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川天生幽默,或者是跟着我们耳濡目染的。我们仨在一起没大没小,常常在生活中做各种游戏。
冬天里,脱了衣服往被窝里一钻,纳川不管背上痒或不痒,都喜欢让我帮他挠挠,他说挠挠爽快。我问他哪儿痒,他答:“黑龙江。”我便奔右肩东北角挠。他若答“新疆”,我就往左肩挠。他答“出兵马俑的地方”,我就挠他背心。他说“有椰子树的地方”,那指定是P股头上方,腰眼上痒了。我们有时互换了,我指挥,他帮我挠。我报省名,报省会城市,报特产或者标志性特色,比如“喜欢吃火锅的地方”“有黄鹤楼的地方”“奶奶老家”“养奶牛的大草原”……娘俩乐此不疲。后来,国际化了。他常指挥的是“俄罗斯”痒、“澳大利亚”痒、“西班牙”痒……
有一次他说:“那个老是打仗的国家痒!”估计他记不起这国家的名儿。
“老打仗的国家,哪儿?叙利亚吗?”
“对,就是叙利亚!”
有时我乏了,挠着挠着打盹了,他催我:“妈妈,你不要老是在‘中国’那一个地方绕圈子嘛!”
还有一次,他说:“钓鱼岛对面痒!”
“那是哪儿?台湾?日本?”
“对,日本。”我挠他右腰。
“不对,小日本痒,挠错啦!”
我想一想,改挠他P股蛋儿。
“往下点,屁眼那儿!”他大笑不止,“谁让小日本抢咱们的钓鱼岛!”
他今天在图书馆选了一本《世界地理图册》,大约是要彻底把他背上的这些“痒痒”搞清楚吧。
有一次,纳川重感冒了,在打点滴时百无聊赖,有点坐不住。我说,咱们来玩个回环诗游戏吧。一听说是玩游戏,川川来了兴致。我先念了这四句:“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这本是苏东坡的一首回环诗,我先讲了这首诗的大意,然后一字一顿,每念一个字就拿手指戳一下膝头,爸爸、妈妈、纳川三个人的膝头轮流转着戳,让他猜最后一个字落在哪个膝头上。三轮游戏下来,这首诗他会背了。
猜水果也是我们常玩的游戏,有时候奶奶也加入。起初是爸爸和妈妈形容,川川猜。后来就变成了川川形容,我们猜了。他说:“有一种水果,是浅黄色的,上面有小点点,要削皮的,是什么?”我们表示猜不着,他便又补充:“还可以和冰糖炖着吃,治咳嗽的。”我们抢答:“梨!”这土方他用得多,尽管每次都不奏效。
他说:“有一种水果,长得像竹子,一节一节的,要吐渣的,很甜的。”我们抢答:“甘蔗!”
他说:“有一种水果,很大,上面有很多刺,会扎人,臭臭的,爸爸不喜欢闻的,妈妈喜欢吃的。”这次被奶奶抢去了:“榴梿!”
最绝的是他和邻居小朋友互猜,根本没描述清楚,竟然都能抢答对。
川川说:“有一种水果,两个两个的,长在树上的,是什么?”
佳佳马上抢答:“樱桃!”
“有一种水果,粉粉的,是什么?”
“桃!”
“有一种水果,圆圆的……”
“西瓜!”
“有一种水果,毛茸茸的……”
“猕猴桃!”
我滴个神嘞!
前两天,纳川同学一听说周末要出去吃饭,兴奋得在车后座上为我们高歌一曲《粉刷匠》:5353531,24325……妈妈助兴:“朋友们,你们的掌声在哪里?”爸爸配合默契地摁了一串喇叭……妈妈又说:“前面的朋友,你们的手呢?让我看到你们的手好吗?”爸爸再次迎合,启动了雨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