里,如果将明皇宫整体布局调个个,不是坐北向南,而是坐南向北,那么,就可以把皇宫三大殿的重力压在了今天午朝门公园南边的自然地质结构的土地上,也就不大可能会出现上述那种严重的地势下沉事情了。当然我们现代人仅仅是假设,且朱元璋是个很迷信的人,他根本不可能违背中国传统的风水术与建筑习惯及皇家宫殿建造的根本准则的,所以最终只能是任由明皇宫下沉。晚年朱元璋从午门进入皇宫后,一路往家里走,越走越低。因为整个皇宫地势呈南高北低的趋势,用他的话来讲就是“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宫城前昂后洼,在十分迷信风水的朱皇帝看来,是一种不祥之兆,隐含着对大明江山社稷和后代极为不利之意。于是他就萌生了迁都的念头,找个风水更好的皇气十足的宝地——长安,接着就派了太子朱标出使陕西,考察长安地势。谁知,老天不长眼,似乎有意在作弄人,朱元璋没“走”,朱标太子倒是先“走”了。这时年事已高的朱元璋已经没有精力再去张罗迁都事宜,只能听天由命了。
明宫城的4道主门和10道小门虽然明皇宫的选址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其宏伟的气势还是为世人所称道。那么,这座曾经辉煌过的明皇宫,它的结构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〇南京“紫禁城”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到过北京的读者朋友都知道北京的紫禁城,但几乎很少有人知道南京紫禁城,其实北京的紫禁城就是南京紫禁城的“复制品”,而在明朝人们习称紫禁城为“大内”,也就是宫城。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把宫城称为紫禁城呢?
因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对天体的观察,认为北极星(又称紫微星)是恒居在中天,而这个地方正是天帝所居住的地方——天宫,由此人们往往将天宫称为紫微宫或紫宫,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就有“紫微正中”之说。根据“天人感应说”,人世间的皇帝就是天宫里天帝的儿子,即我们经常讲的皇帝是真龙天子。既然皇帝是天帝的儿子,与此相对应,地上皇帝所居住的皇宫应该是地上的紫宫,明代人就是这么认为的:洪武三年九月,大明定朝会宴享乐舞之数时有一曲叫《凤凰吟》的,其中有词:“紫微华盖拥蓬莱,圣天子帝图……”而皇宫又是禁地——一般人被绝对禁止入内。紫宫与禁地合在一起,便有“紫禁城”之称。南京紫禁城即宫城总占地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今天北京紫禁城的总面积只有72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北京紫禁城比南京紫禁城要小28万平方米。因此说,如果没有被毁,那么南京的“紫禁城”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皇宫了。
〇紫禁城内最大的门——午门(午朝门)
南京紫禁城呈正方形,即四周长度约2里,一共开10门,其中规格级别最高的门座就是午门,俗称午朝门。因为北京的故宫是南京明皇宫的复制品,所以尽管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南京明皇宫午门的原貌,但我们能从北京紫禁城的正门——午门的气势上可见一斑。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和南京午朝门公园南面那高大的午门城座来看,有同志认为南京明皇宫的午门应当比今天北京故宫的午门还要高和还要大。如今只要走到午朝门公园的南门,我们还能看到600年前那宏伟的午门建筑架势。原本它下面还有一个凹形的城台,城台下宽上窄,雄伟壮观,古朴稳重,四周用红大理石砌成须弥座。台基之上雕刻精美的图案花纹,城台上曾有五道彩楼,俗称“五凤楼”,它们都是黄瓦金顶、重檐彤饰。午门的正面是一座九间重檐庑殿顶的门楼,也称主体楼,门楼辉煌,蔚为壮观。门楼的两边各有钟楼、鼓楼,沿着钟楼、鼓楼向南两侧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的南北两端各有阙楼一座。这样整个午门共计有五道彩楼,气势十分恢弘。每日正午时分,午门上钟鼓齐鸣,响彻天空,整个南京城到处都能听到,故有午门之称。但也有人认为午门之名不应该是这样的来历,他们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子为北,午为南,午门正处于皇宫的正南位置,故称“午门”。
明皇宫午门共由5道门组成,主要门洞开在倒凹字的底部,一排三个门洞、倒凹字内部左右两侧分开了两个门洞。也就是说,所谓的午门是一个“大概念”,从正面看好像就只有三个门,而在它们旁边还有左右两个掖门,即史书所说:“翼以两观中三门,东西为左、右掖门。”可惜南京午门的左右掖门已被拆毁了。
正门宽畅而雄伟,北连奉天门、南接洪武门和门内的“千步廊”,它广阔又平坦。一般来说,午门正门只有皇帝一人才能出入;即使是贵为皇后一生也只能经过一次,那就是皇帝大婚之时,皇后坐着由人抬着的轿子经过午门正门;还有就是在宣布科举殿试结果后荣登第一甲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等“天子门生”有幸经过此门,入内向皇上谢恩。
〇真有“推出午门外斩首”吗?
