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神州大地烽火连连东抢南夺发威应天

  建立江南省级农民起义政权——江南行省——明朝最早雏形渡江后的朱元璋在江南经营的事业风风火火,节节攀升,在亳州的龙凤皇帝韩林儿后来也听说了,看到臣子这般有出息,当然十分高兴。龙凤二年(1356)七月他升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帅府都事李善长为经历;不久后,又擢升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以故元帅郭天叙之弟郭天爵为右丞,经历李善长为左右司郎中,以下诸将皆升元帅。

  朱元璋接到小明王的命令后,开府应天,在元朝御史台府第(今南京王府大街一带)建立江南行中书省,总揽省事;以李善长、宋思颜为参议,李梦庚、郭景祥为左右司郎中,侯原善、杨元杲、陶安、阮弘道为员外郎,孔克仁、陈养吾、王恺为都事,王为照磨,栾凤为管勾,夏煜、韩子鲁为博士。与此同时,设置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司——明代皇家御林军和锦衣卫特务机构的最早雏形,以冯国用为都指挥使;并建置江南行枢密院,直接主管江南地区军事,以元帅汤和摄同佥枢密院事,其下又设立前、后、左、右、中翼元帅府5个军事分支机构,以华云龙、唐胜宗、陆仲亨、邓愈、陈兆先、张彪、王玉、陈本等为元帅;置五部都先锋,以陶文兴、陈德等为都先锋;置省都镇抚司,以孙餋浩为镇抚;置理问所,以刘祯、秦裕为理问;置提刑按察使司,以王习右、王德芳为佥事;置兵马指挥司,议察奸伪,以达必大为指挥;置营田司。如此下来,朱元璋在应天即南京建立起来的政权已经迥然不同于过去简单划分权限的农民起义军政机构,而是覆盖了行政、军事、司法、监察甚至经济等各个层面的相对比较完备的省级领导组织。后来的明朝就是在这一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稳固以应天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政权,攻占东大门和南大门——镇江、广德省级农民起义政权在虎踞龙蟠之地建立起来了,朱元璋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得以了实现。可是这一切对于苦孩子出身的朱元璋来说却并未感到内心轻松多少,因为他知道,建立一个政权不难,但若要使得这个政权长期存活、发展和壮大的话,就势必得不断进取。

  攻占应天时,朱元璋政权已经拥有了芜湖、和州、滁州、太平、溧水和溧阳等地,而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应天周围最为紧要的地方应该是镇江。镇江又称京口,据说“京口”中的“京”就是指南京建康京城;换言之,镇江拱卫屏障着应天南京,是应天南京的门户。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当时镇守镇江的元军势力比较薄弱,如果一旦被占据长江下游的张士诚抢了先,他便可直捣应天,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当务之急,无论如何都应该尽快拿下镇江路。至正十六年、龙凤二年(1356)三月,即攻下应天后没过几天,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率领汤和、张德麟、廖永安等统兵进攻镇江。

  为了确保镇江之战的顺利进行,朱元璋对于老丈人郭子兴时代流传下来的军纪差等坏习惯再次用心整治,并与都事李善长合唱了一出精彩的双簧戏。三月十二日,他召集全体将士训话,先强调军纪,然后列举历次违反军令、杀戮抢劫将士的罪过,说完把脸一板,大声喝道:“来人呐,将这些被点到名的犯过将士拉出去砍了!”这下可把人们给吓坏了,犯过将士跪在地上,头磕得像捣蒜泥。这时,李善长走了出来,替将士们求情,恳请朱大元帅将犯过将士之罪暂时寄着,让他们在战场上立功补过。朱元璋假模假样地应允了,不过他再次强调:“看在李都事的面子上,我暂且饶了你们。大家知道,自起兵以来,我朱某人从未妄杀一人,你们必须得给我记着,今后行军打仗一定得守纪律、决不能滥杀乱抢,祸害百姓!大家马上要出征了,去攻打镇江,我可把丑话说在前头,不论谁,哪怕是徐达将军,只要违反军纪了,定斩不饶!”朱元璋的话铿锵有力又杀气腾腾,就连徐达将军也大气不敢喘,其他将士就更不用说了。

  四天后,徐达、汤和、张德麟、廖永安等率领军纪严明的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赴镇江。镇江苗军元帅完者图还没见过这样的队伍,一看这等阵势,顿时被吓坏了,赶紧脚底下抹油,溜了,留下守将段武、平章定定以死殉国。没多时,镇江城破,徐达等自仁和门入城,“号令严肃,城中晏然,民不知有兵”。

  镇江攻下后,朱元璋下令在此设立管理机构,改镇江路为江淮府,以镇江为淮兴、镇江翼元帅府,命徐达、汤和为统军元帅,并置秦淮翼元帅府,以俞通海为元帅。

  就在应天府东大门镇江之战取胜后不久,朱元璋又派遣元帅邓愈、邵成、总管汤昌率兵攻取应天府南大门——广德路。广德路镇守元军势力薄弱,很快就被攻下。朱元璋随即下令,在那里建立广兴府,并置广兴翼行军元帅府,以邓愈、邵成为元帅,汤昌为行军总管。

  至此,以应天为中心的朱元璋政权已经拥有了应天府、太平府、江淮府(后改名为镇江府)和广兴府(即后来的广德府)江南4府地区,军队约有十几万,成为名副其实的威震一方的一代枭雄。

  元宫爱欲情海热火朝天南北红巾军烽火漫天张士诚速占江南说到这里,好奇的读者朋友可能要问:一般农民起义起来后往往用不了多久就被官方当局或地方武装很快地镇压了。为什么那时的朱元璋势力能如此迅猛地发展、壮大?〇“鲁班天子”的大方:我的美女,大家一起来乐乐——元廷腐败帮了起义军大忙这要首先“归功于”元顺帝为首的元朝统治集团的腐败“帮了忙”。

  自从脱脱被害后,元廷中的“明白人”越来越少,元顺帝更加肆无忌惮地追求淫乐,大玩“大喜乐”性游戏。他挑选了100个特别漂亮的宫女,让她们穿上耀眼的璎珞衣服,拿了乐器,列队唱歌《金字经》,跳《雁儿舞》。再从中选出16个特别妩媚妖艳的美女,称之为“十六天魔”,将她们偷偷地藏在新挖的地道内,天天变着法子玩着性游戏。玩着玩着元顺帝来了灵感了,想起宫中嫔妃太一本正经,服务水平差,应该让她们开开眼界,改进改进游戏技巧与服务质量,于是挑选了100多个嫔妃,专门进修秘密佛法,即元代藏传佛教中的“双修法”,亦名“大喜乐”。

  除了大玩性乐和性游戏外,元顺帝还有两大嗜好,就是充当机械设计和建筑工程设计师。

  据说元顺帝曾设计制造了一个精美无比的“报时钟”——宫漏,高有6~7尺,约2米,宽3~4尺,约1米,其中有一木柜,柜子里放着各种水壶,用以上下运水。柜子上头设置西方三圣殿,半腰处站立一玉女,手中捧着时刻筹,按时浮水而上。玉女左右两旁各列两尊金甲神人,一尊为悬钟,另一尊为悬钲,每到夜间入更时分便开始按更敲钟击钲,其旁边的凤凰、狮子等随之翩翩起舞。柜子的东西两侧还有日月宫,宫中站着6个仙女,每到子(夜里23点至凌晨1点)午(白天中午11点到13点)时,她们会自动行走,走过仙桥,来到三圣殿,然后再退回原处,“其精巧绝出,人谓前代所鲜有”。

