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鄂东山区走来,我梦想着踏上一片富饶之地,一不留神,又走进了山里——当353路公交车开至小港的山坳口时,我惶惑了:将山劈开一道口,通向再熟悉不过的村庄,这里也能产生经济?
山将北仑与宁波市区隔开了。不过,北仑的山连着海,海环着山,这里的山不是普通的山,是北仑大港的一道苍翠的屏障;海也不是普通的海,是九峰奇山的一面明净宝鉴。难怪,北仑人自豪地称北仑为“宁波的后花园”!当“建设即是破坏”的言论充斥着人们大脑的时候,当我信步于北仑大港的建设工地上,眼见着石灰、水泥混凝土四处飞扬时,我不能想象,北仑还能守得住这一方净土吗?守得了多久?这里可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呵。然而,当我走进阿育王古刹、网岙景区、瑞岩景区,踩着原始森林里参天古木的落叶,心中的疑虑在一点点消除。我知道,北仑素有“中国杜鹃花之乡”的美誉,柴桥更是盛产杜鹃、茶花、茶梅、五针松等绿色苗木,常年种植规模都在万亩以上。一年一度的杜鹃花节上,花色娇艳、品种繁多的杜鹃竞相开放,叫人流连忘返。我不得不佩服北仑人——一边搞开发建设,一边作维护修缮,甚至将不起眼的草木也当作经济来发展。看来,北仑人是下定了决心,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一定要打造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北仑。
短短数十年,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宁波出口加工区相继成为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引进了大批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吸引着大批外商前来投资,也给当地的或外来的人群增加了许多的就业机会。可是,这种大面积地开发、征用土地,也使得千百年来靠这片土地生存的农民陷入了困境。
农民失去了土地,还能干什么?这是个值得政府和农民思考的问题。记得我最初工作的公司,位于待开发的四方科技园区,公司周围是一片农田和村庄,公司对面开着一家小店。小店老板叮嘱着孩子做作业,自己却守着牌桌打牌,我心里自是不以为然。前几天偶然遇见那位小店老板,他说他们那片村子全盖了厂房,他们住进了凤洋新村。“就是那一排排两层或三层的浙式小洋楼么?”是的,没错,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政府依面积给每户补贴了二三十万元不等。可总不能守着房子过活吧,今后还得有个长远的生存计划才行呀!不想小店老板说出了让我惊讶的话——他在上学,在区人事局搞的失业农民技能培训班学习数控车床技术,他说他学会了还打算买台车床加工机械零件呢。一个放下锄头的农民兄弟,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农民,脱去一身沾满泥水衣装的农民,靠着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持,靠着借贷投资,他就这样尝试着从头开始。
北仑区是全国有名的“模具之乡”,有多少民营企业正是借了改革热潮,靠着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的地理优势,以及北仑人特有的勤劳、精明和能干,从家庭作坊做起,逐步发展成为资产上千万甚至过亿的大中型企业、同行业的龙头老大,他们在机械、模具等传统制造业中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在商界摸爬滚打,一步步开创了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北仑人深知不思改变,将只能停步不前。如果说,经济的发展,富了北仑人的腰包,那么,北仑人更强烈地意识到唯有知识,才能丰富他们的头脑。当初离开熟悉的田地,也许只是迫于生计,但如今,成功的发展是更令他们向往的。所以,位于新碶与大碶之间的宁波技术学院,有了对外开放的课堂之后,前往“充电”的“农民老板”也越来越多。但愿他们从此既能在商场上叱咤风云,也能在谈判桌上谈吐儒雅。
在北仑一待就是三五年,它给我的最初印象,仅是个村庄星罗棋布的港口渔村,通过这几年亲历经济的腾飞巨变,我真切感受到了它发展的速度与改革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