说到这里,读者朋友可能要问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听到的“推出午门外斩首”,难道午门真是杀人的“法场”吗?
非也!在皇家午门前处决犯人或者罪臣,基本上没那回事。因为将人杀死在午门口,这个午门不就到处都有鬼了,在那唯心的年代里当然被视为很不吉利的,毕竟午门还是属于宫城的一部分嘛,所以通常所说的“推出午门外斩首”是在人多的地方——闹市区或菜市场进行处决的,这样方能够起到警示世人的作用。而在明代的南京城,若要处决犯人通常是拉到太平门外,先由三法司会审,然后打入刑部天牢或押到闹市区去执行。因此说在南京明故宫午门外处决“犯人”实属罕见,整个明朝在以南京为都的65年(含大明开国前的16年和弘光帝的1年)中唯有发生两起午门口处决犯人事件,一次是洪武年间,朱元璋杖毙朱亮祖父子;另一次就是靖难之役后,燕军疯狂屠杀建文朝的大臣,方孝孺因不肯为篡位者朱棣起草登基诏书而被杀于午门。据说今天午朝门公园内丹墀上的血迹石,就是当年方孝孺被杀时颈血溅染而成的。不过这事情有争议,有史书说方孝孺最终是在菜市场被凌迟处死的。
〇宫城4道主门与皇城的横轴线
除了正门午朝门外,这么雄伟的宫城自然还有其他的城门。整个宫城共有4道主门、8道小门,它们分别是:相对正南面的午门,宫城正北的门为玄武门。我现在讲的明皇宫的玄武门,可不是现在南京玄武湖公园那儿的玄武门,这是两码事。相对应的北京故宫北门原来也叫玄武门,清康熙时因避讳康熙名字“玄烨”而改神武门。玄武门名称来历显然又与中国传统的堪舆文化有关,在堪舆学中,南为朱雀,北为玄武,所以宫城的北面正门叫“玄武门”。从玄武门到北安门大道的两侧有两道小门,它们是北上东门、北上西门。
宫城东门为东华门(相对应的北京故宫也有东华门),从东华门至东安门大道两侧有两道小门,它们是东上南门和东上北门;宫城西门为西华门(相对应的北京故宫也有西华门),从西华门至西安门大道的两侧有两道小门,它们是西上南门和西上北门。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个东、西华门设计的“准则”与南北的午门、玄武门设计准则——正中开门不一致,东、西华门设计的位置不在宫城东、西两侧城垣正中而偏向午门一侧,这是与宫城总体设计规划有很大关系。
当时的宫城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由武英殿、奉天门、文华殿构成贯穿外朝的主体横轴,东、西华门分处于轴线的东西两端。这样一连串的门与殿位于同一横轴线上,便于在外朝活动和使用,也可减少外面对内廷生活的干扰。同理,由西华门、武英殿、奉天门、文华殿和东华门一线构成了宫城的主体横轴线。
如果我们再将视野放宽一点,从皇城的西边大门前的玄津桥(今南京市逸仙桥稍南处)出发,从西安门进入皇城,一直笔直往前走的话,沿途就会先后经过西上南门、西上北门、西华门、奉天门、东华门、东上南门、东上北门、东安门及京城正东门朝阳门,这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横贯皇城东西的横轴线,它与皇城纵轴线(正阳门、洪武门、承天门、午门、玄武门、北安门一线)形成“十”字形轴线,构成了明故宫建筑群分布的主体框架。
明宫城主要建筑:以纵轴为主“前朝五殿两楼”和“后廷三宫六院”〇内金水河和内五龙桥
进入午门就算是进了皇宫了,这时有一条渠水横在前头(今天我们在午朝门公园内还能见到这条小沟渠)。其水源源自城东朝阳门外护城河,由东安门、经东上南门、东上北门、东华门、左掖门蜿蜒流入皇宫到此地,再到右掖门、西华门,出了西华门以后向南流,在午门西侧的社稷台附近与外金水河西段会流,然后再南向流入大中桥。这条横穿宫城内的水系叫内金水河,内金水河象征天上的银河,既然天帝的居所是跨越银河,那么在地上的天帝的儿子皇帝总不能不搞个地上银河来。内金水河上面有五座正对着午门的并行石桥,这五座石桥上都雕着龙,故而被称为内五龙桥。它们与外金水河上的外五龙桥相对称。
