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步步靠近帝都金陵三攻方占江南中心

  打过长江去,开创江南第一个根据地自从冯国用首次指点迷津后,朱元璋的个人野心日益膨胀;李善长给他竖起了一尊贫民皇帝汉高祖的偶像,使得他有了直接明确的效仿对象。南略定远,攻占滁州,智取和州……当年濒临于生死边缘的朱重八由家乡一路“重磅”杀出,正一步步地走近虎踞龙盘的帝王之都。不过在眼前“新旧交替”过程中,他却着实输人一筹了。

  〇老郭家的女孩我都要:肥水不流外人田;“三奶”自己送上门,美啊!

  不舒心的事情还有:自己与郭大王的义女马氏结婚4年,加班加点忙乎了4年,最终却成了“朱白劳”。老朱家的香火眼看就要断在自己的手里啦,朱元璋感到必须出击。他想起了义岳丈家的义妹,那个小张夫人与郭大王视为掌上明珠的宝贝女儿,尽管她还是个黄毛丫头,可总得要嫁人吧,再说自己本来就与小张夫人关系不错,女人么,给点好处,她就会说你好。外加郭大王郭老爷子死了,谁能为敌?不知花了多少心思和工夫,长得难看得不能再难看的朱重八就此顺顺当当地“娶上”了老郭家的正宗千金小姐,这就是明史上的郭惠妃。不过这个郭惠妃“很懂事”,做了义姐夫的“二奶”后,并没有抢了义姐姐的风光,她等了15年后才生了头胎儿子蜀王朱椿。由此笔者认为,很可能当初她“嫁”给朱元璋时还是个小丫头,或者说有可能是当初朱元璋强占了她。

  有关朱圣人“二奶”的故事正史上并没有留下很多的记载,倒是有个也姓郭的“三奶”不请自来,平添了坊间不少的传说,由此演绎了美人绝配“真命天子”的时代佳话。

  话说朱元璋贫困潦倒时有一次经过临淮,碰到了一个会看相算命的先生,他叫郭山甫。据说郭山甫见到长相怪异的朱元璋(当时应该称朱重八)后,急忙准备了酒具和菜肴,招呼他喝酒,边喝边聊。弄到了后来居然做长辈的郭山甫跪在了朱元璋面前,一味称道他的长相,“天表之异,他日贵不可言”,并恳求他:“日后发迹了,万万不可忘了我们啊!”可能当时朱元璋还是个小杆子,根本也没把这当回事。但算命老头郭山甫是认真的,朱元璋走后,他叫来了两个儿子,郭兴(后又名郭子兴)和郭英,跟他们说:“我看你们兄弟俩今后都不会是种田的,你们命中应该做侯爷。我一直没弄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今天到我们家里来的这个姓朱的,可能就是你们的大贵人啊!你们要好好地跟着他,护卫着他。还有你们的妹妹,将来弄不好还可以做皇妃娘娘啦!”

  郭子兴在濠州起义后,郭老爷子郭山甫感到机会来了,马上让儿子郭兴、郭英上濠州去投军。巧了,没多久,朱元璋也来投军,且不久当上了郭子兴的义女婿。郭兴、郭英记着老爸的话,主动结交朱元璋,并成为他的心腹。随着朱元璋势力的迅速腾升,尤其是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实际掌控了郭军。老爷子郭山甫听说后实在坐不住了,当年看中的“潜力股”如今越来越走红,他终于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女儿送到军营里来,让她当起名副其实的“三奶”。这就是后来洪武中后期很得宠的郭宁妃,朱元璋的第三房夫人。郭宁妃的两个哥哥郭兴、郭英因军功被封侯,郭老爷子郭山甫因为奉献女儿有功,被皇帝女婿追赠营国公爵位。

  〇高级奴才与非常主子:“捡来”的大明开国大将军——常遇春

  人要是交上好运,想挡都挡不掉。就在朱元璋桃花运极盛之际,事业运程也呈现出势不可挡之势。

  至正十五年四月下旬的一天,朱元璋带了一些护卫,骑着高头大马在和州城外巡视,远远望见农田里好像躺了一个人,于是命令手下人一起去看看。

  到了地里头,手下几个护卫又喊又踢,就是一时弄不醒那个睡觉人。后来大家左右折腾他,总算将他弄醒了。朱元璋十分警觉地问道:“你是谁?干吗到这里,且还睡在农田里?”那人说:“我叫常遇春,怀远人,因为没饭吃,23岁那年就跟了本县一个叫刘聚的人落草为寇。虽说在那里肚子能吃饱了,但看看刘聚那人实在也没什么出息,无非在方圆几十里打家劫舍,烧杀掳掠,我感觉他必败。听说你们和阳这里有个人称朱公子的,打仗有水平,威望也高,军纪严明。我感觉跟着这样的人心里才踏实,也好做些事情,所以就带了10来个弟兄偷偷地离开了刘聚的队伍,来投奔朱公子的,没想到一路走得太累太累,实在走不动了,就在农田里睡着了。我刚刚还在做着梦呐,梦见一个神人被金甲金盾护卫着,喊我:‘起来,起来,主君来了!’没想到是你们啊!”众人一听这话,知道来者不是坏人,于是就指着朱元璋,给常遇春介绍说:“这位才是你梦中的神人啊!”常遇春等一听正是自己要寻找投靠的人,立即下跪迎拜,并向朱元璋展示了自己的臂力。见此,朱元璋笑得几乎合不拢嘴,没想到自己巡逻居然巡出个猛士来了。

  〇天上真的掉馅饼了?巢湖水师来讨救兵

  俗话说,好事要成双,“捡了”猛士常遇春等人后没多久,朱元璋一直为之暗暗叫苦的问题突然间也来了个柳暗花明。那么,这是件什么样的事情使得鬼点子多多的朱元璋长时间苦恼不已?

  原来,郭子兴病死前后,和州城里的粮饷一直供给不足。春去夏来,粮食短缺问题日趋严重,数万军马如果继续待在和州不动的话,就会有饥荒饿死的危险。怎么办?朱元璋老早就想到了,长江对岸的太平、芜湖以及金陵、常州、苏州等地都是有名的仓庾之地,尤其是以金陵(当时称集庆)为中心的江南地区不仅是全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而且也是全国最大的产粮区,打过长江去,粮食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但怎么渡江呢?就凭自己从定远、滁州一路过来收编和召集的这些“旱鸭子”,那怎么能行!自己操练水军?谈何容易。“旱鸭子”们在陆上还好,一站到船上头都发晕。那怎么办?从冬到春,从春到夏,朱元璋一直在寻找便捷的解决方案。终于在至正十五年(1355)五月初,上天将机会送上了门,巢湖水师派了一个叫俞通海的人前来请求出兵救援。朱元璋一听说,有这样的事情,当场就情不自禁地跟李善长、徐达等人欢呼道:“天助我也,吾事济矣!”这究竟是哪门子的事?

