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代,是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的那段日子。但好景不长,就在美国《时代周刊》对他进行报道的7天后,也就是1924年9月15日,第一次直奉战争战败的张作霖,以反对直系发动江浙战争为由,出兵15万,向山海关、赤峰进发。张作霖要报仇雪恨,于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了。就是这次战争之后,吴佩孚走向了人生低谷,而且越陷越深。
历史就是一部闹剧。即便“八方风雨会中州”的吴佩孚也想不到,第二次直奉战争并不是一场将他推向人生顶峰的战斗,而是一场历史悲剧的重演,只不过悲剧的人物恰巧调换了位置。当年吴佩孚攻入北京时,正是由于张作霖的军队倒戈,顷刻间让兵力不足的吴佩孚局势逆转,大胜奉军。而几年后,当吴佩孚亲率10万大军与奉军激战正酣时,直系第三军也发生同样的倒戈,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在后方的3万人马从热河撤军发动了“北京政变”,将曹锟囚禁在延庆楼。局势逆转,吴佩孚只能叹息大势已去。
其实,在这次直奉战争中的倒戈,冯玉祥也是被逼无奈。第一次直奉战争获胜后,冯玉祥功劳甚大,虽然任河南督军,但目空一切的吴佩孚对他并不信任,很快把他调往北京,出任徒有虚名而无地盘的“陆军检阅使”。
冯玉祥与做起了武力统一迷梦的吴佩孚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因此,在段祺瑞与张作霖的哄骗下,在孙中山的感化中,一场惊天动地的“北京政变”才会在冯玉祥的脑海中浮现,并被他付诸实践。
直奉战争结束之后,中国的军阀势力形式又回归到一盘散沙的状态。当年美国媒体认为最有实力和机会统一中国的吴佩孚,此时已经回到了洛阳,他手头所剩的残兵不足千人,完全没有了与其他军阀抗衡的实力。
趁北方军阀混战之时,1926年7月,南方国民革命军以蒋介石为总司令誓师北伐。吴佩孚的势力范围地处两湖,不幸成为北伐军的头号目标。
吴佩孚毕竟已经不是4年前“八方风雨会中州”的时候了,他的部队倒戈的倒戈,阵亡的阵亡,北伐军很快占领了他的地盘。吴佩孚只能逃亡北上,可是天公不作美,恰逢冯玉祥从苏联回国,五原誓师,派兵南下。南北夹击中的吴佩孚只好逃出郑州,住进兵工厂。细雨霏霏,冷风落叶。54岁的吴佩孚浩气丧尽,兵马无几,无奈之下逃往四川。之所以选择逃入四川,是因为吴佩孚雄踞洛阳时,曾扶持过一大批川军。
随着羽翼的日益丰满,蒋介石逐渐展露独霸中国的野心,他对吴佩孚的戒备之心日甚,他不希望这个老将盘踞四川,他日东山再起。因此,蒋介石着手分化吴佩孚在四川的势力。
但经历了太多的战乱后,川军对新崛起的势力心存观望的态度。一时胜券在握的蒋介石,并不能赢得川军的信任。所以川军虽然多打出“国民革命军”的旗帜,却对革命军是否能成功仍怀有疑虑。所以在四川追杀吴佩孚的通缉令,渐渐成了废纸。吴佩孚在四川的势力也逐渐强大起来,他已有把蜀陇作为根据地东山再起的想法。看似风光的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只是一场“狐假虎威”的闹剧。
1928年6月,正在幽室作画的吴佩孚,突然被大兵包围。带兵而至的是四川军阀邓锡侯,声称要吴佩孚交出武器,以免除川境战火。如果说战场上的失败算是耻辱,那么一弹不发束手缴械简直是噩梦。但吴佩孚当时寄人篱下,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相持一天后,吴佩孚还是交出了部队的精良武器。
接下来的两年里,吴佩孚龟缩在四川境内不敢作为。中原局势却发生大变,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几乎将大半个中国都卷进炮火当中。在这个中原混战的时机,吴佩孚也在思索,他是否等到了火中取栗的时机,他是否该去实现他久远的大鹏展翅梦想。
吴佩孚悄悄走出四川,北上进驻甘肃,开始准备重新出山……
但就在此时,中国发生了最悲痛的灾难,即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因为遵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张学良将东三省拱手让给了日本人。中华大地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日高潮。
