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袁世凯称帝的“零和博弈”

  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完成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袁世凯由临时大总统到正式总统,进而成为终身总统,总统的权力越来越大。《修正大总统法》规定,大总统任期10年,连选连任无限制;总统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被推荐者并无限制。大总统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皇帝”,袁世凯为什么非要称帝呢?而袁世凯所称的皇帝,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皇帝,二者有什么区别呢?曾在二次革命中为袁世凯尽心尽力的北洋军及其亲信将领,为何在蔡锷发动的护国战争中又舍他而去呢?

  1915年12月11日,民国参政院会议,全票通过了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的“拥戴书”,固请袁世凯称帝。

  12日一早,袁世凯申令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予之爱国,讵在人后?但亿兆推戴,责任重大,应如何厚利民生,应如何振兴国势,应如何刷新政治,跻进文明,种种措置,岂于薄德鲜能所克负荷!前次掬诚陈述,本非故为谦让,实因惴惕文萦,有不能自己者也。乃国民责备愈严,期望愈切,竟使子无以自解,并无可诿避。”他最终接受皇帝之尊号,准备成立中华帝国,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行君主立宪政体,把总统府改为新华宫。

  但是,袁世凯在准备登上皇帝宝座的时候,已遭到全国人民及各派政治力量的强烈反对。

  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革命党宣布“恢复民主共和制度”,策划各地武装起义,但由于内部组织无力,没有形成有效的反袁力量。

  以梁启超为首的民主派进步党人掌握了反袁运动的领导权。

  1915年12月初,梁启超的学生、原云南都督蔡锷以治疗喉疾为由,从天津东渡日本,再乘轮经台湾抵达香港,然后潜回云南,策动都督唐继尧及国民党人、原江西都督李烈钧等共同讨袁。24日,在云南护国寺召开军事会议,组织讨袁军,因寺而取名护国军。

  护国军由三个军组成: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攻四川;李烈钧任第二军总司令,经滇南攻广州;唐继尧任第三军总司令,经贵州攻湘西。25日,正式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发布讨袁檄文,拉开了护国战争的序幕。与此同时,贵州的黔军也加入武装倒袁的行列。

  1915年12月29日,袁世凯下令将唐继尧、李烈钧、蔡锷等革职查办。1916年1月5日又颁布讨伐令,对云南护国军正式用兵,在新华宫设立“临时军务处”,亲自主持布置三路进剿云南的计划:

  第一路,第三师师长曹锟、第七师师长张敬尧、第八师师长李长泰所部入四川,作为正面攻滇主力。兵力约4.5万人。

  第二路,第六师师长马继曾、第二十师师长范国璋、第七混成旅旅长唐天喜入湘西。兵力约2.6万人。

  第三路,粤军第一师师长龙觐光由广西入贵州,另由安徽调倪毓棻所属的安武军由湘西入黔,从侧面攻击。任命曹锟为川、湘两路征滇军总司令,统一指挥川、滇前线的战争。

  交战伊始,1月21日,护国军第一梯团第一、二两支队在邓泰中的带领下,浴血奋战,攻克位于长江上游的川西重镇叙府,取得讨袁的第一场胜利。2月中旬,护国军与北洋军在泸州、纳溪一带进行了一场恶战,给曹锟师吴佩孚旅以重创。

  由于双方兵力相差悬殊,护国军后勤保障不足,粮弹匮乏,战争中形势几度出现危机。

  蔡锷所率护国军共3130人,所带饷粮不够两个月的伙食津贴之用,与曹锟、张敬尧所部数万人苦战于叙州、泸州等地。蔡锷数次向坐镇后方的唐继尧求援,而唐继尧却对前方坐视不顾。尽管如此,护国军仍能“士气坚定,上下一心”,虽风餐露宿,也毫不气馁。在护国军的顽强打击下,张敬尧部处于“万分紧急状态”。护国军虽然没有达到夺取四川的目的,但北洋军也未能有所进取,这是护国军浴血奋战的结果。

