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家张之洞
应当说,张之洞很早就开始在中国创办实业了,他的实业是从制造枪炮的枪炮厂开始的,都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毫无个人私利可言。在中法战争的时候,他肩负统筹战局之重要责任。期间大清军队从国外买来的军火良莠不齐,许多都不能用,贻误战事,并且所需资费甚多,甚至有的时候,卖方还故意居奇抑勒,借口宣战,停运截留,对中国军队极为不利,于是他便向朝廷上书创办自己的枪炮厂。后来他创办的实业又涉及到织布、造纸与制革等领域。
两广总督瑞麟于1873年创办了广东的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然而在管理上却很混乱,把大清官场的腐败之风全带了进去,致使厂内贪污浪费现象很厉害,难以正常进行生产。1885年,张之洞奉朝廷之命对该厂进行查办和整顿,把它改为“制造东局”,没多长时间,这个厂便正常化了,并且很见起色。
1886年,张之洞于广州城北石井墟买了31亩地,创建枪弹厂,对毛瑟和马梯尼等型号的枪弹进行生产。在张之洞的奏请下,朝廷又派来了黄荔丹担任造船厂的总办,对兵船进行打造。建造这个石井枪弹厂由于没那么多的经费,所以只是小规模的制造。又随着广东海防位置的日益重要,张之洞又开始对新的枪炮厂进行开办。
大清朝廷于1889年调张之洞去湖广任职,张之洞通过跟海军衙门进行商讨,把原粤省所订德国的机器运到湖北,另外建造湖北枪炮厂。
这个湖北枪炮厂于1892年在大别山北麓开建,建成于次年6月。1896年又增设了炮架、炮弹和枪弹的生产等。
1897年,张之洞又建钢药厂,以后的规模一天比一天增大。枪炮厂下面又分许多个子厂,每个厂又各有名字,仅仅用“枪炮”两个字是不能概括的。
以上都是关于军事国防的,在为国增加财富上,张之洞于1890年在武昌门外建立了一个湖北织布官局,于1892年正式投入生产。
此后,张之洞又开办了一家湖北纺纱局,建此纱场的初衷是对布局起一个辅助作用,还对于铁厂给予协助。
另外,张之洞还先后创办过白沙洲造纸厂、湖北针钉厂、武昌制革厂、湖北毡呢厂和湖北官砖厂等,他是我国近代最早最了不起的一位实业家。
张之洞从开始到最后的实业活动的旗帜就是——洋务。他在1883年5月于山西开办洋务局,还增添多种实业机构,这是他最初打的洋务大旗。他被朝廷调往两广任职都督后,特别是中法战争完毕之后,才真正开始了大张洋务大旗。他在1887年5月开设办理洋务处,督促命令所属的衙门讨论学习洋务,锻炼人才,还于此机构下有效地对洋务人才进行网罗,将事业做得红红火火……
正当西方列强对中国加紧瓜分和侵略的时候,张謇和张之洞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而走到了一起。他们在一起商讨,共同进退。他们商量好,张之洞主要是搞重工业,而张謇主要是搞轻工业。起初,张謇走实业救国的道路主要是在张之洞的领导下进行的。张之洞是一边当官,一边办企业,而张謇是把自己的全副身心都扑在了实业救国的道路上,他一心想的就是用实业挽救这个多灾多难、濒临灭亡的国家,使这个国家慢慢走上富强的道路……
起步维艰
张之洞对张謇说两江地区需要开办些企业,他觉得江北盛产棉花,并且产量高,质地好,“力韧丝长,冠绝亚洲”,同时也是日本开办的厂家的原料与产销的主要对象,办纺织厂,最好不过。张謇听了,也欣然同意此看法,他说:“我们南通滨着海,临着江,交通好,天气变化很是适宜,长时间不下霜,历来都是棉花高产的地区,不但棉花产量高、洁白,而且纤维长,弹性强,早就以“纱花”天下驰名。我们那里的人民大多都有着很好的纺织织布的传统技艺,他们织出的布名为通州大布,深受欢迎,销路很远,也很广。”张之洞说:“是呀,因此非常需要机器纺出来的纱。况且做纺织业所需的资金也比做别的工业要少一些,生产周期还短,可以短时间内取得效益。”
于是,他们两个经过商议,决定在张謇的家乡南通先办个纺织厂,让张謇来全面督办这件事,企业形式为商办官助。此时的国家资金真是太困难了,也只有如此。要办实业,说着容易,做着可就难了,每一步都不容易。
首先是资金问题,资金从哪里来呢?没有资金如何办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