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船,顾名思义就是运输和贩卖西瓜的船只,在交通还不十分发达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瓜船是往来于城乡之间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那时,我家住在城东的后塘河边,每年进入夏季,许多来自东吴、小白,甚至北仑等地的西瓜船,就会沿着河道从我家门前经过。那些西瓜都是瓜农们大清早从田里摘来的,为了保证质量,他们还要急着赶五六十里的水路把西瓜及时送到市场,瓜农的辛苦可见一斑。东乡产的西瓜,大都是运到江东杨柳街一带的简易码头上,然后由小贩们用黄鱼车、手拉车等运输工具,再卖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到了西瓜旺季时,西瓜船从杨柳道头一直停靠到张斌桥下,岸上的西瓜更是堆得像一座座小山。卖瓜的、买瓜的,车来人往,真是好不热闹。
不过,也有些瓜农不愿去凑这个热闹,为了多赚几元钱,专门划船到一些沿河的村庄去卖。当船停靠河埠头后,瓜农就会在村子里边走边喊:“——河埠头有西瓜好买喽——正宗小白西瓜喽!”小白西瓜是那时的“名瓜”,主要产于东乡的天童一带,由于皮薄、瓤甜、汁多,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记得有首《宁波特产歌》唱道:“鱼米之乡是宁波/资源丰富特产多/奉化蜜桃只只大/慈城杨梅箩叠箩/小白西瓜上山坡/邱隘咸齑屙缸做/樟村贝母名气大/还有三北大泥螺。”可见小白西瓜名气之大,绝不亚于现在的洞桥“八戒”西瓜。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水果对农村人来说还是比较稀罕的消费品,尤其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平时都把自家种的番茄、脆瓜、黄瓜等当水果吃,好不容易来了西瓜船,再节省的父母也会买上几只给孩子解解馋。于是,村里人都三三两两地往河埠头赶,一时间,河埠头成了热闹的西瓜市场。买卖免不了一番讨价还价,但大家都是农民,知道种田的辛苦,象征性地还一两分钱后,少的三四只,多的十几只,就陆陆续续地往各家搬了。看到生意好,瓜农们自然也很高兴,有时还会主动帮你把瓜送到家里。有西瓜吃的日子总是令人愉悦的,尤其是仲夏的午后,坐在弄堂口边乘凉边用勺子挖着瓜瓤吃,实在是惬意至极。有些人还把吃剩的西瓜籽收集起来,晒干后炒一下,就成了一种孩子爱吃的零食。
西瓜船在为大家送来口福的同时,也给我的童年带来过许多快乐。傍晚时分,正当我和伙伴们在河里戏耍的时候,一条条西瓜船也披着夕阳的余晖回家了。瓜农们有的靠在船头聊天,有的坐在船尾盘点着一天的收成,看到邻船上有熟人就相互打着招呼,爽朗的笑声与欸乃的橹声交织在一起,就像一首绵长的歌谣在金色的河面上久久回荡。有些船从我们旁边经过时,会扔下几只卖剩的西瓜来,刹那间水花四溅,西瓜像篮球一般在孩子们手里传来夺去,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抢”之后,大家就会嘻嘻哈哈地游到岸边一起分享这意外的收获。虽说剩瓜不一定甜,但农人那种特有的淳朴与温情,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前些天,听到小区里有西瓜叫卖声,出去一看,河边竟然停靠着一条久违的西瓜船。瓜农说是自家种的黄瓤小西瓜,价格也比水果店要便宜很多。买来几只一尝,果然脆甜多汁,有点当年小白西瓜的味道。现在物质条件好了,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西瓜;但这条西瓜船的到来,却唤醒了我内心深处许多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