  不久,形势发生变化。陆荣廷于3月15日在柳州宣布广西独立讨袁,自兼两广护国军总司令,任命梁启超为总参谋长。云南护国军趁势向龙觐光发动反攻,包围龙觐光指挥部,迫使龙觐光缴械投降。这样不仅使袁世凯试图形成对川、滇、黔采取合围的战略破产,而且云南、贵州、广西连成一片,直接威胁到了广东、四川和湖南。

  护国军声势大振,战情出现转机。这时,日本等西方列强对袁世凯也表示不支持和爱莫能助的态度,使袁世凯在外交上又受挫折。同时,被袁世凯视为心腹的冯国璋、李纯、靳云鹏、朱瑞等又密电取消帝制,段祺瑞托病请假赴西山。军事受挫,部属反目,使袁世凯陷入四面楚歌中,他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销帝制。

  袁世凯虽然取消帝制,但还是现任大总统。护国军称袁世凯称帝是叛国罪人,不再适合当总统,要他辞职。

  4月间,护国军迫使广东督军龙济光宣布独立,西南各派反袁力量于5月8日在广东肇庆组织护国军军务院,代行国务院职权。唐继尧任抚军长,岑春煊任副抚军长;梁启超、刘显世、陆荣廷、龙济光、蔡锷、李烈钧、陈炳锟、戴戡、罗佩金、吕公望、刘存厚、李鼎新等任抚军;梁启超兼政务委员长,章士钊为秘书长,唐绍仪为外交专使。

  不久,各省相继独立,最后,连袁世凯的忠实心腹陕西督军陈树藩、四川督军陈宦、湖南督军汤芗铭,也先后宣布三省独立。

  袁世凯复辟帝制,弄得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特别是几乎每天向他表态誓死效忠心的“二陈汤”也叛变后,袁世凯忧怒成疾,1916年6月6日郁郁而终,时年57岁,他临死时说自己死不足惜,只为天下人心惜。

  实际上袁世凯称帝试图推行的是君主立宪体制,与君主专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国家制度。中国的传统帝制是皇权极权,皇帝集所有权力于一身。君主立宪则由皇室内阁、议会、司法三级组成,本质上是民主制度,如英国、日本。从诸多历史实情来看,袁世凯并不是皇权主义者,而是一个民主派。辛亥革命中国确立了共和政体之后,袁世凯亲身体会到了共和之弊端,试图重新捡起他一直推崇的君主立宪政体。

  而当时支持君主立宪的大有人在,如杨度、严复、刘师培、孙毓筠、李燮和、胡瑛等。同盟会和国民党的一些骨干也拥护君主立宪。认为君主立宪更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相比而言君主制优于共和制,而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并不矛盾。

  袁世凯拟定《新皇室规范》,其中包括:“自亲王以下至于宗室,犯法治罪与庶民一律;亲王、郡王可以为海陆军官,但不得组织政党并担任重要政治官员;永废太监制度;永废宫女采选制度;永废各方进呈贡品制度;凡皇室亲属不得经营商业,与庶民争利。”

  可见,袁世凯所称的皇帝,是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皇帝有很大区别的。袁世凯称帝还有一个重要的想法,就是他发现共和后的中国非但没有变好,反而越来越混乱,已经出现“政令不出北京城”的现象,不实行中央集权,不向地方上收权,中国共和治理也绝对是难以为继的。袁世凯选择了通过称帝,以强化自己的权威,各地实力派先纷纷劝进,集体努力将袁世凯置于火炉上,后见到袁世凯果真顺从上位称帝后,就迅速以此为借口造反,可惜袁世凯危急关头,偏偏被气死了,于是民国遂分崩离析。根据当时的局势,如果袁世凯不死,凭借他的威望和能力,一定可以平定各地叛乱。

  袁世凯在临死之前,曾吃力地吐出4个字:“他害了我。”这个“他”是谁呢?是杨度还是长子袁克文?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袁世凯去世后,中国再无强人可以支撑起民国的危机,民国自此成为一盘散沙,长时期陷入一片混乱,虎视眈眈的日本已悄然在东北为全面侵华布局。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