  〇小姐死后,巢湖水师讨救兵懵懵懂懂讨来一个“大忽悠”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元末南方红巾军鼻祖彭莹玉曾在江淮一带长期秘密从事反元起义宣传,播下了很多的种子。有个人称金花小姐的彭莹玉女弟子,在刘福通发动颍州起义后,就与李普胜(又名李国胜,外号李扒头)、赵普胜(因善于使用双刀兵器,人称双刀赵)拉起了队伍,响应北方红巾军起义。当时江淮地区“人多应之”,先是庐州巢县俞廷玉及其三个儿子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投到了李普胜的麾下;随后廖永坚、廖永安、廖永忠三兄弟也相继加入了起义军。至正十四年(1354)金花小姐战死后,巢湖及其附近地区的起义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很快就恢复了元气。李普胜占领无为州,赵普胜从江南返回后占据含山寨(今安徽含山县),廖氏兄弟追随彭莹玉和徐寿辉,曾经当过天完政权的军官。彭、徐部队在江西、浙江受挫后,廖永安和廖永忠兄弟俩就回到了家乡,与李普胜、赵普胜以及俞廷玉父子等联合组建水师,以巢湖为水寨中心,拥有战船1 000多艘,水师将士10 000多人,尊奉彭莹玉为祖师爷,自称是他的门徒,故水寨也就叫做彭祖家,或称彭祖水寨。巢县赵仲中、赵庸兄弟,无为桑世杰,庐州张德胜、叶生和含山华高等地方豪杰也纷纷加入其中。因此说,这支水师队伍的实力还是相当雄厚的,但自至正十三年与占据庐州的另一个白莲教首领左君弼发生矛盾冲突起,双方之间的摩擦就一直没有消停过。左君弼后来投靠了元朝,取得了官方的支持,巢湖水师明显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所以就派了俞通海等做特使,前来和州,向朱元璋求救。

  朱元璋是何等人?要饭出身的能将死的说成活的,将活的说成死的。听完来使俞通海的话后,他决定亲自前往巢湖看看。李普胜、俞廷玉和廖永安等水师头领听说和州朱副元帅亲自率兵前来,立即整齐船舰,列队欢迎。

  朱元璋来到巢湖,转了一圈,吃也吃饱了,喝也喝足了,就是只字不提发兵救援人家,反而一味强调巢湖水师所处的环境十分危险,弄得人家李普胜、赵普胜等大老粗水师头领愈发心里没底。李、赵心里没底,朱元璋就大谈打过长江去的好处,并为他们描绘了一幅共享富贵的美好蓝图。说着说着,大老粗们似乎也默认了朱副元帅的主张,而这时他们的部下和廖氏兄弟等早已倒向了朱元璋这一边,因为在这些人看来,与其在这里抖抖霍霍,还不如到朱副元帅那边去,反正自己也不是一、二把手。这样一来,巢湖水师的中、高层基本上都慢慢起了变化——想走了。而就在这时,李普胜和赵普胜两个头领还处于迷迷糊糊当中;朱元璋却与“心急”的人们开始察看出行的水道,以便将巢湖内的船舰带出去,来个“先同居后恋爱”或者说是“生米煮成熟饭”。

  水道察看好后,水师开始出发,没多久就进抵桐城闸附近。通过这个桐城闸关,便可进入马场河,再往前可顺了。哪想到元朝江南行御史台御史中丞蛮子海牙早已在桐城闸、马场河一带布下了重兵,挡住了前方去路。掉头回去?朱元璋岂肯,日思夜想天上掉下馅饼,眼看这个大馅饼就要到嘴里了,怎么能放弃?他当即命令大家赶紧想办法。这时有人说,有一些小河汊倒是没被元军封锁,但这些小河汊里的水太浅了,船只稍稍大一点就会搁浅,怎么办?真是急死人的事。朱元璋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东蹿西跳,就是想不出办法来。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那天晚上,突然间老天变脸,电闪雷鸣,滂沱大雨从天而降,且整整下了一夜,到第二天天明时,原本几乎干涸的小河顿时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小船、大船畅行无阻。这时元中丞蛮子海牙发现情况不对,立即指挥船只,迅速追击,但没想到自己的楼船太高太大,行动相当不便,无奈之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巢湖水师远去。

  〇空手套白狼——“捡了”一支巢湖水师

  过了几天,巢湖水师行进到了一个叫黄墩的地方,这里曾是水师头领赵普胜驻军的地方。赵普胜触景生情,顿时醒悟:我赵普胜,江湖上人称双刀赵,闻名大江南北,即使退居到了巢湖,那也是赫赫有名的万人统领。可如今却莫名其妙地被这个“鞋拔子脸”忽悠到了这里,还要上他的地盘上去,看他在我们巢湖的那样子,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我们要是真去他那里了,还有什么好日子过?真像他嘴上涂了蜜似地说的:共享富贵?凭着直觉可以判断,那是不可能的!尽管人们都在说这个姓朱的如何有能耐,但我从未听说过更没有见识过他擅长什么武艺,靠着一肚子的阴谋诡计混到了今天这个份上,狠啊!再说,他来我们巢湖,尽是干些拨弄舌头根的事,怎么也不见他真心实意来帮我们。我一旦跟过去,40来岁叔叔辈的人反而让20几岁的侄儿小辈召唤,这还是双刀赵吗?想到这些,赵普胜觉得自己必须得离开这个是非之窝,可要走却不跟底下哥儿们打个招呼,那就不厚道了。于是他将几个要好的哥儿们找来,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没想到这一切在暗中都被朱元璋已经搞定了的俞通海父子、廖永安、廖永忠兄弟和张德胜、桑世杰等人看得一清二楚,这些人马上报告了朱元璋。朱元璋听后默不作声,随后密令:从和州调集所谓的商船,其内装满了精兵,火速开往巢湖水师行进地;另一方面则以要与尾随的元中丞蛮子海牙作战为名,对水师部队进行整顿,重新编制和重新部署,削弱赵普胜等原来水师首领的权力。无奈之下,赵普胜计划落空,只好随船队一起行动,“纵舟进入长江,驶抵和州”。

