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十七章 蒋经国代父传言

  1949年10月以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解放军以势如破竹之势直指西南,眼看重庆、成都旦夕不保,川康、云贵等地都要相继解放。

  10月16日,解放军攻占大庸,紧接着就解放了永顺。宋希濂的一二二军被歼灭,恩施受到威胁。

  紧接着宋希濂的九十九、一二四两个军在宣恩、咸丰地区被消灭;一一八军的五十四师在黔江以东遭歼,十五军的一六九师也在咸丰附近被消灭了一部分,仅存第二军和十五军大部和一一八军的二九八师;而二九八师在梅子关阵地也被消灭大半……川东、鄂西形势不妙!

  告急的电报,雪片一般向台湾飞来。

  蒋介石现在最寄予希望的宋希濂六个军,居然在短时间内大部分被歼灭,致使川东的门户洞开,蒋介石怎能不心急如焚呢?大西南不保,整个大陆就没有希望了。

  11月14日,蒋介石又匆匆从台湾飞到风雨飘摇的重庆,企图作垂死挣扎。16日,蒋介石电召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到重庆与重庆卫戍总司令杨森等商定“军政一元化”的作战方案。划四川为四个作战区:川北区由胡宗南负责;川东区由孙震负责;川中区由杨森负责;川西区由王陵基负责。17日,派蒋经国带秘书、副官各一人,由六个宪兵护卫,分乘两辆吉普车来到川东武隆县境的江口。面对长江门户,蒋经国心绪非常复杂。他到江口是会见宋希濂,传达蒋介石命令的。

  本来,蒋介石叫俞济时通知宋希濂,要他到重庆来报告前线情况。宋希濂推托说:

  “军务在身,还是到江口会面吧。至于陈克非等我是会通知到的。”

  在这非常时期,蒋介石还能怎么样呢?他不得不派蒋经国乘吉普车赶去了。

  蒋经国到得早,宋希濂却到下午5时左右才到达江口。宋急匆匆到达江口时,真是风尘仆仆,一身硝烟,疲惫至极!

  宋希濂和陈克非一到江口,蒋经国马上迎出来了,非常客气地说:“宋长官、陈司令,领袖叫我代他向你们问好!”

  他把两位请进会客室,马上叫副官拿出六个信封,由他亲手分送,边送边说:

  “这是领袖亲笔给各位将军的手书。”

  宋希濂拆开给他的信一看,共有五张信纸,每张纸却只有六七十个字,字是用毛笔写的,每个字都很大。信尾有蒋中正的签名。

  蒋介石在信中说:他一月间的引退是出于求和的“苦心”,接着又说共产党竟要我们投降,这样将使“党国陷于万劫不复之地,吾辈亦将死无葬身之所矣!”为了救党救国,他不能不起来与大家一道与共产党进行生死存亡的斗争。

  蒋介石在信中特别吹了一通最近在金门的胜利,说:在金门毙伤俘虏了共军万余人,以此来证明共军是可以击败的。最后,他勉励宋希濂与诸将士“同心协力,巩固川东战线,给共军以迎头痛击……”

  宋希濂读完信,看看大家,都没有过分兴奋的神色,而是意味深长地对视,表情是十分复杂的。大家也没有什么议论,就匆匆吃饭。

  吃过晚饭,已近7点,陈克非等相继告辞走了。

  8时半左右,宋希濂和蒋经国单独进行会谈,一直谈到深夜一点多钟。“宋长官,”蒋经国首先问道,“领袖要我问你在指挥上有否困难?各军师长有否不服从命令的情况?”

  宋希濂很审慎地回答:“这情况倒没有。但是说实话,将士战斗意志是不强的。川东战场上我军失败原因众多……”

  “请告其详。”蒋经国显得很虚心,一副讨教的样子。

  “我直说了。”宋希濂很直率地说,“共军实力雄厚,总兵力远远超过我军。共军指战员战斗意志旺盛,作战时猛打猛冲,并且经常从一些崎岖小径,抄袭我军侧背,把我军前后截断,分割包围,逐个消灭。”

  蒋经国点点头,不住称是,表示赞同宋希濂的看法。

  宋希濂继续说下去:“我指挥的六个军,除第二军较有战斗力以外,其余部队大多残缺不堪,有些新编的部队,战斗力更弱。特别是国军主力在东北、平津、徐蚌一带被歼后,许多将士对和共军作战,完全失去信心。再说鄂西山地,非产粮之地,就地征粮十分困难。依靠重庆运送补给,又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运输力量也深感不足。这样,前线官兵吃不饱,个个面黄肌瘦……”说到这里,宋希濂突然声调提高,感情冲动得简直要声泪俱下了。

  蒋经国对宋希濂如此激愤的态度和语气感到惊讶,心想劝说他几句。可是宋还是滔滔不绝地说了下去,不给蒋经国插嘴的机会。看来宋希濂心中有一股怨气,虽不好明说,但溢于言表,已经无法控制。他继续说:

  “鄂西川东一带,崇山峻巅,经常下雨,现在已相当寒冷,到晚上更冷得厉害。而各部队所领到的棉军服,还不足半数,连我的警卫团都是如此。你在江口街上就可看到许多士兵身穿单衣,吃不饱,穿不暖,士气低落,当然谈不上战斗力了……”

  说到这儿,彼此相对沉默了好一会儿。

  蒋经国从窗外看到宋希濂的士兵身穿单衣,缩着脖子,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宋希濂没有夸大,事实确是如此。

  宋希濂说到这里,想到部下一些军长、师长的悲观论调,心里十分沉重。例如二十兵团司令陈克非就曾唉声叹气地说过:

  “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经历了三十年就完蛋了,我看我们校长为首的黄埔系统,也是快三十年了,看来也快完了。三十年一个轮回,这是天命,气数已尽。”

  陈克非这种说法,在部队中流传得相当普遍。

  宋希濂又想到今年8月初,程潜、陈明仁起义时,陈明仁拍密电给他,约他采取一致行动,但被他回电拒绝了。此事,他当时未向蒋介石报告,怕引起蒋介石的怀疑。谁知此事走漏了风声。8月上旬,蒋介石派了他的内侄毛景彪到重庆来调查了。毛景彪是国防部第一厅厅长,一到重庆就和当时在巴东的陈克非通电话。他在电话里说:

  “老先生指示,要你随时把情况直接用电报报告。”

  陈克非是浙江天台人,和蒋介石是大同乡,是蒋介石一手提拔起来的,当然听命于蒋介石。

  这次通话,被宋希濂司令部检查邮电的情报人员记录下来了,送给宋希濂。宋希濂看后,心中大为不快,觉得蒋介石对自己已经不信任了。

  再说刚才的情况,当陈克非接过蒋经国亲手交给他的蒋介石亲笔信时,一种抑制不住的喜悦之情溢于眉际,这种表情早被一向敏感的宋希濂察觉到了。蒋介石在给陈克非的信中说了些什么呢?使他那么高兴!

  当天,宋希濂和陈克非一起在彭水西岸察看地形,部署新的战役。当宋希濂看到自己的部队从前线大股大股溃退下来,那种又狼狈、又紧张的渡河情景时,心中真有说不出凄凉之感。他只好苦笑着拍拍陈克非的肩膀说:

  “今天晚间,蒋经国到江口来,可能老头子又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指示。等一下你我同到江口去见他,然后再到我司令部吃晚饭。”

  “总裁有什么重要事情,要派自己儿子亲自出马呢?”陈克非自言自语地说。

  “到江口就知道了。”

  陈克非从来没有见过蒋经国。这次是经宋希濂介绍,第一次认识这位太子的,使宋感到奇怪的是,蒋经国竟会亲手交给他一封蒋介石的亲笔信!从陈克非看到蒋介石信后的喜悦表情,以及刚才离去时的兴奋神态来猜测,蒋介石在信中一定在拉这位同乡的关系了,说不定又暗中嘱咐他监视我宋希濂呢!

  在这种时候,在嫡系部队中还玩弄亲一派、疏一派的手腕,仍然以亲属和浙江同乡作为自己的可靠势力,真使人太寒心了,谁还愿真心实意地卖命呢?

  这就是宋希濂接读蒋介石的亲笔信而高兴不起来的原因。他回想起这些往事,心头总笼罩着一层阴影。

  蒋经国见他沉默得太久了,就打破僵局,主动发言了:

  “宋长官,你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我认为,近三年内失败之根本原因,是由于二十年来,国民党既没有领导政治,也没有领导军队。只有彻底改造国民党,使每一个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都能真正为党的主义而奋斗,才能产生伟大的力量。”

  蒋经国说的话可能出于真心,可是宋希濂对此不感兴趣,因为蒋经国讲得太原则了,也太玄乎了。

  “经国兄,”宋希濂急急地问,“贵州已被共军占领,他们可能一路进取昆明,一路出毕节,进攻泸州。而川东局势又是这样紧迫,总裁对这样严重的局势,究竟打算怎样应付?”

  蒋经国见宋希濂问这个问题,觉得自己无法答复,就不作正面回答,笼统地说:

  “现在打算把胡宗南的第一军调过来,希望能撑上一个时期。”

  “哦——”宋希濂听后无精打采地沉吟着,无神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阴影。

  胡宗南的情况,他又不是不知道。在这以前,他们俩在重庆谈过好几次。胡宗南还求教于他。而现在,自己的部队已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依靠胡宗南的部队行吗?恐怕他的情况不会比自己好。

  “宋长官,你今后作如何打算呢?”蒋经国不动声色地问。

  “啊,”宋希濂愣了一下,马上收起神来,提起精神说,“经国兄,我只有一句话,尽人事以听天命而已。”说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宋希濂心中之所以一直恍惚不定、烦躁不安,是因为在谈话中他早已走了神,他脑子里还一直在猜测着刚才蒋介石给陈克非的信中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呢,信中对自己又说了些什么话呢!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