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十六章 卢汉起义

  蒋介石为什么在成都只住了十天,就临时仓皇出走呢?他不是表示这次来成都督战要与大家共存亡的吗?

  是的,蒋介石是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离开的,那为什么不能在成都坚持到最后一天呢?这因为成都的情况和重庆不同。重庆解放了,还有成都可以撤退,可以乘飞机逃往成都。而成都一解放,他还能乘飞机往哪儿逃呢?

  往昆明飞吗?因为从云南传来的消息:卢汉不稳,随时可能起义。像刘文辉、邓锡侯那样:8日还信誓旦旦地要与党国共存亡,9日就宣布起义了。可怕哟!蒋介石觉得自己留在成都,好像坐在随时都可能爆发的火山上,万一火山爆发,他是逃也逃不走,避也避不及的。

  昆明呢,和成都一样,同样也是一座活火山。

  12月7日下午4时,蒋介石接见成都警备司令严啸虎后,和王陵基一起吃了晚饭,又接见了十八兵团司令官李振。

  李振原是粤系余汉谋部下,后来才归到胡宗南下面去的,他管辖的六十五军、三十八军、九十军,实力还很大。守在绵阳,成都的北大门。所以蒋介石要亲自慰勉一下。

  李振是胡宗南派车子把他送到军校来见蒋介石的。

  李振一下车,蒋介石的侍从室人员便问道:

  “你是十八兵团李司令官吗?”

  “是的。”李振回答。

  “好,请到里面坐。”侍从室人员边说边引李振到接待室,并且问他,“李司令官随身带有什么武器?我们为了表示对总裁的尊敬,凡是和总裁见面的人,都不能带武器和佩剑之类,如有的话,请你先放在这里。”

  李振立即回答:“我没有带什么武器。”

  这样又被引领到一间会客室内,叫他稍候。

  李振坐在椅子上,心中却在想:怎么搞得这样紧张?一边又想到十月间自己的秘书从重庆飞到汉中,传达了妻子的话:“老上司莫希德来信说,叶剑英司令员在广州派人找到莫老,要莫老告诉李司令:如要起义,快快行动,过后就没有机会了。”李振因当时部队分散,无法集中,不便行动……

  正在这时,侍从室人员出来告诉李振:“总裁马上就出来了。”

  不一会,蒋介石步进会客室房门,脸上没有一丝笑容,满脸是忧虑和神伤之色,又是一副睡眠不足的困倦样子。

  “你来了。”蒋介石轻轻点了点头说,“坐下,坐下。”

  李振坐下,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呆呆地等着蒋介石发话。

  “你的兵团驻在什么地方哟?”蒋介石开口问道,“共有多少人,装备齐全吗?”

  李振小心谨慎地一一作了回答,并提出人员装备不足。

  “那你赶快找胡主任补充。”蒋介石似乎很关心地说,“你这个部队过去打得很好,官兵都很勇敢,这种精神要保持下去。现在敌人很猖狂,其实没有什么,完全是我们高级将领不争气,腐化堕落。中国古代兵法早就告诉我们:强兵在将,我不怕敌,敌人就怕我。我们当一个将领,应该有不成功便成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大无畏精神,你要好好同全体官兵说清楚,要好好鼓励官兵。我们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只要大家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反攻复国’是很容易的。”

  蒋介石极度疲惫的脸上好像升起了一股虚火,居然一气讲了那么多话。

  “是,是!”李振只好不住称是,“总裁讲得很对,我们一定按您的教诲去做。”

  “好,好!”蒋介石继续刚才的话,“你们很快就向西昌集中吧!西昌是我们最后复兴的基地。嗯,这个地方很重要!你到了那里,要居险扼守。如果敌人重兵来犯,不要恋战,部队互相掩护,逐步向云南、缅甸边界转移。利用中缅交界的复杂地形,打下根基,整顿部队,等候时机。嗯,美苏两国是势不两立的。三次大战一触即发,这就是我们‘反攻复国’的时候。我们身为高级将领,要时时刻刻告诉官兵,失地不复,军人之耻。上不能慰先总理在天之灵,下无以对全国同胞。你回去要督促部属准备行动,你还有什么事没有?你近来同余总司令通信没有?他现在在海南岛你知道吗?”

  蒋介石这一连串的训话,使李振无法回答,也没有时间插话。说完这些话,蒋介石似乎累极了,有气无力地说:

  “你回去吧,回西昌……”

  李振告辞出来,碰见胡宗南。对方拍拍他的肩膀说:

  “老兄,领袖很器重你啦,知道你心地刚直,为人忠诚,在党国危急存亡之时,特别召见你,托付你重任。希望你不要辜负领袖的期望啊!”