  空手套白狼,这是朱元璋惯用的伎俩,也是有些国人津津乐道的“政治智慧”。对于成功人士或政治大人物,我们国人向来十分宽容,几乎从不研究其“原罪”。不研究“原罪”不等于成功人士或政治大人物就没有“原罪”,其实这样的人才色厉内荏,朱元璋何尝又不是这样呐!就在巢湖水师抵达和州后,他立即任命了先前私通于自己的廖永安、张德胜和俞通海等人为水师统帅,对于原水师头领李普胜和赵普胜来个实质性的架空。不过当时迅速变化着的形势迫使他暂时不做出过分的举动,因为先前在黄墩被甩掉的元中丞蛮子海牙率领的水军已经一路跟来了,并在长江上游布阵,企图将巢湖水师和朱元璋军困死在和州城内。对于这样的局势,朱元璋感到,如果不拔掉蛮子海牙这颗钉子的话,自己渡江去了,他会立马抄我的老巢,后果就不堪设想。为此,他调集了大批商船,配以不少的勇士,以巢湖水师为主力,在长江边上的峪溪口与蛮子海牙展开大决战。

  再说蛮子海牙虽然一路不甘心地跟了来,可没想到朱元璋这么快就与自己决战了,加上自己的船舰过于高大,进退不便;而朱元璋任命的水师新官廖永安兄弟和张德胜等人正处于兴头上,利用自身船小的优势,“操舟如飞”,频频出击,打击元军进退失据,最后迫使其不得不狼狈逃窜。廖永安等率领水师乘胜追击,在青纱坊、鲚鱼洲等地再次痛击元军,俘获了大量的战船。蛮子海牙见到这等情势,唯恐廖永安指挥的水师再追赶过来,干脆就逃往江南去。这样一来,和州周围的元朝水师势力就被肃清了,朱元璋渡江作战的时机完全成熟。〇采石之战与不露声色掌控水陆军事大权本来巢湖水师头领想请朱元璋喝酒的,结果朱元璋将他扔到长江里喂鱼了至正十五年(1355)五月二十五日,朱元璋召开渡江作战战前会议,研究具体的作战方案。有的将领认为,没什么好研究的,直接打过去,直捣集庆即南京。但也有人不同意,认为这样做太冒险了,尤其像冯国用、李善长、范常等读书人,提出以历史上攻打南京的得失作为鉴戒。他们大致这么说道:当年西晋军攻灭东吴最先落脚点就在和州,然后进兵采石,攻下采石后,再兵发建业即南京;南北朝时侯景之所以渡江作战取得成功,也是取道滁(州)和(州),再攻采石,最后才兵围建康即南京;隋朝大将韩擒虎灭南陈、北宋曹彬灭南唐,也都是以攻下采石作为立足点,再逐渐进逼金陵。所以说,能否争夺到采石是渡江作战是否会成功的首要关键,这是由于采石位于南京的上游,突兀在长江南岸,形势险峻。一旦攻占了它,就等于卡住了南京上游的咽喉。朱元璋没什么文化,听了文化人的发言后,顿时感到由衷的敬佩,最后他作了总结性的发言:“取金陵,必自采石始。采石,南北喉襟,得采石,金陵可图也!”

  战前会议结束时,朱元璋又做了三项渡江准备工作:

  第一,为防止军队将士在作战前后叛敌或乘机自立山头,他下令:全体将士之家眷一律留在和州!实际上是作为一种人质,不过他公开的说辞可漂亮了:“打仗,拖家带口怎么打,也不安全。所以从安全方面考虑,也是从关爱您的家人角度出发,大家一律不准拖家带小,包括我朱某人在内,谁都不例外!”那么要是有人打仗打累了,想起女人来,可怎么办?只能忍一忍了,人家朱副元帅不是也不带老婆么,就连他新近搞上的“二奶”“三奶”也不带!不过,等打到了江南,大家才知道,人家朱副元帅可有艳福了,攻下太平城没几天,又娶上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小美眉,姓孙,人称孙夫人,也称孙“四奶”。当然这是后话了。

  第二,从30 000余人的原郭军将士和10 000多人的巢湖水师中抽调10 000人,新组建渡江作战水陆大军,命令徐达、冯国用、邵荣、汤和、李善长、常遇春、邓愈、耿君用、廖永安各引舟渡江,名义上是为了提高作战能力,确保渡江战役的胜利,实际上是疑心病十足的朱副元帅对“天上掉下的那个大馅饼”——巢湖水师很不放心,将他们原来关系打乱,免得生出什么是非来。

  第三,做好战前军事宣传与动员工作。朱元璋发布一项号令:凡入敌境,听从捎粮。若攻城而彼抗拒,任从将士检刮,听为己物。若降,即令安民,一无所取。我们将这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致是说:将士们,马上要打到江南去了,粮饷我们还是不发,到敌占区去取粮,具体由将领主持负责,张贴告示,招安百姓,岁纳粮草,这就是明初历史上所谓的“捎粮”;那么要是对方拒绝与我们合作或抵抗,怎么办?我朱副元帅告诉大家:任由各位掳掠,粮食可抢,女人可睡。当然,要是对方投降了,那就不行!

  和州城里本来就缺粮,好多汉子好久都没碰过女人了。朱副元帅的这番战前动员无疑是在将士们的欲火上浇了一桶油,大家体内火辣辣的,劲也被鼓得足足的,齐声高喊:“打过长江!打过长江!”

  不过这时朱副元帅想的可与别人不一样,“伟人”处处自有过人之处,他要挑个好日子,想来个“开门大吉”。据说六月初一,日子不错,朱元璋当即命令,各将领带好自己的部属,各就各位,准备出发!可不曾想到,老天不开眼,突起狂风暴雨,几乎要将停泊在和州长江边的船只掀翻。面对老天的这般“警示”,渡江只得暂停。不过好在恶劣气候也就那么一天,六月初二,天空放晴,旭日东升,只见朱元璋一大早就精神抖擞地来到了新近收为心腹的廖永安、廖永忠船只上,随着他的一声令下,百舸竞飞,往着长江南岸方向驶去。将士们拼命地划着船,想起前方有饭吃,有酒喝,有女人可睡,还有谁不出力?!

