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章 兵贵神速

  朱元璋曾在这一带化过缘,对这里的地形非常熟悉。他道:“附近有一个叫瓦梁垒的旧兵营,咱们可以到那里死守。”

  瓦梁垒本来是军营,当年朱元璋在饥寒交迫时,曾躲到这个地方,受到这里村民李七六的救助。现在他再到垒前时,但见垒门大关,门头上有人举着刀枪。

  耿再成说:“咱们攻进去吧。”

  朱元璋道:“不。”他放下武器,下了马,走到门前,对着门头大声喊:“请李七六大哥出来,我要见见他。”

  门头上的几个人转头相视,一个道:“去把李大哥叫来。”不一会,一个大汉出现在门头,朱元璋一看,就认出了李七六。

  李七六大叫:“谁找我?”

  朱元璋笑道:“我是朱重八啊,李大哥不认识了?”

  朱元璋本来面目特别,最容易让人记住。可他当年来瓦梁垒时骨瘦如柴、奄奄一息,又是个和尚头,与现在一身铠甲、威风凛凛的模样大相径庭,一时间,李七六哪敢把这个朱元璋跟以前那个小和尚联系起来?他呆了一呆,确信是朱重八后,才道:“你还活着啊!”

  朱元璋笑道:“当年多蒙相救,朱重八命不该死啊?现在我已经投奔红巾军,正与元狗大战,请开门容我们进去。”

  李七六一挥手,叫了声,“开门。放重八兄弟进来。”但见垒门大开。朱元璋对耿再成一挥手,便当先进去。红巾军在耿再成的带领下进垒。

  李七六迎了上来,拉住朱元璋的手,道:“真想不到,居然是你来了。”

  朱元璋道:“元狗大批部队就要杀上来了,咱先想办法守住这里。”

  瓦梁垒也不大,一下挤进两万人,一时间拥挤不堪,刀枪碰撞之声不绝于耳。村民们都躲在房里不敢出来。朱元璋对耿再成耳语几句,耿再成行礼而去。

  朱元璋笑着携了李七六的手道:“去你那里喝几杯。”

  李七六道:“元狗不是马上要杀进来了吗,还能喝酒?这次他们攻打六合的兵很多啊,咱还是守垒要紧。我看你们的人马也不算多,我叫村里人一起拿武器上来,帮得上一点是一点。否则,元狗杀进来,我们都得被砍头。”

  朱元璋道:“元狗杀不进来的,你放心。”

  话说脱脱闻知滁州派兵援救六合,援军现已退守瓦梁垒,心下大喜:“来得好啊,省得我还要去攻打滁州。”他当即下令,全军出击,向瓦梁垒进军,要在敌人站稳脚跟之前打完这一仗。

  此时,虽然元朝已经腐败透顶,但丞相脱脱还是很有水平的。这两年来,能跟红巾军打一些胜仗的,也就是他了。此时,他手握重兵,刚把张士诚打得大败,又来围攻六合,一时兵势大盛,根本不把朱元璋的部队放在眼里。

  元兵行动十分迅速,片刻之间便蜂拥出营。一时间,旌旗蔽空,尘土滚滚,十万大军向瓦梁垒席卷而来。

  当元兵冲到瓦梁垒时,只见垒墙高耸,其上无一兵一卒,更是兴奋不已,直接向垒墙蜂拥而来,要一举破垒。

  哪知,才到墙下,突闻得墙内鼓声震天,墙头冒出无数战士。但见他们个个手持标枪,向冲锋而来的元兵投去。因距离不远,投枪命中率极高。但闻得惨声连连,第一批元兵纷纷中枪倒下。看到前头战友个个丢掉兵器,双手握着穿胸而过的标枪仰天倒下,叫声不绝,后排士兵们握枪之手还没有松开,就知道中了埋伏,纷纷掉头逃跑。

  垒墙内又一批士兵站出,个个张弓搭箭,向后退的士兵射去。但见箭如飞蝗,又一批元兵中箭倒下。元兵这才知道自己碰上了劲敌。

  脱脱下令,在垒前驻扎部队,等待战机。他认为,瓦梁垒弹丸之地,数万红巾军挤在里面,不用几天粮草就会耗尽,到时饿也会饿死他们。只要自己有足够的耐心,这场胜利一定是属于他们的。

