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
抵达贝桑松的第一天,法国朋友露希拉邀我去逛节前的临时市场。市场设在位于市中心的圣爱情广场,圣诞节前的贝桑松早已进入冬季,市民紧裹厚实的大衣,行色匆匆。广场设市,如此的买卖能抵御寒冷吗?走向市场的路上,我心里还直嘀咕。
到了莱昂热纳—莫斯特大街,一块白色牌子告知市场的入口,白色帐篷将广场隔成了两个空间,其内是暖和的市场,简易的柜台陈列着五颜六色的商品,走近柜台发现大多不是本地货,是经营者各自从世界各地采购来的工艺品,露希拉和她的伙伴卖的是尼泊尔灯罩,以及葫芦样的工艺蜡烛,而米歇尔先生卖的是用柴油桶铁片打制的装饰品之类艺术品。
米歇尔年近古稀。1981年,他去海地,看到一个9岁的女孩因贫穷而不识字,这位祖辈从意大利移民到法国的先生萌生爱心,收养其为义女并把她带到贝桑松上学读书。看着小女孩活泼地长大,米歇尔萌发帮助更多贫困孩子的想法,与朋友一合计,成立了一个名叫海地朋友会的志愿组织。二十多年来,米歇尔和他的朋友差不多年年去海地,专门帮助那里有需要的孩子。他们不是送去学习用品,就是送上教育经费,而资金来源全是自筹,其中一部分就来自这样的临时买卖。
帐篷里的经营者大多数与米歇尔一样是志愿者。他们有的是退休教师,有的是在职抑或退休的公务人员,还有一些是自营企业主。尽管职业不同,年龄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义工”。十天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全部用于他们认为需要帮助的人,这四五十个柜台所陈列的商品也正产自他们帮助对象所在的地区或国家。经营者们都在各自柜台的周围张贴了孩子们的照片,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的柜台上方还介绍商品的产地和生产过程。米歇尔还请来海地的工匠,为市民现场展现手艺。
圣诞节前的贝桑松寒风刺骨,而帐篷内的临时市场却温暖如春,人头攒动。来逛市场的市民有的结伴,有的合家相聚,一些年轻的父母手推婴儿车,不同年龄的市民在这个临时市场买到各自所需。我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吸引,花了11.6欧元买了一个尼泊尔灯罩和树皮贴画贺卡,单从价格来衡量,行程9000多公里,从法国买些不是正宗的法国货似乎有点物非所值,但我却满怀欣喜。与我一样,来逛这个临时市场的法国人也几乎都满载而归,一位女士挑了一件泰国工艺衫,还有一位带着儿女的父亲让孩子自选节日的礼物。
卖者卖得热心,买者买得称心,买卖双方都献爱心,这便是每年一次节前临时市场的宗旨。这里的柜台既展示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民间文化,又显现了贝桑松人的慈爱之心,因为有这样的买卖,贝桑松人是快乐的,因为有这样的买卖,海地朋友会架起了人间最美好的桥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受米歇尔帮助的海地姑娘现已大学毕业,也成为海地朋友会铁杆志愿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