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建立之初定有《临时约法》,其中规定最高权力机关是参议院,国务院负实际上的责任,国家所发布的法律命令和所有公文都一定要国务院副署。虽然总统有对官员的任免权,但是,行使这项权利一定要有国务院签名副署才可生效。而此时,参议院一些同盟会议员见袁世凯没有经过副署就擅发委任状,感觉这实在是一种违背《临时约法》的行为,便向袁世凯提出质问。而袁世凯说:“我是大总统,委任官员本身就是大总统的职责所在,参议院不应插手此事。”又说:“参议院如果要强行将总统发布的委任状撤销,那就先把我这个大总统撤销了吧!”
在袁世凯的压服下,参议院不得不做了让步。袁世凯扶持赵秉钧上台做了总理,赵秉钧行事都顺着袁世凯,使内阁形同虚设。之后,袁世凯感觉《临时约法》和参议院实在是碍事,对自己登上皇位不利,于是干脆取消了这个《临时约法》,强行遣散了参议院。
这一切都是看在张謇眼里的,所以,当张謇获悉袁世凯的确要称帝的消息时,心中极为愤然,他于1914年9月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世事政局,无可复言……人莫哀于心死,国莫哀于民亡。张謇反复劝说袁世凯放弃登帝之想,然而,当皇帝对于袁世凯来说,是他梦寐以求的事,他认为只有当皇帝才是世间最荣耀的事。这一段时间他的眼中总是浮现出历代帝王安享天下的“高大”形象,他已经铁定了心,是无法改变的。当然,袁世凯要是一心走复辟之路,张謇是绝对不会再跟他的,无奈之下,便向袁世凯递交了辞呈,愿意回归故里。然而,张謇还想最后再劝劝袁世凯,以做最后的努力。于是,他又面见袁世凯,要他悬崖勒马。这次谈话,张謇真是煞费苦心,掰开了揉碎了,对袁世凯进行劝说,谈话足足进行了两个小时,然而袁世凯就是听不进去。
袁世凯也是个明白人,他明白张謇和自己不是一路人,也根本留不住张謇,他虽然爱惜张謇之才,希望他能为己所用,但还是决定批准他的辞呈。12月13日,袁世凯于中南海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贺之同时,张謇请求辞去水利局职务,终获批准。袁世凯还固执地对张謇说:“你们不让我当这个皇帝,若是找个明朝皇帝的后代当皇帝,你们就不会反对了。”
张謇由此回归故里,依然办他的实业去了。
袁世凯自从当了皇帝之后,给张謇写信时的称呼也变了。张謇原来是他的老师,给张謇写信时称呼张謇为“夫子”,当他做了大官之后,就不再称呼张謇为“夫子”了,改叫“季老”了,如今当了皇帝,便觉得再称张謇为“季老”有些降低自己的身份,于是,直接把“老”字给免了,称为季兄。就这他还觉得有点高抬张謇了,想一位皇帝称呼他为“兄”是多大的荣耀呀!张謇看了袁世凯给自己写的信,心内自是生气,回信给袁世凯道:“你的身份越来越尊贵,对我的称呼就越来越降低,先是由“师”降为“老”,再由“老”降为“兄”,不晓得还要降到何处去?”
袁世凯的日子也不消停,他虽然如愿以偿地自称了皇帝,登上了帝位,并改年号为“洪宪”,然而,中国的民众受君主的压制实在是太久了,没想到,刚推翻清朝的皇帝,建立了民国,喘了一口气,就又来了一个洪宪皇帝袁世凯,他们哪能接受?那真是群起而攻之!特别是云南的都督蔡锷组织护国军誓师北上,一定要把他灭掉,声势浩大,将袁世凯弄得内外交困,心忧如焚。
就这样,在一片反对声中,在炮火的轰炸中,刚当了81天皇帝的袁世凯众叛亲离,不得不宣布废除帝制。
6月6日,袁世凯于郁愤中,因肾衰竭而凄然死去。他的乱世枭雄的气魄到这里算是彻底用尽了。
张謇闻说这个消息,心里很是感慨,当晚在日记中写到:三十年更事之才,三千年未有之会,可以成第一流人,而卒败于群小之手,谓天之训迪吾民乎?抑人之自为而已。和张謇不同的是,著名立宪人士汤寿潜,他始终对袁世凯表示不屑,即便是袁世凯当了正式的大总统之后敦促他出任公职,对他进行笼络,他也毫不理会,断然拒绝。另外,在铁路国有的问题方面,汤寿潜依旧保持着以前的主张不放松,虽然被好友张謇和熊希龄劝说一番不再表示公开的反对,然而,心里始终不服气,还是坚持原来的主张。在发现袁世凯想称帝的野心之后,张謇却又与汤寿潜走到了一起,他们两个明确地表示出了跟袁世凯一刀两断的决心,并坚决地反对袁世凯称帝。可见,他们两个于大的政治原则方面上是一致的,而于某些具体事情上互相包容不同的意见,这给他们两人的友情增添了不同的特色,体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民主作风,这也和他们一贯主张的立宪精神是保持一致的。
其实真有心大干一场
张謇在1913年9月18日来到京城北京,当上了工商、林农两部的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