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2

  民族荣辱高于一切

  就这样,在康梁还在帮助光绪皇帝变法的时候,张謇和张之洞便开始商量并实施开办工厂搞实业救国的事情。康梁和光绪皇帝变法是以京城北京为中心,张謇搞实业救国是把他的家乡通州作为了基地。康梁和光绪皇帝是在政治上跟守旧的封建顽固派相颉颃,而张謇则是埋头实干起来。

  其实,受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早在张謇之前,就有人在国内开办了一些工厂,自《马关条约》签订后,还准许日本的资本向中国国内输入,这无疑是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更加重了中国的贫弱。张謇和张之洞两人商议后,张之洞便向朝廷上奏,请让张謇在他的家乡南通开建工厂,来增强中国的资本,并抵制日本的资本输入。张之洞的影响力在朝中也是相当大的,经朝廷合议,照准。

  6实业救国——老状元的爱国心张謇·中国现代纺织业开拓者这可急坏了他的老师翁同龢,他以前那么用劲地把张謇提拔上来,让他中了状元,就是因为欣赏他的才华,让他以后在朝廷上帮助自己,辅助光绪,没想到如今张謇却走向了另一条道路,和自己分岔了。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另一方面,他也为张謇着想,因为按传统的观念,经商在中国不是正经的职业,是没有办法了才会干的营生,也就是所说的“末务”,并且还被人们鄙视地看作是“市侩”,在社会上是非常没有地位的。以张謇之才,本来就是状元,在朝中当着官员,若干这个对于他个人而言,实在是很大的损失。然而,这些内心之言,在别人跟前,特别是朝堂之上,是根本说不出口的,于是就急忙给张謇写信,恳切地劝他回到朝廷上来,和自己一起共同辅助光绪皇帝维新变法。他对张謇说:“经商办厂在西洋还行,在那里商人们也能够当上国会的议员,身份高贵,依旧像做官一样,高车驷马出入宫廷。而在我们大清国,是绝对行不通的……”

  张謇那一段时间内多次收到翁同龢老师这样的信件,他也是心潮澎湃,心里很激动,他能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然而,他觉得他不能那么做。他的良心不允许他那么做。他要为国家富强,不再受外国人的欺负而努力奋起。他是铁了心了。

  不说翁同龢,就是他的家人也想不通,他一个朝廷命官,为何非要走这一条让人揪心的道路呢?考了半辈子,终于考了个状元,入了翰林院,身居清要,本想着三年后经过考校评定等次后,或以编修检讨留院,或以主事分各部尽先任职,或以知县由吏部以实缺选用,之后再一步一步升高,说不定还能当个封疆大吏或朝廷重臣什么的,难道到头来,竟然是个经商办厂的吗?他的哥哥和兄弟们以及其他亲人也都纷纷劝他:“你吃了那么多苦,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才得了这么一个状元,这是多么大的荣耀,为什么非要办厂呀?这不是自毁前程吗?”

  还有的人暗地里说:“张謇这是昏了头了!”

  然而,张謇如今把这些看得很淡,他心里明镜似的,民族大义比个人的前途重要得多,在国家面前,个人算得了什么呢?以前他大都是为个人而奋斗,现在他要完全为挽救这个贫弱而多灾多难的国家而奋斗了!

  此后,张謇就离开了官场,开始了在家乡办厂以实业救国的艰难之路。他一介书生,既无资金,又无经验。然而,纵然知道苦难重重,张謇还是坚定地迈出了他办厂救国的艰难步伐。

  爱国的张之洞

  此后在张謇的人生道路上,和他关系最好,也是和他志同道合的人应当说是张之洞了,因此要写张謇的传记,就不能不较为详细地说一下张之洞。

  张之洞,生于贵州,长于贵州,当然也是一口的贵州话,生得又瘦又小,像贵州人,然而,因为祖籍是直隶南皮县,所以许多人就都称他为“张南皮”。

  张之洞从小脑子比较迟缓,无论什么,反应总是比别人慢半拍,但是他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在读书上,比别人下得工夫都大,也刻苦,居然纠正了天生脑子反应慢的毛病,并很快优于常人,学什么都能不拘于常理,很能融会贯通,很善于写文章,在13岁的时候便考中了秀才,在16岁时中了解元,在科举的道路上顺利得惊人,也让人羡慕不已。也许和张謇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张之洞有个当官的父亲和众多官场上的亲戚吧。不过,不管当官不当官,这张之洞也的确是有才,26岁上又顺利地高中探花,后来又在亲戚的扶助、特别是他的堂兄张之万的点拨下在官场扶摇直上,从翰林直升到封疆大吏,到最后,又入朝当了宰相,成了当时能够和李鸿章官位上相比肩的了不起的大人物。他的堂兄张之万,当时曾是闽浙的总督,也是封疆大吏。

