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太空城里创大业

  追求是成功的第一步,观察是科学的金钥匙,联想是思维的双飞翼。展开双翼到广阔无垠的科学长空里去翱翔吧,它会将你带到一个瑰丽的境界!诱人的前景,科学的未来,属于那些不辞艰辛、永不收拢双翼的探索者!

  “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孙悟空大闹天宫”……在我国,流传着多少关于“天宫”的神话故事;现代的中外科幻小说或电视剧目,更是不乏有关太空城市与生活的描写。当然,人类是不会停留在神话故事、科学幻想里面的。人类正在创造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激光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人类终有一天会建立起“太空城”、“太空村”,到那里去进行科学实验,制造新材料和新产品。

  这似乎有些蹊跷:地面上衣食住行这样方便,水、电、氧气充足,现代科学实验手段齐备,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到太空里奔波劳碌呢?原来,那里有地球上所不具备的或很难获得的实验条件,如低温、真空、失重和无菌等。在那样的特殊条件下,一些物资将具有优异的特性,一些实验会呈现出异乎寻常的现象,因而给科学技术带来新的突破,使人类获得新的生产力。

  自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被送入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人类的活动便开始向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迈进。近半个世纪以来,空间技术迅速发展,各国的侦察卫星、通信卫星、科学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纷纷到空间抢占“有利地形”。位于地球赤道上空距地面约3.58万公里的轨道,是通信卫星、电视卫星和气象卫星等安家的最佳轨道,卫星在轨道上绕地运行一周正好等于24小时,和地球自转速度相同,卫星在轨道上犹如固定不动的空间站,故叫做地球同步卫星。30年里,美国、前苏联、日本和欧洲国家争相向这条轨道上发射了约300颗卫星,这条轨道上早已是“座无虚席”,近十几年来,又有约200颗卫星发射入轨,这条轨道上真是拥护不堪。

  在这期间,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前苏联的“联盟—6”和“礼炮—60”轨道站,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太空实验室,也可以说是小小的太空城,宇航员们把它作为实验基地,进行了工业、农业和科学实验。

  宇航员们把太空实验室变成一座小工厂,点燃了功率强大的炉子,熔炼和制造金属合金、复合材料、特殊玻璃和半导体晶体等制品。这些炉子产生的热高达到1000—2000℃,使少量的银、铜、铝、锌、铟、镓和锗熔化,混合成不同的均匀混合物,制造成具有独特性质的优良合金;或使晶体材料熔化后重新凝固,形成不会发生畸变的纯净结晶。这样的合金和晶体,在地球上的重力状态下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因为地球上的重力会使熔化的元素产生分离。此外,宇航员采用电子束和等离子弧等方法,进行了材料的焊接和切割,对发展宇宙工艺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宇航员还在太空实验室的植物园里观察种子发芽,将向日葵种子发芽情况拍成照片,迈出了向太空农业研究的第一步。

  人类并不满足于地球轨道站这样的小小天地,正在计划利用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去建造大型无人驾驶的“空间建筑”——空间平台。人们将在空间平台上进行地球观测、研究陆地——海洋——大气的复杂系统,并在空间平台上建设空间工厂。人类还要在远离地球的星球上建造大规模的太空城、太空村,到那里去开采矿物、制造产品、进行科学实验。

  人类第一座太空城将建造在哪里?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在月球。它是地球的“贴身卫士”。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送两位宇航员登月,自那以后,又有12位地球的使者先后访问了月宫。他们在月球表面共安装了5块激光反射板,从地球向月球表面的激光反射板发射激光,然后,根据光速和激光往返时间,推算出地球与月球的平均距离。目前,国际天文学界共同采用的地月平均距离为384401公里。近年来,激光测月精度已经达到8厘米左右。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大气对阳光的散射,天空总是黑黝黝的,声音不能够传播,那里是一个无声的世界,近在咫尺却要靠对讲机交谈。没有大气层保温,月面上的温差特别大,中午高达127℃,黎明前下降到零下185℃。月球上的重力很小,只相当于地球上的1/6.在地球上,一个人体重60公斤,到月球上,只有10公斤。由于这个缘故,人在月球上行走,飘飘然像腾去驾雾一般。