  由此看来,这位元朝末代天子完全可以堪称世界钟表行业最早的“大佬”了,其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即使在600多年后的今天,以精湛技巧著称于世的世界钟表龙头老大瑞士人看来,可能还要自叹弗如。除了酷爱钟表设计与制造外,元顺帝还对建筑工程表现出极度的喜爱和惊人的天分。如果当时设立一个建筑设计院或规划局的话,他无疑是个优秀的业务骨干,保不准还可以弄个建筑设计院院长当当,可叫他当皇帝,压根儿就“委屈”了他。堂堂天子一天到晚不务正业,却孜孜不倦地为左右亲近大臣绘制和设计住宅图样,甚至有时还到建筑工地上,不是视察视察、指手画脚,就是拉线、刨木头,架梁造屋,由此被北京城里老百姓称为“鲁班天子”。

  据说这位“鲁班天子”还曾设计建造了一种精美的龙舟,首尾长120尺,宽20尺,可能相当于现代的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前有瓦帘棚、穿廊、两暖阁,后有吾殿楼子,龙身和殿宇用五彩金妆,前有两爪。其上用水手24人,身衣紫衫,金荔枝带,四带头巾,在船的两旁下各执一篙。整个龙舟设计得不仅十分漂亮,而且还无比精巧,龙尾、龙鬣都能转动,龙爪自动喷水。每次元顺帝登舟游玩,就让穿着五颜六色的漂亮美女在河岸当纤夫。龙舟被拉动,岸上美眉们的花衣花裙顿时被风吹拂起来,远远望去好似一个个下凡人间的仙女,皇帝老爷由此龙颜大悦,要是有哪一个或几个美眉被看中,当夜就有可能被临幸。谁家的女孩被临幸了,这在当时北京城里可谓是无比荣耀的事情。如此下来,时间一久,元顺帝的女宠越来越多,朝廷的开支与负担也就越来越重。要是美艳女宠一撒娇,说自己家里缺什么了,元顺帝就会毫不含糊地予以赏赐。当时农民大起义已爆发,南粮北运严重受困,大都北京粮食供给极度短缺,朝廷百官俸禄发不出,就以茶、纸和杂物作替代,但一旦与皇帝大玩性乐的美眉发嗲了,帝国粮仓里仅有的粮食也会往美眉家中送去。

  皇后祁氏看到元顺帝这般荒淫无度,曾想规谏他一番。有一次,乘着皇帝临幸自己之际,她就拉着龙袍这般说道:“使长(元朝人称皇帝,相当于汉族人称陛下)您的年纪不小了,儿女们也逐渐大了,对于工程住宅之类的营造事情您就不必多去操劳,让下人们干干就行了;陛下宫中的美女妻妾也已够多了,足够伺候得您满意,请您不要再迷惑于那些番僧所说的天魔女辈,要爱惜龙体!”没想到祁皇后刚说完,元顺帝就大发雷霆:“古往今来哪个皇帝不是这样美女成群,快快乐乐的?!”说完站起来就走了,从此以后有2个多月的时间他就没去过祁皇后宫里。祁皇后终于明白过来了,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也开始在女色上做文章。据说在宫里头她偷偷地养了好多好多高丽小美女,一是用来吸引“公用”老公元顺帝经常光顾自己宫里;二是用高丽小美女对朝廷权臣进行性贿赂,让他们为自己办事。当时元宫上下有个公开的秘密:高丽美女特别擅长服侍男人。一旦哪个男人与高丽美女有过那么一次,日后就会对别的女人感觉索然无味。因此当时北京的女人们最赶时髦的就是要将自己打扮成高丽美女,宫廷上下高丽美女的服饰成为了风行的时尚。

  见此,元顺帝乐不可支,想想自己的快乐,又忽然想起自己大元江山的接班人也应该快快乐乐。有一次在与倚纳(即宫中陪同皇帝一起淫乐的男人)一起大玩美女后,元顺帝颇为关心地指示道:“我的那个皇太子至今还不懂得什么是秘密佛法,秘密佛法令人舒心,也能延年益寿,为何你们不教教我的皇太子?”随即命令经常与他一起玩美女的秃鲁帖木儿即害死脱脱的那个佞臣哈麻的妹婿去教授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爱猷识理达腊当时还是个少年,体内本身充满着无限的活力,一旦品尝到了男女之愉悦后,便一发不能收,从此也陷入了男女双修的美妙快感之中了。

  对于日益弥漫的元宫淫风,一些正直的人士开始纷纷议论,将矛头直接指向奸佞小人哈麻兄弟。再说自害死脱脱后,哈麻官拜中书左丞相,弟弟雪雪由知枢密院事拜御史大夫,兄弟俩一个成为元廷行政最高机构的领导,另一个是元廷监察最高机构的领导,“国家大柄,尽归其兄弟二人矣”。人生到了这一步,心里应该爽得没得说。可哈麻却发现,事情并非如此,每次上下朝或处理公务时,周围的人看他,那眼神都是怪怪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仔细看着,认真想着,半年后终于明白了:原来人们都在鄙视自己与弟弟、妹夫密谋干的那些令人不齿的事情——将擅长房中术的番僧推荐给皇帝,让元顺帝不干正务,没日没夜地专干男女之事。不要说了,想起来就让人心跳加速,脸红到耳朵根旁。这怎么办呢?

  有一天,哈麻在家里,看到周围没什么人,就跟父亲秃鲁说:“我与雪雪现在位居宰辅,理应正面辅佐、引导天子,可我们的妹夫秃鲁帖木儿却以介绍男女之欢有功而受宠于皇帝,天下士大夫都讥笑我们家兄弟姊妹是通过床笫之乐而发达的,这样下去还有什么脸面来面对世人啊!我打算除掉秃鲁帖木儿;况且现在皇上越来越昏暗,这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倒是逐渐长大的皇太子看上去还不错,聪明过人,我想将当今天子奉为太上皇,立皇太子为帝!”哈麻讲得过瘾,没想到自家妹妹在暗中都偷听到了,想着天天陪着皇帝玩又能“荣宗耀祖”的好丈夫即将要被自家哥哥暗害了,她下定了决心,要将这个绝密信息告诉给自己的丈夫秃鲁帖木儿听。当秃鲁帖木儿得到妻子的告密后,一下子呆掉了:这原本是我们郎舅三人合伙干的,现在哈麻兄弟似乎要将责任全推在我一个人头上。当然,这还不是最为要害的。从未来朝廷发展的走势来看,倒是皇太子这一派还不能不考虑,他逐渐长大,一旦登基即位了,那我秃鲁帖木儿这个专门为他皇帝父亲找乐而使其不务正业的宠臣肯定没有好下场。与其这样,倒不如先下手为上。第二天,当来到宫中准备与元顺帝一起找美女大玩性游戏时,乘着人们不注意间,秃鲁帖木儿将哈麻暗中策划,打算将皇太子奉上帝位,让元顺帝退居“二线”的阴谋诡计偷偷地告诉了大元天子,并添油加醋地讲:“哈麻说陛下您年老了,不太中用了!”就是不提宫中大玩美女之事,以免引起过大的反应和负面影响。果然,事情正像秃鲁帖木儿所精心设计得那样,当元顺帝听完了告密后,大惊失色地说道:“朕头发还没白,牙齿也没松动、脱落,怎么就说朕老了呐!”想想便火气腾腾,随即就与秃鲁帖木儿讨论起除掉哈麻兄弟的计策来了。

