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五章

  1

  主席台上,吴新华说:“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散会。”

  吴新华站起:“述生同志,请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贾述生跟随在吴新华身后,走出会议室。众人议论纷纷走出会议室。

  吴新华先迈进门槛,脱下上衣边往衣服挂上挂边说:“述生,你坐。”

  贾述生:“吴局长,你宣布完给我的处分决定后我就想,你不找我,我也要找你汇报汇报思想。按照规定,组织上处分一个干部,在正式宣布之前,应该和本人谈一次话,征求对处分的看法和意见。”

  吴新华一怔,挂好衣服:“噢?我正要和你谈呢!述生,可以说,局里对你的处分问题是很慎重的,有关部门到小江南去搞了调查,提出这个问题后,应该说,局里几位领导的意见是不统一的,尤其是我,宣布对你的处分前,我已经做了检讨,这,你也听到了。在会议要召开之前,领导又开了次碰头会,考虑再三,还是给了你这么个处分,事先没来得及和你谈话,希望你能够理解。述生啊,局里对你这样一个在北大荒开发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又受过磨难、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的人是很慎重的啊!”

  贾述生茫然地瞧瞧,很诚恳地:“吴局长,试点方案报给您看了,上面写的是试三年呀,才一年就停了,能不能考虑再试一年呢?您应该考虑,自然灾害的原因太主要了。”

  吴新华坐到贾述生对面:“不可否认,人为的因素也不小啊!调查组的同志回来给我汇报,不少家庭农场对机耕队意见多大呀!你不该不知道吧?”

  吴新华有些激动,声音也大了:“在我们国营农场经营活动中,机械是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出了问题,不能把失败的主要原因归咎到自然灾害上。这一点,局领导的头脑还是清醒的。我的述生同志,你应该理解和清楚:反右、文化大革命、知青来了又走,咱北大荒不能再折腾了!”

  贾述生:“吴局长,我建议局领导应该组织个调查组,好好调查调查,国家在资金上这一拨改贷,靠国家拿钱,职工种地,负盈不负亏这条路子,眼瞧着就要走不下去了。”

  吴新华不耐烦:“我知道,我知道,走不下去,不单是我们的能力和水平问题,这里还有个‘折腾’问题,就像‘三年自然灾害’似的,要有个恢复时期。”

  贾述生无可奈何的样子:“吴局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我接受组织的处分和家庭农场不再试点的决定,但是,我个人保留意见。”

  吴新华一下子站起来,变得很严肃,有些专横的味道了:“述生同志,看来,已经到了必须给你严肃指出的时候了。大概是因为过去一些当时说你错的事情后来证明又对了,大概是因为你对北大荒有过突出贡献,所以,你才背上了‘包袱’,胜利和成绩面前,产生骄傲自负。听不得别人甚至组织上的意见而导致犯错误的人不在少数。贾述生同志,我希望你认真反省反省,有没有觉得自己是一贯正确的思想,有没有个出风头的问题?”

  贾述生也站了起来,惊愕地说:“我?”

  吴新华踱出两步又折回来:“述生,我的述生同志,在这改革的年代,在你身上不应该有急性病,更不应该有激进病,而是应该多一些像高大喜那种对北大荒、对社会主义事业热爱的朴实感情了……”

  贾述生愣了,瞧着吴新华激奋的样子,呆立着,无言以对。

  2

  傍晚,小江南农场办公楼门口,贾述生乘坐的吉普车开到办公楼门口。他一下车,姜苗苗从招待所走过来迎上去说:“贾场长,局里开会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一些职工意见很大,吵吵得要开锅似的,咱们得研究研究,看看还有拯救的办法没有?”

  贾述生点点头,抬脚而上,要进办公大楼。

  魏晓兰呼喊着,一阵风似的奔来喊:“贾场长--等等--”

  贾述生和姜苗苗停住脚步,贾述生回头问:“魏晓兰,有事儿?”

  魏晓兰气哼哼地说:“贾场长,还有姜副书记,这回,就得找你俩来评理了!他方春拎着大棒子要打人,还有没有王法了?”

  贾述生转回身:“拎着棒子打人?”

  姜苗苗瞧瞧魏晓兰,又瞧着贾述生漫不经心地说:“是。”

  魏晓兰:“我劝连喜别办这家庭农场,那是我儿子,动着他姓方的哪根筋了?说我胡掺和,我就胡掺和了!怎么样?我掺和对了吧!就这么样,活活把个科级干部试点试没了呢,要是不掺和,还说不定让我家连喜闹个什么下场呢!”

  贾述生低着头喘口粗气:“魏晓兰,我有急事儿,你先和姜苗苗同志谈谈,你觉得有必要,过后咱俩再谈。”

  贾述生转身进楼。

  姜苗苗走到魏晓兰跟前:“魏晓兰,走吧,到我办公室。”

  3

  高大喜家客厅。

  这是一间很现代化的客厅,比李开夫家的大,没有李开夫家的温馨,没有贾述生家的朴实。

  靠墙矮柜上摆着电视机,电视机里正在播放健美操。

  小颖身着紧身背心和短裤,站在客厅中间,随着电视里的口令和教练的动作,有规则地蹦跳着,双臂轻盈地摆动。

  外屋的门开了,满面春风的高大喜拎着一大塑料袋食品出现在门口。

  高大喜:“又是你一个人在家,你妈呢?”