吴佩孚听闻日本搞伪满洲国的事情后,当即拍案而起通电反对,主张讨伐侵略者。国难当头,吴佩孚再起的夙愿又一次成为泡影。就在此时,日本人找上门来,愿意贷款百万,赠送枪械10万,帮助他东山再起。吴佩孚听完后立即逐客,他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国事国人自了。”他对日本人的野心心知肚明,他绝不允许自己与侵略者同流合污。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战败的吴佩孚带着妻子东躲西藏,灾难重重,一直过着流浪的日子。他坚守自己不纳妾的信条,一直和妻子张佩兰相依为命。被人称作“儒帅”的他,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军队,却没有大量的私人积蓄和大片的田产,是北洋军阀中又一位道德楷模。
吴佩孚就这样过着逃亡生活,直到1932年的2月。北国正值冬季,处处冰雪。吴佩孚从内蒙古西部的包头乘车去往北京。就在这样一片寒意之中,吴佩孚故地重游,回到了旧梦开始的北京城。
到了北京,吴佩孚从简来到张学良居住的顺承王府,没有半句寒暄,他直接质问张学良:“当年沈阳事变,为何不抵抗?”张学良解释说有不准抵抗的命令。吴佩孚当即发怒,拍桌子大骂张学良,骂完后拂袖而去。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东北和华北逐渐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人发现用中国傀儡管理中国人效果更好。为了能在中国的官僚军阀中找出一个来担任伪政府元首,日本人绞尽脑汁。
日本人找来前北洋政府财政总长王克敏,暂时充任北平伪政府首脑。不久,曹锟拒绝与伪政府谈判后在天津病逝。吴佩孚成为日军眼中华北“元首”的最佳候选人。日本人拟订了“吴佩孚工作计划”,开始威逼利诱他。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就是对中国十分熟悉的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
日本人每月送车马费4000元到吴佩孚家中,安排汪精卫写信劝说吴佩孚,还通知王克敏和齐燮元不断地给吴佩孚做工作。但一个个汉奸出马都无济于事,一个个日本首脑都被气得恼羞成怒。
晚年的吴佩孚下定了决心,只与经史、诗词、字画为伴,不与任何外人接触,每天拿着扫帚,在庭院内扫扫树叶,打打太极,过清贫自在的日子。
但是没过多久,吴佩孚牙痛发作,传闻是吃饺子时被羊肉骨头扎的。他的病情越发严重,腮也肿胀起来,饭吃不下,觉睡不着,发誓“不入租界”的吴佩孚,拒绝了儿子到德国医院看病的建议,在家中看了大夫,拔了病牙,却仍然不见好转,几日后便昏迷不醒。
传闻,在齐燮元的安排下,一个日本医生强行来到吴佩孚家中,吴佩孚妻子张佩兰和儿子吴道为了看病没有阻拦。在吴家简陋的病床上,日本医生割伤了吴佩孚的动脉,全家人都慌了,日本军医趁机逃窜出门,不知所踪。吴佩孚这位儒帅枭雄,在1939年12月的午后,悄然离开了人世。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曾对吴佩孚的一生做过一番评论,他说:“吴佩孚虽然也是个军阀,但他有两点却和其他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崇拜我国历史上忠君爱国的关羽、岳飞,所以他失败时不出洋,不居租界。第二,他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军队,但他没有私人积蓄,也没有田产,非常清廉。”
这就是这位儒帅与众不同的传奇一生。
§§张宗昌: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急先锋
第二次直奉大战之前,张作霖并不看好张宗昌的杂牌军,可战斗一打响,他就像一匹黑马杀出林海雪原,率先消灭直系主力,并充当了奉军南下的急先锋。
“忽见天上一火链,好像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如果说写这首“诗”的人最后居然出了本诗集,你一定会觉得这是个笑话。作这首诗的人就是北洋时期有名的“混世魔王”——张宗昌。
后世,人们给予这位将军诸多外号头衔,如“狗肉将军”“长腿将军”“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等。可见,人们对他的评价都不太正面。尽管如此,张宗昌身上也有值得称道之处:他是一个凭借实实在在的努力实现了自己“民国梦”的草根典型。