  这时行驶在前的廖永安船只上,只见得主仆两人一问一答,特别和谐。廖永安问:“主公,你看我们船只是不是直接驶往采石?”朱元璋答道:“采石大镇,其备必固。牛诸矶前临大江,彼难为备御,今往攻之,其势必克!”朱元璋话的意思是:“采石是个大镇,元军必定重兵把守,而在它的边上有个叫牛诸矶的,突兀在长江里头,估计元军不大可能在那儿也设有重兵。现在我们突然去攻打它,我看一定能攻下!”廖永安听明白了,立即调整船行方向,朝着牛诸矶驶去。后面的船只看到这样的情势,紧紧跟上。没一会儿,渡江船只就接近了牛诸矶。屯守矶上的元军一看,今天突然有人来攻,感觉情势不妙,赶紧发射弓箭。一时间箭如雨点一般,“啪!啪!啪!”地落在了渡江船舰中。船只无法靠岸,这可怎么办?这时部队总指挥朱元璋突然想起,前些日子在和州城外巡视时“捡到”的那个常遇春,不是他自我介绍武艺高强、很有本领,老吵着要打仗立功么,今天岂不是一个好机会!想到这里,他大呼:“常遇春,立功的机会到了!”时“舟距岸且三丈馀,莫能登。(常)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披靡。诸将乘之,遂拔采石”。采石矶瞬时被攻占,缘江敌垒,望风迎附,朱元璋军迅速占领了采石大镇。

  采石攻下后,一同参与作战的原巢湖水师头领李普胜和赵普胜心里还是很不爽,好端端的巢湖不待,跑这儿来拼命,尤其是渡江战役中两人都是几乎完全被架空了,想想就窝火满腹;但已有前车之鉴了,李普胜也学乖了点,嘱咐手下先在采石长江岸边的船只上准备好了酒席,然后邀请朱元璋共宴,庆贺渡江战役的胜利。一向对人疑神疑鬼的朱元璋接到邀请后心里直犯嘀咕:李普胜一路上好像不怎么开心啊,现在他怎么来请我?于是就随口问了:“李帅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李普胜手下说:“小的不清楚。”听到这话,朱元璋已猜测出了,这是一场鸿门宴,遂以身体不适为由,婉言谢绝。几天后,朱元璋以答谢李普胜的一片盛情为名,也在船上设宴回请。李普胜大老粗一个,根本想都没想就去赴宴了,可他刚走进朱元璋的船舱,只听到一声令下,自己就被人五花大绑了,随后从屏风后面传来一阵奸笑:“嘿嘿,想搞我,我要你看看,到底谁搞谁。来人啊,将他扔到长江里去喂鱼!”可怜李普胜可能至死也没弄明白,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李普胜一死,他的原部下廖永安、廖永忠及俞通海就心安理得地投靠了朱元璋,可他们最终都没得好死,廖永忠还被朱元璋赐死,报应乎?

  李普胜被朱元璋不露声色地杀了,一般人知道得还真不多。不过作为同为高层领导的原巢湖水师另一个头领赵普胜在获悉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顿时就惶惶不安,心想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想到这些,赵普胜再也待不下去了,连夜出逃,投奔天完政权的徐寿辉,成为其手下的一员大将,并于至正十六年、宋龙凤二年(1356)夏占领池州,成为朱元璋政权的危险敌人。

  〇朱元璋:采石没什么,前方太平城里有饭吃,有酒喝,有美女可睡!

  不过对于这些潜在的未来危害,当时的朱元璋并没有意识到,因为还有更为头疼的问题亟待解决,那就是如何处理自己曾向将士们许诺过的诺言。采石攻下后,长期饥饿的将士们看到粮食就抢,看见东西就吃,看见女人就来劲……吃了,玩了,但大家还没尽兴,于是就尽己所能,将凡能抢到的、能带动的,都往停泊在长江边的船上搬,打算运回和州去,好好享用。

  目睹军纪败坏到了这等地步,朱元璋顿时陷入了极度的焦虑之中:照这样下,我还怎么能问鼎金陵、称雄天下,做第二个汉高祖刘邦呢?想到这些,他便跟在场的徐达等几位将领说道:“今举军渡江,幸而克捷,当乘胜径取太平。若听诸军取财物以归,再举必难,江东非我有,大事去矣!”刚说完,底下有人议论:“只有断了这些将士回去的念头才能有希望!”朱元璋听到后连连称赞:“说得好!”随后他下令,砍断长江边上所有船只的缆绳,将船只推入江中去,任其漂流。然后又通知将领们,召集所有的兵士,当场训话:“弟兄们,不是我朱某人说话不算数,采石是个弹丸之地,不能再抢了。前方有个大城池,叫太平州,那里有的是粮食,有的是金银珠宝,还有好多财主家的漂亮美眉,‘无所不有,若破此一州,从其所取,然后方放汝归’”。就是说,太平州里边什么都有,倘若兄弟们一起拼命攻下它,拿什么,抢什么,我朱某人任由大家,如果有人说要回老家去,我也不阻拦!原本抢来的东西被朱元璋弄到长江里去的将士们顿时由牢骚满腹转变为信心百倍,斗志昂扬,且跃跃欲试。目睹这样的态势,朱元璋决定,在采石饱餐一顿,随后发出向前方太平城总攻的号令。想到前方有吃的,想到前方有大美人,将士们争先恐后地往前狂奔。从采石到太平大约有20里的路程,没一会儿就让大家给赶到了。

  再说此时驻守太平城的是元平章完者不花、万户万钧、达鲁花赤普里罕忽里等,他们见到这些发了疯似的“红头兵”(朱元璋军名分上是北方红巾军分支,军中将士的穿着都是红巾军的服饰)像蝗虫一般地云集在城下,顿时感觉不好,连忙紧闭城门。哪想到“红头兵”已经搬来了云梯或搭起了人梯,开始猛烈攻城。不到一个时辰,太平城就被攻破,“红头兵”蜂拥而入,完者不花与签事张旭等弃城逃跑,太平路总管靳义投水自尽,元军万户纳哈出被俘。元朝江南一大城池太平转瞬之间变为朱元璋渡江后的又一根据地。

  强登采石、速攻太平,将士们一路过来还没有遇到过什么劲敌,这仗打得舒畅啊,大伙儿欢天喜地。朱副元帅说得对,你看这太平城确实要比采石镇大,那这里的粮食、财宝肯定要比采石多,这里的美人也一定要比采石还漂亮,赶紧找啊!可仔细一瞧,不对劲,满大街到处贴着告示《戒戢军士榜》,即告诫军士们,严禁掳掠。这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在大伙儿发起攻城前,朱元璋就偷偷地找到李善长,让他制定好严禁掳掠的告示,等太平城一打下,就立即派人进城张贴。军士们见到告示,顿时大眼对小眼,不过也有的发起了牢骚,更有胆大的,我行我素,依然抢劫,不是你朱副元帅在采石时许诺过的!可抢劫者这回倒大霉了,朱元璋下令:杀!

