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十五章 重庆能成为反共基地吗?

  8月29日上午9时,在西南军政长官公署,蒋介石召开了军事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张群、胡宗南、宋希濂、钱大钧、刘文辉、王陵基、邓锡侯等,后面的3个人是四川著名的地方领袖。蒋经国、俞济时当然也参加了会议。

  1949年夏天,蒋记政府决定逃迁入川,把四川作为“反共堡垒”,先派考试院副院长马国瑞来重庆成立“国民政府还都重庆筹备委员会”。

  7月9日,蒋介石的忠实信徒王陵基这个四川省主席由广州返抵重庆,他和四川军阀杨森等沆瀣一气,发表“反共戡乱”到底、肃清中间路线、打击投机分子的声明,妄图挽救行将覆灭的蒋家王朝。

  8月,国民党重庆市党部主任委员龙文治在广州暴死,国民党即委派杨森兼任国民党重庆市党部主任委员,让他为即将迁到四川的蒋家王朝作垂死挣扎。此外由市党部开办的反共人员训练班,也由杨森自兼主任。

  一切准备就绪,蒋介石也匆匆赶来了。他又要出场讲话了。

  “目前局势已经稳定,形势即将好转。”蒋介石对大家先作一番精神动员,但他讲得很空洞,没有具体内容,到底“稳定”得怎样了?“好转”得怎样了?都没有下文,只说:“过去有些人投降共产党,现在这些人都知道上了当,觉醒过来了,今后不会再有叛变投降的事了……”

  最后,他又强调西南地区的重要性,抖擞精神说:

  “今日重庆要再次成为反侵略、反共产主义之中心,重新肩负起支持作战艰苦无比之使命。希望我全四川的同胞,振作起当年的抗战精神,为保持抗战成果,完成民族革命而努力……有陆海空军的国家,是不会被灭亡的。我们现在还有一百多万陆军,有相当强大的海空军,绝没有任何悲观失望的理由。望大家同心同德,坚定信心,坚持奋斗,以争取胜利……”

  8月29日会后,胡宗南、宋希濂、罗广文等十几个高级将领在一起聚餐。胡宗南主张由大家联名,请求蒋介石长期驻重庆或成都就近指导。

  大家一致赞同,推人起草信稿。这封信只有七八百字,第一段说共军渡江后形势以及保卫华南、西南、台湾的决策;第二段特别强调西南地区的有利地势和人力物力资源的丰富,请求巩固并利用这个地区的优越条件,使之成为“反共复兴”的基地;第三段请求蒋介石留驻重庆或成都就近指导,使西南地区全体军民团结一致,奋斗图强,“国家前途,实深仰赖”等等。

  信誊清后,大家签了名,推胡宗南、宋希濂、罗广文于第二天下午四时,前往官邸见蒋介石当面递交。

  蒋介石看完信之后,心里当然很高兴,着实赞叹了一番,大发了一通议论,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许多负责官员“不能实行三民主义之故”,接着便说:“我呐,现在在台湾创办了一所革命实践学院,调训负责干部,由我亲自主持指导,如果局势稳定,将来大家也可轮流前往受训。这个学院能不能办好,关系本党的生死存亡。因此,我要经常住在台湾,而不能长期留在四川。西南方面,只要大家同心同德,能撑持一个时期,国际形势一定会有变化。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大举反攻,以争取最后胜利。”

  胡宗南等人还是说:“恳请领袖长驻四川。”

  蒋介石似乎被这些忠诚的部下感动了,点点头说:

  “以后我会常来四川的。嗯,希望你们把我的意思转达给各军、师、团长……”

  接着,蒋介石就进行个别谈话。首先是找宋希濂。

  “程潜、陈明仁在长沙叛变,你事先知道否?”蒋介石单刀直入地问。“不知道。”宋希濂脱口而出,但仔细一想不对,连忙补充了一句,“当事情发生后,我立即查问电台和陈明仁兵团的电台是否尚可联络,电台答复说还可以。我就即刻发给陈明仁一电,探询真相。第二天,得陈明仁复电,申述他脱离中央、投向共军的原因,并希望我和他们采取一致行动。我复电拒绝。以后就再没有联络过了。”

  蒋介石连声说:“好,好!”

  接着,蒋介石要宋希濂把他所指挥的几个军长和师长的姓名、籍贯、军校期别,以及他们对共产党的态度详细汇报。宋希濂逐一答复。

  蒋介石听了,脸上才显出满意的表情,说:

  “嗯,我们和共产党是势不两立的。共党得势,我们这些人是会死无葬身之地的。你要告诉各级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要人人抱定为我们总理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就是牺牲也是光荣的决心!”