张宗昌,字效坤,1882年3月4日(农历正月十五)出生在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作为那个时期的80后,张宗昌的童年可没法和现在的80后相比。他小时候家境贫穷,刚刚学会读写,就因为家庭的贫困无法上学了,不仅如此,少年时代的张宗昌还经常衣食无着,饱尝挨饿受冻之苦。为了度日糊口,张宗昌当过放牛娃、放铳手、酒店伙计等。如果命运就这样发展下去,张宗昌只会沦为“苦大仇深”的劳苦大众。但不甘人下的张宗昌却只身闯东北,凭借重义轻利、宽厚大气的性格,得到了不少东北工友的拥戴。这些人也成了他日后军阀队伍里的忠实下属。张宗昌对语言也有些天赋,和俄国人打交道不久就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语。因为有语言的优势,他被派往西伯利亚担任中国工人的工头。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他成了一名出色的猎人,练就了精准的枪法。正是有了年少时期的这些努力,才为他日后成为一代枭雄打下了基础。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张宗昌也拉起了几百人的队伍投身到了这场革命当中。他首先南下投靠了陈其美,不久他又意识到革命军不是袁世凯的对手,于是阵前倒戈去投靠张勋。经过张勋介绍,他在冯国璋的手下当了一名副官。为尽快地得到提升,他又为冯国璋杀了自己的第一任长官陈其美,也因此得罪了蒋介石,为自己堵死了最后的退路。杀死陈其美后,他在冯国璋处得到了重用,一度成为冯大总统的侍从武官长,后来又调任江苏第六混成旅的旅长。他率兵入湘,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得以升任陆军暂编一师的师长。
此时,张宗昌踌躇满志,准备大抢地盘。他的部下却纷纷叛变,张宗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丢掉了“枪杆子”。一无所有的张宗昌最终投靠到了“东北王”张作霖的麾下。同样是马匪出身的张作霖与张宗昌倒是惺惺相惜,给了他200杆枪让他成立宪兵营。而恰恰是这个宪兵营,在张作霖战败时为他平定了东北的“高卢之乱”,让张作霖得以喘息。
投靠奉系之后,张宗昌也只能从头干起,先任宪兵营营长。不久,吉林军旅长高士傧(原吉林督军孟恩远外甥)联合胡匪卢永贵,要和张作霖作战。当时张作霖刚在直奉战争中战败,无大兵可派,便决定派张宗昌率宪兵营去应战。这本来是一场势力悬殊的较量,但由于卢永贵手下的大小头目很多都是和张宗昌当年一起闯关东的同乡,凭着这种关系,张宗昌兵不血刃,即把胡匪收编成3个团,张作霖很高兴,任命他为吉林省防军第三旅旅长兼吉林省绥宁镇守使。这样,张宗昌有了一块立足之地。
后来,张宗昌收编了沙俄内战时打散的白俄士兵,部队战斗力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几年时间,张宗昌的部队已经发展到了10万之众。由于部队兵员增长的速度过快,连张宗昌本人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兵。加上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钱和有多少姨太太,于是乎人们送给他一个“三不知将军”的外号。
知识链接
张宗昌诗选
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
游趵突泉
趵突泉,泉趵突,
三个眼子一般粗,
三股水,光咕嘟,
咕嘟咕嘟光咕嘟。
求雨
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张宗昌?
三天之内不下雨,先扒龙皇庙,
再用大炮轰你娘。
破冰歌
看见地上一条缝,灌上凉水就上冻。
如果不是冻化了,谁知这里有条缝。
咏雪
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张宗昌虽然做了些浑不吝的事情,但是对身边的人却很好,特别是对自己的女人。他的姨太太众多,在史料上留下名姓的就有二十几位。但他从不为难这些女人,嫁他以后不满意的可以另嫁他人(俗称“下堂”),他也从不阻止,甚至对还未下堂就和他人有染的姨太太也网开一面,放了那女人和她情夫一条生路。从这方面说,张宗昌倒不失为一个真性情的人。
不过,少帅张学良始终不齿与张宗昌为伍。张宗昌好赌,尤其爱赌牌九,而东北人叫推牌九为“吃狗肉”,所以张宗昌也有“狗肉将军”的称号。于是,张学良投其所好,约张宗昌聚赌,一场豪赌过后,本想收了张宗昌兵权的张学良却被其反咬一口,白白地供给了张宗昌部队半年的军饷。有了军饷的张宗昌就像脱了缰的野马,率领部队一直打到了上海城下。要不是黄金荣、杜月笙设计,让一身江湖习气的张宗昌与孙传芳拜了把子,估计当时上海、杭州都将成为张宗昌的地盘。
第二次直奉大战之前,张作霖并不看好张宗昌的杂牌军,可战斗一打响,他就像一匹黑马杀出林海雪原,率先消灭直系主力,并充当了奉军南下的急先锋。那么,张宗昌有怎样的表现令张大帅另眼相看?又如何使吴佩孚痛彻心扉、悔不当初的呢?