  杀鸡是为了给猴看,至于朱副元帅先前的诺言,人们千万也不要太当真,因为自古以来有哪个“大人物”或言“非常之人”会说话算数的!不过话得说回来,抢劫者被杀,怕死的本能使得当时其他将士老实多、规矩多了,太平顿时“城中肃然”。可大家还是两手空空,这可怎么办?巧了,城中有个叫陈迪的超级富翁,看到朱元璋军队不行抢劫,顿时感觉怪怪的,自古以来有几支部队不抢的?不抢也不一定意味着是件好事,赶紧出点“血”去“孝敬孝敬”吧。朱元璋拿到陈迪奉献的金银财帛后,为了平息军中众愤,及时地“分给诸将士”。这样一来,太平城总算真太平下来了。

  〇保卫太平城——稳固进攻江南军政重心和中心集庆的大本营

  太平是太平下来了,而从朱元璋角度来讲,他要的还不仅仅是这里秩序的安定,而是自己在江南立足、发展的根据地和作为进攻虎踞龙盘帝王之都南京的大本营。为此,自进入太平城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不断地经营,并收获了很多。综合起来看,大约有三大方面:

  第一,建立自己第一个地方政权机构太平府和翼元帅府。

  过去滁州、和州地盘小,军政合一并没有发现有多大的不妥,再说那时还是老丈人当家,自己即使再有什么想法也不能“喧宾夺主”啊。攻下太平后,朱元璋发现:采石、太平连成一片,范围很大,不建立地方行政就不可能实行有效管理;而军队人数现已增加了很多,建立合理的军队管理机构也成了当务之急。就此情势之下,朱元璋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第一个地方政权太平府,即将元朝的太平路给改了,取消“路”这一行政级别,直接设府,任命太平当地的耆儒李习为知府。与此同时,在尊奉龙凤政权为正朔的前提下,设立太平兴国翼元帅府,名义上隶属于韩林儿册封的都元帅府。这里顺便说明一下,按照元朝的军制,中央设枢密院,地方上设临时性的行枢密院,下设万户、千户和百户等机构,万户又称为一翼,因此说朱元璋建立翼元帅府就相当于都元帅府下的最高军事机构。他自任翼元帅府元帅,以李善长为帅府都事,潘庭坚为帅府教授,汪广洋为帅府令使,太平耆儒陶安为参幕府事;并命令诸将分守太平城各门,修城浚濠,加强守御。

  第二,规划下一步的发展目标,确立以金陵作为军事进攻的重中之重。

  朱元璋军队攻下太平后,当地的名儒李习和陶安等耳闻目睹了将士们不行抢劫等“非常之举”(军队抢劫在那时是司空见惯之事),便主动出来拜见。当陶安见到那张奇特的“猪腰子”或称“鞋拔子”脸时,跟一起来的李习说道:“龙姿凤质,非常人也,我辈今有主矣!”这马屁拍得太有水平了,被专制奴役惯了的中国人数千年来一直要为自己寻找主子,唯恐无主了就会觉得浑身上下都不舒服。陶安就是这样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奴才。有中国特色的奴才,必定有中国特色的主子。朱元璋听到陶奴才的奉承话后顿时心里爽极了,随后便问他天下大势。陶安说:“方今四海鼎沸,豪杰并争,攻城屠邑,互相雄长。然其志者,在子女玉帛,取快一时,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之心。明公率众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以此顺天应人,而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听到这里,朱元璋心里更是充满了无比的喜悦,而后又问:“陶先生,您看当今形势下,我攻取金陵,怎么样?”陶安说:“金陵,古帝王之都,龙蟠虎踞,限以长江之险。若取而有之,据其形,胜出兵以临四方,则何向不克!”

  经过此番谈话后,陶安的名字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朱元璋的脑海里。这样的人才实在难得,这样的人才一定得好好使用,于是朱元璋留陶安于幕府之中,“事多与议焉”。原本已被勾起的金陵帝王梦想出乎意料地在太平名士陶安那里再次得以了“证实”,由此朱元璋心中更加明确,下一步进攻的目标就是金陵,并以此作为工作重心之重。

  第三,打退水陆两路元军进攻,稳固太平,以此作为进攻江南军政重心和中心集庆的大本营。

  金陵帝王梦越来越清晰,朱元璋军队离虎踞龙蟠之地越来越近,除非是傻子,谁都看得懂,未来将要发生的大变局将是什么。尤其是在峪溪口之战中领教过朱元璋厉害的蛮子海牙等元将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如果现在不及时地将朱元璋及其军队围死在太平,并加以消灭的话,那么江南重镇集庆及其周围地区用不了多少时间都有可能被他占领。为此,包括蛮子海牙在内的元朝水陆统帅们做了分工合作:元右丞阿鲁厌、副枢绊住马、中丞蛮子海牙等率领巨舟水师,堵截采石江闸,封闭姑孰口(姑孰就是今天当涂南边的姑溪、姑浦),切断朱元璋军队的归路,防止他们战败逃回江北和州;另一方位则是由归降了元朝的方山寨民兵元帅陈埜先率领的数万步兵和水寨元帅康茂才率领水军协同进攻太平城。

  方山位于太平之北,今南京市江宁县东南,正好处于太平通往南京的途中,因此说,如果陈埜先和康茂才的进攻不打退,不仅未来攻占集庆即南京的计划要泡汤,而且连眼前太平府城内的起义军都有被围死的可能。为此,朱元璋在城内布置了重兵,给来犯之敌迎头痛击。可时日一多,问题就来了,当时来到太平城的朱元璋军队才10 000多人,而陈埜先和康茂才两支队伍加在一起总人数就有好几万,明显的敌我悬殊,战斗时间长了点,太平城快要吃不住了。在这十分关键时刻,朱元璋新娶的孙夫人(孙四奶)深明大义,主动出来献计:“府中金银若干,何不尽给将士,使之奋身御敌,倘有不虞,积金何益?”朱元璋一听这主意,觉得是个顶级金点子。随即命令手下人将府中的金银搬到城头上,分给守城的将士。将士们得了金银顿时就来劲,拼死作战。与此同时朱元璋仔细观察与分析敌情,觉得硬拼下去绝非良策,必须采取奇谋,才能克敌制胜。于是他带上汤和率领一部分士兵,火速赶往姑孰东迎敌,迷惑敌人,另外还命令徐达、邓愈等领兵偷偷绕到敌后,然后南北两面夹击,打得陈埜先措手不及,兵士四散,最终连陈埜先本人也当了俘虏。

  陈埜先早已听说过有关朱元璋的那些事,自以为今日被俘,必死无疑,但没想到几天下去,不仅没有被杀,还天天好酒好菜,宾礼相待,这下可犯糊涂了。朱元璋解释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假借大的名头号令天下的,不知有多少人。你胜了,别人就依附你;你败了,就得依附于人。既然陈元帅也以豪杰自负,想必能识时势,就不会不知我朱某人的不杀之意吧!”陈埜先听到这里终于明白了:“朱元帅的意思是想叫陈某招降部下到您的麾下?”朱元璋听后哈哈大笑:“正是如此!陈元帅果然是一方豪杰啊!”闻及此番美语,陈埜先顿时有种飘飘然的感觉,随口说道:“此事容易办到,大多数将校都是我的亲信和部属,我写封信给他们,他们马上就会来了。”说完,展纸操笔,劝降之书不一会儿就写好了,然后就派人送出。第二天,大大小小的头目们果然都一一来“报到”了。朱元璋可侠义了,下令立即宰杀白马乌牛,与陈埜先歃血为盟,义结金兰,共谋攻取集庆,成就一番大业。

