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武夷山市似是藏于山里面的。车载着我们研究所的三十个人在山路上盘旋了近一小时,方山重水复地绕到武夷山景区。景区是一片开阔地,仿佛层峦叠嶂里被摁下去一大块。
较之泰山、黄山,武夷山算不得山,更宜称“丘”。因为海拔并不高,耸出来的全是光秃秃的岩层形成的崖,红褐色的,间或有绿色植被覆盖其上,皆是低矮的灌木丛。从崖上鬼斧神工般分布均匀的道道印痕判断,武夷山应是几万年前地壳运动的结果,海水退去,山崖凸现,日久风化,形成现状,真乃大自然的杰作也。
靠山自然吃山,山上所出的山珍野味,不胜枚举,最出名的当推蛇类和菌类。武夷山最毒的蛇是五步蛇,据说若不幸被其咬到,五步之内必亡,因而得名,但它也是最美味的,将其与山上的野鸡煲成“龙凤汤”,可以卖到四位数的价格,凡到此的游客,无不争着尝之。也有用五步蛇或蛇鞭泡酒的,加些人参、枸杞之类,便是滋补的良药。武夷山的野生菌种类非常多,大约只有当地人方能辨其食用性。有一种红菇,像极了岩石的颜色,是武夷山的特产之一,许多游人临行前,总不忘携些干货回去。除了红菇等菌类,还有一些山里的野果子,山核桃、野柿饼、野猕猴桃自是不必说了,山上能吃的东西太多,一些甚至叫不上名字。
我们到达的当天下午,导游就安排去爬山,好在山并不陡,我们又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腿脚灵便,这点坡度全然不在话下。途经遥相对望的大王峰和玉女峰,便正式入景入画了。一路所见,一丛丛芭蕉在溪边长得相当招摇,彰显着南国的风情,不免叫人想起“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些诗句来。
次日用过早点,仍是游山。登云梯,过一线天。云梯的台阶极窄,两边有护栏,爬的时候必得手脚并用,眼睛也只能盯着脚下——向上望太陡,朝下看悬空,头晕目眩,心慌腿软。一线天本是一处峭壁,岩石陡然自中间断裂,留出一条缝隙,透出一线天光,窄仅容单人侧身通过,人还不能太胖。导游说,夏天这壁缝里栖着成群的蝙蝠,蝙蝠的气味称为“福气”,若不巧它的粪便落到身上,那是游人的“福分”。好像中国的文化里拿蝙蝠作“福”解,梅花鹿作“禄”解,用的都是谐音。穿过一线天,到达山顶的定命桥。据说过桥便可成仙,我们都想找一点做神仙的感觉,便纷纷到那桥上,这也就到了山路的尽头。这里是个观风景的好地方,天高云淡,悬崖峭壁,溪流交织,看到的的确是人间仙境。可惜我们没能驾了云雾或生了翅膀从桥上飞下来,仍是甩了两腿折回人间。
上午行山路走得有些渴了,中午到茶庄品茶,品的是福建的工夫茶。武夷山是著名的产茶区,以乌龙茶为主。乌龙茶属青茶,较之绿茶略苦,但回甘。这里见不到漫山遍野的茶园,茶树是生长在岩石壁上的,故称为“岩茶”。依制茶工艺的不同,岩茶可分为几百种,其中上品为“大红袍”,为历代朝廷的御用贡品。“大红袍”这名字的来历有一段传说:古时有一秀才进京赶考,行至半路腹泻厉害,病重不得行,眼见误了考期,幸遇一和尚相救,以茶叶煎汤治之,旋即痊愈。秀才高中状元,红袍加身,衣锦还乡,途中不忘报恩,答谢和尚,得知是茶汤灵药,遂奉其为神树,还为之盖了一座庙,以爆竹贺之,又恐损茶枝,便以身上红袍护之。后人便以“大红袍”纪念这几株茶树了。据说这几株树历经千年,处在半山岩壁间,吸收了日月雨露之精华,每年产茶仅六两左右,最多一次也只产了八两四钱,而在国际拍卖会上可竞得百十万钱,真是物以稀为贵啊。我们品尝到的是母树嫁接的二代大红袍,茶过唇齿,即有奇香,茶水入喉,余香绕舌,吐气若兰。
游完山,下午终于可以玩水了。所谓的“漂”,是一种双排竹筏做的漂流工具,一根竹竿便可自九曲溪撑个来回。九曲十八弯,山环着水,水映着山,岸边水鸟鸣翠,溪中红鲤摇漪。想起张之洞的一妙联:“树影横江,鱼游枝头鸦宿浪;山色倒海,龙吟岩畔虎眠滩。”移到这里,也有几分意境。划竹筏的艄公是景区周边的农民,能娴熟地向游人介绍景区的传说,也能穿插一些雅俗共赏的小笑话,取悦游人。我们乐了,因此给了他一些小费,换来他更热情周到的服务——不时停下来帮我们拍照。兴之所至,我也清清嗓子唱了一曲家乡的小调——《龙船调》,里边有两句词:“妹娃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逗乐了对面竹筏上不相识的朋友们,他们纷纷和着“我来推你嘛”,呵呵,引起一阵欢愉的笑声,回荡在青山绿水间,大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还可偶见两岸崖上的悬棺,棺木是船形的,因此也叫“船棺”,据说装的是古时部落首领的遗骸,还有一些陶罐之类的陪葬品。据考古专家考证,船棺形状独特,在全国各处悬棺中属独一无二的了。有些令人惊奇的是,这样陡不可攀的崖壁,古人是怎样将棺木运送上去的?这是一个谜,也为武夷山的自然风光增添了一些历史的神秘感。
赏的是风景,游的是心境。关在钢筋水泥的堡垒里久了,便渴望偶尔到大自然中走走,舒络一下筋骨,就着闲适的心情,寻找一些亲近山水的乐趣。何况我们此番是集体出动,三十人同行呢!三十人的快乐叠加到一起,快乐便翻了许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