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条街道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老街,它们既是城市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在我们宁波,就有不少这样的街道,比如位于江东的惊驾路就是其中之一。惊驾路西起曙光路,东至世纪大道,全长近四公里,是通往东部新城核心区的主干道之一。说及它路名的来历,与原曙光路那边的惊驾村有关。
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旧时,“驾”特指帝王的车乘,也可指帝王本人。那么“惊驾”的含义,就是惊扰了帝王的步辇,或使他受到了惊吓。难道以前这个不起眼的小村,真的来过皇帝不成?如果来了又会是谁呢?在民间,有关惊驾村的故事主要有两个版本,其一是宋高宗赵构,其二是清高宗乾隆。虽然结局都是村和桥以“惊驾”为名,但故事中两个皇帝来宁波的目的却大不一样,前者是为了逃命,后者是为了寻找生父,到底孰真孰假早已无法考证,不过据史料记载,宋高宗赵构确实来过宁波。赵构是宋徽宗第九个儿子,曾被封为康王,所以民间又称其为“小康王”。“靖康之难”后,赵构当上了南宋皇帝,但他不仅没吸取教训,反而迫害忠臣良将,重用奸佞小人,最终搞得民不聊生,自己也被金兵追得东躲西逃。到了宁波后,随之引来的战火,使这座安逸的浙东沿海城市,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相传赵构逃到宁波后,好不容易渡过甬江,饥寒交迫之下,看到前面小桥边有间茅屋,就跌跌撞撞地走了过去。进门后,看到屋里有一对母子,就乞求给点食物充饥。谁知刚一作揖,塞在胸口的金印就掉了下来,后生一看也不说话,拉着母亲就往外走。过了一会,只听后生说道:“妈,留着干吗,还是杀掉算了。”赵构一听吓得脸色发白,急忙从窗子里爬了出去。逃到小桥上时,见后生拿着刀追来,赵构双腿一软再也跑不动了,连声说道:“不要杀我,不要杀我!”后生非常奇怪,上前问他:“我在追鸡呢,你怎么跑了出来?”赵构一听不是杀他,顿时尴尬不已。后来,赵构在杭州重登帝位,百姓就把这座小桥命名为“惊驾桥”,所在的村庄叫“惊驾村”,久而久之,通往村子的道路就叫“惊驾路”了。
惊驾村一带,以前还有座“汤君庙”,据《四明谈助》记载,汤君庙建于唐元和年间,神君讳华,为福州侯官丞,任职期间颇有建树,死后归葬故里,屡现灵异。宋建炎三年(1129),当时赵构正在浙东各地逃命,“神显像担粥饷官军,应之不竭”。这倒印证了当地的另一个传说,讲赵构逃到惊驾桥附近的一座庙里,看到有一汤姓老翁正在煮粥,他讨来就喝,结果嘴上烫起了大泡。为报老翁救命之恩,赵构就把此庙改名为“汤君庙”。前不久去惊驾村采风,听当地老人说,汤君庙自建造以来进行过多次扩建和修缮,因此规模较大,里面的菩萨也很多。每逢神诞日,除了演戏、奉牲祭神等,村里的青壮年还将菩萨抬出来在各村巡游。此时,大人小孩前呼后拥,“皂衣衙役”鸣锣喝道,场面非常热闹。后因旧村改造,汤君庙随之拆毁。
除了惊驾村和汤君庙,赵构在宁波其他地方也留下过不少传说,如鄞州的宋诏桥、海曙的奉国军楼神祠(鼓楼),以及泥马渡康王,旧时宁波女子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等。不过,在这些传说中,本该至高无上的皇帝,却成了百姓冷嘲热讽的对象,看来赵构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实在是差。十几年前,随着城市东扩,惊驾村改建成了漂亮的“世纪曙光”小区。走进高耸的小区大门,里面可见一块碑石,上面刻着“‘惊驾’来历”及相关文字。而在我眼里,与其说碑文记录的是一个传说,不如说是在给后人敲响警钟。常言道:“百姓心里有杆秤”,当权者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百姓自然会拥戴你,若是治国不严、为政不廉,必定会受到百姓的唾弃。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与发展,惊驾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短短四公里不到的路两旁,不仅高楼林立,绿树成荫;沿途还有体育中心、高级中学、商业广场、大型公园等设施,为附近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到了晚上,惊驾路上有名的美食一条街更是人气十足,各种美味佳肴,使许多顾客流连忘返。这条传说中与帝王有关的道路,现在不仅是甬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还成了一条实实在在的惠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