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独行者并不孤单(代跋)

  得知稿件要被刊用的消息,元旦刚过。老家渭河平原上武功县薛固乡的父辈们,把元旦叫“阳历年”。小时候,只有“公家人”才过这个年。初中时,我几个同学的父亲,在附近小村镇的5702工厂上班,过元旦家里还吃肉菜。我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自然不过阳历年,家里也没肉吃。但有一年元旦,我吃到了一块“肉”。那时,我姐刚出嫁,她邻居的小伙子在小村镇文化馆里混,在他家里,我读到了生平第一部小说——《呼兰河传》。

  我自己开始写小说,是在陕西咸阳师专读书时。我先写了一个几千字的,被女朋友带去她班里传阅,后来竟遗失了。心疼之余,我又写了一篇,叫“金水村的冬天”,有两万多字。它的底稿,现在还在我手边。二十年过去了,纸张已经泛黄、变脆,可它记载着我的青春和梦想,让我感慨不已。

  我还记得昔日写它的情形。冬夜里我独坐宿舍,“金水村”那些男女老少,在我面前的烛光里展露着喜怒哀乐,甚至和我说笑。小说的结尾,是在阅览室完成的。值班老师发现,有人晚自习时在宿舍点蜡烛,我不得不转移阵地。点上最后那个省略号,我既激动又轻松。要知道,那些人物纠缠了我几个星期。很快地,我又感到了忧伤和失落,我觉得内心被掏空了一大块。

  一个星期天,我和女朋友揣着这篇小说,来到西安市建国路上的陕西省作协大院,见到了《延河》的编辑冯积岐。在一间平房里,冯先生和我俩谈了一个多小时。几个星期后,我的小说被退了回来。附信说,不适合刊用。即使这样,看着冯先生的笔迹,我还是很激动。那时,我们哪来那么大的勇气啊。

  毕业南下,在杭州湾畔的小镇上教书了,我还在做着作家梦。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的散文从当地报刊,陆续走上了一些有影响的杂志,小说却始终没能发表。当然,我写得很慢、很少。对于小说,我喜爱又敬畏。有时,我觉得小说就是讲故事,讲得让人觉得有味,从中得到一点教益,引发一些思考,就是好小说。有时,我又觉得写小说很难,想得很好,写着写着就不对了。

  真实与虚构的问题,时空的处理问题,内容和形式的问题,阅读与写作的问题,写作的意义问题,一个个曾纠缠了我很久。在这所乡村初中里,同事中几乎没有文学爱好者,喜欢读书的没几个,写文章的更少。没人可以交流,没人给我指点。我只有在孤独中苦恼着,自己阅读、摸索、感悟。

  更为残酷的是,我把几篇自认为不错的小说,一笔一画抄好,从县市级公开发行的刊物,到省级刊物,再到全国有影响的刊物,遵循不一稿多投的原则,一级级特别用挂号信寄出去,然后就是长久的等待,却没有音信。我又换另外的篇目,选别的刊物,再按降序,一级级寄出去,还是没有音信。时代变了,没有哪里会退稿,更没哪个编辑会给一个村的写作者寄来只言片语。

  从我写第一篇自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始,已经二十年了,我写的完整的小说也只有二十篇左右,且有三分之二是近十年写的。当然,那些半成品、废品、实验品也有不少。到目前为止,我的小说除了有一篇被收入一本公开出版发行的集子,另外有八篇,也只是发表在县市级文联的内部刊物里。

  慢慢地,我不再奢望发表小说。这时,我的写作已成了一种自然、自娱的书写和表达。我不再想着用它获取名利,不再想着赋予它过于神圣的责任和使命。在这段时间里,因为写作,我结识了一帮同样热爱文学的朋友,大家坐在一起即使不谈文学,也能彼此感受到一种真诚和对生活的热情。

  我的老乡王东,有着不凡的鉴赏力,因着相似的成长背景,他和我格外亲切。我的所有作品,他都一一读过,且能畅所欲言。兄长方向明,凡我发表在市文联刊物上的作品,他都一一细读,并给予真诚的肯定和鼓励。还有我读师专时的当代文学老师邹贤、教授,这位也从事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的鲁迅研究专家,虽然多次调动工作,却对我发给他的每一篇小说,细读点评。

  与此同时,在回望故乡时我也在重新认识自己,我意识到,必须坚持自己发现、思考生活的角度和方式。我意识到,一个写作者应该明白并学会做自己能做的事。这些别人也许早就懂得的常识,我却经过了多年才有所领悟。

  这时,我的小说大多是由生活中一件事、某个物触发而来。比如,听说父亲竟然要牵着羊过渭河,一次理发的经历,一个来自老家的电话等。我发现,有时现实生活比想象来得更丰富,更出人意料,在小说中使用真实的地名人名,反而更像是在虚构。至于小说的情节,则像我老家:子里的南瓜蔓,要朝哪里长,长成什么样,我往往只有一点模糊的想法。在成长的过程中,它可能遇到砖头、石块,在哪儿长《、开花,什么时候长瓜、成熟,我往往只能看着它,跟着它。也许它长着长着就旱死、干枯了,也许它只长了一个藤,最终却没有结果,我只能遗憾地把它连根拔掉。这让我想起了《圣经》里耶稣关于撒种的比喻。

  正因为如此,我不大会刻意设计情节、安排结构,也不会去列详尽的提纲。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冒出许多意外的场景和细节。这条南瓜蔓在向前蜿蜒时,常常又变成了一块磁铁,把生活中许多被我忽略的东西吸附过来,使得小说情节丰满起来。当然,我也意识到,要成为一个自觉的写作者,还应该主动捡拾生活中南瓜子,必要时去规划、安排它的生长,从而使之更为茁壮。

  回首往昔,我突然发现,自己在独行时并不孤独。阅读时,我在另一个世界里徜徉曰生活中,有许多师友相伴曰写作时,笔下的人物和我一起喜怒哀乐。当然,昔日那些令我纠结的问题,我并未完全解决,以后的日子里,还会有新的问题纠缠我。未来,我会写出怎样的小说?我也不大能说得清楚。

  在南方度过的这第18个冬天里,我见识了真正的雾霾,但我知道它的背后有太阳。在这个我已不再羡慕吃肉的元旦后,我突然想起了那年暑假回到老家,在我们西崆峒村后那片玉米田间的小路上,我偶遇一位独自在读《三国演义》的老人,我认出他就是我幼时村子里的那位说书人,顿时泪流满面。

  (此文刊于《十月》2014年第2期)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