〇奉天门——北京故宫的太和门
走过了内五龙桥,我们就能看见与午门等处于同一中轴线上的奉天门,奉天门是横卧前面的气势恢宏的第一座大型建筑。明皇宫的奉天门在今天南京午朝门公园的北门口不远处。奉天门名为“门”实际上是一座宏伟的宫廷建筑,它是皇帝朱元璋及其子孙每天上朝听政的地方。朱棣北迁后,克隆了南京的明皇宫,连奉天门的名字也没改,清朝时改名为太和门。奉天门两侧有两道门,东侧的叫东角门,西侧的叫西角门,西角门是明代皇帝临时听政的地方。
一般来说,一个新皇帝上台,在奉天殿举行登基仪式的同时,还要到奉天门颁发登基或称即位诏书,诏告天下:又一个大一统专制皇帝登基了。
〇奉天殿(金銮殿)——明皇宫里最大的宫殿——北京故宫的太和殿
过了奉天门朝北依次为三大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这三大殿合在一起往往被人们称为前朝或者叫外廷。前朝是皇帝举行重大仪式,接见外国使节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前朝诸殿中奉天殿最宏伟,整个大殿高达11丈,是皇宫的正殿,俗称金銮殿。明初朱元璋建明皇宫正殿,开始时就叫奉天殿,大概是“奉天承运”的意思。史书记载说:明大内“正殿曰奉天殿,上御之以受朝贺”,“大宴群臣”,即说奉天殿是皇帝接受群臣朝贺和设宴招待属僚的地方。朱棣迁都北京,克隆南京皇宫,还是叫它奉天殿。清朝时改名为太和殿。顺便说一下,明皇宫的奉天殿所在的位置是在今天南京明故宫公园南入口不远。
尽管奉天殿是明皇宫里最大的宫殿,但它一点也不豪华,只是雄伟。这要归结于苦孩子出身的朱元璋舍不得浪费钱财。不过,要说朱元璋真的土到了一点点品位也没有的地步,那也不见得。相传奉天殿盖好后,朱元璋看见大殿内墙壁光滑如镜,心想这么好的殿壁,一片空白也不好看,来一点实在的,那画些什么呢?美女?不行,美女可使人堕落;神仙鬼怪?这皇宫里画神仙鬼怪还是帝国宫殿的正殿吗?岂不成了庙宇道观了!对,应该作一些激励人们奋进向上的绘画,于是他想到了大明江山一统了,应该叫人将它画出来,让子孙后代也能经常见到祖先创下的“基业”。他马上叫人将当时江南地区较有名气的文人画家周玄素叫来,让周来完成这幅画作。周玄素接到谕旨后,心如小兔那般跳,因为在他之前有好多位文人画家都因为绘画不合朱元璋的口味而被杀头,这次轮到他了,而且这次画作的题材太大,太有政治风险了。大明江山什么样子?恐怕只有今日人们利用飞机和航空技术才能正确把握好,而在明代哪有这种科学技术。那就随意画?这可万万使不得?朱元璋什么人?稍一不慎,就给你满门抄斩。周玄素一边跟着宫中来使,一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反复地思索,如何应对眼前的这场劫难。
周玄素是苏州人,天生拥有苏南人特有的灵巧与智慧,脑筋一转,想出主意来了。当来到奉天殿面见朱元璋时,他拼命地磕头。在朱元璋说明了召他来的本意后,周玄素马上机敏地回答说:“小民来自偏僻的乡下旮旯,孤陋寡闻,没有机会饱览大明帝国美好的江山。大明江山是皇上您横枪跃马、南征北战一手打下来的,这大明江山图还是皇上最好御绘一幅草图,小的再进行艺术加工一下。”朱元璋一听,觉得周玄素讲得在理啊,于是拿起了笔按自己的想象在殿壁上画了起来。不久草图成了,叫周玄素修改润色。谁知,这时周玄素又扑通一下子跪下了,拼命磕头谢罪:“陛下已经将草图绘制好了,小的更不能动笔修改了!”这下朱元璋火了,心想:这个巧舌如簧的滑头,竟敢忽悠到皇帝老子的头上,真是胆大包天。当即命令手下人,要将周玄素拉出去砍了。谁知周玄素却不慌不忙地说:“皇上要杀小的还不方便?只是小的有几句话要讲,您让小的把话讲完了再杀也不迟。”朱元璋不语,周玄素继续说道:“大明帝国江山是皇上您定的,其他人怎么能改动呢?若改动了,那就不吉祥了!”听到这话,朱元璋立马转怒为喜,心想:对啊,大明江山是我定的,我是大明帝国之主,这大明江山图除了我朱元璋还有谁能动,谁能改?于是他笑着离开了奉天殿。所以有人说,明代南京明皇宫奉天殿里曾留下了朱元璋的真迹——《大明江山图》,是真是假,明皇宫已毁,无法实地考证了。