  月球上,有丰富的矿藏可供开采,有了矿产资源,又可以利用那里的特殊环境条件,就地进行冶炼和加工制造。要开矿、生产,就要有工具,到那时,人类不可能从“石器时代”开始,而是要采用人类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以预料,激光控制核聚变可能是太空城、太空村的最好能源,还是一种开矿和生产的强力手段。激光的一大特点就是功率强大,它是一种可以产生百万度高温的强大光束,能够轻而易举地穿透坚硬的材料,能够使岩石瞬间化为灰烬,这样光束不是比任何什么样的采掘和加工的机械都厉害吗?

  人类第二座太空城将建造在哪里?看来,火星是颗最受人类关注的行星。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多次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和宇宙飞船。飞船在火星上成功着陆,揭示了火星的一些奥秘。从“海盗”飞船着陆地点来看,火星上非常干燥,没有液态水,大气中含有微量的氧,温度变化剧烈,中午28℃,夜晚降到零下132℃,因而没有生物。然而,人们并没有失去寻找“火星生命”的希望,据天文观测和飞船探测,发现火星的赤道区和地下存在液态水,甚至有“大绿洲”。人类正在为登上火星做准备,美国10名女宇航员正在接受登陆火星的紧张训练,因为从地球飞往火星的3年中,女性在压力和寂寞方面有较强的心理平衡能力和适应性。火星之谜,不久就会被人类揭开。

  人们在“太空城”里工作和生活,第一需要是什么?是氧气,因为不呼吸不行。怎么样把氧气输送到遥远的“太空城”里去呢?我们看到,自来水管把水送到千家万户,煤气管道将煤气送进每家每户。更大规模的输油管道从黑龙江省的大庆出发,经过吉林省和辽宁省,把石油送到了河北省的秦皇岛码头。那么,采用什么管道,能把氧气或其他气体从地球输送到月球的或其他的“太空城”、“太空村”里去呢?如果采用钢管、塑料管,那得有多么长啊!再说,地球和月球都在“走动”,一根38万多公里长的管子在空间里“晃动”,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科学家认为,将来,激光有可能成为行星距离间输送氧气及其他气体的有效管道。可真是科学发达,无奇不有,光还能成为“管道”!

  一根长圆筒形的红宝石激光器,它的输出端发射出来的激光光束呈管状,这样便形成了一根“激光管道”。

  在“激光管道”中,光束分布状态是:中心“管道”部分光线稀疏,能量密度很小;周围“管壁”部分光线密集,能量密度很大。如果把一种气体通入“激光管道”,光束就会运载着这种气体沿着光的传播方向输送过去。不必担心,气体的分子或原子是不会穿透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周围“管壁”逃逸出去的。就这样,激光光束构成了一种十分奇特输送气体的管道。这种“光管”和普通的自来水管、煤气管完全不同,气体与“激光管道”管壁的摩擦不会对气体粒子产生阻力,恰恰相反,由于气体要去的方向正好和光束传播的方向一致,因而这种摩擦大大提高了光束输送气体的效果。

  采用“激光管道”从地球上向月球上输送氧气,在激光辐射装置中必须有高精确度工作的特殊旋转装置,以便使“光管”轴线始终跟踪月球的运动。为此,在月球上要记录和接收地球发射激光的相对位置,并用校正脉冲向地球发出信号,请地球上的“回授装置”来帮忙对正。

  此外,利用“激光管道”输送气体时,考虑到通常的温度和压力下的光的吸收和散射,会降低“光管”输送气体的能力,因此,要事先给气体预热。当把气体加热到离子状态时,输送速度就会变大。当温度达到5000-6000℃时,利用光束的压力可以很容易地加速气体运动。这样,再使激光辐射功率增大,就可以远距离输送气体物质。

  这种“激光管道”输送氧气的设想,听来似有些玄乎,其实不然,目前已能够在有限距离内利用“光管”输送气体,将氧气从地球上通过“光管”送到月球上去,不久就会实现。

  到太空去工作和生活,这一天已经为期不远了。到那时,人们在“太空城”里办工厂,在“太空村”里种果菜,好一派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