  蒋介石又特地把王陵基和杨森找去同他一起吃饭。

  这个王陵基是个老牌军阀,清朝末年就在四川陆军速成学校担任教官,为袁世凯效劳拼过命,得过“龙虎勋章”。30年代初,扶助刘湘,一统四川天下。刘湘死后,他又投靠蒋介石,成为蒋的心腹。去年,蒋介石特地把他从江西调来四川,接替邓锡侯任省主席。

  杨森,也是四川有名的军阀,他是四川广安人,24岁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弁目队。次年,又考入四川高等军事讲习所,与刘湘等都是同学。他从一个普通的陆军速成学堂的学生,不数年间,就活跃于军阀角逐的战场上,浮沉于争权夺利的浊流中。他呼风唤雨,捭阖纵横,成为四川军阀中的一个风云人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他就协助四川“剿共”总司令刘湘,疯狂进攻苏区,“围剿”工农红军。在蒋家王朝行将覆灭的前夕,他又做垂死挣扎,担任国民党重庆市党部主任。

  席间,他们发现没有张群,就感到很纳闷。张群是西南军政长官,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他又是蒋介石的老朋友,怎么会不出席呢?没想到,蒋介石却在吃饭中间问了:

  “你们这个顶头上司张长官怎么样呀,嗯?”

  王陵基是个官场老手,他已从蒋介石问话的语气和神情中知道蒋对张群不满,就乘机把张群支持熊克武搞“民众自卫委员会”的情况汇报了一下。

  “嗯,什么民众自卫委员会?”蒋介石放下筷子,对自己智囊团的人物黄少谷说,“黄秘书长,你把有关民众自卫委员会的档案调来审查一下。”

  蒋介石说着用筷子做了一个请的姿势,说:

  “请!希望你们好好干下去!”

  蒋介石熟读曾文正公全书,也精通封建权术,对于部下,一贯是制造矛盾和利用矛盾,实行双线以至多线控制的政策,以便自己进行驾驭。凡他所用之人,军队自师长以上,地方行政自厅长以上,他总是要实行这一套政策,以防止某些人形成一种势力,危及他的天下。

  张群是蒋介石40年来的密友和得力助手,无论是今年1月蒋介石从南京引退回家乡,还是离开奉化下海告别浙东家乡,张群都在他身边忠心效劳,为他分忧。可现在多疑的蒋介石对他也防备起来了。

  张群到四川后只是做了一个空头的西南军政长官,并无实权。连张群自己也私下对宋希濂说:

  “蒋先生调王方舟回四川当主席,王方舟这个人呐,个性倔强,态度生硬,四川人多称之为‘王灵官’,他和各方面都搞得不好,你和宗南部队的补给,王方舟不愿担负起这个任务来满足前方的需要。对此我很担心。”

  王陵基虽是四川人,但在四川的基础不稳,遭到四川地方实力派的围攻。这次,虽仰仗蒋介石的提携,担任四川省主席,但前任省主席邓锡侯和他针尖对麦芒,仍在虎视眈眈窥测他的动向,时刻想重新取而代之。

  蒋介石到重庆后,张群、刘文辉、邓锡侯等人都向蒋介石提出要求:撤换王陵基。刘文辉和邓锡侯还拥护张群主持四川军政大权。但蒋介石一口拒绝了。

  张群还向蒋介石建议:调换重庆市长杨森,提出让曾扩情继任,蒋介石也不同意。

  杨森虽有至死效忠蒋家王朝的心意,但事实并不如他的心愿。1949年9月2日,重庆发生一场震惊中外的大火,即所谓“九二火灾”。这场大火焚毁了三十多条大街小巷,二十多家银行、钱庄,十六个大小仓库、堆栈。死亡人数按官方公布的为5000多人,受伤人数15000左右。照理说,这场大火,市长、警备副司令刘雨卿应负主要责任。但国民党政府玩弄贼喊捉贼的卑劣惯技,大肆污蔑共产党,说这是中共地下党纵的火,妄图转移视线,让老百姓去恨共产党,这样又为逮捕和杀害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制造了借口。杨森下令重庆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公开枪决了一批所谓“纵火犯”,作为“九二火灾”的善后处理,甚至灭绝人性地把亲侄女杨汉秀也抓了起来。杨汉秀是杨森二弟懋修的女儿,是共产党员,1938年化名吴铭去延安八路军总部工作,后来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6年3月,周恩来同志亲自批准她随同来重庆工作,她变卖田产,购置枪支,支援华莹山等地区的革命武装。她几次被捕,出狱后仍坚持斗争。

  “九二”大火后,杨汉秀去现场察看,痛斥杨森妄图嫁祸共产党的阴谋。杨森恼羞成怒,叫他的亲信、刑警处处长张明选于9月17日将杨汉秀秘密逮捕,并想将她公开枪杀,企图制造共产党“纵火”骗局,还可以在蒋介石面前换取“大义灭亲”的美名。

  但杨汉秀在审讯中揭穿了杨森的阴谋。杨森不便公开杀害,只好将她暗中关押。直至1949年11月23日,杨森在逃离重庆前夕,才叫张明选将杨汉秀绞死于歌乐山麓金刚坡的一个碉堡中。

  蒋介石来重庆煞费苦心地稳定军心,布置西南防务,但这些又怎能阻挡住解放大军进军四川、解放西南的滚滚洪流呢!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