第二次直奉战争历时两个月,双方参战兵力达42万,陆、海、空三军加入战斗,规模空前,战况惨烈。主战场为热河、山海关,战线由辽西到冀东,先后经历朝阳、赤峰、山海关、九门口、石门寨等大型战役。这次惊天动地的战争是如何打起来的呢?
为了“铁三角同盟”的共同目标,更是为报两年前的一箭之仇,1924年9月,张作霖策应江浙战争,兴兵入关。曹锟紧急召在洛阳驻节的吴佩孚火速进京。
9月17日,吴佩孚来到北京受到隆重欢迎,从车站到总统府,警戒森严,直系大将冯玉祥、王承斌、王怀庆等都前往迎接。这是曹锟当总统后,吴佩孚第一次进京且身系重任,也是他一生中最威武显赫的一次。未等吴P股坐热,曹锟即下令讨伐奉张,特任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以四照堂为总司令部。
紧接着吴佩孚开始点将布阵,他学过测量,又对东北地区地形和战略要冲非常熟悉,战略部署比较周密得当。除陆军外,海军投入多艘军舰、空军投入70余架战机。点将从下午2时直到晚上12时,最后在作战计划成文末尾处写上总司令吴佩孚的大名时,突然停电,漆黑一片,这难道是不祥之兆?
此时,京奉铁路线已全线断绝,奉军开始向朝阳、山海关方向运动。就在吴佩孚运筹帷幄之时,奉军在义县一线与直系接战,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大幕就此拉开。
在南路战场,奉军未经激战即一路攻城。先后攻占阜新、朝阳。听到奉军迫击炮连发轰炸,巨响震天,前敌总指挥刘富有半夜率部运走财物,当了“跑路将领”。
直奉双方率先争夺的战略地区是热河战场,能否掌控热河,关系重大。首先进攻的是奉军,南路部队为李景林、张宗昌率领直插喜峰口;北路则以骑兵为主,由通辽经赤峰南下承德,向长城各口展开进攻。
北路战场在赤峰一带打得非常激烈。张宗昌部与直军董政国部在玉麟山鏖战八昼夜,双方伤亡惨重。张宗昌缴获到了直军军事布防图,避实就虚,侥幸取胜。同一时间,赤峰之战打得正酣,难分胜负。奉军飞机及时赶来轰炸赤峰,城内一片恐慌,直军乱了阵脚,奉军遂占领赤峰,先头部队迅速直逼长城脚下的要隘冷口。
那么,吴佩孚的战略部署本不该如此捉襟见肘,热河战场何以轻易让奉军占了先机?
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冯玉祥放水。第三军司令冯玉祥与援军将领胡景翼私下早有预谋策反,按兵不动。张作霖看此情形,一面命张宗昌部牵制住直军精锐董政国部,一面将主力部队秘密调往山海关。
吴佩孚派重兵把守山海关,修牢工事,居高临下,占据先机。奉军由郭松龄指挥正面进攻,其他部队从北面策应。双方形成对峙后,动用了多兵种作战。空军不间断轰炸直军阵地,直军以高射炮还击。直系海军有4艘军舰驶往秦皇岛以北助战,本想运送骑兵登陆奇袭沈阳,可奉军飞机密集轰炸,无法靠岸。
10月7日,张作霖下达总攻击令,奉军全线出击,双方主力在要隘九门口展开激烈拼杀。奉军攻势凌厉,直军两个团长临阵脱逃,九门口被攻破,中央防线被撕开一个大口子,守将冯玉荣自尽。奉军直逼山海关前站石门寨,直军紧急增援,决意死守石门寨。在京坐镇的吴佩孚再也坐不住了,他立即赶往前线督战。他为将士们打气:“15天荡平逆军!”
山海关之战是此次直奉较量的角斗场,精锐部队尽在阵前。吴佩孚发出悬赏,动员将士夺回九门口。奉军怎肯吐出到嘴的肥肉,他们凭依险要地势,拼死抵抗。随即奉军组织敢死队,进占石门寨,与直军展开肉搏战。炮火之下,死尸成堆。郭松龄提出暂时休战,遭到吴佩孚拒绝。此时各自阵亡万余人。吴佩孚决战到底的信心又遭遇怎样的变故呢?