  哪知,双方对峙了几天,垒中毫无缺粮的迹象。脱脱亲自到前线去看。但见垒门大开,里面大街笔直,并没有看到一兵一卒。只见街边的房子也都开着门,门前站着很多妇女。这些妇女一边做着家务,一边聊天。

  副官道:“丞相,看来红巾军已经毫无防备了,咱杀进去吧。”

  脱脱沉吟良久,道:“此股红巾军非同小可,其统帅深谙兵法,垒中如此,定有埋伏。我军若贸然杀进,只怕凶多吉少。还是先回营计议。”

  脱脱回到营中,派探子到滁州侦察。不久,探子回报:“滁州已倾尽全力来救六合,带兵统帅叫朱元璋。目前滁州空虚。”

  脱脱大喜。他此前也知滁州红巾军是硬骨头,所以决定先拿下六合,断绝滁州外援,然后以优势兵力围而破之。哪知,朱元璋居然敢以劣势之兵出战。通过这次交手,他知道,朱元璋确实是个厉害的对手,要是跟他在这里对垒下去,即使获得胜利,也会付出巨大代价。倒不如先撇开朱元璋,乘虚拿下滁州。脱脱计议已定,立即下令部队,不理瓦梁垒,全军向滁州狂奔。

  耿再成看到元兵突然后撤,立即跑到李七六家,向朱元璋报告:“元兵已经撤了。咱可以出击,大砍他们一把了。”

  朱元璋急忙跑了出来,到垒门前一看,果然看到元兵如潮水般后撤,道:“他们真撤了。”

  耿再成道:“打吧。冲出去,肯定可以砍很多元兵。”

  朱元璋正要下令,突然转过头来,对耿再成道:“元兵为什么要撤?他们被打败了吗?”

  耿再成道:“没有啊。这几天都在这里对峙着,连一场小仗也没开打啊。”

  朱元璋略一沉吟,道:“脱脱是大元的丞相,不是饭桶啊。这些年来,只有他把红巾军痛打了几次,连张士诚都被他狠狠地收拾了一把。他此次围六合,其实是想剪掉咱们的外逃之路。他兵力比咱们多,好容易围住咱们的主力部队,正好把咱围死在这里,哪能仗还没打就轻易撤走呢?要是你,你能毫无理由地撤吗?”

  耿再成道:“我当然不会撤。他是不是有什么诡计?”

  朱元璋道:“我现在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诡计。把马牵来,咱上到山上去,看看他们往哪个方向撤。”

  亲兵把马牵了过来,朱元璋和耿再成翻身上马,带着李七六从垒门出来,鞭子在马背上一抽,三匹快马便飞也似的朝前头那座山上急驰而去。

  三人上了山头,但见元兵前锋大旗飘飘,秩序井然,并没有回营,而是朝着另一个方向狂奔而去。耿再成道:“他们要去哪里啊?”

  朱元璋一看,不由惊呼起来:“他们的目标是滁州!脱脱果然不是易与之辈。”

  耿再成道:“现在滁州没兵啊,滁阳王一看这么多元兵过去,只怕,只怕……”

  朱元璋比耿再成更了解郭子兴。现在城中虽然也有徐达一干人等,可手上无兵,你再怎么会打,也是打不起啊。可现在元兵在前,他们哪能赶在元兵前面呢?朱元璋的脑门冒出了汗珠。

  滁州要是给脱脱拿下,他们这支部队也就无家可归了。以前,他当乞丐时,也是时时刻刻都无家可归。可那时的无家可归,等于是四海为家,现在若是无家可归,那可就真的是无家可归了。

  想到此,他咬着牙,狠狠地骂了一句。但骂完了,还得想办法。此时,他的眼前,元兵如流,正向无比脆弱的滁州滚滚而去。他所立的山头,微风轻吹,耿再成和李七六怔怔地望着他。他的面部肌肉越来越收紧,握着马鞭的手青筋暴出,并且有些颤抖。

  许久,他转过头来,带着一副冷峻的表情对李七六道:“还有没有一条便道可以通往滁州?”