〇文楼与武楼——北京故宫里同样也有文楼与武楼
奉天殿前面是个广场,很宽广。在这广场的东西两侧,有两座楼阁式的建筑,东侧的那个叫文昭阁,简称为文楼;西侧的那座叫武成阁,简称为武楼。
〇华盖殿——北京故宫的中和殿
过了奉天殿,就是前朝三大殿中第二大殿华盖殿,因为它方檐圆顶,犹如一座华盖,故名华盖殿。从结构意义上讲,华盖殿与其后面的谨身殿是奉天殿的辅殿。因为在传统中国思想文化中,“三位一体”是一个理想的数字与结构。华盖殿的功能就在于:皇帝朱元璋要到奉天殿去出席大朝会,先驾临华盖殿,接受重要大臣和侍卫们的行礼。
朱棣北迁都城克隆南京明皇宫时,华盖殿还是原名,后来才改名叫中和殿。这就是大家现在游览北京故宫所能看到的中和殿。
〇谨身殿——北京故宫的保和殿
如果说奉天殿是鲜花的话,那么华盖殿与谨身殿就是绿叶。正因为谨身殿也是奉天殿的附殿,所以它实际上也是起到对主殿的辅助作用。皇帝的除夕宴是在奉天殿的附殿谨身殿举行的。在谨身殿里皇帝朱元璋要宴请外藩王公、文武官员,与他们共度良宵。朱棣北迁都城,北京明皇宫还沿用南京明皇宫的规制与名称,谨身殿还叫原来的名字。清时又改名为保和殿。
〇文华殿和武英殿——北京故宫里同样也有文华殿和武英殿
在明皇宫中三大殿是前朝的重心所在,在三大殿的东南部与西南部分别有两座具有文化功能性的宫殿,那就是与奉天殿处于同一纬度上的外朝东南部的文华殿与西南部的武英殿。
从《明实录》的记载来看,文华殿和武英殿建造得相对比较晚。
文华殿是东宫皇太子“视事之所”,后演变为文官入朝经东华门至此候旨。武英殿不仅与文华殿在位置上相对称,而且在形制上与文华殿也是一致的。武英殿是皇帝朱元璋“斋戒时所居”的地方,后演变为武官入朝候旨、休息之处。朱棣北迁后,武英殿还叫武英殿。
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殿和文楼、武楼在大明开国前夕就已建好了。文华殿与武英殿是后来建的,完成于洪武十年九月。
至此我们将前朝的宫殿全部合在一起来算,一共是“五殿两楼”;这当中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作为主体躯干,南与午门,北与玄武门横卧在明皇宫的中轴线上,而作为附殿的文华殿和武英殿是前朝三殿的“羽翼”。
〇后廷“三宫六院”——游龙戏凤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称法是很有道理的,所谓朝廷,即前朝后廷。有前朝必有后廷,后廷则是皇帝就寝、皇后妃子们居住和游龙戏凤的地方。
◎乾清门——后廷与前朝的“分界线”——男人的禁地
在明皇宫的中轴线上位于前朝的最后一个殿是谨身殿,换句话来说,前朝到这里“结束”,再往北就是朱元璋和他的后妃们及其他的子孙们(未分藩之前)的家——“后廷”,或称“后宫”“内廷”“禁地”。古代中国后廷除了皇帝一个人以外,对男性的绝对的禁入是从东汉开始的,这种禁入是为了确保皇帝对后宫女性的绝对占有权和控制权,以确保皇帝子女血缘的纯正性。乾清门的主要功能是供皇帝御门听政和作前朝、后廷的分界线。
◎乾清宫——北京故宫里同样也有乾清宫
如果说奉天殿是明皇宫的正殿,那么乾清宫则是皇帝家的正室,是皇帝的寝宫和处理日常事务的重要地方。明朝南京紫禁城内的乾清宫大致位置应该是今天明皇宫公园内的东头那一边。从这里到后宰门这一带为当年朱元璋的整个后宫的地方,或者说这是当年朱元璋与六宫粉黛玩耍与睡觉的地方。那么有人要问了,为什么叫乾清宫?乾清宫的主要寓意是皇帝遵循上天的法则,永清海内。乾清宫是后宫中最大的宫殿。