  小颖在继续蹦跳,“我妈说今晚有事儿,不回来了。爸,你们开会咋开了这么多天呢?不是说就两天的会吗,干吗拖了一个礼拜啊?”

  高大喜一举手中的塑料袋,“场长们对办家庭农场的事儿意见不一致,吴局长组织大家统一思想讨论了又讨论,这个大尾巴会呀,真闹得慌,可算完了!小颖,快别跳了,把这些东西拿到厨房里该切的切,该炒的炒。”

  小颖停下来,奇怪地说:“又买啥了?冰箱里的东西还没吃完呢!”

  高大喜:“难得出门一次,咱这里没有湖南风味的一些东西,这是你妈最爱吃的。”他说着提了提满满的塑料袋子。

  小颖走上去,接过塑料袋:“爸,今天太阳可是从西边出来了,你关心起我妈来了。我赶紧给我妈打电话,别让你的感情浪费了呀!让她完事了早点赶回来。”

  高大喜走过去,关了电视机,回到沙发前坐下,冲着即将走进厨房的小颖说:“小颖,你呀,张口就是俏皮话。”

  小颖站住,回头做了个鬼脸,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知道你今天为啥这么高兴了,局里的会议内容传回来了一些,我知道,听说办家庭农场的问题上,吴局长表扬你了,你要给我妈上上政治课,是不是?”

  高大喜故意一板脸:“姑娘,不是上政治课,是咱们家也该统一统一思想了。你妈,也包括你,不该掺和的,不能再和贾述生乱掺和了。你做饭吧,我去接你妈。”

  小颖想说什么,噎住了。

  4

  傍晚,小江南农场办公楼门口,姜苗苗将魏晓兰送到大门口:“魏晓兰,我找车给你送回老八家子吧?”

  魏晓兰:“不用了,你回去吧,我去看看连喜。”

  姜苗苗:“我给方春打电话你听见了,他不能再动手动棒子的了。要是碰上面,你也少说两句。”

  魏晓兰:“姜副书记,我记住了,你回去吧,给你添麻烦了。”

  5

  席妈妈家厨房。

  冯二妮站在面板前和着面。

  嘉嘉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用手摇绞肉机绞肉。

  冯二妮回头向着嘉嘉,“怎么样,比用菜刀剁快多了吧?李开夫这个家伙,就是能琢磨。这些年,这些零星巴碎的东西,他可是没少鼓捣,鼓捣一个成一个。你可别说,过日子用起来,还真挺方便。”

  嘉嘉:“所以呀,人家才把李叔这双手称作咱小江南的四宝之一嘛。”

  冯二妮:“也不知道这帮玩意儿吃饱了没事干瞎编些啥!李开夫手好,你爸的脑袋好,你王俊俊阿姨心肠好,这还都贴点边,你说,说我腿脚好,我这腿脚有啥好的?”

  嘉嘉:“冯姨,你就别谦虚了,别说小江南了,包括光荣那边,你问一问农场的老人儿,谁不知道,无论谁家有事,第一个到场的,一定是你冯姨。就说这回吧,连喜受了挫折,第一个登门请他吃饭安慰他的,就是你冯姨。你说,能让他不感动吗?”

  冯二妮:“行了,这回呀,我的腿脚不好了,连喜还不来,你快去找去吧!”

  嘉嘉笑笑,走了。

  6

  傍晚,直属分场场区。

  魏晓兰朝直属分场办公室走去,拐过一道弯儿,到了家属区,她一下子站住了。

  王俊俊在井旁正摇辘轳把儿。

  方春路过,走上去二话没说就从王俊俊手里接过辘轳把儿摇起来。

  方春摇上水桶,一手摁着把儿,一手拽过水桶,摘掉挂钩,拿起扁担,挑起两只水桶直奔王俊俊家走去。

  王俊俊在后边跟着。

  魏晓兰躲着人,老远盯着。

  方春挑着水桶进了王俊俊家。

  魏晓兰跟着,在这栋房的房山头停下,盯着王俊俊家院门口。

  过一会儿,方春出来了,王俊俊笑嘻嘻地送出大门。见方春走远了,返身回家了。

  7

  高大喜坐着吉普车,从光荣农场驶进了小江南农场。

  8

  傍晚,王俊俊家。

  王俊俊正烧火做饭。

  魏晓兰风风火火地来到王俊俊家门口,“砰”地推开门,用手指着怒斥王俊俊:“我不听说你从削发那天起就要当姑子吗?怎么还勾搭起男人了?!”

  王俊俊正拿着烧火棍子往灶眼里添麦秸,忽地站起来:“魏晓兰,你回来这些天,我们拿你当人似的,你这是说人话吗?”

  魏晓兰靠近一步:“好啊,你是人,你说,我不是说人话是什么?”

  两人都往前凑着,吵着,要动手的样子。门口挤满了人。

  连喜跑进来,上去拽住魏晓兰:“妈--妈--!你这是干什么?走,快回去。”

  魏晓兰更来劲了,让连喜拽着,趔趄着,手指着王俊俊:“告诉你姓王的,我就是不出离婚手续!”