  李七六道:“有。但全是山路。”

  朱元璋道:“回去。”三人纵马下山,回到瓦梁垒。朱元璋叫耿再成:“你立即传令,部队紧急集合,跟李七六从便道回滁州。”耿再成说声“得令!”便跑了下去。只片刻,瓦梁垒内便人声嘈杂,士兵们都纷纷跑到垒门前。

  朱元璋对李七六道:“咱们立刻出发,一定要抢在元兵前面。”

  两人跑在队伍前面,向山里进发。这是一次艰苦的行军。这条山路只有一些猎户偶尔在行走,荆棘丛生,崎岖不平。朱元璋和李七六的手臂和腿脚都被划得鲜血淋漓,士兵们更是一不小心就栽倒在地。但朱元璋却一刻也不停留,只是咬着牙不断地前进。

  到第二天黎明,朱元璋冲出一个坳口,放眼过去,只见前面一片开阔地,开阔地的尽头有一道城墙,城头上旗帜鲜明。朱元璋叫道:“是滁州城!”那大旗上仍然是“郭”字。

  朱元璋用被荆棘划得鲜血直流的手抹了一把脸,转头看了看正拼命爬上山坳的士兵们,双目湿润。

  耿再成跑了上来,道:“元狗们还没有到,咱们胜利了。赶快进城吧。”

  朱元璋抓起一片大树叶,抹了抹手上的血迹,咬着牙道:“咱们还没有胜利。如果咱们现在进城,脱脱再把咱们包围,同样会把咱们困死在里面。”

  耿再成道:“那咱不是跑来送死吗?”

  朱元璋把那片被他揉烂了的叶子一丢,道:“咱们到那边去。”

  朱元璋的部队并没有进城,而是向城东的山头上行军——那里是元兵的必经之路。他来到一座山坳上,看了一下地势,道:“好,咱就在这里埋伏。赶紧做好工事,元兵马上就要到了。”

  耿再成一看,这是个大山谷,四面全是大山,一条小路从东向西,在半山腰上蜿蜒曲折,宽仅容脚,道旁都是陡峭悬崖,古树参天。更妙的是,从东边的大路往这来,得爬两里长的山路才能上到山坳。只要在这个坳口一堵,元兵就是有百万大军,也是无可奈何。实在是一个伏击的好地方!

  脱脱还在行军路上,前方的探子回报:“已到滁州东的山脚下。山道艰险,请丞相定夺。”

  脱脱急驰而来,望着古树森森的大山,只见一条石径蜿蜒而上。他心想,谁要是扼住山头,你就是有再多的兵力也是攻不上去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指的就是这样的地理环境。

  脱脱倒吸了一口冷气,暗道:“我怎么不事先派人侦察一下?换个方向多好啊!”可现在已经来不及了。他再次把目光对着山头,缓缓地扫描一遍,山上风吹草动,似乎一个动物也没有。他又想:“山上应该不会有人把守。我这次决策果断,行军神速,出人意表,滁州方面应该没有察觉。战争本来就是冒险的,只有出奇,才能制胜。我看,红巾军里除了朱元璋还算是个人物外,也再没什么人了。而现在朱元璋还在瓦梁垒那里玩诱敌深入呢,他即使知道了我的计谋,现在也赶不上了。除非他真的有翅膀。”脱脱这么一想,立即脸色红润起来,将手中的马鞭一扬,下令进军。

  元兵举着旗帜,向山上爬去。他们已经连续狂奔了三天两夜,此时都累得抬不起脚了。他们很想休息一下,但脱脱不让他们休息,脱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空虚的滁州城下。他坚信,只要他十多万部队高举旗帜、杀声连天地出现在滁州城下,根本不用打仗,滁州就会全面崩溃。到时,他们不战而胜,就可以在滁州城里好好休息了。

