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现在我们过春节与一个所谓的“卖国贼”有关,100年前正是他力排众议,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发布法令全国放假;
他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奠基者,建立了中国第一支现代化陆军及一大批军事院校;
他是中国警察制度的缔造者,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警察部队;
他兴办新式学堂,创办山东大学,最终于1906年水到渠成,与张之洞联名奏请清廷废除了科举制;
他兴建科技、路矿及各种现代化企业;
他成功说服西太后批准立宪计划,派遣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设各省咨议局,推动地方自治;创办或改革邮传、无线电报、招商轮船局、新式币制……
他就是清末民初中国最具争议性的人物——袁世凯。
没有一个晚清官吏能在同样短暂的时间内,取得比袁世凯更多的改革成就。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袁世凯几乎参与了大清帝国末年在制度上进行的所有改革举措。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历史上对曹操的这个评价,似乎也适合转予袁世凯。评价这样一位充满争议性的人物并不容易。早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陈伯达就已将“窃国大盗”“卖国贼”的帽子重重地扣在了袁世凯头上。然而,当以审慎的态度回望那段历史,站在历史的高处回顾百年前袁世凯的所作所为时,我们不难发现,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是无法抹杀的,他是中国近现代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第一,他是辛亥革命的主要功臣之一。
辛亥革命前,袁世凯为支持立宪在各省设立咨议局,为革命后的政体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武昌起义后十几个省纷纷宣布独立,形势看似一片大好。但当时革命派内部成员构成很复杂,许多旧官僚和立宪党人也混迹其中,各持观望态度,争权夺利。同时,清政府仍旧控制着中心地区,革命派的军事实力还无法与北洋军队抗衡。
在这个关键时刻,袁世凯促成南北和谈,清廷退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改朝换代,避免了大量的伤亡损失,实现了国人梦寐以求的共和体制。时人对此举的评价很高,孙中山曾公开称隆裕太后为“女中尧舜”,对袁世凯也是极加赞誉。
所以说,辛亥革命中终结清王朝的主要功劳应当记在袁世凯头上。
第二,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武昌首义后,革命党人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宣传口号,初衷是为了煽动汉人推翻清朝统治,但同时无疑给蒙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带来很大恐慌,引发了一系列排汉高潮,导致了严重的民族分裂问题。英、俄两国趁机阴谋策划西藏和外蒙古地区脱离中国。正是有袁世凯这样一位强势人物坐镇,才保全了中国对西藏和外蒙古的主权,国家才没有四分五裂,混乱局面迅速得以平息,社会恢复稳定,顺利完成了新老政权的过渡和新旧制度的变革。
第三,他有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建设。
袁世凯广泛延纳从海外学成归来的新学精英并委以重任;采纳西法编练新军,并同徐世昌、段祺瑞等编著了《新建陆军兵略录存》和《训练操法详晰图说》,这两部书迄今仍被军事研究部门作为《中国兵书集成》压卷之作;领衔废除了在中国沿袭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各级新式教育;仿效西方建立巡警制度;他说过“官可不做,实业不可不办”的传世名言,开矿设厂,大兴实业,发展经济,中国第一个电灯厂就是他创办的,使电灯走入中国百姓生活;他曾积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尝试建立新的社会管理体系——1907年,在他下辖的天津,袁世凯主持了中国首次地方选举。
在清末民初,中国正处在国家历史大转折、个人命运大洗牌的剧变时期,各路精英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各显神通。在为数众多的精英中,袁世凯脱颖而出,并广为这些社会精英所认可,说他靠的仅仅是玩弄权术手段是解释不通的。
