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五节 宁波印象

  沈忠楼老师,给了我对宁波的第一印象。

  沈老师是我初到宁波时接触的第一个宁波人。一九九九年,我毕业离开武汉,到了这座陌生的沿海开放城市,投奔一位远房亲戚。然而,跑了许多趟人才市场,投递了无数份简历,也没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那时,经亲戚介绍,我借住在沈老师家。沈老师住的房子,在离梅墟工业区不远的一个叫“方桥”的村子,也是租住,不大的两间,墙壁粉刷得很白,墙上悬挂着沈老师自己题写的诗词、对联。据亲戚说,沈老师原来在余姚教小学,从学校退休后,他和老伴就搬到这里,在一家外企找了份门卫的工作,收入足够两老花销了。他的几个儿女各自经营着规模不小的生意,都很孝顺,但沈老师说,儿女们要忙自己的事业,能自食其力,他们就不愿让儿女们操心。这和老家人“养儿防老”的思想可截然不同啊,难怪宁波人脑子活络,没有守着新中国成立前的穷日子过。

  找不着工作,沈老师也替我着急。每天晚上我从宁波回来,他见到我的头一句话就是“怎样了?有没有好消息?”我总是沮丧地摇摇头。沈老师便安慰我:好事多磨,别急,工作总能找到的。沈老师要去了我的简历。那份写得文辞华丽、冠冕堂皇的简历,里面贴满了我发表过的文字和获奖证书,虽然没有半点杜撰的内容,但并没有成为我找工作的“敲门砖”。沈老师说,没想到你的文采还不错嘛,放心,工作肯定能找到。说着便出了一题,要我写一篇作文——《宁波印象》,写好后交给他。不愧是教师出身啊。工作没有找到,我哪里还有心思舞文弄墨呀。后来只要一见到我,沈老师便向我催讨那篇还没动过笔的作文,我敷衍地应付着,有空就写。

  要说对宁波的印象,与热闹繁华的武汉比起来,除了街面更干净一点,横穿纵过市区的是河港以外(横穿纵过武汉的是长江和汉水),我还真想不出别的。再有就是,别人的城市再好,也难以容纳外来求生存的人。对宁波的印象,就这些。

  一个月快过去了,沈老师见我工作还没着落,便提出要带我去见他的小儿子。他儿子在海曙租了写字楼,开了一家外贸公司,那天去却没碰到他儿子,办公室的门锁着,沈老师打他手机,回复说在外面会一个客户,要很晚才回来。那趟算白跑了,我很抱歉,让沈老师为我费心费力的。

  不久,我好歹也找到了北仑的一家单位,位于待开发的四方科技园区,厂周围是村庄和荒田。我的工作是专门负责车间的发料、点数。打电话告诉沈老师,他却不甚满意,说可惜了,且先安身立命着,再作打算吧。后来,沈老师又来电话,让我再同他去见他的儿子,说他儿子的公司扩大了规模,在招外贸方面的人才。我觉得自己还不懂外贸知识,恐怕去了也干不了,到时麻烦了沈老师,又让他儿子为难,就推说对目前的工作比较满意,还没换工作的打算。

  那份领料的工作我并没干多久,接下来就转到海曙的一家私企做业务。老板兄弟俩是宁海人,投资五十万,从家庭作坊起家的企业,工厂第二年就要搬迁了——他们在北仑大港工业城置地建了新厂房。二〇〇二年五月份,随公司搬迁到北仑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零散错落的村庄到哪里去了?芳草萋萋的水田到哪里去了?蒿苇丛生的小河港到哪里去了?两年前,我们可是在这儿挖过荠菜,钓过龙虾的呀!怎么转眼工夫,全变作了整齐划一的工厂、水泥路、居民新村?我开始不认识北仑了,两年工夫,北仑竟变了个样儿。但我想我开始了解宁波了,了解了她发展的速度。一切的变化皆令人惊叹!

  我也试图开始解读宁波人,比如沈老师,比如他的儿子,比如我的宁海老板,他们自尊自强、有胆有识。想到了,就要去做,做了就要做好、做大。他们无不是在跟时间竞走,同效率赛跑。我开始从心底佩服宁波人,从心底认可宁波人,从心底接纳宁波人,就像他们接纳我这个外地人一样。

  再见到沈老师,我说出了我对宁波人的看法,他开玩笑说,既然阿拉宁波人好,你就嫁到阿拉宁波吧,在宁波安家扎根,我替你说媒。使不得使不得,我还是留恋我的江城武汉,那里才是生养我的地方,有着我的父母亲人。我没拿沈老师的玩笑当真,可他却不是开玩笑。此后他又来过几次电话,介绍他的内侄,让我随他去认识认识。我以工作忙为由推托掉了。我不是拒绝宁波人,而是觉得更应该学习宁波人,随时为追求幸福的生活而奋斗,而不是将自己作为他人的依附品。

  我致力于我喜爱的工作,业余也不间断地练笔,写了些还较稚嫩的文字,经由编辑老师的修改润色,居然陆续地发表了一些,这让我窃喜的同时,也感觉宁波还给我们这些外来人员开辟了一片精神领地。

  自来到宁波,短短的四年多时间,我所耳闻目睹的,是宁波经济发展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已成为不可抹去的事实,这个事实开阔了我的视野,也改变了我固守多年的观念。就像我临出门时母亲说的,是马儿,就得去到草原,不能老待在马厩。宁波这片水草丰茂的草原,又成了多少马儿的好去处呢?

  我想,习惯了养育自己的一方水土,再要从感情上融入另一座城市,是不易的。但我发觉自己已渐渐融入了宁波,爱上了这座年轻的、开放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城市。就像当初从不习惯闻到清蒸鳗鱼的海腥味,到喜爱吃醉蟹醉虾这样的生猛海鲜,从听不懂宁波话到学讲宁波话一样,我经历了一个由排斥到适应的过程。

  如果再次见到沈老师,我将不再坚持提要回武汉,也许,我会留在宁波,但几次拂了沈老师的好意,再也没好意思去看望他了。

  如今已时隔四年,完成了这篇拖欠已久的作文,不知沈老师是否能看到,看了是否还满意……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