  脱脱的盘算很有道理,也很有军事家的果敢。但脱脱还是很小心的,他把部队分成两拨,第一拨一万人作先锋,先行爬山,如果敌人真的有埋伏,他的第二拨大军就可以冲上去接应。

  眼看第一拨士兵高举旗帜,爬坡上了山坳,脱脱也松了一口气。他以为,只要顺利上了坳口,就会一切顺利。于是,他再挥动令旗,叫先锋部队继续向前,然后下令后续部队上去。元兵先锋无忧无虑地进入了山谷。

  一万人进入山谷,很挤。但朱元璋却不怕挤。他看到元兵先头部队进了埋伏圈,一声令下。只闻得一声鼓响,山上旗帜招展,石头滚滚而下,飞箭如雨。大批元兵纷纷倒下。

  脱脱听到杀声大振,立即知道自己还是中了埋伏。他下令山下的部队向上猛攻。突闻又一声鼓响,山坳的树林中突然人头攒动,旗帜鲜明,正是早已赶来埋伏在此的红巾军。这支红巾军由耿再成率领,奉命堵住元兵的第二拨人马。此时他们接到朱元璋的号令,便现出身来,一齐向山下滚落石头。

  脱脱的部队是元兵中最为精锐的,此时虽然知道中了红巾军的埋伏,但仍然奋不顾身向上攻,后队的战士不断地踩着前队的尸体向山上冲击。脱脱命令山下部队列队向山坳放箭,攻势甚是凌厉。

  但耿再成更知道,要是顶不住元兵的攻击,朱元璋的这个埋伏计就会付之东流,他们就会败得很惨,所以亲自举起石头向山下猛砸。这时一支箭飞来,正好射中耿再成的手臂。他居然也不拔出,硬是带着箭向山下砸石头。但见鲜血从箭杆上不断滴下,他却喝声连连,浑然不在意。

  此时,朱元璋带着主力正猛攻山谷中的元兵。元兵挤在山谷之间,一点回旋的余地也没有,任由红巾军屠杀。

  脱脱看到山头的耿再成部人虽不多,但占了地利,又拼死阻击,而山谷中传来的战斗之声越来越弱,知道前部已经被人家收拾得差不多了,只得长叹一声,下令撤退。朱元璋大获全胜。

  郭子兴别的水平不怎么样,但情报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他在朱元璋带着主力部队离开滁州时,心里就塞满了畏惧的情绪,生怕哪个地方的元兵突然杀到,把自己俘虏了。因此,他不断地向四边派出探子,只要一有动静,立刻快马回报。

  所以,当脱脱大军开向滁州时,他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情报。他知道,脱脱有十多万大军,而自己手里只有不到一千的士兵,吓得摔了几个杯子,打了几个下人,然后坐在那里大骂朱元璋害他不浅。但骂过之后,他立刻想到,光骂是不行的,还得想办法保住性命才是当务之急。他派人飞马去找朱元璋,让朱元璋赶快回来保卫滁州。派出的人速度很快,而且还能抢在元兵的前面回到滁州。可带回来的消息却让郭子兴想死。因为那封写给朱元璋的信根本没有送出去,而是又原封不动地交回到了郭子兴的手里。送信的人说找不到朱元璋了——因为朱元璋早已从另一条道路赶回滁州。

  郭子兴捏着那封信,撕了个粉碎,然后又在地上猛跺了几脚,最后还打了那个送信的一巴掌。接着,他又破口大骂朱元璋:“你想要老子的命,直接砍老子的头就是了,何必要借刀杀人?”

  他这次可把自己的性情全展现出来了,骂得惊天动地,连帐外的徐达等人都听到了。徐达听到这话后,心里知道,朱元璋跟郭子兴是没法再合作下去了。

  郭子兴此时已经没有心思再考虑合作的事了,他现在只想着如何逃命。他把郭天叙叫来,说:“上阵还得父子兵。咱们得赶快离开滁州。”

  郭天叙道:“离开滁州?那又得去投靠孙德崖?”

