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的棉铁主义
南洋的劝业研究会于1910年4月在江苏南京成立,张謇也是这个劝业会的发起人之一。在这个劝业会上,张謇致开幕词,第一次提出了棉铁工业化的主张。同年的11月28日,在张謇跟朋友谈话的时候,又屡屡提说自己的那个棉铁主张。他说:“实业以振兴棉业之纺织为内维,扩充矿业之煤铁为外境。”
在同一年,张謇于他的《海关进出口货价比较表序》中说道:宣统二年,南洋劝业会开幕,謇于各行省到会诸君子,发起联合研究会,乃裒光绪一朝之海关贸易,参考其大略,如寐始觉,如割始痛;如行深山,临悬崖,榛莽四出,披而始识无路;如泛雾海,见一岛屿,若隐若见,而始得所趋。则以我国实业,当从至柔至刚之两物质,为应共同注意发挥之事,为预会诸君子告。……至柔惟棉,至刚惟铁。10胸怀天下——张謇的中国梦张謇·中国现代纺织业开拓者1913年10月,张謇当熊希龄内阁工商和农林两部的部长,一到任,他便在《宣布就部任时之政策》一文中说:謇于南洋劝业会时,即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须用棉铁政策之说,复著奖励棉业之议,上之政府;彼时政府不之省也。今謇无以易此。这时候,他的棉铁主张已经升格为棉铁政策了。
此后不久,他在《实业政见宣言书》里很明确地提出了“棉铁主义”。文章中说道:謇对于实业上抱持一种主义,谓为棉铁主义。……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在这里,张謇想凭借自己不同一般的身份,自己在实业界的威望,并借民国初年上上下下大兴实业之风的机会,把他的棉铁主义推向一种国家实业政策或者是国家工业化发展的战略。为了这个,他的下半辈子一直都在对政府权力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声疾呼,且身体力行。他总是在说:
“謇与棉铁,固向持积极主义者。”
“余持棉铁为中国近世要务之说,近三十年。”
“鄙人投身实业,持棉铁主义,二十余年于兹矣。”
“謇对于实业上抱持一种主义,谓为棉铁主义。”
“故此一种主义,敢自信为适当。”
“殖产兴业,棉铁最为重要。”
“中国的产业调查主要在棉铁。”
“环顾中国实业之当兴者,孰有大于植棉与纺织者乎!”
这些语句,在他的文章中、谈话中和书信中随处可以找到。可见他对于他的棉铁主义的执着。棉铁主义作为一种工业发展的战略,张謇的具体想法是:集一银公司,以棉铁为主要,以类之棉之稻、麦,类之铁之煤为从要,其他如水利、如电、如铁路、如汽车等为次从要。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张謇《张謇全集》)张謇的意思是说,开办国家银行,将金融业当成龙头,把从国外和国内大量筹集来的资金当成资本,优先发展棉纺业与钢铁工业,用发展棉纺织业来带动相关的稻米和小麦等粮食产业,形成一个农工商一齐发展的大农业格局,发展钢铁工业带动相关的煤炭、水利、电力、铁路、汽车和机械等产业,逐步成为一个以点带面、次序发展、互相促进和协调有序的大工业格局。整个中国一盘棋,中央政府通盘考虑,地方上则是因地制宜,形成具有自己特色和区域优势的产业布局。从时间上来说,15年初见成效,30年会有更大的成就。
张謇之所以提出棉铁主义,主要是出于对民族危机进行挽救而考虑,觉得这是民族产业之需要。其目的便是要跟外国争取利益权,降低贸易的差额。张謇曾把光绪、宣统两朝的《海关贸易册》内的进出口货价比较表作为依据,为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作了仔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惊人地发现因为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与中国国内经济过差的原因,中国在对外贸易当中存在着很大的逆差,而进口货物当中,棉和铁的比重最大。那时张謇就说:“查前清光、宣两朝海关贸易册,进口货之多,比较价格,棉纺物曾达到两万万以外。其次便是钢铁,别的货物没有能与它们相比的。这是謇在南洋参加劝业会的时候,便发表的中国现时实业须用棉铁政策的说法。”
“看近年海关贸易册,比其进出口的差负,一年计一万万余两,而进口大宗,非棉织物莫属。”
“最多的年份,值银一万八千余万两。依照海关八折的估价,卖价则实有两万三千万两。宣统三年,数目也是一万四千四百万两,折合一万八千万两。国家的损失这么大,怎么会不让人惊惧呢?”
张謇忧国忧民之心,真是苍天可见,令世人动容。
1911年6月,张謇和溥仪的父亲载沣见面后,又特地向他进言,要发展棉铁为中心的实业。他对载沣道:“朝廷应实心保护已经开办的农工商实业,向未开办的大力提倡和宣扬,来培植元气。国人只知道赔款是对国家利益的一种巨大损害,却不知道进出口货价相抵,单说棉货这一项,每年的输出,就已经达到了两万一千多万两。铁也有八千多万两,暗地里剥削的比赔的款项更为厉害。如果不尽快想办法,就是不会亡国,也会让我们这个国家穷途末路。这必须要农工商通盘进行考虑,逐年进行。”
在这里,张謇由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入手,率先对铁棉产业进行发展,换回利权,走出了工业化发展的中国路径。
率先发展棉铁业也确实符合中国传统资源的实际。张謇撰文说:凡事不能通于齐民,不能无阻;凡利不能及于妇孺,不能大有功。(张謇《张謇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