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十三章 宋希濂、胡宗南面蒋受斥

  在歌乐山麓,渣滓洞和白公馆之间的一片松林之中,有一幢气魄很大的洋房。这幢洋房前有宽敞的会客厅,后有精致的卧室,中间以回廊曲院连通,布局优雅舒适。洋房四周有大片的庭院,遍植绿荫馥郁的花木,铺着绿茵如毡的草坪,使这幢房子完全掩映在茂密的林木之中。

  这儿原是国民党元老林森主席的公馆,所以叫林园。现在成了蒋介石来重庆下榻之处。

  深秋天气,郁郁葱葱的树木山林,枫叶红了,霜色如丹。山城的秋天虽然高爽,可是一阵秋风吹过,落叶萧萧,更显出几分凄凉。

  松林的山道之中,远远驶来一辆黑色轿车。车中坐着两个戎装笔挺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这就是宋希濂和胡宗南。他们两人是到歌乐山林园晋见蒋介石来的。

  宋希濂自从程潜、陈明仁起义以后,心里觉得很不踏实。因为在起义前,陈明仁当时曾给宋希濂拍来过一个密电,要求他“联合行动”。宋希濂收到这个密电,左右为难,一时决断不下,就回复了一个“事关重大,正慎重研究中”的电报,搪塞一下,拒绝起义。

  但是他也深感情势危急,心神惶惑。8月11日,他从恩施乘飞机到重庆时,曾和胡宗南会谈到深夜两点多钟,足足长谈了6个多钟点。

  头一个钟点里,他们两人谈的是国民党政府20多年的统治。回顾往昔,瞻念前景,宋、胡两人已经毫不掩饰自己不满的心情。特别是宋希濂讲得更露骨:

  “三年来失败到这般地步,我看不外乎这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政治上,贪污成风,腐败无能,民怨沸腾,民变蜂起;二、经济上,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三、党务上,国民党员号称几百万,实则毫无组织力量;四、军事上,军队内部矛盾重重,中上级军官腐化堕落,士气消沉,指挥紊乱……”

  胡宗南对宋希濂的看法深有同感,他又提出三个问题:

  “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否会在短期内爆发?我们能否保住西南、华南、台湾?如果共军向西南进攻,我们能否和他们决战?如果不能决战,该如何办?”

  宋希濂苦笑了一下说:“我估计短期内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很小。”“何以见得?”

  “二次大战之后,苏、法、英等国损失较大,元气绝非短期内能够恢复,这些国家当然不愿打仗。美国损失较小,但美国的一贯做法,就是由他出钱出枪,叫别人去打。西欧国家人民厌恶战争,美国要想组成几百万人马到欧洲去和苏联打,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打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很小。”

  宋希濂的分析颇有见地,胡宗南也觉得很有道理。

  “那么老兄对目前全国战局有如何看法?”

  在胡宗南提出这个问题后,宋希濂详细分析说:

  “据我估计,共军正规部队有400万左右,再加上地方兵团及民兵等,可能达到1000万人。他们有这样大的力量,完全有条件来统一全国。而我军仅有100多万人,散布在新疆、甘肃、陕南、四川、贵州、云南、湖南、鄂西、广东、广西以至台湾等广大区域内,无论就军队数量和战斗力来说,都无法在任何地区进行决战,因而在整个大陆,不论是华南和西南,恐怕都将不保。但台湾、海南、舟山或可暂保一个时期,因为共军要进攻这些岛屿,必须要有相当强的海空力量,而这种力量的增长,最快也要三五年……”

  宋希濂这种分析大体是对的,但后来解放军用木帆船在一年之内很快解放了海南、舟山等沿海岛屿,则是他始料不及的。

  “老兄,西南——”胡宗南长叹一声,心事重重地问,“就是说我们怎么办?”

  “请问你老兄有多少兵力?”宋希濂反问了一句。

  “三个兵团,共有十二个军,三十几万人马。”胡宗南如实回答。

  “好!”宋希濂情绪显得有些兴奋地说,“我掌握的也有三十多万兵力,再加上何绍国指挥的十九兵团,卢汉指挥的四个军,归西南长官公署直接指挥的罗广文兵团和郭汝瑰兵团共五个军,还有刘文辉的二十四军,邓锡侯的九十五军,杨森的二十军,以及几个独立师,四个省的保安队,总兵力大约不会超出九十万人。”

  宋希濂用手指轻轻敲着桌子,似乎在仔细谋划计算:

  “这些队伍,除老兄你我两人掌握之外,其他部队谁能统一指挥?再说大部分还是新编的,装备不全,缺乏训练,战斗力极差。西南这样大的地区,除公路外,没有一条铁路,你想集结兵力决战,怎么可能呀!我看只会被共军一个个分割包围吃掉……”

  最后,宋希濂轻轻拍了一下桌子,以表达内心的忧虑。

  “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胡宗南问道。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存实力,静待时机。”

  “如何保存实力呢?你说。”

  宋希濂说了一句:“在共军尚未向西南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之前,应设法将主力转移到滇缅边区。”

  “请教老兄高见?”

