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和登高望远牵连的去处,不管它有着怎样的外表,都首先赢得了一种发微静远的意境。玉皇阁就是这样一个去处。这座始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的道观,在岁月的洗涤下,早已不见了原来的山门、牌坊、大殿、配殿、钟鼓楼、六角亭,只剩下主体清虚阁。清虚阁亦称玉皇阁,上下两层,上层有回廊环抱,因居高面河,疏朗开阔,是个登楼远眺的好地方。
《康熙天津卫志》载:“九月九日重阳节,以玉皇阁为登高处,城内水月庵与诸道观观礼北斗,攒香丈余,焚之历昼夜。”
1931年版的《河北省天津志略》也有下列记载:“九月初九为重阳节,登高作北斗会,居民多食羊肉火锅,又食糕,盖以麦粉为糕,置枣栗糖果于上者也,父母必迎出嫁女同食之,故亦称女儿节”。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六为阴数,九是阳数,重九又叫“重阳”,而九为阳数之极,重阳便是极中之极,象征人寿无疆,所以,重阳登高,抬步迈腿之前,先有了一番吉意,而这玉皇阁,由于面前眼界开阔,胜出了民居环绕的另一高处鼓楼,成了天津人登高的首选之地。
庚子之变前,天津民俗喜于九月九吃切糕,取其年岁登高、长生不老之意;这天,出嫁的女儿要被迎回家门吃切糕,叫做“添秋膘”,所以,重阳节也是天津的女儿节。所以,每到这个节口,玉皇阁自是空前的热闹。
玉皇阁顶前檐下悬有康熙辛巳秋月(1701)恭亲王书“清虚阁”匾额一方;阁的二层楼内有玉皇铜像一尊;阁顶作九脊歇山式,中心用黄琉璃瓦,边侧用绿琉璃瓦,在红色栋额之上,绿衣仙子簇立,龙凤走兽飞腾,别样壮观。
从房屋结构上看,玉皇阁是典型的明代寺院建筑样式。房顶由三层横梁组成,每层横梁间都使用元宝坨。四周横梁均饰以彩绘,而且千秋带上镌刻着不易辨认的文字,依稀可见的有大明弘治二年(1489)、大清康熙四十年(1701)、大清光绪十六年(1880)重建字样,从这些大兴土木的记载可以想见,秋聚玉皇阁,重阳喜登高,对早年间的天津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玉皇阁早成了抒怀寄望的象征,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未来就有多大,而至于风景如何,实际上已不再重要。
如今的玉皇阁,重修于海河岸边,庄重大气,虽然在高楼大厦的反衬下,已没了高度上的优势,但是石子弯路,亲水平台,依然勾勒出一种心骛八极的超然意境,特别是晨曦之下,朝霞染红河面,微风轻拂脸庞,徜徉在此,去烦自定,即便身形未移,实已心比天高,那感觉,是纷繁尘世中最最难得的一丝清静,只要细细体味,肯定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