  计策定好后,秃鲁帖木儿赶紧藏匿到大都的尼姑庵里去,装作什么事都与他无关。第二天早上,本来想出门上朝的哈麻兄弟突然接到元顺帝的圣旨,让他俩不用去上朝了,在家待着,等候皇帝新的谕旨。元廷上下谁都知道如今是哈麻兄弟当道,突然间皇帝不要他们来上朝了,“猴精”御史大夫搠思监看出问题的端倪来了,立即上奏,弹劾哈麻和他的弟弟雪雪,说他们祸国殃民,罪恶滔天。元顺帝接到弹劾奏章后并没有立即做出处置,而考虑了一下,跟人这样说:“哈麻、雪雪兄弟二人虽然有罪,但侍候朕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况且朕弟懿璘质班皇帝还与他们同在一个奶妈那里吃的奶,因此朕想姑且减缓一下对他们兄弟俩的处罚,命令他们领兵出征!”可中书右丞相定住、平章政事桑哥失里等却轮番出来弹劾哈麻、雪雪兄弟。元顺帝顺应“民意”,命令哈麻兄弟出城受诏,哥哥哈麻发配广东惠州安置,弟弟雪雪发配肇州安置。兄弟上路后,走到半道上,皇帝又有新诏令下来,即刻杖杀之。

  佞臣哈麻兄弟除去后,元顺帝任命御史大夫搠思监出任中书省右丞相,辽阳行省左丞相太平为中书省左丞相。太平原名贺惟一,汉人,为人正派,他与脱脱都算得上是元末浑浊元廷中的“清醒人”。正因为如此,他一上来就遭受别人的排挤,先是右丞相搠思监挟制着他,后来搠思监因贪污受贿被贬,终于让他有个出头施展才能的机会了。可没想到元顺帝的二皇后奇氏(即祁氏)与皇太子却找到了门上来,想让他一起胁迫元顺帝提前“内退”,由皇太子来当皇帝,太平没答应。为此皇太子恨上了太平,打击太平,最终迫使他辞去相位。至正二十年(1360)元顺帝重新任用搠思监为中书省右丞相,后“搠思监因诬奏之,安置土蕃,寻遣使者逼令(太平)自裁。太平至东胜,赋诗一篇,乃自杀”。

  太平死后,元顺帝更加腐朽昏愦,元廷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倾轧也愈演愈烈,帝国统治力量大大削弱。这在客观上便利了各地包括朱元璋军在内的反元起义队伍的发展和壮大。

  〇哀鸿遍野、“父子相食”、京城出现“万人坑”和北方三大义兵武装的出现

  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元帝国各地频频发生的天灾与日益严重的饥荒,无疑给反元起义烈火上浇了一桶油。据史料记载,自至正十一年元末红巾军大起义爆发后,各地的天灾水旱等一直不断,伴随之蝗灾又频频袭来,中原大地和江淮流域赤地千里。朱元璋当年活不下去的家乡及其周围地区在经过数年的战乱后,情况更加糟糕。曾经几次擢升朱元璋的龙凤皇帝小明王兵败被围安丰时,城中曾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到了后来能吃的活人越来越少,只好去挖下葬了的死人,有的死人已经腐烂了,没法立即烧了吃,有人就想着用井底里的烂泥和着,做成丸子,用人油油炸了再吃。饥荒还蔓延到了元帝国中心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元政府大司农司曾在河北的雄州、霸州等地实行屯田种植,目的是确保京城的粮食供给,当时称为“京粮”。但在至正十四年大都还是发生了大饥荒,同样上演了“民有父子相食”的人间惨剧。四年后,灾荒、水患和蝗灾再次交相袭来,大都“民大饥”。至正十九年,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民大饥”。中原大饥荒爆发后,大都北京的情势就更糟了,那时“京师大饥,民殍死者几百万。十一门外各掘万人坑掩之,鸱鸮百群,夜鸣至晓,连日乃止”。

  面对灾荒与饥民,历朝历代都有一定的紧急应对经验,归纳起来大致有两大者:第一,政府出面赈济灾荒和救济饥民,但这个举措要想得以推行,就必须有个大前提,那就是帝国政府掌握着相当的粮食储备或经济实力,问题是当时的元顺帝政府早就捉襟见肘,寅吃卯粮,就连首都人民都成批成批地饿死,哪拿得出什么东西来赈灾救民呐!史书记载说,“当元统、至元间,国家承平之时,一岁入粮一千三百五十万八千八百八十四石,而浙江(实际应指江浙两省,本书作者注)四分强,河南二分强,江西一分强,腹里一分强,湖广、陕西、辽阳总一分强,通十分也”。这就是说元帝国政府的税粮收入40%~50%来自江浙,20%来自河南,10%来自江西,10%来自腹里,10%来自湖广、陕西、辽阳。可浙东地区发生了方国珍起义、苏松等浙西地区被张士诚攻占了,河南、山东蝗灾遍地,陕西等地也发生天灾……由此“京师索然”。第二,官府招兵,荒年招兵是解决灾荒和饥民、流民的最好办法。由于历代帝国的兵政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俗话说: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普通民众一般情况下都不愿意去当兵。但在荒年可不一样了,饥民们饿到了父子相食的地步,即使当兵再不好,但还是能避免这样的惨事发生。其次帝国政府可以通过招募饥民与流民为兵的手段,既能熄灭饥民或流民当中燃起的反政府起义烈火,也可调集这些组织起来的饥民或流民来对付其他地区的反政府起义,真可谓一举两得。不过这项措施要想实施,说到底还是取决于帝国政府有没有财政经济实力。而从元顺帝统治中晚期的实际来看,大元帝国这口经济大灶几乎到了断炊的地步了。

  经济枯竭,熊熊的反元烈火又四处燃烧,为了挽救大元帝国行将覆灭的命运,至正十五年(1355)元顺帝终于迫不得已下诏:“听富民愿出丁壮义兵五千名者为万户,五百名者为千户,一百名者为百户,仍降宣敕牌面”。百户、千户和万户都是元朝的中下级官职,而元顺帝的这项诏令向世人表明:不仅原先大元帝国连刀剑等武器都不让百姓摸一摸的极端军事专制制度到了这时候终于迫不得已开了口子,而且连一直死水一潭的蒙古贵族政治寡头职官制度也在面向社会开放了,甚至在实际操作中还予以了更多的优惠,譬如许多组织起“义兵”武装的头头们是否真的要分别拥有元朝政府所规定的100、500和5 000人头数以上的,才可分别称为百户、千户和万户呢?也不见得那么刚性。那时只要有谁能拉起一支队伍来,爱怎么称呼全由自身的实力说话,元朝政府一般不会过问,就是“王”一类不能乱称。当时人们最喜闻乐见和最时髦的称呼就是元帅,就像今天的经理、老板、老总一类,满大街都是。那时的“元帅”也特别多,有几个“弟兄”,拥有几支烂枪,就称元帅了。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大元帅、元帅和准元帅中,有三个人后来比较有名,他们是答失八都鲁、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

  答失八都鲁是蒙古贵族的后裔,以世袭万户镇守罗罗宣尉司,曾出征云南,升为大理宣慰司都元帅。至正十一年,元廷特别授予他四川行省参知政事,令其率本部探马赤军3 000人,跟随平章咬住征讨荆襄地区农民起义军。答失八都鲁曾招募襄阳官吏及土豪,得义丁20 000人,编排部伍,组织训练,使其成为四川地区镇压农民起义的凶悍义兵武装力量。鉴于答失八都鲁所建立的功勋,至正十四年,元顺帝擢升他为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兼知行枢密院事,总荆襄诸军,即总负责指挥荆襄地区各路义兵,共同镇压农民起义。

  察罕帖木儿,畏兀儿人,曾祖阔阔台,元初跟随大军进驻河南,从祖父乃蛮台和父阿鲁温起,察罕帖木儿家就安在了河南颍州沈丘,所以很多书上都说他是沈丘人,也没错。据说察罕帖木儿从小就十分好学,还曾参加过元朝的进士科考试,“常慨然有当世之志”。至正十一年,刘福通等领导的红巾军大起义爆发,“江淮诸郡皆陷”。第二年察罕帖木儿在沈丘组织义兵,专门对抗红巾军,曾与信阳之罗山人李思齐合兵,在罗山成功地偷袭了刘福通起义军。消息传到元廷,元顺帝授他为中顺大夫、汝宁府达鲁花赤,李思齐为汝宁知府。后来察罕帖木儿率领他的义兵武装转战中原,成为元末北方地区农民起义军最为危险的敌人。