  王俊俊拽住连喜,逼问:“你说,我从小伺候你,你爸帮我挑挑水怎么了,她就到这儿来耍泼--你说--”

  连喜往门口推着魏晓兰:“王姨,别生气,别--”

  王俊俊:“我问你,你妈闯我家来耍泼,你看见了,对不对?”

  魏晓兰:“你当大家说说,谁先不对!”

  连喜推着魏晓兰出了院门。

  王俊俊手指连喜怒斥:“连喜,你这个没良心的,连句实话都不敢说,你……你……我白伺候你了--”

  王俊俊扶着门框气得颤抖了。

  黄瑛、秦小琪等从看热闹的人群里挤进了大门。

  9

  夜,小江南办公大楼。

  高大喜坐的吉普车开到了小江南办公大楼门口。

  高大喜下车。

  高大喜抬头一看,所有的办公室灯都闭着,只有贾述生和姜苗苗办公室的灯亮着。

  高大喜进了大楼。

  收发室老头拉开窗户:“哟,高场长来了。”

  高大喜手指指楼上:“我到你们姜副书记那里去一下。”

  收发室老头笑笑,高大喜摆摆手上了楼。

  高大喜见姜苗苗门半敞着,推开一看没人,往前走,悄悄说话的声音从贾述生办公室里传来。

  闪回:高大喜和王继善在光荣农场招待所喝酒。喝得正酣,都已有醉意。王继善:“这话,我想说,又不想说,要是烂在肚子里,对不起你对我这一片心思。”

  高大喜:“说,说给我听听。”

  王继善:“快把姜苗苗调回来吧,风言风语的……”

  高大喜:“不能,不能……”

  王继善:“好,那算我没说。”

  高大喜:“你细说说。”

  王继善摇摇头:“不说了,不说了……”

  闪回完,高大喜站在门口,又听见细声说话,“砰”地推门闯了进去。

  贾述生和姜苗苗正同坐一个沙发,伏在茶几上勾画《小江南农场试点方案》。

  两人一惊,同时抬起了头。

  贾述生:“哎哟,大喜,吓我一跳,这么个猛劲!”

  高大喜脸一板:“没吓着吧?”

  姜苗苗愣了。

  高大喜瞪他俩一眼,一转身气势汹汹地走了。

  10

  夜,方春家。

  王俊俊趴在桌子上呜呜哭。

  方春:“别哭了,别哭了。”

  方春劝着,王俊俊哭得更厉害了。

  方春从晾绳上拽下毛巾扔给王俊俊。

  方春气得咬牙,来回踱步:“不像话,他妈的,太不像话了……”

  11

  夜,光荣农场高大喜家。

  小颖忙着做饭、做菜,嘴里不时哼着流行小曲。

  小颖扎着围裙,端上一个菜放在桌子上,又转回身到了厨房。

  门“砰”地开了,高大喜气势汹汹地往沙发上一坐,直喘粗气。

  小颖端着菜出来,感到突然,问:“爸,我妈呢?”

  高大喜不吱声。

  小颖又问:“爸,我妈呢?”

  高大喜没好气地说:“死了!”

  小颖噘着嘴,把菜往桌上一放,凑过去:“爸,你看你呀,刚才好好的,总这么风一阵、雨一阵的,是不是又和我妈吵架了?”

  高大喜:“你不懂!”

  12

  翌日,小江南农场会议室。会议室门上贴着红纸白字:第二讨论组。

  贾述生走到门口停住了脚步,里边开锅似的争吵成了一片。他站住,声音传来:“不行,凭什么处分贾场长、方连喜和李开夫呀!咱们集体找吴局长说理去!”“纯粹是官僚主义!”“什么真理不真理的,看来,就是个嘴大嘴小的问题。”“我不同意你们这些说法!”

  ……

  贾述生推门走了进去,会议室里立即静了下来。

  贾述生找个地方坐下说:“刚才,我参加第一组讨论了,讨论得很好。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我们召开的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局里召开的场长会议精神。要作为一条纪律定下来,不议论上级关于对干部的处理问题,有想法、有意见通过适当方式提,不能在这里犯自由主义。重点讨论如何振兴和发展我们小江南的问题。好,大家讨论吧。”

  小颖:“我说。上头领导不是常说,允许失败,不允许不改革嘛?这是怎么回事?”

  周德富:“这叫改革吗?”

  小颖:“周副场长,你说,这不叫改革叫什么?”

  贾述生:“小颖,停一停,你这发言的方式不对,你想想再说。”

  周德富:“我坚决拥护局党委的决定。我认为,这个改革呀必须首先有个遵循,不能漫无边际地想一招儿是一招儿,我们国营农场……”

  小颖气哼哼地说:“周副场长,我们知道你要说啥了,这遵循不是得有人先创造出来嘛。你比如说农村这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就是安徽的几个农民创造的,中央首长知道后总结推广的吗?”

  周德富:“你说吧,我不和你抬杠!”