我们必须直面历史,正视所有曾经为中国进步而作出贡献的民族精英。
§§黎元洪:一怒毁共和
作为黎元洪的老师,严复曾评价黎元洪说:“黎公大德,天下所信。然救国图存,断非如此道德所能有效。”黎元洪的人品道德,是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最大口碑。
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新军工程营士兵率先起义,驻地新军大部分响应,一夜之间,武昌光复。11日清晨,经过一夜激战的革命士兵,聚集在武昌市阅马厂湖北咨议局开会,成立革命政权,推举都督。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所散布的“先知先觉”论和英雄史观的影响下,与会的人普遍认为,参加起义的士兵中没有人够资格当都督。就在大家为都督人选争论不休的时候,武昌新军中一位德行操守有口皆碑的协统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他就是黎元洪。
黎元洪,字宋卿,1864年生于湖北黄陂。19岁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5年后被派往海军服役,1890年调任广东“广甲”兵船三管轮,次年晋升为二管轮。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黎元洪随舰北上威海卫,在渤海口遇敌,军舰在炮击下沉没,他在海上漂流数小时后得救,大难不死。
战后,黎元洪投奔张之洞,深受器重,曾任炮台监制和护军后营帮带,参与新军训练,并赴日考察军事。1906年,黎元洪在改制后的湖北新军中任第21混成协协统兼管马、炮、工、辎各队。第二年秋,他率队参加在河南彰德举行的军事演练,获得了“军容盛强,士气健锐,步伐技艺均已熟练精娴,在东南各省中实堪首屈一指”的评语。
从履历可以看出,黎元洪与革命党人、立宪党人都没有关系,这个人凭什么突然闯入历史?有确切史料证明,革命党人此刻选择黎元洪,并不是仓促之举,早在武昌起义的筹划阶段,为利于起义成功后的政权布局,革命党人就选中了黎元洪,原因有三:第一,黎元洪乃名将,用他可以慑服清廷,号召天下,增加革命军的声威;第二,黎元洪乃鄂军将领,素得人心,可以号召部属附和革命;第三,黎元洪素来爱护军中文人,而这些文人全是革命党人,容易与他合作。
对于革命党的邀请,黎元洪最初并不情愿。关于黎元洪出任都督的过程,民间普遍有“床下都督”一说。但根据亲历者的回忆以及现有史料《湖北革命知之录》等可以确定,黎元洪是“避入房中”,并非被人从床下拖出。
不管过程如何,黎元洪最后还是勉为其难地答应出任都督。曾与黎元洪私交很好的英国传教士兼记者埃德温·丁格尔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时刻,中国历史的序幕由此拉开。黎元洪的出任,暴露了革命党人对这次起义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以及对自己德行能力自信不足。但是,当时选择黎元洪无疑是明智的。黎都督的出现——至少湖北军政府是这么对外宣布的——对于招抚未参加起义仍在观望的新军官兵及武昌市民,都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形势的发展逐渐有利于革命党人,黎元洪认清形势后改变初衷,开始倾向反清革命。他剪掉了长辫子,并召集军官训话,说:“今日革命军起义是推倒清朝、恢复汉土,废除专制、建立共和的开始。我等身为军人,从此须抱破釜沉舟的精神,扫除一切顾虑,坚决去干。”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孙中山兵败流亡海外,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黎元洪因没有支持孙中山的“叛乱”而再次成为副总统。
黎元洪心知肚明,袁世凯不好惹。所以,他执意不去北京就职,只想待在武汉。可坐稳江山的袁世凯绝不容许黎元洪独立在他的掌控之外。三番五次请不来后,袁世凯索性将自己的第一爱将兼干女婿、陆军总长段祺瑞,派到湖北担任代理湖北都督,迎请黎元洪到北京赴任,并事先准备好了第二天北上的专列。
1913年,黎元洪赴京,从此就再也没有回过武汉老家。
在北京,黎元洪受到了高规格的迎接,在袁克定和总统府侍卫长荫昌等人的迎接下,他被接上了那辆中国最高规格的金漆朱轮双马车。这辆大总统的专车,除袁世凯本人偶尔乘坐外,此前就只有孙中山来北京时坐过一次。袁世凯将黎元洪安置在了中南海的瀛台。袁世凯还让儿子娶了黎元洪的女儿,两家结成了儿女亲家。尽管如此,黎元洪私下里始终与袁世凯保持着距离。
据黎元洪之子黎重光回忆,袁世凯曾就很多人劝他当皇帝的事情,征求过黎元洪的意见:“近来许多人要我做皇帝,亲家你看怎么样?”黎元洪正色回答说:“革命的目的是推翻专制,建立共和。亲家,如果你做了皇帝,怎能对得起武昌死难烈士?”