  郭子兴道:“当然不会投孙德崖。咱去投小明王。”

  郭天叙道:“现在滁州已经没有了出路,四面全被元狗包围了。”

  郭子兴大骂:“朱元璋这个兔崽子,真会害人啊!把部队带走了,把敌人留下了。”

  郭天叙道:“我早就看透了朱元璋,可是父王却一定要相信他。现在全上了他的当。”

  两人坐在那里发呆。亲兵从外面进来,报:“城东山上,发生战斗。不知是谁在打仗。”

  郭子兴一听,忙道:“再探。难道是小明王他们来救我了?”他再也坐不住了,带着郭天叙出来,登到城楼上,向东望去。只见山上有一支部队直向城里走来。

  郭天叙道:“父王,肯定是元兵杀进来了。咱们怎么办?”

  郭子兴一呆,站在那里张口结舌。一个亲兵大叫:“是咱们的队伍啊!是朱字旗,是镇抚的旗号。”

  郭子兴一听,抬手擦了擦眼睛,然后再定睛一看,还真是红巾军的队伍。两骑在前面飞奔,不是朱元璋和耿再成是谁?郭子兴一时无话可说,他的内心甚至希望这不是朱元璋。他转过身,对郭天叙道:“走,回去。”

  郭氏父子下了城楼,徐达他们正好来到。徐达对郭子兴道:“大王,朱镇抚已经回来了,我们到城外去接他。”郭子兴一脸怒色,哼了一声,转身而去。徐达望着郭子兴父子俩离去的背影,咂了一下嘴巴,转身对大家道:“咱去迎接镇抚。”

  朱元璋一路急奔,来到城门前,看到城门大开,徐达等人已经来到城门前迎接他,不由大喜。可当他来到城门下时,却不见郭子兴和郭天叙,于是忙问:“大王呢?”

  李善长道:“先回去再说吧。”

  朱元璋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入城。他带着耿再成来到郭子兴的大帐。郭子兴正坐在太师椅上,郭天叙站立一旁。

  朱元璋上前行礼道:“大王,朱元璋已经击退元兵,特来交令。”

  郭子兴面无表情,道:“回来就好。”

  朱元璋退了出来,一脸郁闷。徐达陪着朱元璋来到家里。马姑娘过来迎接,道:“元璋,你回来了。”

  朱元璋道:“我回来了。”

  马姑娘道:“回来就好。”

  朱元璋一听这话,突然想起刚才郭子兴也是这个话。可怎么同样一句话,自己听过之后,硬是有两种不同的反应呢?郭子兴说这话时,面无表情,看着那张脸,简直如芒在背;而马姑娘说这话时,却只觉得心头无比温暖。朱元璋的心情在这两个表情之间来回走动,两眼一热,差点潸然泪下。

  但朱元璋并没有让这种情绪外露出来,他对马姑娘道:“没事了,你休息去吧。”然后转身对徐达道:“你还有什么事?”

  徐达道:“镇抚,我看,咱们还是离开滁州的好。”

  朱元璋道:“为什么?”

  徐达道:“这几天,滁州凶险,大王疑是镇抚欲借脱脱之刀除掉他,他对大王已经恨之入骨。如果咱们还在这里待下去,只怕吉凶难测啊!”

  朱元璋叹道:“大王是我的救命恩人,没有他,我就没有今天。我对他忠心耿耿。他落难时,我帮他;他来滁州时,我把部队交给他。可他仍然要怀疑我。”

  这时,李善长又进来了。朱元璋道:“百室兄,有事吗?”

  李善长道:“特来告知镇抚,在镇抚去救六合时,大王曾派人请我过去,让我以后跟着他。”

  朱元璋道:“我们都是大王的下属,当我的下属跟当大王的下属是一样的。你就跟着他吧,现在他身边得力的人士也不多。”

  李善长道:“他这是在对付你。他是想把我们一个一个地拉过去,到时你就成孤家寡人了。所以,我坚决不开这个头。如果镇抚一定要让我去跟大王,我立刻离开滁州。”

  朱元璋道:“那我也不勉强你了。咱都是自己人,说一说下一步该如何走?”