  尽管像答失八都鲁和察罕帖木儿的义兵武装十分凶狠,也非常危险,但从那时的全国整体形势来看,各地的义兵武装,一来都处于刚刚创立阶段,规模小,力量弱,构不成对反元起义军很大的危险;二来他们之间互不买账,谁也统辖不了谁,而且还会时不时地相互攻略,这样的局面恰恰有利于各地反元起义军势力的日益壮大和发展。

  〇北方红巾军的东征、西征和三路北伐,牵制了元主力军南下

  在各地反元起义军中最先发动起义和最有力地打击元朝统治的当数刘福通领导的北方红巾军。龙凤元年(1355)年初刘福通迎立小明王韩林儿为帝,在江淮地区的亳州建立起宋政权。消息传开,元廷震惊。鉴于高邮大战中大元帝国失去了最后的军事“大家底”——百万大军之现实,元顺帝急调曾经成功镇压荆、襄红巾军的义兵武装头领、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兼知行枢密院事答失八都鲁迅速领兵开赴汝宁、安丰等地,对刘福通红巾军发起猛烈进攻。

  刘福通闻讯后毫不畏惧,诱敌深入,在河南许州长葛击败了答失八都鲁部队。三个月后,即该年九月,他又在中牟成功地偷袭了答失八都鲁军营,弄得这位堂堂的元朝省长大人在慌乱之中将儿子孛罗帖木儿也给弄丢了,好不狼狈。要不是另一支元军武装刘哈剌不花及时赶来救援,恐怕连他的小命都不保。为此,答失八都鲁恨死了刘福通,随即从各处调集了大量的兵力,围攻龙凤政权的都城亳州。

  为了有效地打击元朝势力,当时刘福通曾命部将赵明达率兵攻取葛、汝、洛阳。起义军一路顺风,直抵怀庆路,黄河北岸震惊。按理说此时的形势对起义军十分有利,哪知道赵明达在黄河边作战时遭遇了河南地区另一支极为凶狠的义兵武装即前面提到的察罕帖木儿部队的袭击,随即惨败。这样一来就剩下刘福通方面单线作战,答失八都鲁领军向着亳州步步紧逼。见到情势不妙,为了救主,刘福通急忙率军前去阻击,这样两军便在太康展开了激战。激战结果偏偏是起义军方面失利,无奈之下,刘福通只好带了韩林儿退避安丰。

  龙凤二年(1356)三月在安置好小主子后,刘福通又赶回去重新布置军队,与答失八都鲁在亳州展开大决战。这场大决战十分激烈,双方刀对刀、枪对枪,不知打了多少个回合,就是一直分不出输赢,从上午九十点一直打到下午四五点,太阳快要下山了,还是没分出胜负来。就在这个时候,可能是岁数大了的原因,正在战阵中指挥的答失八都鲁突然间从马背上掉了下来,儿子孛罗帖木儿赶紧前来扶他,抢回军营。元军主帅病倒,老天在关键时刻帮了起义军一把,亳州城顿时转危为安。

  亳州危机虽然解除了,但答失八都鲁和儿子孛罗帖木儿率领的部队就驻守在离亳州不远的陈留,元朝方面还调集了其他几路人马从更大的范围开始向亳州围拢过来。针对这样的情势,刘福通采取了主动出击的策略,派出部将进行西征和东征,以此减缓元军对亳州的军事压力。

  龙凤二年(1356)九月,刘福通命令李武、崔德率军进行西征,破商州、克潼关,震慑元军。这样一来,来自西线的军事压力顿时有所减轻;十月,曾经在濠州城内与郭子兴等斗得像乌眼鸡的永义王赵均用攻占苏北淮安,接受龙凤政权领导。刘福通随即调赵均用部将毛贵率军开始东征,由今天江苏连云港东海出发,乘船航海,攻打胶东半岛上的元朝势力。

  李武、崔德西征和毛贵东征,两路军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元军大范围围逼亳州红巾军的困局。在这样有利的形势,龙凤三年(1357)六月刘福通决定派出三路大军进行北伐,自己则亲率人马向北挺进。七月占领归德,打通北渡黄河的通道;八月攻下大名卫辉路,又骤然回师山东曹州,大败元军,杀死元将达理麻失理,“达达诸军皆溃”。一直以剿灭红巾军为己任的答失八都鲁见到这样的战势,吓得直退。而恰巧这时元廷又有人在怀疑他拥兵自重、错失战机,接二连三地派出特使前往山东前线来催促他。刘福通看出了其中的名堂,来个将计就计,伪造了答失八都鲁通敌议和文书,故意遗忘在路上,让元廷使者捡到,这下好戏上演了。敌阵内相互算计,答失八都鲁每每想到这些,寝食难安,忧愤不已,不久就一命呜呼。

  答失八都鲁死后的第二个月也就是龙凤四年(1358)正月,元廷令其子孛罗帖木儿承袭父职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至正十五年六月元廷正式任命的),总领答失八都鲁旧部。敌军主帅新旧交替,少不了有一段时间工作磨合和缓冲,刘福通利用这样有利的间隙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先克卫辉,再进逼汴梁。恰巧这时汴梁发生了大饥荒,刘福通抓紧时间组织围攻,汴梁元将竹贞眼见情势不妙,立即弃城逃跑,红巾军轻轻松松地进驻汴梁城。五月,刘福通自安丰迎小明王入居北宋皇城,并以此为都,震动四方,由此将北方红巾军起义声势推向了高潮。

  不过刘福通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这些胜利,他还抓住机遇组织三路大军进行北伐,构成了对元大都北京的包抄阵势。东路军由毛贵率领,攻下山东大部分地方,龙凤四年(1358)二月,占据济南,“立宾兴院,选用故宫姬宗周等分守诸路,又于莱州立三百六十屯田,每屯相去三十里,造大车百辆,以挽运粮储,官民田十止收二分,冬则陆运,夏则水运”。在稍作一番调整之后,东路军继续北上,攻占清州、沧州,进据长芦镇,在南皮县的魏家庄斩杀了元军悍将董抟霄兄弟。而后又向前挺进,攻下漷州枣林,打死元枢密副使达国珍。三月,东路军前锋部队进抵到了柳林,距离元大都北京只有120里。元廷闻讯,“中外大骇,廷议迁都以避之”,但中书省左丞相太平(当时还没被贬)力主坚守北京,并恳请元顺帝立即下诏,急调元朝官军与地方义兵入京勤王。而就在这时,东路军遭遇到了元朝同知枢密院事刘哈剌不花所部的突然袭击,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退回山东济南。

  中路军由关先生、破头潘即潘诚、冯长舅、沙刘二(人称扫地王)、王士诚率领,主要进攻山西和河北。龙凤三年(1357)由曹州越过太行山,攻入山西,先后占领了临汾、绛县、沁州、太原、大同等地,攻略云中、雁门、代郡等,“烽火数千里”。原计划再进入河北境内,与东路军会合。不料这时元廷已调察罕帖木儿进入山西,在南山伏击中路军,中路军由此遭受了很大的打击。但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冲破敌人的重重阻挠,强入河北,然后再北上,进攻山西大同,一直打到塞外。龙凤四年(1358)十二月,中路军攻入元帝国上都开平,“焚宫阙,留七日,转略往辽阳,遂至高丽”。

  西路军由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率领,主要进攻目标为关中地区,援助先期西征的李武和崔德。龙凤三年,西路军攻占兴元即今天的陕西汉中,随后北上攻入凤翔,在那里遭到了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义兵武装的多次打击,后被迫转入四川。虽然后来西路军又攻入了秦陇,占据巩昌,但在进攻凤翔时再次遭挫,李喜喜率领残部不得不又退入四川。