  太平保卫战取胜的消息传开了,元右丞阿鲁厌、中丞蛮子海牙等害怕得不敢行进,后又听说朱元璋与陈埜先义结为兄弟,那就更不敢向前妄动了,最后各自率领部属还驻峪溪口。这样一来,太平城变得安全无虞,朱元璋进攻集庆的机会成熟了。

  三攻集庆,占据江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至正十五年、宋龙凤元年(1355)六月底,在与陈埜先义结金兰后没几天,朱元璋决定对江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集庆发动进攻。这就是大明开国史上的第一次集庆之战。

  〇第一次进攻集庆——一次无厘头的城下野营

  进攻分两路:南路军由徐达等人率领,主要进攻目标为集庆南方的溧水、溧阳,扫除这些地区的元军势力,切断它们与集庆的联系,然后再从南部包抄过去,与北路军一起合攻集庆城;北路军则由郭子兴舅子张天祐率领,考虑到张天祐这一路直接攻打的是元朝江南重镇,兵力上无论如何都应该予以配足。那么哪来这么多的兵士?朱元璋聪明得很,直接找结拜兄弟陈埜先去要。再说当了俘虏的陈埜先与人家朱副元帅头也磕了,酒也喝了,拜了把子就没理由拒绝兄弟的这等要求。只是让陈埜先没想到的是,义兄弟朱元璋只要他的将士,却不让他本人一同作战,好听一点的说法是让他在太平城里太太平平地养养身体,骨子里说白了就是将他质押在那里。对此,不仅陈埜先明白个中道理,就连他属下的义兵兄弟们也看懂了:你“猪腰子”脸够损的,让自己心爱的大将徐达等去攻打那些不着调子的小县城,让我们去当炮灰,集庆就那么好打的吗?废话!义兵将士们心照不宣,呼啦啦地跟着张天祐赶到了集庆城下,来个“磨洋工”、装样子,出工不出力,据说这也是陈埜先事先偷偷关照的。这下可好了,第一次进攻集庆成了张天祐部队与陈埜先部下的一次城外野营。

  〇第二次进攻集庆——“大忽悠”成全“小忽悠”——一石打两鸟

  第一次进攻集庆失败后,部队做了一段时间的休整。八月初一,朱元璋召集大家,再次讨论进攻集庆的作战方案。这时,有人向他密报了一些陈埜先的阴事。据说投降后的陈埜先身在曹营心在汉,表面上与朱副元帅义结兄弟,暗地里却时时刻刻不忘元朝的主子。朱元璋要他召集部下来降,迫于当时的情势,他不得不装装样子,虚晃一枪,想通过书信中的“反义正说”,来激起义兵兄弟的忠义之气和哀兵必胜的斗志,没想到这帮子义兵兄弟木鱼脑袋,真的来降了,弄得陈元帅哭笑不得。第一次进攻集庆时,朱元璋没让他去,弄得他浑身不自在。最近听说将要二次进攻集庆了,陈埜先顿时又十分来劲,偷偷地跟他的老部下说:“你们去攻打集庆城,千万不要来真格,装装样子就可以了。等我从这里设法逃脱后,我自会跟你们联系的,那时我们再联合元兵,共举大业。”朱元璋听完密报后当场便说:“我也老早知道他不是真心投降,之所以没有立即杀他,就是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尤其想到:要是我将一个已经归降了的一方首领给杀了,试想今后还会有人肯投降我们吗?!”朱元璋确实想得很周到,不过从告密者提供的情报来看,对于眼前的陈埜先还不能不做个合理的“安排”,否则的话,要不了多久,保不准会出什么乱子来了。

  经过仔仔细细的思考,朱元璋最终拿定主意,找来陈埜先,跟他这样说道:“陈元帅,我们俩虽然义结金兰,但人各有志,识见不同。你是想继续效忠元朝政府还是跟随我,任由你自选,我朱某人绝不勉强。”陈埜先不笨,结拜兄弟的话中话他听懂了,表面来看,朱元帅说得有情有理,滴水不漏,但骨子里似乎渗透出一种令人恐怖的意味,这里绝非久留之地啊!想到这里,他赶紧顺着结拜兄弟的话题杆子爬:“谢谢朱元帅的再生之恩,我陈某人也绝非是忘恩负义之人,如果日后我要是背叛了我们兄弟之情的话,神人不容,天诛地灭!”毒誓都发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朱元璋“嘿嘿”奸笑一声,随即示意手下人放了陈埜先。

  放了陈埜先,这话是我们现在人讲的大白话,当年朱元璋可会做人了,他一边送陈埜先走,一边关切地说:“陈元帅执意要走,兄弟我也不好强留,不过这年头兵荒马乱的,很不安全,嫂夫人与令郎、令爱等还在朱某人这里多住些日子,你呢也好回方山去好好做些整理,将失散的弟兄找回来,助我攻下集庆,共建不世之业!”陈埜先再次感谢朱副元帅的一片“深情厚谊”,且表示愿做进攻集庆的急先锋。

  很有意思的是,朱元璋送走了陈埜先后似乎并没有对直接进攻集庆做更多的努力,而是依然按照原来的思路,派出一支部队进攻方山东南面的溧阳和句容,继续清扫集庆南部外围的元军势力。至于陈埜先的行动,他似乎也没有做很多的过问。

  再说陈埜先,自回到方山后,立即收集残部,重振军队,然后将部队开往集庆南郊的板桥(即今南京城西南郊板桥镇一带)。他这么做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方便与集庆城里元朝守将、江南行御史台御史大夫福寿之间的联系,双方打算设局歼灭朱元璋军;二是做给朱元璋看:我陈埜先守信用,为兄弟两肋插刀,亲自率兵已经攻打到了距离集庆城很近的板桥了。差不多与此同时,他还写了一封信给朱元璋,谎称自己亲率部队于八月十二日在集庆台城的八里冈与元兵展开了决战,杀敌不可胜数,生擒五人,缴获战马数十匹。接着他继续说道:“集庆城池,右环大江,左枕崇冈,三面据水,以山为郭,以江为池,地势险阻,不利步战。而现在集庆城里的元军又与苗军联合在一起,连寨扎营30多里,如果谁要想攻城,他们会马上断了攻城者的后路;如果谁要想在集庆城外建立营寨,作长久围城打算的话,恐怕粮饷运输都会要出问题。所以说,以陈某人之愚见,一味进攻,恐非良策,弄不好反为后患。朱元帅倒不如领兵东向,攻占溧阳、镇江,据守险阻,切断集庆外围过来的粮道,时间一长,集庆城不攻自破!”朱元璋接信后当即回复:“历代攻克江南的,如西晋灭东吴、隋灭南陈、北宋曹彬攻取南唐都是因为长江天堑阻隔南北的缘故,才四处调集船舰水师,然后便是渡江到江南来,再集中力量围攻金陵。如今我大军已经渡江,且据守金陵之上游,扼住了它的喉咙,水师船只多少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现在陈元帅提议我们去攻打溧阳、镇江,也就是放弃水军作战,通过步兵迂回绕进,这也与历朝攻克金陵的成功例子相悖啊!陈元帅过去常常信誓旦旦要为朱某人两肋插刀,而今正当时候!进取金陵,建勋定业,我就不知您为什么要我们放弃万全之策而行那个迂回之计呐?”