  李振想:如果在两三年前,受到蒋介石召见,自己会受宠若惊。但这次召见却使自己哭笑不得,感到非常彷徨。心想:全国大陆已只剩下西昌、云南一角,还要徒托空言,妄想“反攻复国”,那是痴人说梦。跟着蒋介石走下去,肯定是没有出路的。

  李振驱车赶回绵阳,终于在12月25日率部起义了。

  李振走了不久,蒋介石正想休息,这时,俞济时急匆匆跑进来报告:

  “岳军先生从昆明来电……”

  蒋介石听说卢汉不稳,是特地叫张群赶到昆明去处置的。

  因为这次蒋介石派张群去昆明,是叫他先同卢汉打好交道,准备把一部分中央指挥机关和部队撤进云南。

  “电报怎么说?”蒋介石心中一惊,很关心地问。

  “张岳军说,他到昆明,卢汉托病不见。”俞济时坐到椅子上,把详细情况向蒋介石报告,“张岳军只好亲自到卢汉公馆去见他。卢汉劈头就问:300万大洋和三个师的武器有无着落。张岳军说:总裁决定升卢汉为西南军政长官。卢汉竟说:不给钱、不给枪,莫说封我为西南军政长官,就是尊我为卢汉皇帝,我也没有办法。张岳军又向卢汉提出,要把中央政府机关搬到昆明去。卢汉竟拒绝说:云南民穷财尽粮缺,负担不起啊!总裁,张岳军请示如何办?”

  蒋介石听俞济时这一席云南情况介绍,真是气得火冒三丈,差一点要骂娘了。他在室内来回踱了几步,大声说:

  “立刻告诉张岳军,叫他把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九十三军军长龙泽汇、七十四军军长余建勋带来成都。让第八军李弥留在云南,再关照毛人凤通知沈醉他们,密切注意卢汉的一切动向。”

  俞济时马上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去布置了,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

  9日下午,西南长官公署二处处长徐远举、军统总务处处长成希超、经理处处长郭旭三人由成都乘飞机到了昆明。原重庆卫戍总部保防处长周养浩,也在这天乘另一架飞机到了昆明。

  当时成都的飞机不能直接飞台湾。要去台湾,得先到昆明转乘飞机。所以万一昆明出事,大陆的党国要员都去不了台湾,因而大家对昆明的形势很关心,对卢汉格外注目。

  果然,就在这一天,卢汉下令:禁止昆明的飞机飞出,这样外来的飞机,降落在昆明机场上的,再也飞不走了。

  徐远举、周养浩等人找到了沈醉。沈醉已经知道了卢汉下的命令,知道他马上会采取行动。但为了避免引起徐远举等人的惊慌,答应明天早上给他们准备飞机,先把他们安顿下来,陪他们去吃饭、洗澡。

  但沈醉紧张的心情被专搞特工工作的徐远举觉察到了,再三询问,沈醉只好把情况告诉他:

  “卢汉随时可能背叛……”

  “不会吧。”徐远举强作镇静地安慰他说,“西南长官公署的司令长官张群已经到了昆明,看来卢汉暂时不会有什么行动的。”

  徐远举之所以这样说是有他的理由的:张群不但是卢汉的上司,而且曾经在蒋介石面前担保过卢汉。

  张群,这个被称为“智多星”的国民党元老,有办法说服卢汉,把他争取过来吗?

  其实,张群这时已被卢汉软禁在他的公馆中了。

  那天晚上,沈醉接到通知,要他晚上十点钟去卢汉家中开会。通知是假借张群名义发出的。

  沈醉接过传令兵送来的张群的通知,知其中有诈,心中十分狐疑,七上八下,犹豫不定。是去呢还是不去?他很不放心地问徐远举:

  “你看通知上是不是张群常用的图章?”

  徐远举仔细地看了看,肯定地说:

  “没错,是张群的。”

  沈醉还是疑虑参半,不想去参加这个凶多吉少的会议。

  “还是去参加的好。”徐远举劝说他,“张群来了,一定会有具体的布置。你还是应该去听听张群的意见。”

  沈醉想了想,觉得也对,表示同意去,但心里总里嘀嘀咕咕的,感到忐忑不安。

  他为了慎重起见,接连分别给绥靖公署其他几个处长打了电话,问他们是否接到开会的通知,他们都说没有。

  沈醉更不安了,就打电话到卢汉家找张群,想把情况问清楚。

  “喂,卢公馆吗?我是沈醉,我要找张长官岳军先生。”

  电话里回答说:“张长官很忙,你准时来开会,有事当面向他说。”

  沈醉只得大着胆子去了。他故意不走卢汉旧公馆的正门,而绕道翠湖东路,从卢汉新公馆正门进去。

  他下车刚走上台阶,就看到张群一个人懊丧地坐在大客厅里。门外,站着几个彪形大汉看守着。

  张群看沈醉走进来,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无可奈何地双手一摊,表示完了,全完了。

  沈醉看了,一下惊出汗来,想退回去,已经晚了,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客厅……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