  徐达道:“现在大王对已经咱们起疑,咱们还是离开此地为妙。”

  李善长道:“大王胸无大志,守个滁州,便不思进取,这终非长久之计。而且滁州虽然险,易守难攻,但城少人寡,也易于被人困死。再者,粮草极缺,几万人齐聚于此,没几天就会坐吃山空。所以还是趁刚打了胜仗,众人士气高涨之时,离开滁州,向外扩张。这样既可以让大王放心,咱们也可以放手大干。”

  朱元璋道:“好。滁州不是久留之地,我看,还是向集庆方向进攻。那是江南鱼米之乡,也好网罗人才。”

  第二天,朱元璋来到郭子兴帐中。郭子兴两眼通红,郭天叙也一脸疲态。两人看到朱元璋进来,都面无表情地对着朱元璋。显然,两人都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朱元璋看到两人的神态,不由一怔,随即才想起,原来自己还没把兵符交给郭子兴,这才弄得两人一夜没合眼。

  朱元璋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然后把兵符拿出来,递给郭子兴,道:“大王,现在城里一共有三万部队,朱元璋把兵符交给大王。从此之后,没有大王的号令,滁州城的一兵一卒谁也指挥不了。”

  郭子兴嘴巴一张,说不出话来。他看了看兵符,又看了看朱元璋。兵符是真的,朱元璋的神态是诚恳的。

  朱元璋把兵符放到郭子兴手中,道:“大王,咱们虽然击退了脱脱,但滁州太小,粮草不多,元兵要是再来围困,咱们就危险了。因此,我建议趁滁州还没有缺粮之时,赶快进攻和州。一来扩大我们的势力,二来也打通我们向外的道路。”

  郭子兴兵符在手,一时心花怒放起来。他也知道,现在滁州城里已经没有多少粮草了,听得朱元璋这么一说,便道:“和州虽然不大,可城高池深,攻之不易啊!”

  朱元璋道:“可先派一支部队扮成元兵,赚其城门,然后大队人马掩杀过去,何愁和州城不破?”

  郭天叙道:“咱就派张天佑去。”

  朱元璋一听,立即知道,郭天叙怕自己带兵过去,便道:“好。就让张天佑带先头部队,然后派耿再成接应。”

  张天佑是郭子兴的妻弟,是郭家绝对的铁杆,郭天叙放心,郭子兴更放心。张天佑按照朱元璋的计划,带着三千部队,都穿着元兵的服装、打着元兵的旗号向和州前进。才到阳关,那里的地方官一看,全是元朝的大兵,便急忙杀猪杀牛,抬着酒食出来迎接。这些天张天佑在滁州城里过了一段苦生活,突然看到大鱼大肉,立即就馋了起来,竟把自己的任务丢到脑后。他觉得要先狠狠地喝一喝才能提高战斗力,于是,下令士兵们大吃大喝起来。

  耿再成带着后继部队随后进发。他一点不知道张天佑的部队正在大吃大喝,生活过得幸福美满。他本来跟张天佑保持一段距离,可后来看不到张天佑,便下令部队拼命狂奔。可再怎么狂奔,也没赶上张天佑。耿再成本来就是急性子,这时看到老张的行军速度这么神速,不由更加急起来,叫大家快马加鞭,一定要赶上前锋部队。可直到他赶到和州城下时,依然没有看到敬爱的张天佑将军。当他们气喘吁吁地望着和州城门时,见到的只有那里静悄悄的黎明。

  本来,他和张天佑约定,以举火为号,只要见到火光,他就带着部队杀声震天地冲过去。但现在连个人影也不见,连个火星也没看到。他伏在山头上张望着,希望能看到大火烧起来。可等了很久,等得他汗水都冒出来了,仍然没有看到火。

  后来,他又想,肯定是老张行动神速,早已进了城,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根本不用麻烦举什么火了,于是就下令进城。

  当他们赶到城下时,突然发现,城门关了起来,城头仍然是大元的旗号。耿再成不由大吃一惊。

  和州的元兵守将叫也先帖木儿。他看到突然有红巾军出现在城外,忙下令收起吊桥,关紧城门。接着他上城头察看,发现红巾军的人数并不多,完全可以打败他们,于是下令士兵们从城墙上缒出,举起大刀向红巾军砍过来。