◎省躬殿——北京故宫的交泰殿
既然乾清宫是明朝皇帝的“主卧之处”,那么皇后主卧在哪里呢?有人见这样的问题似乎觉得好笑,难道皇帝与皇后不睡在一起,还分居不成?这不是皇帝与皇后夫妻关系好不好的问题,关键问题是,皇帝太忙了,还有好多嫔妃等待他播撒雨露呐,所以,很对不起,皇后就只有另行安排住处了。皇后的寝宫就是坤宁宫。不过在皇帝寝宫乾清宫与皇后寝宫坤宁宫之间还有一个附宫,后来定名为交泰殿。这个宫殿在朱元璋时代还没有,到了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时,在“乾清、坤宁南北二宫之间,建退朝燕居殿”,取名为省躬殿。至于交泰殿的名称是后来才有的,它的形制与前廷的华盖殿很相近,是后宫三宫中体积最小的一个。交泰殿的名字的来历大概取自皇帝(乾清宫)与皇后(坤宁宫)男女相交,阴阳相和,万物遂顺,国泰民安的意思吧。交泰殿主要是后宫主子——皇后管理后宫事务与后宫嫔妃宫女、女官的主要场所。
◎坤宁宫——北京故宫里同样也有坤宁宫
坤宁宫是后廷三宫中的最后一个宫殿,它是大明皇后的寝宫。这里必须强调,从明皇宫的整体来看,坤宁宫和省躬殿、乾清宫构成的后三宫,它们与前朝的三大殿都建在皇宫的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是明皇宫中最重要的一系列宫殿,是整个皇宫中的主干。
◎御花园
出了坤宁宫后的坤宁门就是皇家花园——御花园,不过明初朱元璋时代似乎还没有御花园之说。那到底有没有御花园?史书没说,很可能实际上有这样的皇家花园,但无御花园之名。既然如此,那明皇宫内的“御花园”(姑且用其名)又在什么地方呢?大概是在后宰门、玉带河这一带,位于宫城的西北方向。北京的故宫虽然在结构上基本都跟南京的明皇宫相一致,但在御花园的设计与位置上却略有不同,北京故宫的御花园在宫城即紫禁城的正北面。
◎东西六宫——皇帝的嫔妃们的住所
乾清宫、省躬殿和坤宁宫构成明皇宫的后廷三大宫,在这些正宫两侧有奉先殿、柔仪殿、春和殿的3个辅殿。其中奉先殿位于乾清宫之左,“以奉(祖先)神御,每日焚香,朔望荐新节序及生辰,皆于此祭祀,用常馔,(皇家)行家人礼”。除此之外,还必须提到的是老百姓平时口头经常讲起的“三宫六院”。“三宫”前面已作了介绍了,指的是乾清宫、坤宁宫和省躬殿。“六院”其实确切的说法不应叫“六院”,应该喊“十二宫”或称“东西六宫”。相对于后廷三大宫,东西六宫已不在中轴线上,表示它们是从属的、辅助的地位,正像各个宫的主人一般,只有皇后是正宫,其他的嫔妃地位再高,也高不过皇后,因此她们即使脸蛋再漂亮、皇帝再宠爱,在皇后前还是从属地位的“二奶、三奶……N奶”,这是由传统专制帝国等级制本身所决定的。这里强调一下:洪武时期不称“三宫六院”,后宫整体性概称为“六宫”。“六宫”美眉多了,正如钱钟书老先生所说的:鸭多的地方粪多,女人多的地方话多、是非多。那怎么管理好这一堆堆女人呢?朱元璋很奇特,除了让马皇后统摄外,还在后宫设立六尚局宫官,“以职六宫,斯列圣相继之道也,近年精选民间淑德入宫者数人,使兼六尚事”。
〇南京明宫城的城壕
在讲完明宫城内部后,我们再来看看紧挨着宫城的外部建筑与设计。出于对宫城安全与宫中用水的考虑,在南京明宫城筑成时,不仅围绕宫城的四周修建了厚厚的宫城城墙,而且还在城墙的外围加挖了一圈的城壕,至今南京宫城城墙已经基本上见不到了,但宫城的城壕在南京还遗有东、北、西三面的遗迹,南面城壕就剩东、西两侧一段了。现存城壕所包含的面积大约为东西宽850米(东西间)×807米(南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