  贾述生:“好,你们两个都冷静一点儿,不能带情绪。”

  李开夫:“我说说吧。”

  贾述生:“好,李开夫,你说说吧。”

  李开夫情绪沉默但又激昂:“我要一说话,可能就和大家离辙了。说起来,我来北大荒和别人不一样,连滚带爬混得实在是不容易,好不容易靠近组织混了个小科叉子,没想到说抹就给抹了,弄得老婆子唉声叹气的,哎,还要求入党呢,看来是没门儿了。”

  有人瞧他的样子想笑,笑不出来,李开夫叹口气,一抬头:“不过,我这几天睡不着反复想,机耕队没管好,我是有责任。半夜里睡不着细细一想,承包这玩意儿不行,还得把拖拉机都变成个人的,谁买得起就卖给谁,一年还不上二年、三年……鼓励个人买拖拉机……”

  周德富:“李开夫,你以为这是美国办家庭农场呢!你这么一整,还叫社会主义吗?”

  连喜:“咋不叫社会主义呢?基本生产资料--土地是国家的呀,我从报纸上看到了这个新词儿,这叫彻底转换经营机制--国有民营。”

  贾述生:“对,这可能就叫双层经营体制--联产承包。”

  李开夫:“贾场长,你能不能再去争取争取,让咱们再试一年呀?”

  贾述生摇摇头:“眼前恐怕是不行了,你们可以再深层次地研究,找找经验教训,我找机会向上级汇报。”

  贾述生抬腕看了看表:“大家都冷静地思索思索。连喜和开夫的工作不大好安排,我跟姜书记商量了,就到米厂去。”

  连喜:“我爸他们米厂优化组合之后,人员还用不了呢!”

  13

  贾述生办公室。

  贾述生把连喜送到门口,拍拍连喜的肩膀笑笑说:“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给我们的家庭农场来了个不小的下马威,我看你沉闷的样子,以为给吓住了呢,听你这么一细说,我才放了心。好,回去动员直属分场的干部和职工都行动起来,搞好生产自救,渡过难关!”

  连喜紧紧握着贾述生的手抿紧嘴,点点头。

  特镜:两只握紧的手。

  14

  直属分场办公室门口,暴雨冲刷的迹象留在了路旁的水沟和大街上,浸透在墙基上。

  敲锣打鼓。

  连喜、李开夫等站在门口。

  一辆辆贴着“支援受灾兄弟农场”标语的卡车驶进院里:化肥、农药、粮食等物资。

  15

  魏晓兰住处。

  魏晓兰盘腿坐在炕上,王继善坐在炕沿上。

  王继善:“这几天,连喜的情绪怎么样?”

  魏晓兰:“看不出怎么样来,连喜这孩子懂事儿,他心里难过也不能让我看出来。”

  王继善:“你看方春那天那个样,还拎根大棒子,气势汹汹的。这回好了,把儿子推到火坑里了,他也该舒服了,再没来闹你吧?”

  魏晓兰:“哼,他有什么脸!”

  王继善:“连喜那边你还真得好好劝劝他,可别再跟着他们瞎胡闹了。”

  魏晓兰:“我知道,王场长,这回我回来,你没少操心,算是认出真假人来了!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

  王继善嘿嘿一笑:“哎呀,这话是怎么说呀!你和连喜都好好的,比什么都好。”

  16

  中午,李开夫家。

  连喜和小颖进了李开夫家的院子,李开夫和秀兰迎了出来。

  李开夫:“我说要到你那儿去谈,你非要来。快,屋里坐。”

  连喜:“我说的事儿怎么样?”

  李开夫:“你不是说让我派人到山里先去侦察侦察吗?我这回可是派的嫡系部队,秀兰亲自带小分队去的。”

  李开夫回头瞧瞧秀兰:“喂,内当家,你快给连喜说说。”

  他们一起进了外屋,外墙摆着一筐榛蘑,一筐猴头,一筐榛子。

  连喜哈腰用手摸摸蘑菇、猴头,又扒开一个榛子用牙咬开:“哟,粒儿这么大呀。”

  秀兰说:“连喜,今年收山,那山核桃、山葡萄一嘟噜一嘟噜的。这些东西采了,怎么卖呀?有要的吗?”

  连喜说:“你放心吧,王大岭和几个返城的知青在上海办了一个粮油公司,也兼营北大荒特产,我给他们打了电话,他说没问题,有多少都能销出去,上海、北京那些大城市的老百姓喜欢这些东西。特别是那里的一些知青,老惦记着咱北大荒的小鸡蘑菇炖粉条!”

  小颖:“那太好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秀兰:“连喜、小颖,快进屋坐。”

  连喜和小颖坐下。秀兰泡茶。

  李开夫:“连喜,你说起王大岭来,我还有个好哥们儿是做大买卖的呢!他在厦门、深圳都有大生意,前几天来信还说,能不能和咱们联合干点啥?我回信说,你是个买卖人,我们是国营的,没法和你搅和。”

  小颖问:“做什么买卖的?”

  李开夫:“不单是做买卖的,主要是搞实体,在台湾有好几个大橡胶园,好几个农副产品加工厂。我说和咱做不了什么大买卖,又来信圈弄我带着家人跟他干去,信里一再保证亏不了我。”

  连喜问:“你们俩什么缘分?”