  “第一步先控制西康、川南,把刘文辉解决掉,作为向滇缅边区转移的基地;第二步,等共军向西南进发,应立即将主力转移到滇西保山、腾冲、芒市一带,以一部转移到滇南车里、佛海一带。”

  “再下一步呢?”胡宗南进一步问道。

  “如将来再受共军进逼,主力则可退入缅甸,以一部退到滇、缅、泰边境。我在滇西住过三年,对滇缅边区情况较熟。”

  胡宗南有些担心地说:“缅甸政府拒绝入境怎么办?”

  “我们在转移时,必须尽最大努力保存现有武器,战车、重炮、山炮不能丢。必要时可以击破缅军防线,他们力量不大。”

  胡宗南听到这里,从座位上跳起来说:

  “老兄,这个计划好极了,好极了!”

  “这个方案,你我还得当面向总裁陈述。”宋希濂颇有心地沉吟了一下。

  所以,这次蒋介石到重庆,宋希濂、胡宗南两人就相约一起到歌乐山麓去晋见蒋介石。

  宋希濂、胡宗南两人反复向蒋介石陈述了上面这个方案,满以为会得到蒋介石的首肯和支持,谁知道蒋介石坐在会客厅的皮沙发上半天不作声。他越听越感到不安,脸上露出愠怒的神色,不快地说:

  “两广虽然难保,但在大陆上必须保有西南地区,将来才能与台湾及沿海岛屿相配合进行反攻。”

  蒋介石两眼直瞪着宋希濂、胡宗南两人,煞是吓人:

  “如果在大陆上完全放弃了,则国民政府在国际上将完全丧失其地位……”他自觉这样说太灰心丧气了,就把紧绷的脸部肌肉放松了一下,自我安慰地说:

  “西南地区,形势险峻,物产丰富,尤其四川人力物力均很充足,必须努力保持这一地区,成为复兴的根据地。刘文辉等人虽不可靠,但由于利害关系,反共的态度和我们是一致的。现在只要他们不在后面捣乱,应设法团结他们,以安其心。”

  刘文辉和刘湘,是四川赫赫有名的大军阀。自从他们联合赶走了北洋军阀任命的四川军务督理杨森以后,刘湘当了四川善后督办,刘文辉当了四川省主席。

  但是,蒋介石害怕四川二刘的地方势力,竭力抑制排挤他们,刘文辉对蒋介石这种独裁政策大为不满,就和刘湘联合另一个四川军阀邓锡侯,搞了一个民众自卫运动,成立自卫委员会,目的是搞掉蒋介石委任的四川省主席王陵基。但是这个自卫委员会却被蒋介石给取缔了。没有这个组织,他们也不敢再公开进行联合活动。直到1949年10月20日,李宗仁到重庆召见过他们,他们才敢又公开提出驱逐王陵基的要求。

  蒋介石当然知道刘文辉等人不可靠,但又不得不依靠他们这些四川的地方势力。蒋介石也知道刘文辉对失去四川这块地盘是不甘心的,决不会把这“天府之国”拱手让给共产党。在这一点上,他是放心的。

  “委座!”宋希濂仍然忧心忡忡,紧皱着眉头说,“如果共军来一个大包围,直取西昌、滇西,把我们的退路截断,那我们几十万人马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宋希濂的顾虑并不是多余的。到了后来的11月间,解放军果然采取大迂回包抄的方针,以刘伯承、邓小平为首的第二野战军杨勇兵团,解放了贵州之后,即西出毕节、泸州、宜宾、乐山,主力部队并进抵川康边境金口河、富林等地,完全截断了宋希濂、胡宗南部队退往西昌、滇西的去路。可是,当时蒋介石根本听不进宋希濂的分析意见,反而大骂:

  “你们想保存实力,贪生怕死吗?共军还没有来,你们就想逃跑了?哼!我不同意你们这个方案。你,宋希濂要确保川东,我派蒋经国到你那里去协助你们。”

  宋希濂这时虽担任川黔鄂湘绥靖公署主任,统率着两个兵团的中央军,但那些士兵其实是些被解放军打得丢盔卸甲的残兵败将。在西北战场,他被彭德怀、贺龙的部队打垮了,现在虽还有十几万人马,但能经得起解放军精锐之师的猛打吗?

  蒋介石为了鼓舞宋希濂部队的士气,曾专门派蒋经国带了3000两黄金到川东前线来犒军慰劳。但是宋希濂的部队和刘邓大军一交锋,便一触即溃,兵败龚滩,15万人马,死的死,降的降,已十去八九,几乎全军覆没。宋希濂日惊夜怕最担心的惨败命运,终于不可逆转地降临在他的头上,此时此刻,他又能抱怨谁呢!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