  〇南方红巾军的再次勃兴与张士诚军抢占中华帝国财税中心

  从龙凤政权的东征、西征和三路北伐以及刘福通挺进宋朝旧都汴梁等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来看,北方红巾军几乎已经横扫了整个北中国,吸住了元朝的有生力量,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南方红巾军的发展与壮大。

  自至正十五年、治平五年(1355)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在鸡鸣汊打败元威顺王宽彻普化水军后,士气大振的天完军连连出击,先后攻克了襄阳路、中兴路(即湖北江陵)、武昌路、汉阳路、宣州等,随后起义军打出湖北,攻入湖南岳州路和江西饶州路。治平六年(1356)正月,倪文俊建都汉阳,位居丞相,迎天完皇帝徐寿辉入居。而后天完军相继攻占襄阳、常德路、澧州路、衡州路、岳州路。治平七年(1357)又占据峡州,破辘轳关;这时徐寿辉的另一部将明玉珍率军西进,攻下川蜀诸郡。换句话来说,到1358年初为止,大约花了3年的时间,南方红巾军已经拥有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和浙江等广大地区,有力地打击了长江中游地区的元帝国统治力量,客观上声援了其他地区的反元起义军。

  而在这个过程中,长江下游地区的反元起义又有了新发展。至正十四年十二月,由于元顺帝为首的中央朝廷的“英明领导”,百万元军突然溃散,这不仅使得高邮城内的起义军绝处逢生,反败为胜,而且也让张士诚名扬天下。不过话得说回来,长时间的围困和猛烈的打击,也让张士诚起义军伤透了元气,在高邮大战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这支队伍几乎一无进取。转眼到了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终于开始重新发威。那年年初他命令三弟张士德率兵由通州渡江进取福山港,由此攻占常熟。二月,占领平江路,遂改平江路为隆平府,以苏州承天寺为宫室,国号大周,废除元朝历法,改用明时历,以李行素为丞相,三弟张士德为平章,李伯昇为司徒,蒋辉、潘原明为左右丞,史文炳为同知枢密院事。而后受降昆山、嘉定、崇明和松江等元军,相继攻克无锡、常州、湖州等地。

  到至正十六年(1356)七月攻占杭州为止,张士诚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抢占了大一统帝国的财税中心地区,从而使得他在后来的诸路豪杰争雄中拥有了最为浓厚的经济实力基础。

  “叫花子”发威应天朱元璋地盘迅速扩大

  〇东吴、西吴对立的开始——当盐贩子遭遇叫花子和一封不该发出的信函

  张士诚军渡江是在元至正十六年年初,相比于朱元璋渡江晚了半年,不过他渡江后发展势头却极为迅猛,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定都隆平府即苏州,再用四五月的功夫扫平江南腹心地带苏、锡、常、杭、嘉、湖等地。与之相比,朱元璋则显得比较迟缓,至正十五年六月渡江,至正十六年三月才攻占集庆,并以此为都,花了9个月的时间,是张士诚工作耗时的一倍,且晚了张士诚定都一个月。更有不利的是,朱元璋抢占的地盘尽管也是江南地区,但谁都知道,南京、镇江直到安徽当涂这个地区属于江南丘陵地带,远没有镇江以东的苏锡常杭嘉湖那一带富饶,两者经济实力也不可同日而语,即使是600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我们换个角度来说,随着军事战争的节节胜利和个人魅力效应的不断扩大,正做着日益膨胀的皇帝梦的朱元璋绝不可能限于眼前的既得利益,他要发展,他要扩张,就像他娶了郭子兴义女马氏后,还要占有义父的宝贝千金郭美眉,还要拥有算命先生郭山甫女儿,渡江后耐不住寂寞又在太平娶了部下孙伯英的妹妹孙氏……就如刘备所言,女人好比是衣服,想要的时候就拿来服用,多多益善么。

  对于自己控制的地盘,当然也拥有这样的欲望,问题是占据应天后该向何处拓展呢?向北,更大的范围来看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小明王的地盘,由他“老人家”在那里挡住元兵主力的南下,这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干吗要破坏这样的和谐局面?向西,渡江过去就是和州、滁州,原本就是自己的地盘。再从范围大一点角度来看,西边倒是有股势力再次腾升起来了,那就是徐寿辉天完政权的军队正在不断地攻城略地,向南、向东发展着,不过与自己的西部领地和州、滁州等还有一段距离,中间夹杂元朝的地盘,还没到急着争夺的地步;向东,自己尽管急速攻占了镇江,与同为苦孩子出身的张士诚做起了邻居,但这个邻居对自己的到来却并不欢迎。龙凤二年六月,镇江占据后没多久,有个已经投降了的“黄包头军”(因军中兵士头扎黄巾而为人所名)头领叫陈保二的,因不堪朱元璋军中将官暗中敲诈勒索而裹胁詹、李两个将官,投降了张士诚。朱元璋知道后认真考虑了一番,想到自己在南京、镇江刚刚立住脚跟,并不想与这位曾玩命于百万元军的东方邻居张士诚发生边衅,于是就亲自提笔修书一封,让才投靠自己的集庆城名士杨宪到苏州去送信给张士诚。信是这样写的:“近闻足下兵由通州,遂有吴郡,昔隗嚣据天水以称雄,今足下据姑苏以自王,吾深为足下喜。吾与足下东西境也,睦邻守国,保境息民,古人所贵,吾甚慕焉。自今以后,通使往来,毋惑于交构之言,以生边衅。”

  再说张士诚接到信后很不开心,谋士告诉他:南京那个叫花子出身的将你比作隗嚣,此人在东汉时期算不上什么正派人物,先是投降了更始皇帝刘玄,没多久又投靠了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再后来叛降于四川地区割据称王的公孙述。为此刘秀很恼火,最后把他给杀了。张士诚听完解释后心里更是不舒服了:“我跟你谁先占地盘?都是‘大父母’元顺帝的‘财产’,谁要想占有,总有个先来后到吧。现在可好,明明你打到我眼皮底下了还要我说‘没关系,你打好了!’你臭要饭的也太能说话了,你把自己比作光武帝,而把我比作隗嚣,你为皇帝,将我比作小人,让我归附做你的臣民!”越想越气,张士诚一怒之下,就把朱元璋的信使杨宪给扣了起来。随即下达两道王令:一是命令刚刚投降过来的陈保二率领水军,去攻打被臭要饭抢先占有的镇江,可没想到这个叫陈保二的还没到镇江,就在镇江与常州之间的龙潭被徐达军打得惨败;二是命人去攻打宜兴,朱元璋守将“耿君用以铠腾栅,中槊死”,宜兴随即归给了张士诚。

  〇常州争夺战(1356.7~1357.3)——争夺江南霸主的关键性战役

  朱元璋听到消息后一下子来火了,令人带了他的手谕赶往镇江,交予徐达,告诉他:“张士诚盐贩子出身,谲诈多端,现在他来打我镇江,这就表明他没有与我通好之意。为今之计,为了不使我们的镇江被动挨打,依我看,你迅速率领一部分人马向他的常州挺进,先机进取,挫败他的阴谋。”徐达接令后立即率兵东向,快要到达常州时,朱元璋又增派了一支30 000人的队伍,赶来协助徐达攻城。