正当山海关杀声一片之时,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于10月19日突然回师北京。冯军昼夜兼程,未放一枪便控制了北京城。
冯玉祥倒戈的消息传到前线如晴天霹雳,形势陡变。心中暗喜的张作霖令奉军各部乘势猛攻,散发大量劝降传单。直系将士军心涣散,精神萎靡。吴佩孚虽镇静自若,一边部署讨冯,一边指挥守关,却首尾难顾,回天无力。
此时的张宗昌部被放在最前面,对张作霖的部署大家都懂的,可谁也没想到张宗昌的这支部队非常勇猛,一举攻破直军防线,攻入冷口,并与倒戈的直军胡景翼部一起,逼迫董政国步步后撤。然后,分兵而下占领滦州,将直军截成两段,切断交通,大举南下合围秦皇岛及山海关的直军,直攻唐山。
10月31日,在张宗昌部势不可当的攻势之下,直军如潮水般退却。奉军缴获的枪支、军械堆得像小山一样。吴佩孚坚守不入租界的原则,拒绝到天津日租界避难,遂登上军舰南下流亡。至此,第二次直奉战争宣告结束。此后,张宗昌升任军长,并一马当先,乘势南下,一直打到上海。那么,在战略部署与前线指挥上并无失误的吴佩孚败在何处?除了冯玉祥等人临阵倒戈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阻击战一败涂地?
武力统一中国一直是吴佩孚的理想,个人品德威望一如阳春白雪。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当年张宗昌欲投之山东老乡帐下,因名声不好吃了闭门羹。包括冯玉祥、胡景翼等直系主将对吴面和心不和,离心离德,如何能精诚团结,共克顽敌?
在军事实力上,吴佩孚也不占上风。张宗昌打造的“外籍兵团”中的不少洋兵曾参与欧战,对新式战术运用娴熟。吴佩孚招募的少年军用的汉阳造的武器,挖掘小战壕,与奉军从西方购进的新式飞机大炮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更重要的,过往直军战绩辉煌,滋生骄横之气,加之派系林立,争斗不断,战斗力大大削弱。直系虽掌控中央政权,但从曹锟贿选起,腐败日深,军队欠饷严重。上阵前就有士兵说:“上战场放两枪就算对得起他了。”而曹家兄弟拥有巨额资产,挥霍无度,焉能不败?
张宗昌的成功,得益于他青少年时代的“屌丝”经历。他挨饿受冻之苦,放过牛,当过伙计,闯荡苏俄当筑路工、装卸工、扳道工,磨炼了他的意志。张宗昌落下“狗肉将军”之名,最终死于仇家之手,问题出在他没有文化上。不是他厌学,而是他出身卑微,没有机会。
张宗昌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如一夜暴富的土豪,骄奢淫逸,恶名远扬。但张宗昌有两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一是接济生活有困难的乡里乡亲,从不吝惜银子;二是崇拜有文化的人,且趋之若鹜,由此闹出学写诗词、附庸风雅的笑话。奉系打进北京时,张宗昌做了一件惊人之事,就是恢复孔学,大兴教育。
1925年年初,张宗昌任苏皖鲁剿匪司令。4月任山东军务督办。7月兼任山东省省长。1926年年初,任直鲁联军总司令。至此,张宗昌到达了他人生权力的巅峰,也完成了从一个草根平民到民国大帅的人生传奇。
不久,北伐开始,蒋介石领导的北伐军势如破竹,横扫中国。很多旧军阀被打败后,都被蒋介石招安吸收成“革命军”。然而,因为张宗昌当年杀了蒋介石的恩人陈其美,蒋介石明言,谁都可以加入革命军,就是张宗昌不行。在这个节骨眼上,张宗昌的老主子张作霖也被日本人炸死在了皇姑屯。一时间,张宗昌上天无路、下地无门。他的乌合之众根本无法与士气正旺的北伐军抗衡,一仗下来溃不成军,张宗昌又成了孤家寡人。
1932年9月,担心自己姨太太病情的张宗昌,匆匆从山东赶回北京。他不知道,这份电报是张学良为招他回北京而发的假电报;他更不知道,这时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早就想除掉他,借以稳固自己在山东的势力。韩复榘把张宗昌的行程透露给与张宗昌有杀父之仇的郑继成,在济南车站,郑继成手刃仇人,成全了韩复榘借刀杀人的诡计。就这样,为了姨太太的病情,一代枭雄张宗昌轻易葬送了他的性命。
纵观张宗昌作为北洋军事强人的一生,应了时下一句流行语:没文化很可怕。
§§陈炯明: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这位具有现代民主治理理念又有传统乡绅风骨的人物,在劣币驱逐良币的诡异的中国近代史上,他是一位被湮没的辛亥元勋,他也是中国联邦宪政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