在袁世凯的默许下,倡议帝制机关“筹安会”成立。一时间,几乎所有社会名流纷纷拥戴,并组成“公民团”向参政院递交更改国体的请愿书。当时黎元洪正以副总统的身份兼任参政院院长,他不赞成帝制,却又不愿意与亲家袁世凯公开作对,只好以辞职的方式消极抵制。1915年9月,黎元洪提出辞去副总统、参政院院长等职务,回原籍休养,袁世凯未予批准。作为补偿,袁世凯以10万元高价购得东厂胡同原直隶总督荣禄的一所旧宅相赠,黎元洪于9月下旬迁入,闭门谢客,对于时政不发一言。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决定接受全国各地发来的劝进请愿,将1916年定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1916年元旦登基做皇帝。12月15日,袁世凯发布了他接受帝位后的第一道册封令,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
袁世凯的这招棋非常高明,黎元洪手中虽无一兵一卒,但却是万众瞩目的“武昌首义元勋”,如果将其拉下水,为自己“民国变帝国,总统变皇帝”的戏法造势,其影响可想而知。
但令袁世凯万万没有料到的是,黎元洪竟然不配合,甚至公开表示:“绝不赞同袁世凯称帝,为了民主愿意牺牲个人,亦所甘心。”
得知黎元洪不接受册封,自告奋勇来黎宅游说的社会名流络绎不绝,有的还直接以“王爷”呼之。最后黎元洪实在急了,手指大厅一柱说:“你们如再逼,我就撞死在这里!”
黎元洪大事清楚,小事却装糊涂,除了称帝之事,他从来不对袁世凯发出不同声音。
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曾任两任总统,都被迫下野。在总统任期内,黎元洪只不过是责任内阁制下的“橡皮图章”,但他并不甘心如此。有一次,总理段祺瑞派人让黎元洪盖章,他说要看看,来人很不耐烦,双方发生冲突。黎元洪一怒之下,违法下令罢免总理段祺瑞,并意外导致了张勋复辟,给民主与共和蒙上了阴影。
一心想为中国带来健全民主机制的黎元洪,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亲手摧毁了中国原本十分脆弱的民主根基。心中有愧的他从此不问政治,开始大规模投资实业,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脑出血病逝于天津。
作为黎元洪的老师,严复曾评价黎元洪说:“黎公大德,天下所信。然救国图存,断非如此道德所能有效。”黎元洪的人品道德,是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最大口碑。
§§冯国璋:史上最会创收的总统
冯国璋的一生是精彩的,也是无奈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判断,不会在一时就有定论。冯国璋是“豹”还是“狗”,也要留给历史去评说了。
北洋时期,中国大地战火连连,政治舞台上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很多官场要员都是“临时工”,闹出不少笑话。但其中笑话闹得最大的,当属卖鱼的大总统——冯国璋。他算得上是历史上官衔最高的临时工了。
冯国璋刚刚代理民国大总统,入住中南海时,看见了金水河中池鱼游弋,便随口问道:“这都是些什么鱼呀?”随从赶紧回答:“这都是历朝紫禁城之主放养的,最大的鱼有好几百斤,已经有上百年了。历朝的皇帝还在大鱼身上套金圈、挂金牌呢。”“哦?要是把这些鱼都卖了,应该值不少钱吧?”冯国璋仿佛是突发奇想。随从们无言以对,都当他一时兴起,并没有当真。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第二天,冯国璋真的派人把金水河里的鱼都捞了上来,运去市井,沿街叫卖。一时间,北京城内到处都在叫卖“总统鱼”,而且价格不菲。数日之内,金水河里的鱼就被抢购一空。时人戏称:“宰相东陵伐木,元首南海卖鱼。”
“卖鱼事件”成了历史的笑谈。很多人由此推论,冯国璋是个不学无术、嗜财贪婪之徒。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被时人尊称为“北洋三杰”之一。后人对他的评述如下:他骁勇善战,在“阳夏之战”中,让同盟会“军神”黄兴丢盔卸甲,一败涂地;他廉洁奉公,徒有爱财之名却不曾贪赃。此外,作为袁世凯的亲信,他还公开反对袁世凯称帝。