  再说来到常州近郊的徐达立即吩咐将士们扎营城西北,同时命令汤和扎营城北,张彪扎营城东南,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四面包围之势,常州危急!张士诚闻讯后连忙派遣文武双全的三弟张士德率领数万大军前去增援。徐达一听说是张士德前来救援常州,顿时就一怔,心想:今天可谓棋逢对手啊,看来要想取胜,还真不能硬拼,只能智取和巧取。想到这里,他立即下令,在距离常州城的18里的地方设下伏兵,等待张士德上钩。再说张士德自从通州渡江来到江南后一路凯歌,心里荡漾着无比的喜悦,今日救援常州,哥哥又让自己带上了几万军队,加上常州城里的原驻军,里外夹击,哪有什么徐达的活路了,所以当他赶到常州城外时,就没多大留意。忽然间见到前方有几个穿了红衣的铁骑将领冲着自己的队伍猛扑过来,张士德是个见过大世面的人,哪会在乎这种无名之辈的雕虫小技,命令将士们组织好阵营,沉着对抗,不一会儿,那几个铁骑似乎败下阵去。见此,已经来气的张士德哪受得了,这分明是你徐达来取笑我!下令赶紧追!这时迎面而来的正是徐达,两军由此交上了手,一场厮杀开始了。正厮杀着,徐达事先布置好的由总管王均用率领的铁骑突然闯入了张士德军阵中,左砍右杀,一下子就将队伍给弄散了。张士德眼看今天情势不对劲,赶紧跑!可没走几步,突然间又伏兵四起,张士德一下子坠落马下,当场被活捉。

  ◎盐贩子说:我已经尽力了。叫花子说:就给这一点点,还不够塞我的牙缝!

  张士德是张士诚的三弟,在兄弟几人中就数他文武俱佳,苏州张氏集团之所以拥有今天这番天地,张士德可能有着一半以上的功劳。听到三弟不幸被俘,张士诚顿时瘫坐在椅子里。张母听说老三被活捉了,急着赶到老大那里,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说什么也要让做哥哥的想个办法,将弟弟给弄回来。张士诚本是大孝子,看到母亲这个样子,一下子把心给横了下来,一面命令常州守军严防死守,一面派了孙君寿带了他的书信上应天去送求和书,提出愿意以每年输送20万石粮食、黄金500两、白银300两作为条件,交换回张士德,双方就此弭兵,各守自己疆土。朱元璋是什么人?读完张士诚的求和信后,他当即嗤之以鼻,跟在场的谋士说:张士诚占了那么富庶的地方,就拿这一点东西来塞我的牙缝都不够,还想换回自己的兄弟,真是痴心妄想!随后叫人回信给张士诚,要价是至少每年要输粮50万石。张士诚见到对方狮子大开口,根本无法接受,于是双方之间的和谈也就此搁浅了。

  其实朱元璋根本就不想和谈,一来他生性贪婪、凶残,二来他处心积虑就想要张士诚手中的常州,但又不好明说,所以在复信张士诚时故意开出天价的和谈条件,这样便使自己强抢人家的常州变得“名正言顺”。而就在这时,他又开始着手追查陈保二叛降之由和进取常州久攻不下之责,下令军中自徐达以下诸军官皆降一级,以示处罚,并督责徐达等人加紧对常州的进攻。但督责之后朱元璋还不放心,又亲自来到镇江督师,企图迅速拿下常州,可谁知常州城还是纹丝不动。一转眼两个月过去了,朱元璋只得给徐达再次增援精兵20 000.但徐达依然没能拿下常州,非但如此,常州前线还出现了不妙的情势。原来围困着常州城四面的朱元璋队伍里,有一支刚刚投降过来的来自长兴的义兵武装,在元帅郑佥院等人的秘密运作下,投奔了张士诚,一下子带走了7 000多人。这样一来,不仅使得围城力量减弱了——四面少了一面,而且连围城的战术也不得不作些调整,徐达驻营城南,常遇春扎营在城东南30里外,用作外面攻击。

  再说那个郑佥院叛降后不久就接到了张士诚之命,让他协助主力向徐达、汤和营垒发起攻击。在这十分关键时刻,驻扎于外围的常遇春、廖永安、胡大海等各自从营垒出发,迅速赶来增援徐达。这下可好了,张士诚将士一下子全成了风箱内的老鼠,两头受气,内外受打,没多一会儿就溃不成军。再说常州城内本想出来呼应援军的守城将士们,见到这等形势,赶紧缩进城去,关住城门,死守不出,常州形势越发严峻。

  鉴于此,张士诚决定派出当年一起起义的十八个铁杆兄弟中的一员吕珍率军迅速赶往常州,督兵拒守。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常州被围已久,现在又有吕珍增援部队的到达,城内粮饷越发紧张。粮饷一紧张,军中兵士心里就发慌。徐达侦查到了这个情况后立即下令,抓紧时机,猛烈攻城。本来已经坚守了8个月且铁了心死守到底的常州守军,自张士诚铁哥儿们来后就开始动摇了,他们看到徐达将士不要命似地攻城,而吕珍主帅却乘着黑夜逃得无影无踪,且又有传闻:离常州不远的自家军事要地长兴被朱元璋军攻占了,大家心里顿时慌了:张王的铁哥儿们、军中主帅都跑了,我们这些小喽啰又何必要坚守到底呢?还是赶紧逃命吧!至正十七年(1357)三月,常州城终被徐达等攻占。

  〇太湖西部门户长兴的夺得与“长兴侯”耿炳文

  常州之战的突然变局,多少出乎人们的意料。而就在常州之战旷日持久胜利遥遥无期之际,至正十七年(1357)二月朱元璋派遣耿炳文和刘成自广德进取长兴。张士诚部将赵打虎率领3 000精兵迎战,双方在城外展开激战。赵打虎败绩,本想通过西门逃回长兴城里去,但见到耿炳文军紧追不舍,觉得逃回城里去也不安全,干脆一走了之,直奔湖州。这样一来,耿炳文等顺顺当当地占领了长兴,当日缴获战船就有300多艘。长兴当地有个叫温祥卿的儒士听到新军队来了,前来探探。耿炳文性格温和,与温儒士一交谈,就觉得这个读书人很了不得,于是留他做军中参谋,“用其策分兵据要害,设战具为守御计”。

  长兴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太湖西岸,北临宜兴,南面湖州,而宜兴、长兴和湖州原本连成一体的,为张士诚所有,现在突然在宜、湖之间的长兴被朱元璋军夺去了,这对于张士诚来说,就好比是在卧榻上被人按下了一颗扎人的钉子,所以无论如何也得要想办法将钉子拔掉。而对于朱元璋来说,长兴的占领,西则可以连贯自己已经攻占的广德和计划中即将拿下的宁国府与徽州府,东可以进入太湖,直捣张士诚的老巢隆平府附近地区。所以当听说长兴被攻占的消息后,朱元璋简直就乐不可支了,随后下令,将长兴州改为长安州,立永兴翼元帅府,以当时只有23岁的耿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刘成为左副元帅、李景元为右副元帅。

  长兴占领后没几天,有消息传来:常州也被攻下。至正十七年(1357)三月壬午日,朱元璋下令,升廖永安为行枢密院同佥、俞通海为行枢密院判官、常遇春为中翼大元帅、胡大海为右翼统军大元帅,宿卫帐下。7天后又下令设置毘陵翼,以汤和为枢密院同佥、总管,张赫为元帅守之,命镇抚孙继达浚治城隍;并改常州路为长春府,以高复暂理知府事。但不久又将长春府改为常州府、晋陵县为京临县、武进县为永定县。

  〇朱元璋亲临攻打宁国前线

  从进攻常州开始到顺利进取长兴,朱元璋的东扩虽说有所收获,但获得也不容易。而从张士诚角度来说,现在的形势已不比渡江之初了,西边的那个叫花子很凶,且很厉害,自己丢了常州、长兴两座十分关键的城池不说,就连文武双全的三弟也当了人家的俘虏,想来实在让人郁闷不已。张士诚元气大伤,想要得以恢复,看来还要稍稍歇歇。朱元璋抓住这个机会,将目光聚焦于大本营应天的南大门。虽说在上一年,邓愈等人已经打败了那里的元军,攻占了广德,但因忙于东扩领地,导致了对于广德周围的元朝势力还来不及予以很好地清扫。龙凤二年年底,宁国长枪军元帅谢国玺率兵进犯广德,邓愈立即予以反击,并进取武康和安吉等地。不过,就整体而言,那时南线战事还不能也不敢过于拓开。现在好了,东线战事暂时可以歇一歇,刚好腾出精力将应天南大门及其周围地区的问题一一解决掉。

