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张謇创办的女红传习所给南通刺绣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给南通刺绣工艺之发展奠定了牢实的基础,开辟了很好的路径。
伶工学社
张謇一次看戏,见观众踊跃,其情绪随着剧情的起落而起落,他由此想到改良社会的一些事情。他觉得改良社会,文字没有戏剧来得快捷,即便是提倡美术工艺,也没有戏剧来得方便。
于是,张謇盘算着建立一所戏剧学校,从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1918年,张謇正式创办了一家戏剧学堂。由于早就对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先生仰慕,便专门从上海把他请来帮助办这所学校。
欧阳予倩久在行内,感受颇多,早就有改良戏剧之愿想,也想用这个来进行试验,便顺应张謇的邀请,在1919年的秋季,来到了张謇这里和他共同开创戏剧教育事业。
1919年7月,张謇让徐海萍在南公园布置校舍,欧阳予倩先生带领一些人员对办学的方案进行制订、教授课程并到各地招生。对于学生的年龄均要求在十一岁到十三岁之间。文化上要求至少是小学文化毕业程度,音喉、形体和气质合乎专业要求。学制是7年,可以先试学一个学年,若校方感觉有培养前景,可以留校继续学习。学习时间是5年,最后两年主要是实习,参加义务演出。
一切准备就绪,便定于这一年的9月份正式开学。
伶工学社刚开学的时候,只有60名学生,由于他们水平参差不齐,张謇他们一商议便暂时分作了甲乙两个班。张謇亲自担任董事长,任命儿子张孝若为社长,欧阳予倩为主任,并兼教务,还亲自教授戏剧课程。别的文化课、专业课和训育员、庶务、会计、书记到内外勤杂人员等全都逐一配齐。
这所新的伶工学社建立在南门望仙桥,占地十五、六亩,于1920年建成。欧阳予倩担任更俗剧场的经理,作为学社的实验场地,由张謇和更俗剧场供给全部经费。但在经济困难的时候,也有多方凑资。欧阳予倩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他的月工资是二百元,然而,为了办学的需要,经济供给不是太足,他曾有一年时间都未领到工资。
伶工学社是我们中国最早培养京剧演员的学堂,它运用的是近代教学的方式,和日科班有所不一样,日科班是用来培养京剧演员的,因此不同于办得较早的西安戏剧学堂。伶工学社前前后后办了八年整,前三年系由欧阳予倩主持学校的全面工作。欧阳先生也很明确地说,伶工学社是为社会效力的艺术团体,并非是私人歌童养习所,需造就戏剧改革的演员,并非科班。
为了让学生具备尽可能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在课程设置上,除了戏剧专业以外,还开设了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等文化课及音乐、歌唱和舞蹈等艺术门类课程。在进行的过程中,又开设了音乐班、图画班。戏剧课以昆剧作基础,京剧作主体,欧阳予倩先生为了戏剧改革的需要,自己还兼任着话剧教师的职位,对戏剧理论进行讲授,并介绍外国戏剧家与他们的作品。
张謇也总是拨冗来此授课,有时候还亲自传授修身课程,批阅学生的书法等。
伶工学社绝对不允许打骂体罚学生,坚持课堂教学和演出实践相结合,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演艺会和音乐会等,只要遇到机会还去外码头,像武汉、长沙一些地方去演出,让他们深入生活,在实践里进行锻炼。
张謇的伶工学社非常重视学生对于名家们的观摩和学习,更俗剧场建成以后,北京和上海一些大地方的名家名流有许多都前来献艺,像一代宗师梅兰芳、程砚秋、谭富英、杨小楼和盖叫天等。他们每次到来,学社都看成是培养学生的最佳机会,紧抓不放。赶紧组织学生们前来学习和欣赏,和大师们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有些时候,还让他们与这些大师们配戏。刚开始的时候,学社就只有一个戏剧班,后来又增加了一个音乐班,由专任老师进行传授,整个教授西乐,配合庆典活动进行演奏,有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也造就了不少人才。而欧阳予倩主持学社的创作和改编、仿排、移植,演出了很多的新戏,带上话剧,大概有七十种之多。欧阳予倩主持的这些戏剧,内容进步,思想解放,风格新颖,对于老京剧裹足不前的行当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欧阳予倩在这些戏剧当中,改善了老戏的表演与装饰之术,将舞蹈和新的音乐引入戏剧,还运用了新式的布景与灯光,这不但让观众看到了新鲜的东西,也很大程度地将学生的素质提高了一大步。
学社也很善于用激励学生上进的办法。《倘诗》、《凉变》、《琴挑》、《三岔口》、《捉放曹》、《人面桃花》、《摇钱树》、《泗州城》、《蟠桃会》、《太君辞朝》等数十场戏都是由学社教授而成的戏,学社曾建立“优秀奖”,用来鼓励学生努力上进,发奋从艺。
后来,由于创办人张謇辞世,失去了重要的支持人,伶工学社在1926年9月份解散。
张謇的伶工学社先后发现和培养了不少高素质的戏剧人才,像李斐叔(金章)由梅兰芳先生带到了北京进行深造,且跟着梅先生先后东渡日本、前往美国等地演出,后来由于嗓子出了毛病,不得已当了梅先生的秘书。
伶工学社先后收了90多名学生。林秋雯算是最晚到学社的一个学生,然而,她进步非常的快。后来,马连良介绍他去北京深造,更深入地进行学习。那时候,戏剧界派别界限分明而严格,能够于北京有一个位置是很不容易的。林秋雯后来跟马连良、荀慧生和程砚秋等同台演出,表现出了相当深厚的戏剧演唱功夫。
唱小生的葛次红,周信芳先生倚如左右,于大上海的十里洋场一时间十分红火。
学武生的张玉昆,他唱功极好,武术底子深厚,中年的时候,他在全国各地演出,获得过许多许多的好评,使不少业内人士交口称赞。由于年龄的增长,他后来改唱老生,到了晚年,便进学校当了一名戏剧老师。
伶工学社乐班出来的学生,有许多到各个学校任职音乐教师。他们传授西乐知识,对具有西乐天分的人才进行培养,还有些伶工学生进入到了电影的行当,为新的文艺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