  张之洞首次去南京做官,也正是大清王朝风雨飘摇之际,虎狼列强窥伺中国,日本直接入侵。朝廷让两江总督刘坤一前去抵抗日寇,随后就把张之洞派到了南京代替刘坤一。当时的张之洞头脑是很清楚明白的,也有着强烈的爱国心。他觉得中日战争随时都会蔓延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大清的军队又很是腐败,简直不堪一击,若是让他们只是镇压一下国内的骚乱还行,若抵抗外国的精锐军队,绝对是不行的。于是,他便决定在军队上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大力的整顿和变革。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路,做事又沉稳干练。他对海防进行改善,又买来了许多的洋枪和洋炮,进行装备,组建了一支相当有战斗力的“自强军”。1895年,张之洞从卫队和扩军等营内挑选了1600多名悍勇士兵,然后,又自江苏和安徽等地招募土著乡民,训练成2000多名兵勇。张之洞征兵要求在那个时候是最高的,人们都说,“稍微有一点毛病张大人都是不要的”。张之洞对所招之兵让西医对他们进行体检,一定要体格健壮,没什么疾患的;一定要有所在村出具证明品德良好;一定要服役十个年头;被招之兵许多还都需拥有一些文化知识,可谓是素质相当的高。

  张之洞给这些“自强军”很好的待遇。正勇是一个月五块银元的饷银,下级军官月饷比这个还要多些。张之洞为兵勇们发放饷银的时候,由洋教习和特派的大清军官当场发放现洋。除此之外,还供给兵勇们制服、口粮,以及营房等必需的军备。团练和乡勇之军官全部给予正规的军官候补官衔,或者是授以官阶。

  张之洞为了抵御外侮,对于军事人才,积极延揽,他还专门在南京开设了一个“延才馆”,对水师进行筹备。后来的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也是这时候入的张之洞的水师。

  张之洞看黎元洪有着不同一般的经历,也确实很有本事,就非常的兴奋,就问他:“先生对于大清海军与营建防御工程方面有何高见呢?”

  没想到,这黎元洪见问,即滔滔不绝,对答如流,且不乏真知灼见。张之洞更是喜欢了,遂说道:“好,好,好!”

  然后,张之洞对一边的官员说:“这位先生真是我这么长时间以来碰到的最佳的能干之才!”

  张之洞一心为国,从没有过私心,他在南京编练新军的时候,规模上从来没有超越过原定的方案,待自己调往别处任职的时候,便主动地交出军队的管理权,拳拳之心可昭日月。

  1895年9月,康有为来到了张之洞所在的南京总督府,这是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和强学会,遭至保守势力的压制,来上海开创局面的。上海是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所辖之地,他也知道张之洞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因此来求张之洞帮忙。而张之洞,他可是慈禧和光绪皇帝都很看重的实权人物,若有张之洞对康有为帮忙,那康有为的维新事业在上海以及两江就会发展得很好。一心探寻国家强盛之路的张之洞听了康有为要在上海筹办强学分会的时候,张之洞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为了国家强盛,为了民族大业,他张之洞哪会不答应呢?不仅如此,张之洞还对此鼎力以助,当即就拨给康有为银两来做经费。

  对于维新一派,杨锐、杨深秀实际上都是张之洞曾经的学生,张之洞也曾经扶助过谭嗣同。尤其是杨锐,是张之洞督学四川时候最看好的学生,杨锐的学识和文章,在当时都很有名气。张之洞在湖北做官的时候,专门开辟两湖书院,让杨锐来对史学分校给予主持。张之洞首次来两江任职都督的时候,经常和杨锐在一起,两人过从甚密……

  §§第三卷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