  至正十七年(1357)四月即攻占常州的第二月,朱元璋下令,将徐达与常遇春从常州调回,派往南线进取宁国。长枪元帅谢国玺听到消息后弃城而逃,但宁国守臣别不华、杨仲英等则闭城拒降。徐、常多次发动进攻,但都未能取得成功,更糟糕的是,常遇春还在作战中中了流箭,虽然他十分勇敢,拔出箭后继续战斗,可最终还是没能拿下宁国。朱元璋听说后火急火燎地赶往宁国前线,登高一望,不由得叫了起来:“小小宁国,宛如斗大,我就不信攻不下来!”随即下令建造飞车,前面编上密密麻麻的竹子作屏障,然后将这些飞车排成一列又一列,随着一声令下,诸车一起向着宁国城冲撞过去。元守臣杨仲英等从未见过这样的进攻武器,也没见过这样勇猛的将士,心想:这回可能真的要守不住了,算了,降了吧!于是下令,打开宁国城门。徐达军随之入城,生擒守城元帅朱亮祖,得其军士10余万,马2 000余匹。不久宁国属县太平、旌德、南陵、泾县等也相继被收服。

  朱元璋费了劲攻取宁国,这么大的动作,连远在北边隆平府即苏州的张士诚也曾听说了,他思忖着:乘着这个濠州来的叫花子正在宁国督战之际,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夺回长兴,将西太湖的这个重要出口通道给重占了,免得遗患无穷。五月初一日,他派了左丞潘元明、元帅严再兴率部进兵长兴,屯军上新桥,伺机攻城。长兴城内朱元璋守将耿炳文看到了这种情况,估摸着敌方可能因为上次被打怕了,想攻城又不敢,正在驻足观望,倒不如我给他们打个措手不及。想到这些,他立马召集人马,快速出城,直扑潘元明军。潘军将士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人头已经落地,军阵顿时大乱,主将潘元明见此,赶紧逃跑,从而捡得了一条小命。“自是(张)士诚不敢犯长兴者四年”。

  〇盐贩子一不小心,马迹山、江阴、常熟3个军事要地全给叫花子“叼走”

  浙江混混方国珍趁火打劫进攻昆山朱元璋知道后十分高兴,乘着长兴保卫战胜利之势,命令江淮分枢密院副使张鉴、佥院何文政从镇江渡江北上,直攻张士诚的老根据地泰兴。张士诚听说后赶紧派兵前去增援救助,可谁知,又晚了一步,守将杨文德被捉,泰兴让朱元璋军给占领了。

  一眨眼的工夫,自己的老根据地又丢了一块,想想就来气,可接下来连续发生的三件事情更让张士诚目瞪口呆了。

  第一件事情是至正十七年五月,朱元璋手下将领、枢密院判俞通海率领水师突然进攻西太湖水域里的张士诚守军驻地——马迹山。马迹山守军将领钮津等猝不及防,当即投降。这样一来,俞通海水师几乎进入了不设防区域,船舰一路东向,直驶苏州近郊太湖东洞庭山,即今苏州吴县或称吴中区的东山。张士诚闻讯后十分震惊,立即派出老哥儿们吕珍率兵火速赶往东洞庭山阻击。再说俞通海手下将士因为一路打了胜仗,多少有点得意,面对突如其来的吕珍军的打击,顿时就纷纷退却。见此,俞通海大声喊道:“将士们,敌人人多,我们人少,要是大家再退却的话,他们会聚集更多的人马,占据各个险要的地方,时不时地出击我们,到那时哪有我们活着回去的可能,倒不如大家一起努力,与他们干一场,绝处逢生啊!”说完,他带头冲向敌阵,不料在激战中,右眼下方中了一箭,可俞通海根本没顾得上,直到别人穿上他的盔甲代替指挥后,他才去包扎伤口。面对不要命的朱元璋军,吕珍队伍慢慢开始溃退了,最终竟然大败。

  一场本来胜券在握的战斗就在自家的家门口竟然败得这般莫名其妙,想起这些,张士诚就郁闷不已。可就在这时,忽然又有人来报,江阴被攻陷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在东洞庭山开战后10天左右,朱元璋又命令长春(即常州)枢密分院判官赵继祖、元帅郭天禄、镇抚吴良等率兵攻打江阴。当时江阴的张士诚守军驻扎在秦望山,居高临下,每一次朱元璋军将士发起进攻都被打了回来。但有一天巧了,正在作战时,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骤下。张士诚军将士一见到这样的恶劣天气,仗也不打了,赶紧跑吧!就这一刹那间,秦望山被攻占,第二天,江阴城被拿下。朱元璋下令吴良驻守江阴,此人后来被封为了“江阴侯”。

  这就是张士诚惊诧不已的第二件事。第三件事是:江阴攻克后又是10天左右,朱元璋再次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命令徐达率军进攻宜兴。可不论你怎么打,宜兴还是岿然不动。这时朱元璋突然改变主意,让徐达放下宜兴,急速行军,直奔江阴东边,攻取常熟。常熟张士诚守军没想到朱元璋军隔了那么远会突然来打自己,只好仓促应战。战斗中张军又在虞山西北的湖桥中了赵德胜的埋伏,顿时大败,随即常熟被占领。

  至此,张士诚这位一方豪杰,在西面邻居朱元璋来到集庆城后的一年时间里,几乎还处在迷迷糊糊当中相继丢失了长兴、常州、泰兴、江阴和常熟等几个关键性的城池。想当初,这位泰州、高邮出来的英雄“北有淮海,南有浙西长兴、江阴二邑,皆其要害。长兴据太湖口,陆走广德诸郡;江阴枕大江,扼姑苏、通州济渡之处”。可现在西失长兴,西出通道被切断,徽州、宣州之争夺也就没了他的份;北丢江阴和常熟,南北通道被堵塞,西北拓展就此戛然而止。

  可倒霉的事情还没完,至正十七年(1357)八月,已经投降元朝的浙东起义军头领方国珍接受元廷诏令,派50 000水师进攻昆山。昆山距离隆平府苏州很近,张士诚立即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赶紧派了大将史文炳和吕珍率领70 000水师迎战,双方就此在昆山奣子交上了手。按理说,张士诚军不仅有着人数上的优势,而且占了天时地利上的便宜,可令人一头雾水的是,居然在昆山奣子之战中,张士诚军一败涂地,方国珍反而七战七捷,甚至还将其军队开到了昆山城下。

  ◎有人欢喜有人愁——张士诚、方国珍降元

  面对这一系列的失败,已经英雄不再的张士诚最终采纳了三弟张士德“遗书”中的建议——张士德被俘后一直被关押在应天南京,哥哥张士诚曾开出很高的价码想换回他,但都被朱元璋拒绝了。据说朱元璋十分看重张士德:“张士诚谋主士德,其人有智勇,被我擒之。张氏之事成败可知矣。”朱元璋对他优礼备至,本想通过他来劝降张士诚,但没想到失败了。张士德不仅很有骨气,而且眼光也十分锐利,在朱元璋劝降过程中他看到了常人所没看到的,暗地里托人捎信给哥哥(实际上就是他的遗书),大致是说:哥哥啊,你要是实在支撑不下去的话,宁可归降元朝,也决不要投降朱元璋!办完这事后,他绝食而亡。张士诚每每想起这位了不得的弟弟就会心痛不已,如今大势所迫,真到了弟弟所说的那般田地了,算了,就投降元朝吧!再说苟延残喘的元帝国政府听说张氏归降当然高兴咯,原本在南粮北运线路上弄得自己心惊肉跳的“反贼”现在乖乖地投降了,这绝对是件大好事啊,随即授予张士诚为太尉,张士信为淮南行省平章政事。而在促使张士诚归降这件事上立有大功的方国珍也被元朝政府授予了太尉、江浙行省左丞相之职,且被赐予了衢国公印,让他兼领庆元、温州和台州三郡。

