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一章 上海“国际化”的破灭

  蒋介石这次到上海,除了部署防务外,还要召见几位老朋友。首先就是上海滩上的“闻人”杜月笙。

  杜月笙驱车到了复兴岛,见到蒋介石,彼此寒暄几句,蒋介石就开口道:

  “镛老,去年12月,你能出面领导上海绅商各界搞‘国际化’,自救救国,此乃义举,可惜得不到国际上的支持……”

  原来,1948年12月,蒋介石曾召见杜月笙和潘公展。杜、潘回沪后,立即在中汇大楼宴请英、美巨商及各界领袖,提出上海“国际化”的设想。杜月笙说:“上海是远东第一大城市,全国经济命脉之所在,断断不宜受战火的破坏。”他要求各界有识之士,务须共同努力,使上海成为一个“不设防城市”,并吁请交战双方,避免以上海作为战场,而地方秩序,则暂由外国军队维持云云。可是这一主张,没有得到美方支持,《大美晚报》在社论中公开表示,要“免于侵犯他国主权之嫌”,还说“外国当局是否愿出面肩负此特殊困难责任,尚不可知”。

  杜月笙叹口气说:“这件事打了回票了……”

  “我晓得,我晓得。”蒋介石连连点头,不胜感慨,“现在美国人也很调皮,他们也怕出头露面,所以我还是叫汤恩伯严守京、沪、杭。和谈未可乐观,一旦破裂,共军渡江,你可以在适当时机到台湾去,到台湾去。”

  “情况有那么严重吗?”杜月笙问。

  “这是最坏的打算。”蒋介石关心地说,“镛老,民国十六年‘四一二’清党,你在上海是出了大力的。记得当时外人问你,‘清共若干时间可告成功?’你说‘二十四小时成功’。真干脆,外国人惊异了,他们说,‘欧美各国均有共党,其人数虽不多,声势却甚大,清共尚且不能奏效,你们能在二十四小时一举解决,似谓狂举’。镛老呀,你的‘中华共进会’是立了大功的。还有,处决了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这个赤色分子,所以你不能留下来,你必须走呀!”

  “是……”杜月笙一听到“中华共进会”和汪寿华事件,不禁背上发冷。不错,他就是靠了这一手才弄到南京政府少将咨议头衔的。他比黄金荣还荣耀,他还任过陆海空军总司令部的顾问呢!

  “镛老,还有一件事我要向你解释,”蒋介石颇为抱歉地说,“去年8月,经国在上海扣了你孩子的事,事先我确实不知道,一点也不知道。嗯,否则,我不会让他们那么胡闹!谁没有亲戚朋友呀,叫至亲好友丢脸的事,我能干吗?”

  蒋介石说的这事,就是1948年8月19日,南京政府“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颁发后实行的所谓“币制改革”。当时,他们发行金圆券,强令民间所藏的金银外币一律交出,兑换金圆券,想以此作为挽救濒于绝境的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的强心剂。蒋介石派了蒋经国,以“上海区经济督导副专员”的名义亲临上海督战。蒋经国率领了“戡乱建国大队”“上海青年服务队”,对私藏金银外币和从事投机倒把的“不法分子”狠狠加以打击,逮捕了好些人。

  当时上海人称此为“蒋经国打老虎”,蒋经国成了显赫一时的“打虎英雄”,在被捕的人中间,有一个就是杜月笙的三少爷杜维屏。

  蒋经国一再“邀请”杜月笙参加座谈会,杜却不作任何表示,回家深居简出,也不发表什么意见。不料报纸上却登出这样的消息:“杜氏因儿子被捕,三次晋谒蒋经国,均被挡驾,因此颇为怨恨云云。”杜月笙感到再不表态是不行的了,他借给报馆去信更正之机说:“此次,小儿维屏,以经营场外交易,违反交易所法,致被解送法院。自始至终,镛认为依法办理,实为天经地义,其间绝无说情之事,报载三度请谒均被挡驾之说,纯系虚构。二十年来,镛之爱护领袖,服从政府,众所周知。币制改革,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经国先生执法严正,不枉不纵,深致敬佩。”

  但是,杜月笙毕竟是有谋有算的,还有众多的徒子徒孙们在为他效力。他不动声色地派人调查了扬子公司等非法大囤积的事实,有一次在蒋经国召开的大会上公开发言说:“我儿子触犯法纪,罪有应得,但请一秉至公,平等办理。据我所知,扬子公司所囤积的纱布货物,远远超过维屏等各家,请专员立即派员去查看,万勿使其逍遥法外。”

  扬子公司乃蒋经国的表兄弟、孔祥熙的大儿子孔令侃所经营,蒋经国对此不是没有看法的,无奈这孔令侃有后台,又碍于宋美龄的颜面,故隐忍不发。但在杜月笙的“将军”下,他只得派了“青年服务队”,跟着杜月笙所派的人,把扬子公司仓库团团围住。

  孔令侃向他姨母呼救。宋美龄立即乘专机赴沪,当面叫蒋经国把这案子撤销。蒋经国说:“这怎能服众呢?”

  “那好,”宋美龄气呼呼地说,“此案必须由你父亲亲自处理,在他未到之前,你不能乱动。”

  蒋经国只好允诺。其实,宋美龄在离开南京前,已急电在北平指挥辽沈战事的蒋介石,促其见电速来上海。蒋介石不知出了什么大事,乘专机飞沪,一到机场,宋美龄一个人首先登机,如此这般向老头子说了一番。然后由上海市市长吴国桢、警备司令宣铁吾和蒋经国陪回本宅。大家在客厅坐定,宋美龄开腔了:“总统长途南来,很疲乏了,一切事情,明天再谈。”第二天一早,蒋经国去见他父亲。半小时以后走出来,即露出垂头丧气的神态,他对挚友说:“我只有先在家尽孝,而后再对国尽忠了。”

  蒋经国就此辞职。一场“打虎”运动烟消云散。杜月笙感到得罪了皇亲国戚,便悄悄溜到香港暂避风头。当然,他没有消却“怨恨”,所以蒋介石要向他解释。

  杜月笙见到蒋介石后没有多少天,便租了一条船到香港,买屋卜居。他活着的时候没有去过台湾,倒叫一个帮友黄振世回内地找过杨啸天。这是解放以后的事了。杜叫黄去打听共产党对留在内地的一些“闻人”的态度,杨啸天叫黄振世带回信说:“我在民国十六年干的坏事不比杜老少,只要改过从善,人家也宽容了我,叫杜老回内地来,保他无事。”不料,1950年8月16日,这个“海上闻人”,却在香港咽了最后一口气。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