  李开夫嘿嘿一笑:“连喜,要不是今天改革开放,这可是烂在肚子里的话,我和任何人是死活不能说的。刚来北大荒的时候,大伙儿不是都叫我国民党漏子吗?其实呢,我那时候是被国民党抓了壮丁,认识一个姓鲍的,他是福建厦门人,正好部队开到厦门,离他家不远,他就开溜了。那天是我站岗,他刚溜出营房,就让我发现了,我拿枪一比画,他立马就给我跪下了。我一看,心软了,就放了他。后来,他去了台湾,一去就是三十多年。听他信里说,他现在可发了,成了大老板了。你们喝的这茶叶,就是他寄给我的。”

  连喜高兴地站了起来:“李叔,这个茬儿一定要接上!”

  17

  傍晚,魏晓兰住处。

  连喜和魏晓兰正围着桌子吃饭。桌子中间摆放着一盘饺子。

  连喜用筷子点着饺子说:“妈,你吃饺子呀,这是席姥姥的一片心意呀。”

  魏晓兰用筷子去夹饺子,心情抑郁的样子,说:“席妈妈这么大岁数了,对我还有这片心思,哪天,你得领着我看看她去!”

  连喜:“妈,你愿意去,今天也行啊!”

  魏晓兰:“不,等我心情好点的。让你爸这个老王八犊子不是人的,没把我气死。”

  连喜:“妈,我没说嘛,自从你走了以后,他变得脾气不好,你就理解他一点儿。”

  魏晓兰:“连喜呀,你还让我理解他,你是没见那天他那个样子呀……”

  方春“砰”地推开门闯了进来:“魏晓兰,走,好说好商量,咱俩办离婚手续去,了结了,就再没那个样子了。”

  魏晓兰叭地一拍桌子:“姓方的,你把心放到肚子里,我就是不给你倒这个地方!”

  方春手指着怒斥:“你这个臭无赖!”

  魏晓兰手指着怒斥:“你这个老流氓,年轻时就是流氓,现在还是流氓!”

  方春急了,要抄家什,魏晓兰也急了,也要抄家什。

  连喜“咣”地一掀桌子,怒喊:“你们这是要干什么?!要干什么--”

  桌倒碗碎,饺子撒到了地上。

  18

  夜晚,贾述生家客厅。

  饭桌支在地中间,上边摆了满满一桌子菜。

  小颖:“贾伯伯,嘉嘉怎么还不回来?”

  贾述生:“来吧,大家坐吧,咱们先开始。”

  李开夫:“别的,贾场长,你不是说要招待办家庭农场出力多的人嘛,嘉嘉也算一个。连喜,你说呢?”

  连喜有气无力地说:“她答应好好的,说是来。”

  小颖:“连喜,你爸和你妈的事儿,别总往心里去了。今天大家聚到一块儿,要好好乐和乐和。”

  嘉嘉气哼哼地进来了,直冲李开夫:“李叔,我趁这星期天家访,到了机耕队几家驾驶员家,几乎都烧煤油炉子做饭,他们哪来的柴油?”

  李开夫:“是。我要搜家,你爸不让。这帮小兔崽子,你们瞧着,要是让我说了算呀,我不治得他们服服帖帖才怪呢!”

  连喜瞧瞧嘉嘉和小颖:“李叔,你说什么呢!”

  李开夫:“我他妈的让这帮败家子气糊涂了!”

  贾述生:“今天我请客,不说这个!不说这个!大家快坐。”

  众人坐下。

  贾述生举起杯:“听说你们心里都不好受。其实,这次失败,别看对我的处分轻,我应负主要责任。所以,我敬你们一杯酒,一是表示歉意;二是好好找教训。从这杯酒下肚,大家的情绪都要振奋起来!”

  连喜举杯不进酒,悔恨万分的样子:“这次失败,调查组主要就抓住了农场配套的机械化难以为家庭农场服务,说小片小片使用拖拉机往返次数多,耗油大。其实,耗油大主要是咱们的管理问题,就往返那点油在经营中不够九牛一毛!哎--我当时怎么就没想到呢?怎么就没往那里投放些精力呢?”

  李开夫也不进酒,放下杯,用拳头一捶桌子:“我真没用,当时也觉出来了,没往上使大劲儿,他妈的我这肠子都要悔青了!”

  贾述生:“看来,我指挥不灵了,没人听呀。”

  小颖:“李叔,连喜,别窝囊出病来,咱们该吃该喝。全国啥形势他们也不是不知道,我就不信没机会了。”

  嘉嘉:“我看也是,我爸爸好不容易准备的,来,喝!”

  众人都举起杯喝了。

  眼看连喜又要往肚子里倒酒,小颖一把抢过酒杯,说:“喂,说喝也不能这么喝呀!”

  连喜已经把酒杯放到了嘴边,嘉嘉一把夺过来说:“连喜,我替你喝。”

  嘉嘉喝进去,还给连喜杯子:“我说你多少次了,以后不准喝赌气酒,就是不听!”

