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师范学校的开办成功,鼓舞了张謇的斗志,也吸取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及教训。紧接着他又办起了南通女子师范学校、甲种师范讲习所、乙种小学教员讲习所、盲哑师范传习所、东台母里师范学校等。由他所提倡或资助而创办起来的还有两淮师范、龙门师范、金陵高等师范等多所学校,对全国影响都很大。
不少进步的知识分子,于此新形式的推动下,也纷纷对张謇的私人办学进行效仿。像翰林沙元炳也建立起了私立如皋师范,并且他们也总是像张謇一样,把佛像砸掉,把庙宇变成为学堂。中国呈现出一派学习和蔑视封建迷信,务实求进的富有生气的新气象。
与此同时,张謇也向朝廷上书,请求于全国范围内废除科举,开办学堂。在他的强烈要求和呼吁下,终于在一年之后,湖北和江苏先后建立起了官办的师范学堂。
这也是张謇对中国教育的又一大贡献。
张謇的师范教育造就了中国由正规院校培训出来的第一批师资队伍。张謇在此基础上,又因势利导,开始抓起了普及教育,进一步推进实业与实施他的村落主义培养人才。他执行的方法主要是抓住两点,首先是学堂的布局,其次是学堂的管理。张謇打算于农村每十六平方里范围内,开办一家初级小学。南通总共是八千平方里,张謇想要开办五百所这样的初级小学。按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用不了多少年,教育之网就能够形成。为了开办与管理的方便,他认为规模不能太大,应当精于机构。他的方案是,一所初级学堂任命一名总理,也就是校长;任命两到四名教习,任命监班、司收支和司图书仪器各一人或者是增一名司书记;对于教师,按照他的教学成绩之良莠分别授予国子监丞、博士、学正、助教等名义,让他们的职务和名称相符;对于中师或高师毕业的学生,授予贡生、举人或者是进士的称号。
张謇还不以此为满足,觉得只给这些名位还远远不够,这些仅仅是虚名而已,应当名副其实才对。那就应当加俸禄,还应当给予必要的经济优惠与人格上的尊重。
没过多长时间,通州城的郊区诞生了一批小学,市内还建立起了幼稚园、中学与十多种职业学堂,特别是纺织、农业与医校最为有名望。到了后来,这三所学堂扩大成专科,到了1920年,这三所学堂合并为南通大学。
另外,张謇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还创办了盲哑学校、伶工学社和别的公共文化事业。他还支援外地,帮助人家开办了吴淤商船学校、吴淤中国公学、复旦学院、扬州两淮等小学、中学、南京河海工程学校等多所学校,不过,其中心还是在南通,就连山西、甘肃、江西、安徽、陕西等地的学子也去南通上学。那时候,民间传唱着一句民谣:淮南只有狼山高,
兴学只有狼山早。如此,张謇在社会上的名望更加高了,也受到了朝廷上的看重。在朝中的大臣中间,对于张謇一片赞扬之声,没有说个不字的。即便是当初对张謇有意见,认为张謇是打着救国旗号中饱私囊的人们也彻底改变了看法。总之,是一片赞扬之声。
大清朝廷于1904年晋升张謇为三品顶戴。到1911年,经学部上奏,任命他为中央教育会会长。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的南京政府对张謇也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他说:“通州师范的开办和整个南通教育事业的兴起,开全国之先河。”
张謇开办的通州师范学堂,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和南洋诸岛,不但为他办厂办实业补充了人才队伍,也为中国和民族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有用人才,对当时的中国来说,他的思想是多么的先进,对中国这个国家来说是多么的及时。
总的来说,在近代,张謇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他不愧是一代杰出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