  陈埜先接到朱元璋的回信后无话可说,只好装装样子,于九月初带领部队挪动了一下军营,暗中却与元将左答纳识里密约,让他到自己的军营里来,对外却假称将他生擒了,并马上致信朱元璋,让他来陈军营中主持受俘仪式,以此来鼓舞士气,扬扬军威。朱元璋回信说:“好的,近日将启程。”可他私下里跟心腹说:“陈埜先这人十分狡诈,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我才没那么傻呐!”就这样陈元帅空等了好多天,最终才发现:自己上了朱元璋的当了。

  陈埜先的几个计谋都没得逞,反倒使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暴露给了“把兄弟”,不过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朱元璋那般洞若观火。一直对朱元璋掌控郭军实权而颇为不满的张天祐和郭天叙等却是地地道道的“直觉本能之人”,他们觉得目前这样不前不退的格局完全是朱元璋指挥不当所造成的,第一回进攻集庆就应该让陈埜先一起上阵,而这次攻打集庆也不该放任陈埜先去打什么先锋,应该将其置身于我们可控的范围下,配合作战。朱元璋耐心地听着张天祐和郭天叙舅甥俩的牢骚,忍了又忍,最后会心地笑了。九月初在复信陈埜先后,他来了个顺水推舟,仍让张天祐和郭天叙舅甥担任二次进攻集庆的总指挥,这就等于告诉人们:我朱元璋光明磊落,即使与我老闹别扭的,我也十分尊重,将攻占元朝江南军政中心的头功让给他们!

  ◎一石二鸟——郭子兴势力的瓦解

  再说张天祐和郭天叙舅甥争到了这么个“好”机会,心里好不快活。自从渡江以来,我们郭军还没打过什么败仗,正可谓攻无不克,即使上次集庆城下走了一回,那也是敌我兵力太过于悬殊了,所以这一次一定要在这方面予以充分注意。

  出了太平城,大约花了两三天的时间,张天祐和郭天叙赶到了江宁的方山,不是陈埜先说元朝将领左答纳识里被俘后扣在了那里么,我们就顺路过去一探究竟。

  再说原先与陈埜先合唱双簧的元将左答纳识里突然听说张天祐和郭天叙率军要来方山,顿感情势不妙,赶紧组织兵马,本想予以迎头痛击,但时间太仓促了,还没来得及布置好如何作战,张天祐和郭天叙已经闯入大营了,左答纳识里仓促之间溜之大吉。

  方山之捷后,兴致勃勃的张、郭舅甥俩率领大军迅速北向,并与陈埜先约定:陈率领方山义兵从板桥出发,直攻集庆南门,张、郭舅甥俩率领的郭军由官塘经同山进攻集庆城的东门,九月十八日早上卯时(3~5点之间)双方同时发起对集庆城的攻击。但张、郭却不知道陈埜先早已暗通集庆城内的元军守将福寿,所以这第二次进攻集庆的战斗打得尤为艰难。东门与南门相隔距离遥远,陈埜先命令手下将士在南门大喊冲杀声,装装样子,剩下的就只有张、郭舅甥俩率领的郭军一方在殊死拼搏,战斗打到中午,打了整整六个小时,集庆城还是纹丝不动。这时陈埜先派人到东门来招呼张、郭舅甥俩,说这个江南重镇确实不好打,我们先稍稍歇歇,并说自己准备了丰盛的午宴,邀请张、郭两位元帅同去饮宴。张、郭一点也没有设防,一顿午餐下来喝得酩酊大醉。陈埜先看看时候差不多了,朝手下人使了个眼色,顿时刀斧手冲出,手起刀落,郭天叙的人头滚落到地。再说张天祐迷迷糊糊中听到有人吵闹,猛力睁眼想看看怎么回事,哪想到自己已经被五花大绑了。任凭怎么叫唤、怎么骂娘,陈埜先只当没听见,最后将他献给了福寿。福寿一接到陈埜先的“献礼”,就毫不含糊地将张天祐给杀了。可怜张天祐和外甥郭天叙可能至死都没弄明白,自己到底怎么被暗算致死的。

  张、郭舅甥俩一死,福寿与陈埜先马上于城内城外对郭军发起了攻击,没了主帅的郭军顿时遭受了两面夹击,死伤极为惨重,活着的看看不对劲赶紧溜吧。这时郭军总管赵继祖率领将士们开始进行有组织的撤退。陈埜先一看这情势,赶紧组织人马拼命追赶,企图将剩余郭军来个一网打尽。郭军残部向着集庆南方一路退着,大约退到今天江苏溧阳境内,经过金坛县葛仙乡时,当地有一支义兵武装,领头的叫卢德茂,他听说红巾军(民间俗称“红头兵”或“红贼”)来了,赶紧指挥大家设伏,准备阻击,可是等了大半天,没看见什么“红头兵”,倒是看见了一路追赶过来的陈埜先和他的部队。卢德茂组织义兵是为元朝服务的,听说陈埜先来了,他也来劲,因为前不久有人讲起陈埜先投靠了“红贼”,现在没抓住“红贼”,逮住或杀死投靠“红贼”的,照样也能到元朝政府那里去报功领赏啊!想到这些,卢德茂就派了50个壮士出寨去“迎接”陈埜先。陈埜先没防备,看到穿了元朝服饰青衣的义兵,就以为是自家人,兴冲冲地与10多个随身骑兵跟着走进了前头的寨子。正走着,有一个壮士突然间在其背后猛地一捶,陈埜先当即滚落下马,众壮士连连数枪直刺,陈埜先当场就一命呜呼。死讯传出,部下推举陈埜先的侄儿陈兆先为头领,继续屯兵方山山寨。