  嘉嘉说完撅起了嘴。

  连喜:“好,我听,我听。”

  小颖瞧着连喜和嘉嘉非同一般的情形,一下子愣了。

  李开夫看出了奥秘:“小颖,吃菜呀。”

  小颖起身说:“贾叔,我还有点事儿,先走了。”

  连喜追出去,喊:“小颖姐--”

  嘉嘉追到门口说:“人家要走,还非要留呀!”

  19

  初秋的山林。

  每伙二十人左右,三伙人已走到山脚下的林边,他们的身后是受灾的田野。

  山林里。

  李开夫喊:“快来呀,这片榛子够采几十麻袋的。”

  特镜:一片榛棵上结满了一撮撮的榛子,李开夫伸手采一大撮榛子装进麻袋里。

  众男女从近处跑过来,抢着采。

  黄瑛和丈夫正蹲在地上采一片蘑菇,采起来放进大背篓里。

  秦小琪仰脸瞧着一棵细高柞树上的猴头,举起带钩刀的长杆对准猴头根一割,一个仰脸拱手的姑娘一下子接住了。

  秦小琪:“姑娘,这猴头是对着脸长,看看那一个在什么地方。”

  姑娘把接在手里的猴头放在筐里,瞧瞧左右,又瞧瞧前边,指着不远处一棵柞树:“妈,那个在那儿呢。”

  姑娘跑去,秦小琪举着钩杆也大步走去。

  ……

  20

  李开夫门口的园子里。

  王俊俊挑一挑水路过李开夫家门口。

  李开夫正在把铺散的一片榛子归成大堆儿。

  王俊俊放下挑子喘息着:“李开夫呀,这么好的天,咋不摊开晒,还归大堆呢?”

  李开夫笑笑:“这你可就不懂了。要是晒呀,晒干了,包衣箍在榛皮上,更难剥了。这样堆在一起捂一捂,发热后一抖搂,包衣就全掉了。”

  王俊俊不好意思:“这种事儿,我们这些人就不懂了。”

  李开夫凑过来:“喂,我说王俊俊,别让魏晓兰那么一掺和就打退堂鼓了,主动点。这回,可有个合适的。”

  王俊俊捡起扁担要挑着桶走,李开夫一把抓住扁担:“你这一冷淡方春,方春一会儿暴躁,一会儿没魂似的,别让他得精神病呀!”

  王俊俊先是一愣,觉出神情不对时,立即脸上堆笑:“瞧你说的,会有这么严重?”

  李开夫哈哈大笑:“都快一巴掌岁数的小老太婆了,还羞羞答答的!今晚到方春那里去一趟啊,我让方春给你留门儿!”

  王俊俊挑着水回过头:“李开夫,你要胡说,可小心我打你嘴巴子。”李开夫做了个鬼脸。

  21

  法庭门口。

  一幢小楼门口,挂着牌子:北大荒中级人民法院小江南法庭。

  方春手拿着一张离婚判决书走出大门口,正两手端着看着。二妮走了过来,带着挖苦的口气:“方春,说离真离了?我看,你怎么越老越没正经了呢?既然魏晓兰回来了,陈芝麻烂谷子的就忘了算了,还能再找咋的?再说,连喜都要娶媳妇了。”

  方春:“二妮呀,就你这观点我可得给你开导开导了。你没听人家那小品里说的嘛,现在思想开放了,兴年轻人在大道上、公园里公开搂搂抱抱,就不兴我们老年人背地里来个老来少呀。你真得向我学学。”

  二妮哈哈笑起来:“唉呀,我说方春,你还挺赶时髦的,咱可学不了。”

  二妮说完一撇嘴。

  方春:“你撇什么嘴?那天,我和席妈妈唠了,我的事儿完了,就撮合你和贾场长。”

  二妮忍不住了:“方春,我可告诉你,没影儿的事儿可别胡说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方春哈哈大笑:“还说我呢,看来要是贾场长同意,你也有那个意思呀?”

  二妮:“去去去,不和你扯了。”

  方春:“喂,二妮,别走呀,我求你点事儿行不行?”

  二妮:“什么事儿?”

  方春:“叫魏晓兰一闹呀,王俊俊不搭理我了,我一去,她就关上门不开。我求你把我这离婚书给她送去看看去!”

  二妮笑笑说:“没问题。”

  方春:“喂,你到王俊俊那里,千万可别说我让你去的呀!”

  二妮冷笑:“嘿,你呀你。”

  方春殷勤的样子:“喂,二妮,你什么时候去?”

  二妮一斜眼,一撇嘴:“说你老不正经嘛,还倒咬一口。好,我今晚就去。”

  二妮要走,又回过头问:“方春,咋这么着急,等魏晓兰走了吧!”

  方春:“二妮,她不走呀!你说,我主要是心疼连喜,她不管怎么的,也是连喜的妈,连喜对她好我也不反对。可是,连喜现在够闹心的了,她根本就没有走的意思。”

  二妮:“哎呀,她可能也是从心里不愿意回去,她在关里一个人也够难的了。”

  方春:“难受不难受是她自己作的。我嘱咐连喜了,宁肯拉饥荒,也月月给她邮点儿钱去。”

  22

  夜晚,贾述生家客厅。

  嘉嘉拉着连喜的手说:“连喜,别喝了,你可不能再喝了。”

  连喜推开嘉嘉的手,舌头打着卷:“嘉嘉,酒逢知己千杯少,我在这个时候你能理解我,还跟我好,我太感谢你了!”