  耿再成本来已经心里慌乱,再加上元兵众多,所以尽管拼命抵挡,还是抵挡不住对方的攻击,不由叫苦连天,心里大骂张天佑。在他大骂张天佑的时候,一支利箭突然射到,他将头一偏,这才躲过。他知道,这仗是没有办法打下去了,立刻下令撤。于是,耿再成的部队在前头狂奔,元兵在后面猛追、猛砍,一直追到千秋坝。

  眼见天色将晚,也先帖木儿这才收兵,得意扬扬地回去。可他才走了一段路,从斜刺里冲出一支队伍,细一看,穿的是青衣。也先不由一乐:“原来是上级部门的队伍,怎么也不提前通知一下,让我有准备啊。”

  那队青衣人正是张天佑的部队。他本来是想大吃大喝之后来到城下,叫开城门,然后与耿再成杀进城里,夺了和州。可酒一喝,就什么都忘记了。直到喝得实在不能再喝了,才记起自己的光荣使命,晕乎乎地出发,哪料一出来就碰上了也先的部队。

  张天佑愣了一下,立马就意识到自己就是来杀敌的,现在敌人就在眼前,你不杀他们,他们就会杀你。于是,大叫:“杀啊!”带头举刀向也先的得胜之军杀过去。

  也先大叫:“是自己人啊!”

  但红巾军的刀却毫不留情地砍了过来。也先立刻知道,这是一群披着上级服装的敌人,也下令开战。暮色苍茫中,双方高呼酣斗。可红巾军士兵喝了一整天的酒,此时酒力发作起来,手里的刀越来越沉重,眼睛越来越花,战斗力越来越弱。张天佑终于知道,上战场前贪杯猛喝是真的误事啊!眼见自己手下的士兵不断地被人家砍得人头落地,自己想脱离战场逃命回去也已不可能,一时不由流浃背。

  他出来时,郭天叙和郭子兴反复交代他,一定要取得胜利,不要再给朱元璋机会了。哪知,现在却是这个结果。他更知道,郭子兴的脾气十分火暴,生气起来,谁都敢杀。张天佑一时心乱如麻,不知所措。

  也先十分高兴。他当了这么多年兵,第一次看到一支全军大醉的队伍出来打仗,酒气熏天,东倒西歪,实在易于屠杀。今天真是走运了,连着获得两场大胜仗。都说滁州的红巾军十分狡猾,可现在看来也没有什么啊。正当他兴高采烈时,突然杀声四起,又一支红巾军杀到。张天佑一看,当先之人正是汤和。

  原来,朱元璋早估计到张天佑不会成事,而夺取和州又关系到全军的生死,只许胜不许败,于是又让郭子兴派汤和带部队出来接应。

  也先这时也蒙了。怎么敌人一批一批地出来。刚打退一批很累的,接着碰上一批喝醉的,现在又杀进一批人。这批部队显然是没有喝过酒的,大刀砍得风声呼呼。也先脑子里充满了中人之计的感觉,也不由心慌起来。

  张天佑绝处逢生,不由大喜过望,大喊大叫:“杀啊!”其他士兵也醒了过来。一时间,双方士气此消彼长,元兵大败。汤和和张天佑带着部队直杀到城下。

  此时,城里已经没有什么部队了。守城的元兵头目看到红巾军杀来,知道也先已经完败,什么话也不说,当场果断弃城而去。

  朱元璋和郭子兴还坐在大帐里等消息。郭子兴这时也有点后悔起来。他虽然提防朱元璋,可他也知道,要是这一仗没有拿下和州,滁州的红巾军事业也就到此就止步了,他们这些坐在大帐内的人都得人头落地。想到这一层,他身上就不住地打战。

  他转头望了望朱元璋,想问问朱元璋对战况的预期,但只看到朱元璋一脸的严肃,便只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长叹一声。一众人当天就在大帐里开饭,可谁也吃不下。已到半夜,他们仍然没有睡觉。

  朱元璋道:“现在仍然没有消息。按道理说,现在该有消息传来了。”

  正说着,亲兵进来报:“耿再成将军求见。”话声未了,只见耿再成已经带着一身血迹走进来。

  在场的人都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一看耿再成这个样子,就知道老耿已经打了败仗。郭子兴脸色刷白。他似乎感觉到大家的脸也都在这一刻“唰”地一下变了色。他问:“情况怎么样了?”