  〇第三次进攻集庆—“真龙”发威——宋龙凤二年、元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

  金兰兄弟陈埜先死了,一直与自己过不去和较劲的张、郭舅甥俩也死了,老丈人郭子兴的旧部全归给了义女婿,朱元璋从此成为这支起义军队伍名副其实的都元帅、一把手,也是龙凤政权在南方地区的一员大将。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通过算计就能解决好的,就在集庆城下张、郭舅甥俩被害之后,元水师大将蛮子海牙也看到了希望和机会,他迅速鼓起勇气,将水师从江北的峪溪口移向了江南采石矶,在那里建立栅寨,布兵设岗,不仅切断了太平通往集庆的道路,而且也断绝了和州通往江南的交通。而这时朱元璋正妻马氏以及将士们的家眷等都在江北和州,如果不将蛮子海牙这颗钉子拔掉,将士们的心情肯定不会安宁。再说,马上就要发动新一轮的集庆围攻战了,北上之路上有人正蛰伏着,这毕竟是一大隐患。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扫除蛮子海牙这只拦路虎成为了那时朱元璋军的当务之急。

  宋龙凤二年、元至正十六年(1356)二月,朱元璋派常遇春率领一支部队作为疑兵,对蛮子海牙水师发起猛烈攻击,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与此同时他自己则率部从正面进攻。对于起义军这般突然间的猛攻,蛮子海牙猝不及防,水师队伍一下子被常遇春冲开了,分成了左右两翼,相互失去了联系。朱元璋见到这番形势,令人赶紧发炮轰击,半天不到的功夫,蛮子海牙水师力不能支,开始全面溃退,往着集庆城方向逃窜。朱元璋当即俘获了元军水师10 000余人,采石再次回到朱元璋军手中,南北通道恢复畅通,同时也为北上围攻集庆解除了后顾之忧,新一轮集庆攻城战时机完全成熟。

  宋龙凤二年三月初一日,经过几天休整后,朱元璋亲率水陆大军,浩浩荡荡地从太平城出发北上,第三次集庆之战由此开局。

  第三天即初三日,大军到达集庆路治所江宁镇,屯守在江宁东南方四五里外的方山山寨的陈兆先义兵猝不及防。而朱元璋起义军的将士们一望见方山义兵,格外眼红,想起跟随郭天叙、张天祐一起攻城而死难的弟兄,大伙儿憋足了劲,在那里发起了一场闯营大战,当场就活捉了陈兆先及其手下将士36 000人。

  方山大捷后,将士们自动发起了纪念昔日死难兄弟亡灵的活动,当地的百姓纷纷参与,敲起了大鼓;从此江宁方山一带的老百姓每年在新春期间都要擂起大鼓,举行一定的仪式,据说就是要祭奠那些死去的将士,方山大鼓由此名扬天下。

  再说当时陈兆先和手下的36 000号俘虏看到朱元璋军中将士的如等举动后,个个都吓坏了,他们估摸着自己将要受到血腥的报复,人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口,大气都不敢喘。要饭出身的朱元璋最擅长观貌察色,还有就是一肚子的计谋,他立即喊来冯国用,从那36 000号俘虏中挑选出了500个骁勇壮士,叫他们担任自己的守帐亲兵,并决定当天夜里就留他们守夜值班。这下可急坏了一些“渡江干部”“老革命”,他们担心这些新降的“精兵”万一有什么歹念,我们大元帅岂不……但朱元璋执意要那么做,下令将原来身边其余的人全部打发走,独留下典领亲兵的冯国用一人侍候在自己的卧榻旁。那500亲兵就守在帐外,朱元璋一躺下去便鼾声如雷。他真的睡着了吗?作秀?只有去问朱元璋他本人了。可就这样的一个举动,把500个亲兵感动得实在没得说。咱们刚投降,没有想到这位主帅如此真诚地对待我们,我们不为这样的主子卖命还是人吗?

  得了这么多的军事力量补充后,朱元璋的队伍可谓是巍巍壮观。7天后的初十日,朱元璋下令军队开拔北上,冯国用率领那500 名侍卫壮士从集庆东线蒋山即紫金山一带发起冲锋,被感动的500壮士个个如猛虎一般,闯入元军阵营,拼命砍杀,没一会儿,他们便攻入了集庆外城。与此同时,朱元璋直接统领的大军在距离集庆还有5里的地方就开始孕育起了冲锋杀敌的军中士气,大家鼓噪而进,喊杀声惊天动地。集庆城里的元兵远远望见这样的阵势,顿时都吓破了胆。元行台御史大夫福寿只好亲自督领兵士出城迎战,没曾料到,一出城就被打得屁滚尿流。见到形势不对,他赶紧缩到城里去,立即关闭了城门。再说朱元璋军将士可管不了这么多,当大家来到集庆城下时,纷纷搭起了云梯,并迅速开始登城。元军抵抗着,但攻城将士如潮水一般地涌来,最终涌入了城内,集庆城终于被打开。福寿见到大事不妙,立即率领元兵与起义军展开激烈的巷战,不料又兵败,最后死于战阵之中。元平章阿鲁厌、参政伯家奴及集庆路达鲁花赤达尼达思等皆战死,御史王稷、元帅李宁等300余名将官投降,蛮子海牙向东逃跑,投奔张士诚。淮西宣慰使、水寨元帅康茂才和苗军元帅寻朝佐、许成、刘哈剌不花以及海军元帅叶撒及阿鲁厌部将完都等,各率众投降,朱元璋共得集庆军民50余万人。

  50万人口一下子易主了,人们纷纷不安。对此,明察秋毫的一代枭雄朱元璋一下子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入城当天,他召集城中官吏、父老、人民等,登台作了即兴演讲:“元失其政,所在纷扰,兵戈并起,生民涂炭,汝等处危城之中,朝夕惴惴不能自保。吾率众至此,为民除乱耳!汝宜各安职业,勿怀疑惧。贤人君子,有能相从立功业者,吾礼用之。居官者,慎毋暴横以殃吾民,旧政有不便者,吾为汝除之。”翻译成现代汉语大致是这么说的:元朝腐败,现在易主了,大家各安其业,凡是做官的千万要注意,不得祸害我百姓;凡是不便于民的元朝弊政、恶政,我朱某人为民坚决铲除!

  朱元璋的这番演讲很到位,言简意赅,又击中要害,集庆城内军民一下子安定下来了。第二天,他下令建立江南地区第二个地方行政机构,将集庆路改为应天府,下设上元、江宁二县。对于应天之名,朱元璋曾这样解释:“王者征伐,应天顺人,所以平祸乱而安生民也!”在设立应天府的同时,还设置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天兴建康翼统军大元帅府,以廖永安为统军元帅,赵忠为兴国翼元帅,镇守太平。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