  嘉嘉:“感谢就感谢嘛,还值得这么狂喝,谁也劝不住?”

  连喜:“我心里难受呀!我妈开始跟我说,人真的是不能犯错误。你说,你知道我办家庭农场,跟我妈有啥关系?可是,有的人就把事情往她身上赖,说是她在背后搅和的。你说,这不是纯粹冤枉我妈吗?”

  嘉嘉:“说去嘛,人嘴两层皮,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人后不被说呀?!”

  连喜睁着带血丝的眼睛直瞪瞪地望着嘉嘉:“你、你知道什么?哎--我妈不说,我心里明白,她是在这儿等着有一天,我爸能原谅她,让她搬回去。可是,我看,我爸爸越来越没那个意思了。一边是我爸,一边是我妈,我多揪心哪!”

  说着,连喜鼻涕一把,泪一把,捶胸顿足地哭了起来。

  嘉嘉吓坏了,赶紧投了个毛巾,给连喜去擦眼泪。

  连喜一把抓住嘉嘉的手,说:“嘉嘉,有你爸爸那些话,有你理解,我才算还有信心……”

  连喜一把抱住嘉嘉:“嘉嘉,我的好嘉嘉。”

  嘉嘉:“理解你!我理解你!”

  二人抱在一起,长时间狂热地亲吻。

  23

  天蒙蒙亮,贾述生卧室。

  地上两双鞋子。

  炕上一床被窝里睡着两个人,他们是连喜和嘉嘉。

  连喜一骨碌身子爬起来,用手揉揉眼睛,看看四周,觉得很奇怪,一回头,看见赤裸上身,睡得正香的嘉嘉,吓坏了,赶忙用手把嘉嘉推醒。

  “喂,喂,你醒醒,你怎么睡在这儿?”

  嘉嘉醒了,睁开眼睛,奇怪地问:“你睡醒了?口还渴不渴?”

  连喜好像明白过来了,“昨晚我喝醉了?睡在你这儿了?”

  嘉嘉羞红了脸:“还说呢,昨天你醉得像条死狗似的,费了半天劲,才把你拖到炕上来。”

  连喜忙问:“喂,我没做什么坏事儿吧?”

  嘉嘉娇羞地说:“你说呢?”

  24

  县城火车站。

  进出候车室的人川流不息。

  李开夫和连喜拎着包装盒上印有北大荒猴头、关东木耳、完达山榛子、东北山产榛蘑的礼品,走进了候车室。

  窗口排队买票的有三四个人。

  连喜把礼品往李开夫手里一递说:“李叔,你找地方坐下,我去买票。”

  连喜走到窗口掏钱往窗口里一塞:“上海两张。”

  连喜拿过票看了看,把找的钱揣进兜里,看看票,走到李开夫找的座位旁,递过一张。

  李开夫接过票,往右侧挪挪P股:“来,挤挤坐一会儿吧,快检票了。”

  连喜坐下:“李叔,看你急的,拽着我去见鲍老板!咱俩到车上好好商量商量,怎么和鲍老板谈。”

  李开夫点点头:“是。”

  25

  傍晚,贾述生家。

  秦小琪、黄瑛等十多人在贾述生家的客厅里,坐沙发的,坐椅子的,站着的。

  秦小琪:“贾场长,魏晓兰刚来的时候,我们觉得她悔过了,没想到,又这么搅和上了,我们要找她算账去!”

  黄瑛:“算什么账,干脆就是撵她走,反正方春也和她离婚了!”

  二妮:“她魏晓兰一天不走,咱北大荒一天不消停,纯粹是个丧门星。”

  七嘴八舌,又有两三个女人争着说。

  贾述生:“静一静,你们听我说。”

  众人静下来。

  贾述生:“我们看问题应该历史地看,辩证地看,如果按大家说的,魏晓兰是搅和的话,她的搅和分两次、两种。复转官兵刚开进北大荒不久她的到来,是为了搅和我和春霞的婚姻;这之后的搅和,除了升官外,还公报情仇。她这次偷偷回来混在割稻工里,就足以说明她心虚,这就有对自己过去的反省和忏悔。这次来搅和,是想看看儿子,又想和方春恢复关系,这是反省和忏悔中的进步。反对办家庭农场,也是从儿子这一狭隘利益出发的,我认为应该理解……”

  众人静静听着,特镜给每人一个镜头。

  贾述生:“目前看,周围的一切都不会以魏晓兰的意志为转移,我看,还是不撵的好。最近,我想找她谈谈,她毕竟是我们北大荒人,如果需要她离开的时候,我会去说--”

  26

  高大喜办公室。

  公务员送来一沓子报纸,上面有一封信。

  高大喜打开信,一下子愣了。

  特镜:信纸上画着一个王八,那王八盖子上还染的绿色。

  高大喜看看信封,收信人是高大喜,发信人地址是北大荒。“啪”地一拍桌子:“看来,是有这事儿,贾述生,你太不够意思了!”