历史上真实的冯国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冯国璋,字华甫,1859年生于河北河间县西诗经村,明代开国勋臣冯胜的后代。冯国璋的祖父是富甲一方的财主,可是到了冯国璋这代却家道中落。25岁时,经堂叔介绍,冯国璋去大沽口投靠了淮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从这时开始直到他病故,冯国璋几乎参与了这段时期中国发生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刚过而立之年,冯国璋就参加了中日甲午海战。战后,他奉命赴日本考察,从而接触到现代陆军知识。小站练兵时,袁世凯读到冯国璋所著的“兵书”后如获至宝,立即把冯国璋招入小站。同时被招入小站的还有段祺瑞和王士珍。
在教学中,冯国璋深受学兵的拥护和爱戴。不久便升为督操营务处总办。冯国璋还和王士珍、段祺瑞等人合力编成《训练操法详晰图说》22册,成为随营学堂的标准教科书,也成为清朝末年我国军事学校和编练新军的主要教材。一次,袁世凯邀请德国总督一起观看新军的操练,只听台下冯国璋口令洪亮,部队“一举足则万足齐发,一举枪则万枪同声,行若奔涛,立如直木”。袁世凯大加赞赏,称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为“北洋三杰”。从此,冯国璋也开始了他与袁世凯互利共生的政治生涯。但他过分遵从袁世凯的意图,原本的“北洋之豹”也被后人戏谑成了“北洋之狗”。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一面利用革命军逼迫清帝退位,一面利用自己手握重兵又身处京畿的优势与革命军和谈。在这期间,冯国璋竭尽所能帮助袁世凯逼清帝退位。1912年9月,冯国璋出任直隶省都督兼民政长。1914年,冯国璋晋升为陆军上将。
爬上大总统的位置以后,袁世凯周围的人极力劝进,他也逐渐产生了称帝的想法。当获悉袁氏父子在京策划帝制的消息后,冯国璋十分惊讶,即刻进京劝阻。在得到袁世凯“如果国人逼他做皇帝,他就去英国当寓公”的承诺以后,冯国璋才返回南京。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前脚刚走,袁世凯后脚就在京城里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帝制。消息传来,冯国璋将信将疑,立即去密电质问总统府机要局局长张一磨,得到的答复是“事出有因”。冯国璋深感受到了欺骗,愤愤不平地说:“他哪儿还把我当自己人了?”从此,冯国璋与袁世凯的矛盾逐渐尖锐化。
1916年3月9日,冯国璋公开反对帝制,成为“北洋派中反对洪宪皇帝之第一中心人物”。他一面联系北洋各方反对帝制;一面要求南方军队“取消独立,退出战区,保护人民”。这就是著名的“五将军密电”的内容。袁世凯得到密电内容后,深知大势已去,便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并于同年6月病故。
袁世凯病故后,冯国璋出任副总统。一年后,张勋复辟,时任大总统的黎元洪躲进了日本公使馆。冯国璋又一次出面反对复辟。闹剧过后,冯国璋就职代理大总统。但冯国璋不甘心做“活动的盖印机器”,与段祺瑞之间的“府院之争”愈演愈烈。在护法战争后,冯国璋被迫让出“总统”的宝座。
1919年10月,冯国璋经天津抵达北京,他想通过团结直系内部来对抗皖系,并伺机寻求东山再起。然而,在一切计划实现之前,他就于12月28日突然病逝了,时年60岁。
冯国璋因为小时候家里面太穷而惜财如命,死后留下的遗产却又极少,这也说明了他虽爱财却不曾贪污。可见“卖鱼闹剧”另有原因。
冯国璋的一生是精彩的,也是无奈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判断,不会在一时就有定论。冯国璋是“豹”还是“狗”,也要留给历史去评说了。
§§徐世昌:被湮没的辛亥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