  耿再成道:“我赶到城下时,并未见张天佑。元兵出城来,向我们进攻。我们寡不敌众,只得拼命跑了回来。”

  郭子兴一听,差点崩出泪来,大叫:“张天佑,你误我大事啊!”

  所有的人只是眼睁睁地望着郭子兴。郭子兴转过头来对朱元璋道:“元璋,看来还得你出马了。你带一万部队过去,务必拿下和州。”朱元璋立即带着徐达连夜出发。

  郭子兴在朱元璋出发之后,又觉得自己对朱元璋真的有点过分了。于是,就写了一封信,叫人追过去送给朱元璋。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让朱元璋在拿下和州后,当和州的第一把手。

  朱元璋十分着急,带着骑兵跑在最前面。他以为,他在半路上会碰上一些残兵败将,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回来。可是,一路上,他什么人也没有碰到。他想,难道汤和也完了?完得这么彻底?他一口气跑到城下。城头静悄悄的,好像一点战斗也没有发生过。

  到了黎明,他终于看清城头挂的是红巾军的旗帜,这才松了口气。他伸手抹了一把脸,然后一甩,甩出一把冷汗。朱元璋手一挥,跟徐达进了城。

  在朱元璋进城后没有几天,十万元兵就已经围了上来。和州是这一带元兵的粮草囤聚地,所以元兵很是焦急。郭子兴想带兵过来救援,可一看元兵势大,哪敢轻易出城?他每天喝完了酒就登城遥望,希望能看到和州来的信使,听到什么好消息。他天天担心,朱元璋能守住和州吗?守不住和州,滁州也就完蛋了。滁州一完,他立刻就会从滁阳王变成死囚。他举事之后,经常丢下令旗,下令将某个人拉下去斩了。他斩完某个人时,觉得顺理成章得很。可现在想到自己要被五花大绑地带上刑场,不由全身打战。他想:“朱元璋,你可帮我守住啊。没有朱元璋,还真就没有老郭的命了。朱元璋,我从此彻底信任你了。”

  郭子兴很想立刻就给朱元璋写一封信,把他的这个意思向朱元璋淋漓尽致地表达一番。可现在和州已经被十万元兵死死围住,水泄不通,他的信使除非生了翅膀才能把这封信送到朱元璋的面前。

  和州城里的将士也个个脸白如纸。他们从城头望过去,城外到处是人,是大元帝国的部队。他们现在是在以一当十。这话说起来容易,可真的要一个面对十个时,你不怕得要死才怪。

  朱元璋的神色很凝重,徐达也如此。但他们不怕。现在不是怕的时候,是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把敌人打败,使自己的部队能够生存下去的时候。

  朱元璋道:“我们必须死守。但简单的死守,最后只有死路一条。城里的士气会在这个死气沉沉的氛围里不断地下降。所以,我们的死守必须是积极主动的。”

  徐达道:“现在必须找机会进攻,把他们也打痛。只有这样,才能让咱们的士气高涨起来,才能转危为安。”

  朱元璋道:“现在咱们兵分两路。我打着我的旗号,向滁州方面冲击,让敌人以为我们要突围出去。然后徐达带着主力部队杀向东边,直取他们的大营。”

  汤和道:“你是我们的主帅,这个诱敌之计风险太大,还是由我来吧。”

  朱元璋道:“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他们才会相信我们是真的突围。他们才会把部队调动出来,全力对付我。当然,你也跟我一起。耿再成身上有伤,就协助张天佑守城吧。”

  张天佑一听,忙道:“我也出城。”

  朱元璋笑道:“你要是战死了,大王放不过我啊。你好好守城吧,守城的任务更重。”

  张天佑只得道:“遵命。”

  朱元璋出了大帐,来到城西。此时是大元至正十五年二月,虽然天气依然寒冷,但天空却很晴朗。朱元璋仰望天空,心里长叹一声。他比谁都知道,此次出城,凶多吉少。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到时也只有拼死一搏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