  他抓起信纸撕成两片,又要撕,一下子停住了。

  27

  高大喜家客厅。

  桌子上摆着冒热气的饭菜。

  “小颖,小颖,出来吃饭了!”姜苗苗向小颖的房间喊。

  听听没有反应,姜苗苗走到房间门口,用力一推,门反锁着,便“嘭、嘭”地敲门。“小颖,你听到没有,吃饭了。”

  屋里传来小颖的声音:“你们吃吧,别叫我,我不饿。”

  姜苗苗无可奈何地转回身:“哎呀,你不吃不喝,把自己关在屋里已经三天了,这么样,饿也饿个好歹的了!嘉嘉和连喜结婚结去呗,这么大个世界,再就没有比连喜更好的了?!”

  小颖在屋里:“别烦我了,我说不吃就是不吃。”

  屋里传来了小颖的啜泣声。

  姜苗苗焦躁的样子。

  高大喜开门进来,一见姜苗苗立刻铁青起脸,二话没说,从兜里掏出撕成两片的信纸和信封,扔给姜苗苗,“砰”地关上门,甩身走了。

  姜苗苗捡起信一愣,追到门口:“大喜,我告诉你,事情不搞清楚,你千万不准胡来--”

  姜苗苗听着下楼的脚步声,把信揣进了兜里。

  小颖的房门突然打开了,小颖眼睛红肿、披头散发地说:“妈,我跟你们商量个事儿。”

  小颖:“学校很早就来信说,希望我能回学校去攻读研究生。我一直犹豫,现在下决心了。”

  姜苗苗装出笑脸,说:“读研究生?我看行,到那里物色个理想的对象。我看哪,一般人还真配不上我们小颖呢!”

  小颖说:“怎么开口闭口找对象、找对象的,我这回去是想把我现在进行的几个课题在学校里搞出个结果来。”

  姜苗苗:“小颖,我看挺好,回头再和你爸爸商量商量。”

  28

  小虎头山上,八名女知青坟前。

  镜头闪过八座长满荒草的坟墓,墓碑上“蓝蔚蔚英灵永垂不朽!”等已变旧,字迹依稀可见。

  魏晓兰站在蓝蔚蔚墓前,流着眼泪说:“蔚蔚,我对不起你们八姐妹呀,今天,我向你们请罪来了,求你们安息九泉,原谅我吧!”

  魏晓兰连鞠三躬。

  秋风萧瑟,枯草晃动。

  29

  贾述生办公室。

  贾述生坐在办公桌前翻阅文件。

  姜苗苗递上去被高大喜撕成两半的乌龟和信封。

  贾述生看着看着,一咬牙:“真卑鄙!”

  姜苗苗叹口气:“看来,你们俩为别的吵吵嚷嚷好化解,这个扣子在他那里很难解呀!”

  贾述生:“姜副书记,你可要冷静,不要激化矛盾。”

  姜苗苗扭头擦掉了一滴眼泪。

  贾述生拿起信对姜苗苗说:“这封信交给我研究研究吧。”

  30

  魏晓兰住处。

  魏晓兰自己吃完饭,正收拾饭桌,突然听见窗外传来嘈杂声、喊叫声,停住手朝窗外一看,隔道对面的方春家贴了对联,中间贴个“囍”字。

  传来李开夫喊声:“方春、王俊俊结婚典礼,现在开始。”

  东北风俗的唢呐声。

  魏晓兰急忙爬上炕,脸刚贴到玻璃上,想听听看看,突然大道上走来参加结婚典礼的一伙人,有两三个人正往她的窗户里瞧。

  魏晓兰急忙缩回脑袋站起身,哗地一声拉上了窗帘。

  魏晓兰蹲下,斜身卧着,悄悄撩开窗帘一道缝儿,偷偷往外瞧,只见不断有人急急忙忙赶去看热闹。

  唢呐声更响了。

  又传来李开夫的喊声:“新郎、新娘拜天地--”

  31

  魏晓兰住处。

  魏晓兰咬咬牙,喘口粗气,转过身来下了炕,闹声、嬉笑声、唢呐声不断传来。

  魏晓兰使劲用两只手捂耳朵。

  声响效果渐渐小下来。

  魏晓兰坐卧不安,收拾自己的包袱,又放下。

  她把没收拾的碗筷一推,找出笔、纸,伏在桌子上要写东西的样子。

  外边又传来声音。

  魏晓兰找来两个棉球儿,用水湿一湿塞在耳朵里,写起来。(画外音)

  连喜:

  我应该等你从上海回来再走,左思右想,我该走了。

  重返北大荒的这些日日夜夜,见到的、听到的一些事情,几乎都没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有时觉得憋屈,有时觉得心里敞亮,有时又觉得混沌。现在,尽管恨你爸爸,但是在我的心里,他是个男人了,你跟着他过,我也放心了。妈妈还要说的一句话是:你和嘉嘉有了孩子,别忘了给我寄张照片……

  如果贾述生、高大喜,还有王继善、姜苗苗问起我走的事,你就巧妙地给他们解释一下,如气氛适宜,也可以代我向他们问好。

  妈妈。匆匆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