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饼油条是常见的早点之一,我居住的小区里就有三家做大饼油条兼卖粢饭豆腐脑的小摊,有时买两只饼一根油条,外加一碗豆腐脑,一顿早餐足矣。不过,现在的大饼油条无论质量与味道,和以前是没法比的;尤其看到摊主用收钱的那只手随手拿给你大饼油条,或闻到镬里那些黑油散发出的怪味,不由得对其倒了几分胃口。俗话说“病从口入”,吃东西除了味道要好,卫生与营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小到大吃过大饼油条无数,但论色香味,当然首推小时候离家不远的那家大饼店。大饼店主人是个姓金的回族人,整天戴着一顶白色的小圆帽,见人总是笑眯眯的。老金身材瘦小,加上长年累月站在面板前揉面、做饼,有点驼背的他看上去像根蔫了的老油条;而他老婆却身体肥胖,圆圆的像只大饼。这天生一对、地造一双的夫妻,每天一早起来就生炉子和面忙得不亦乐乎。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店里只做大饼不做油条,据说是祖传的规矩。好在大饼做得实在好吃,被邻居们称之为“金大饼”,有了这“金”字招牌,何愁生意不好。
“金大饼”之所以味道好,关键是做法很有讲究。与别人直接把包好调料的面团擀成饼不同,老金先把揪好的面团搓成中指粗的长条,再捏住一端快速一旋,盘成蚊香模样,中间撒上椒盐、葱花等调料,然后手掌一按轻擀几下,接着刷上香油、撒上芝麻,手一搭,顺手拿起饼,“啪”,贴在火热的炉壁上,整套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老金做的大饼厚薄适宜、受热均匀,不像现在小摊里的大饼,个大皮薄,烘烤后往往出现破口和焦煳,既不美观又影响口味。等炉里的饼熟了,老金老婆就负责卖大饼,大饼用黄色的油纸裹着,非常卫生。“金大饼”最大的特点是酥香可口,还可以像卷尺一样把饼拉开来。咬上一口,焦黄色的表皮脆得嘎嘎作响,里面的葱香、椒盐香,加上表皮的芝麻香,令人胃口大开。吃“金大饼”最好来一碗浓豆浆,那是非常美味的早餐;有些“老酒饱”喜欢把一些猪头肉嵌在两只大饼之间当下酒菜,坐在店门口临河的长凳上,“南风吹吹,老酒注注”,真是快乐逍遥。
除了大饼味道好,老金做的小饼也别有风味。小饼银圆大小,表面圆滑,我们都叫它“和尚饼”。老金做“和尚饼”的时间把握得恰到好处,一般下午两点到五点,正是似饿非饿的时候,加上其烘烤时的香味和大饼一样非常诱人,因此往往饼还没熟店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和尚饼”每只一分钱半两粮票,我常让妈妈甜咸都买几只,回家边做作业边“咯吱咯吱”地咬着吃,那又香又脆的味道,至今还在我味蕾上徘徊。
当然,老金有时也会做几根油条,但那是被邻居们“逼”出来的,仅供自己及几个嘴馋的邻居吃。据说,老金做的油条色泽金黄酥韧适中,味道比现在永和豆浆和肯德基里的油条好吃多了。有人为此常劝老金何不大饼油条一起做,那样更能赚钱。但无论怎么劝,老金总是一口拒绝,没有商量的余地。照老金的说法是,他的大饼酥脆,裹油条肯定要断,这样吃起来不但样子不好,而且吃不出大饼的原味。别人的话听多了老伴有些心动,小心地问老金要不试试?气得老金“啪”地把手中的面团往老伴面前一甩,小眼一瞪,指着老伴骂道:“你想破了金家的规矩,砸了金家的招牌吗?以后再让我听到这话,你给我滚!”老伴从没见过他发这么大的火,从此再也不敢提做油条的事了。
老金的大饼店一直开到我小学毕业,那年,因房子面临拆迁及年老体弱等原因,在众人不舍的眼光里,老金无奈地关了伴随他几十年的老店。前不久,我向邻居问起当时的情景,有人说那天看到老金流泪了,也有人说从不喝酒的老金,那天把自己灌得烂醉。我默默地听着,从邻居们的话里,我看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在平凡的生活中所折射出来的那份执着、真诚的人生态度,这是“金大饼”给我的另一种无穷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