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年耀先生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和学者,是以山水画而享誉海内外的当代台湾画坛耆宿。先生于11月中旬应邀来北仑举办书画展,展出山水、花鸟作品共计八十余幅。这次展出的作品,或笔墨淋漓、气韵生动,或苍润醇厚、清婉相济,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令前来观赏者惊叹不已。更难能可贵的是,一向热心公益慈善的杨老此番还发动了九位台湾书画家一同来北仑,在北仑图书馆举办画展,并为北仑区慈善总会捐赠了一批书画作品作为慈善义拍品。
杨老祖籍湖北黄冈。黄冈历来英杰辈出,如今古风犹存。先生抗战时期投笔从戎,赴缅远征,九死一生,于抗战胜利后随军赴台,退役后从事教育工作,并师从黄君壁、溥心儒大师研习中国画,承继衣钵六十余年,从未懈怠,在岛内外颇具影响力,学者甚众,桃李满天下。自海峡两岸冰释前嫌,先生得慰乡愁,但故土情结铭刻于心,岁进愈浓。近年来,他坚持一年两度飞回大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在国内外多次举办画展,设坛讲学,出版有《杨年耀山水画集》《望隐庐主山水示范集》《中国山水画理画法精要》等著作。而今年逾九旬,卓然成为一代山水画大师,其水墨造诣被海内外业界誉为“杨氏山水”。
他的画作每幅都铭诗填词,画学与诗文并茂,不失中国画诗、书、画、印四全的传统要求。综观他的诗、书、画,是以诗入画,以画述情,情景相融,天人合一,这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正如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当代著名美术家汤麟所评价:“年耀悟六法之精妙,领丹青之神韵,饱揽群山之逶迤,写云天之变幻。画风苍润醇厚,隽永清婉相济,有元四家之高逸,兼墨趣之韵味。深研清人石涛画学,见解并有独到。”杨老的传统绘画根基甚是深厚,他虽学习古人,深谙古法,但又不重复古人,囿于成法;穷究画理,破茧图新。他认为,绘画的最高境界是要达到“气韵生动”,“气韵”与“心灵”相通,“生动”与“自由”相通。领会了这段话的含义,我们就不难理解先生的画作为什么永远是朝气蓬勃、引人入胜,永远都是佳作迭现、笔墨日新。先生用笔在作画,更用心在作画,他笔下的山水画其钩、皴、点、染,苍劲灵动,随意自然,平实亲切,流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洋溢着浓浓的赤子情怀。故乡的山水远远不是土石泉流、草木风物,而是具有强烈归宿感的一种亲情载体,一种想象的理想境界,这种韵致使他的作品宏则如交响,幽则如小调,山岚烟霞中流动着音乐的韵律美,弥漫着仁爱祥和之气。
杨老说:“我喜欢大自然,也十分崇拜沈周、董其昌、石涛、黄宾虹等中国历代画家。我在创作中理性求变,但不离开自然。”因而,他的诸多作品均植本性于自然,寄情思于山峦一沟一壑,一点一当,皆铭记着祖国的风风雨雨、岁岁月月。在他的笔下,没有使人感到窒息、压抑的穷山恶水,没有把人逼到生命尽头的绝壁荒滩,没有青灯古佛的凄凉、夜静时的呻吟、失意时的惆怅、逆境时的消沉,即使是对三九严寒的描述,洋溢的仍然是“雪压江村阵作寒,园林具是玉花攒;急须沽酒浇清凉,亦有疏梅唤客看”的开朗和乐观。在他的作品中,有的只是美,是真,是社会的和谐,是对人与自然的尊重。在他的笔下,山峦逶迤、双瀑直下、横空鸟飞的《数里踏石乱,一川环碧峰》,大地暖回、生意盎然、宛若世外桃源的《云山寄幽居》《秋溪问道》《溪山归舟》,怀古之幽情、暂离世俗喧嚣、出世小憩的《观瀑图》《山壁千年古》,以及那揽大江南北之胜、一气呵成的《江山揽胜》《云山浩荡》,都可以说是“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的精心之笔,既可被浓缩为王维“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的诗意的斗方小品,亦可被扩放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样的极具想象力和浩荡千里的抒怀。读杨老画作,实际是读他的美学思想,读他的艺术风格,读他的人生历程,读他的眷眷之心。
画如其人,画品即人品。从来没有不在五行中、跳出三界外、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艺术创作是艺术家思想境界、艺术修养、人格品德的综合反映。这些作品,移己之情愫,察山川之灵秀,经过画家的精心提炼和再造,达到神与韵的自由境界,焕发出灼灼的生命神采,而这种神采,又恰恰是画家情思的表白、性灵的宣泄。北仑海棠诗社的书画爱好者胡嘉翔在欣赏了杨老画展后,提笔写了一篇观后感,他写道:“好酒醉人,好画也能醉人……回望一眼展厅,趁着画作对我的心灵冲击,趁着起伏的心潮,拿起秃笔,写下几句感受,表示自己对画家的敬意。”画展期间,有书画爱好者特地从宁波市区、镇海、余姚、慈溪等地赶来求教,杨老则耐心向他们讲解书画技法和心得;互动现场,五六岁的小朋友也有偶像崇拜情结,挥舞着笔墨沾染大家的艺术之气。先生这次来北仑布展,是文化寻根、汲取营养、弘扬国学。他希望北仑这片文化积淀深厚、教育氛围浓郁的新兴港城,能通过对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传承创新,提高城市品位。举办这次山水画作品展,既为北仑送来了艺术大餐,又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更是践行中华民族慈善美德之举。
杨老不远千里率团来北仑举办画展、捐赠作品做慈善,身为黄冈同乡、新北仑人,我倍感骄傲,成此拙文,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