  〇扩宽应天南大门视野——攻取徽州、池州,新辟北大门——扬州

  与张士诚厄运连连相反,朱元璋这一边却是捷报频传,尤其是至正十七年(1357)东线战场硕果累累:二月得长兴、三月得常州、五月得泰兴、六月得江阴、七月得常熟;南线也不赖,先是四月徐达军攻占宁国,活捉猛将朱亮祖。随后,元帅邓愈、胡大海等率军相继攻取了绩溪、徽州、休宁、黟县和婺源等皖南重地。在徽州攻下后,朱元璋设立了军政管理机构,改徽州路为兴安府,管理皖南徽州等地区,同时设立雄峰翼元帅府,命邓愈守之。

  徽州地区往西拓展就是池州府,往南就是江西,江西曾是西线红巾军的地盘,而那时池州也是西线红巾军的势力范围了。从朱元璋军打到徽州府后的动态意向来看,他们似乎并不想马上再向外拓展了,这倒不是因为叫花子他们有多高的阶级觉悟,不打同为反抗元朝黑暗统治的阶级兄弟,而是顾忌着一个人,他就是先前巢湖水师头领赵普胜。想当年朱元璋这个“大忽悠”将巢湖水师10 000个兄弟“忽悠”到了自己帐下,作为水师头领的赵普胜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这口恶气,更让他没想到的是“猪腰子脸”的“大忽悠”脸不改色心不跳地将与自己同为巢湖水师主要领导的李普胜捆了手脚扔进了长江里。昭然若揭的魔鬼兽性,赵普胜算是领悟得早,走得快,投奔了西线红巾军天完皇帝徐寿辉,从而免遭不测,而受命镇守池州。

  对于这样的一段历史,朱元璋比任何人都清楚,如果攻占徽州后自己的军队再进行西扩,势必要与赵普胜交上手了,可人家赵普胜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双刀赵”,那双刀舞起来,就像飞转的法轮似的,没人敢对垒,因而强攻肯定不成;那么智取?人家赵普胜上过当了,且上得还是大当,怎么可能还会来上当送死呐!为此,朱元璋一筹莫展。正困惑着,忽然元朝铜陵县令罗得泰、万户程辉等前来归降,要求派人前去接管。朱元璋一想,铜陵距离池州府治还有一段距离呐,危险不大,于是就派遣常遇春率军进驻铜陵。巧了,刚刚接管铜陵,天完政权池州路总管陶起祖也主动来降了,并报告说池州城内守军不多,正是进攻的好机会。常遇春随即派了兴国翼分院院判赵忠、元帅王敬祖等率兵前去进取。可就在赵忠与王敬祖前往的途中,与一路赶来阻击的赵普胜手下将士激战于青阳县城外。王敬祖巧使骑兵冲散了敌人队伍,众人乘势冲击,进而攻入了青阳县城。也仅此而已,尽管心里痒痒的,但因畏惧骁勇善战的赵普胜镇守在前方的池州而不敢再挪前一步了。

  一转眼五个月过去了,初冬十月的一天,“双刀赵”接到命令,出征安庆。朱元璋、常遇春闻讯后欣喜若狂,赶紧点兵出发,直捣池州府治;等“双刀赵”知道时,池州已在朱元璋的手里了。这也是朱元璋军与西线红巾军之间首次小冲突。

  拿下池州,上可逆流而上攻取安庆,下可顺水北向规取铜陵和太平。对此,徐寿辉方面岂可甘心,所以后来徐寿辉部将陈友谅进攻朱元璋大本营应天也不是没有一点依据和道理的,“真理”让胜者为王的说了600年。

  就在上游长江南岸城池池州被攻占后没几天,有人来向朱元璋报告说,下游长江北岸城池扬州乱成一锅粥了,将镇江和扬州打通成一条线正当时。为什么这么说?这就要从朱元璋的一个大老乡张明鉴说起。张明鉴,淮西人,1355年乘着天下大乱的有利形势,在家乡聚众起兵,用青布裹头,故名“青军”,人称“一片瓦”;又因为张明鉴及其手下人善用长枪,故又名“长枪军”。但这支队伍很烂,军纪极差,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其所经之地含山、全椒、六合、天长和扬州等地,人们一旦提起它,无不为之色变。

  当时元朝镇南王孛罗普化镇守在扬州,看到各地起义和动乱,心里慌得很,很想弄支队伍来扬州维护秩序,但他又没有仔细查查底细,就随随便便地将这支“长枪军”给召来了,张明鉴被封为了濠泗义兵元帅,驻扎在扬州。灾难从此就开始降临这座美丽的历史名城。别看“长枪军”成员个个都是“边角料”,但他们的野心倒不小,在扬州城有吃有喝还不满足。有一天,元帅张明鉴找到镇南王,跟他说:“如今各地都发生了动乱,朝廷远隔千里之外,眼下时势还真不好说。最近听说我们扬州城内缺粮,这粮一缺,人心就慌。镇南王殿下,您是元世祖的后裔,应该承继大位,做我们的主子,出兵向南进取,打通粮道,以此来救济饥荒。不然的话,人心必变,祸将不测!”镇南王不傻,听懂张明鉴的话中话,仰天哭着说:“你们难道不知道君臣一类的大义吗?要是真像你所说的那样,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家族宗庙里头的祖宗啊!”张明鉴一听,简直就是“对牛弹琴”,算了,说也白说了,没得用,赶紧采取点措施吧!想到这里,他朝手下的那些恶棍、流氓使了个眼色。众人一哄而上,打的打,撵的撵,没一会儿,就将镇南王给赶出了扬州城。可怜镇南王,无处可去,算了,投奔淮安赵均用吧,没想到去了那里就被赵均用杀了。再说那个张明鉴,自从撵走了镇南王后,自己当上了扬州城里的土皇帝,住着镇南王王宫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凶暴益甚,日屠城中居民以为食”,扬州百姓正在地狱里煎熬!

  朱元璋听说这样的情况后,立即任命缪大亨为统帅,领兵攻打扬州。扬州的那些乌合之众怎能经得起作战,一下子就被缪大亨打垮了,随后扬州被占领,朱元璋又得了数万“义兵”、2 000匹战马。不过昔日繁华的扬州此时已经被糟蹋得不成样子了,据说后来人口统计时全城百姓只剩下18户人家。但鉴于扬州位于长江下游和南北交通的特殊位置,即使人口再少,朱元璋还是觉得很有必要设立军政管理机构,几天后令人挂牌淮海翼元帅府,“以元帅张德林、耿再成等守之。改扬州路为淮海府,以李德成知府事”。

  这样,经过两年左右的不懈努力,到龙凤三年(1357)年底为止,以应天为中心的朱元璋集团不仅巩固了应天府、太平府、江淮府(后改名为镇江府)和广兴府(即后来的广德府)等江南4府地区,而且还抢占了常州、江阴、常熟、宁国、徽州、婺源、池州、扬州等重要的军事据点。随着地盘逐渐扩大,占据了虎踞龙蟠之地的朱元璋走向帝皇宝座的脚步也变得日益急促,中华大一统帝国的重建过程也由此开始加速。

  §§第三章 先陈后张统一南方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